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共产党历史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至今的历史,本书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脉络,用历史事实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原因。这是一段波澜起伏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辛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目录 上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第一节 近代中国社会和辛亥革命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二、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三、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成长 四、思想启蒙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第二节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活动 一、中共二大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二、领导工人运动和其他群众运动 第二章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第一节 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大革命高潮的兴起 一、中共三大与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二、国共合作后革命新局面的出现 三、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与巩固 五、争夺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第二节 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的高涨 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二、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 三、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节 大革命的失败 一、日趋严峻的形势与中共的妥协退让 二、大革命的失败 第三章 掀起土地革命战争风暴 第一节 红军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局 二、八七会议与各地武装起义 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四、中共六大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 五、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 六、古田会议与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第二节 党内“左”倾错误和革命运动的挫折 一、“立三路线”及其危害 二、“左”倾教条主义与冒险主义路线及其贯彻 三、红军反“围剿”战争的失败 四、遵义会议与长征的胜利 第三节 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一、“九一八”事变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二、华北事变与“一二·九”运动 三、瓦窑堡会议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第四章 在抗日民族战争中发展壮大 第一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二、洛川会议与全面抗战路线 …… 中篇 社会主义革合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下篇 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结语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共产党历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凤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012633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24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549000 |
出版时间 | 2010-10-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2-08-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2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22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