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金融、企业、农村、财政乃至贸易等广泛视角,整理了大萧条前、中、后期中国经济的情况,是我们理解革命前的中国经济体制和结构的一流参考著作。与许多经济史学家不同的是,城山智子具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是一位全面的经济史学家。
内容推荐
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一个全球性现象:每一个与国际金融与商品市场相联系的经济体都受到了冲击。本书不仅意在表明中国无法逃避资金流动和贸易急剧下降的后果,而且还提供了一个理解现代中国历史的新视角。大萧条是现代中国的分水岭。在以金本位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中国是专享使用银本位的国家。国际银价的波动侵蚀了中国的货币体系,并破坏着中国的经济稳定。为了应对严重的通货紧缩,国家对市场从自由放任转向调控干预。用不同的外汇标准构建新的货币体系,要求审慎的政府管理;最终经济复苏与币制改革的进程导致了整个中国经济政治化。通过对大萧条冲击与其后经济复苏过程的分析,本书考察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关联下国家—市场关系的转变。
目录
导论
银本位的中国: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大众预期与金融危机
市场、政府和货币体系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两次危机及其后
本书结构
上卷 通货膨胀与自由放任的年代:1931年之前的经济趋势
第一章 银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国
中国的银本位
作为货币或商品的白银
作为白银交易商的银行:平价与市场汇率
白银价格及其对中国货币供应的影响
小结
第二章 工业化的到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纺织业
棉纺业
缫丝业
小结
第三章 公司负债:资本积累问题
资本积累:企业家的初始问题
寻求贷款与银行贷款合同条款
债务与公司管理
小结
下卷 萧条年代,1931-1937年:经济与政治的转变
第四章 农村崩溃
农产品价格的下降
农村地区的贸易状况
农村金融机构的崩溃
农村的崩溃:一个城市问题
小结
第五章 工业萧条
缫丝业
棉纺业
小结
第六章 上海金融恐慌(1934-1935年)
城市繁荣的幻象:1929年10月至1931年8月
银行延误清偿:1931年9月至1934年6月
上海金融恐慌:1934年6月至1935年11月
小结
第七章 应对危机:1935年11月的币制改革
币制改革的外交背景
1935年11月4日的币制改革
从大萧条中复苏
小结
第八章 成就与局限:经济政策与国民政府再考察
缫丝业的复苏
棉纺业的复苏
农村金融的重建
小结
结论
银本位与中国的工业化
货币体系的政治经济学
中国与世界经济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城山智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255372
开本 16开
页数 356
版次 2
装订
字数 250000
出版时间 2021-10-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9.6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9: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