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悲剧的精神/感悟名家经典散文
内容
编辑推荐

优美而浪漫,让人馨香练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世纪的人生感悟;最具代表性的或伤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纯情的爱的故事;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论说……尽在曹禺散文!经典美文,即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目录

《雷雨》的写作/1

《雷雨》序/3

《雷雨》日译本序/11

《日出》跋/14

关于“蜕变”二字/28

我对今后创作的初步认识/30

《曹禺选集》后记/34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36

昭君自有千秋在/38

简谈《雷雨》/41

关于话剧《王昭君》的创作/44

谈《北京人》/47

《曹禺论创作》序/51

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54

自己费力 找到真理/74

《蜕变》写作的前后/82

编剧术/86

悲剧的精神/97

重看《龙须沟》/104

纪念易卜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106

大胆地睁开眼晴/109

《求凰集》序/111

戏剧创作漫谈/114

《<茶馆>的舞台艺术》序言/120

《老舍的话剧艺术》序/122

我对戏剧创作的希望/125

作莎士比亚的知音/136

和剧作家们谈读书和写作/140

“威利.你为什么要这样?”/160

我所知道的奥尼尔/165

永远珍美的玫瑰/169

人的悲剧/172

永远向前/175

不断努力,写更好的作品/179

杂谈文艺工作/181

学习鲁迅/193

杂感/198

偶像孔子(闲说)/202

“中国人,你听着!/205”

北京——昨日和今天/207

汗和眼泪/213

纪念北京人艺建院三十周年/217

天然生出的花枝/223

永远做一个很好的南开人/229

应该记住/232

祝你们幸福/234

水木清华/236

我是潜江人/238

雪松/240

怀念老舍先生/244

我们尊敬的老舍先生/248

我很想念老舍先生/252

这样的戏剧艺术家/255

 ——纪念焦菊隐诞辰八十周年、逝世十周年

六十年来/258

 ——巴金文学创作生涯六十年展览感言

致巴金(1978年×月×日)/260

致巴金(1981年7月21日)/262

致巴金(1981年11月14日)/264

致巴金(1981年11月20日)/266

致巴金(1982年12月11日)/268

致巴金(1984年11月18日)/270

致巴金(1990年5月5日)/272

致巴金(1990年10月3日)/274

致巴金(1991年7月7日)/276

致巴金(1992年2月10日)/278

致巴金(1992年4月27日)/279

致巴金(1992年7月12日)/281

致巴金(1992年12月16日)/283

试读章节

的精神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悲剧的精神”。

在我们中间,有这样一类人,一向是在平和中庸之道讨生活,不想国家的灾难,不愿看人间的悲剧,更不愿做悲剧中人物,终日唯唯诺诺,谋求升发之道,取得片刻安乐,对一切事物都用一副不偏不倚的眼睛来揣摩,吃饭穿衣,娶妻生子,最后寿终正寝。

这自然是“悲剧”,一个庸人的“悲剧”。

我说的悲剧是另外一种。它是抛去萎琐个人利害关系的。真正的悲剧,绝不是寻常无衣无食之悲。一个小公务员,因为眼前困难,家庭负担重,无法过下去,终日忧伤,以至病死。青年追求爱人,一再表演,都被拒绝,终于跳江自杀。这些能称为悲剧吗?他们除了表现个人的不幸外,与国家、社会,没有其他任何内在关系。这不能称为悲剧。悲剧要比这些深沉得多,它多少是要离开小我的利害关系的。这样的悲剧不是一般人能做它的主角的。有崇高的理想,宁死不屈的精神的人,才能成为悲剧的主人。

悲剧的精神,应该是敢于主动的。我们要有所欲,有所取,有所不忍,有所不舍。古人说:“所爱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这种人,才有悲剧的精神。不然,他便是弱者,无能。无能的行为,反映到文章上,号悲诉苦,乞怜于恶人、敌人(无论是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的脚下,便是可笑的庸人,不是悲剧中人物。不想轰击现实,一再忍受无理的摧残,不想举起刀剑反击,那是一只躲进洞里,永不见阳光的耗子,是令人厌恶的动物。活着,像一条倒卧的老狗,捶下去不起一点反应,从这里怎能生出悲剧?我们试举一两例子来谈谈,说明我所指的悲剧精神。

罗马古时号称是共和国。当日寸,罗马当政者与一些市民(其实都是奴隶主),认为他们是为罗马共和国,为罗马公民的自由而生的。共和思想被认为神圣的。恺撒大将在当时是一位大政治家和军略家,经他南征北讨,罗马成了威武赫赫的大帝国。恺撒建立了独裁统治,罗马市民把他奉为半神。他的贪婪无厌的属下也看出他有不可测的野心。恺撒有一位他最信服的朋友,叫勃鲁托斯。这人真诚单纯,他忧心忡忡,担心恺撒毁灭罗马的共和、自由,决心制止恺撒独裁专制。他性格执拗,他的祖先就赶走过错误的统治者。他认为再好的朋友可抛弃,却不能使罗马失去自由和共和,罗马人永远不能沦为奴隶。

有个野心的贵族叫凯歇斯,褊狭、暴躁,阴谋暗杀恺撒。他了解正直的勃鲁托斯,向他劝说:“大家呻吟于当前的桎梏之下……和恺撤一样,你我都生来是自由的。难道他有什么超过凡人的地方么?”勃鲁托斯(他也是贵族)回答说:“勃鲁托斯宁愿做一个乡野的贱民,也不愿在这种要加在我们身上难堪的重压之下,自命为罗马的儿子。”

勃鲁托斯成为凯歇斯阴谋的亲密好友。

恺撒年轻的好朋友安东尼,察觉罗马当日寸情势对恺撒不利。恺撒要到元老院演讲,安东尼预知有人要行刺恺撒,阻止他去。但是恺撒以为他的权势是神给他的,他的威信可以慑服一切,不听信安东尼的话。到了元老院,果然,阴谋者们围上来。某些人提出要求,恺撤坚决不肯,参加暗杀的人们呼喊起来,向恺撒剌去。恺撤是健壮有力的武人,便和暗杀者奋起抗击,然而在暗杀者中,恺撒却瞥见了一张熟悉的面孔,定晴看时,就是勃鲁托斯,不禁喊出:“啊:你也在内么?……”说完,他蒙住自己的脸,任他们又砍又刺,浸在血泊里。元老们纷纷逃去。安东尼请求把恺撤的尸体抬到广场,他作为一个恺撒的朋友参加丧礼,并讲几句话。P97-98

序言

经典

傅光明

中国向有斗士和隐士两类散文家,其最大区别在于斗士把散文当利剑。隐士拿散文当雕刀。斗士惯有特立独行,宁为玉碎的血性。也许他的剑术并不高明,却一定要刺中要害。“特殊的时代一定会产生特殊的文体”,鲁迅式与茅盾式散文的现实性和战斗性,实在是他们当时所处的那个大时代的造物。要在他们的散文里寻觅矫情自饰的小情调、小惆怅、“小摆设”,则不免徒费无益。他们是把散文当“投枪”和“匕首”的,才不会把它变成高人逸士手里的小玩意,去“专论苍蝇之微”。正如阿英所说:“在中国的小品文活动中,为了社会的巨大目标的作家,在努力的探索着这条路的,除茅盾、鲁迅而外,似乎还没有第三个人。”

因而,正当大时代而一味地“品赏”“幽默”与“闲适”,就显得十分不合时宜了。不是吗?曾几何时,“幽默”的老舍就遇到过难堪的尴尬,他怎会想到“幽默”竟会给他带来“危险”!他那篇《“幽默”的危险》既是一次辩白,也是在为一己的“幽默”正名。这自然起因于鲁迅对林语堂所办《论语》半月刊的批评,而老舍当时常给《论语》写稿。当国家身处内忧外患之际,林语堂倡导“幽默”、“性灵”、“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自然便有了专事玩弄之嫌。眼里从不糅沙子的鲁迅,批评林语堂将幽默导向“将屠户的凶残。使大家化为一笑,收场大吉”,也就顺理成章。可要是单从鲁迅1934年6月18日写给台静农的那封信来看,他当时对老舍的幽默是更看不上眼的。他说:“文坛,则刊物杂出,大都属于‘小品’。此为林公语堂所提倡,盖骤见宋人语录,明人小品,所未前闻,遂以为宝,而其作品,则已远不如前矣。如此下去,恐将与老舍半农,归于一丘。其实,则真所谓‘是亦不可以已乎’者也。”这实在有点冤枉了老舍,因为即便当时来说,老舍与林语堂的幽默路数也毕竟是有区别的,“林语堂的文章是幽默而带滑稽,老舍则幽默而带严肃。”  与鲁迅相比,郁达夫要豁达许多,他认为,“清谈,闲适,与幽默,何尝也不可以追随时代而进步呢?”可见,在他眼里,一个作家是否追随时代而进步,并不在乎他的“文调”是“性灵”、“闲适”、“幽默”的,还是遒文壮节、挥戈反日的。其实,鲁迅也并不像有些人出于逆反心理想象的那样,是只会“横眉冷对”的“铁板”一块。在散文写作理念上,他还是蛮“前卫”的。他认为散文只要达到了真情实感的流露,写作上“是大可以随便的,有破绽也不妨”。同时,鲁迅的深刻犀利却也是旁人所望尘莫及的,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散文的幻灭在于“模样装得真”。换言之,在鲁迅看来,散文最贵在“真”,尤忌“瞒”和“骗”的装腔作势。

散文写作又实在是多元的,远非“斗士”、“隐士”两类可以囊括。恰如梁实秋所说,“有一个人就有一种散文”。以鲁迅、周作人虽为血缘兄弟,却“文调”迥异,即可见事实也是如此。一个人的散文写成什么样,或他会如何来写,跟他的散文观,其实也就是性格,是血脉相连的。所以,梁实秋强调,散文的“文调就是那个人”。“文调的美纯粹是作者性格的流露。”他以为“散文是没有一定格式的,是最自由的”,要“美在适当”。周作人则率先提出,现代散文是“记述的,是艺术性的,又称作美文,”且“须用自己的文句与思想。”朱自清主张“意在表现自己”,崇尚写“独得的秘密”。

再比如,沈从文一味要在散文里“写我自己的心和梦的历史。”并特别强调,“把文学附庸于一个政治目的下,或一种道德名义下,不会有好文学。用文学说教,根本已失去了文学的意义了。”坚持文学的纯艺术性,像他的同道何其芳、李广田、萧乾,直至他的弟子汪曾祺,均如是;章依萍则代表“海派”作家直言不讳地表示,“所谓文人的著作,在高雅之士看来,诚为不朽之大业,而在愚拙之我看来,在资本主义之下,一切的著作,无非皆是商品而已”。坚持文学的商品性。像与之归于一派的张爱玲、苏青等,也都明确地说.他们是为生活、为钱而写作。在今天看来,即便是为稻粮谋,却写得一手好文章,已无可厚非,不太再会被轻易指摘为思想格调不高或人品低下了。

正是从这个角度也说明,诚如梁遇春所说,“自从有小品文以来,就有许多小品文的定义,当然没有一个是完全对的。”可我还是最心仪他以26岁年轻生命留下的那份洒脱与率真,以及只能是天赋的灵性与悟感。他以为,散文就是“用轻松的文笔,随随便便地来谈人生”。而且,比起诗来,散文“更是洒脱,更胡闹些罢!”我颇以为然。

其实,追踪20世纪中国现代散文的脚迹,无论是早期的“语丝派”,“论语派”,赞美母爱的“冰心体”,“跑野马”的徐志摩散文,还是被一度奉为新经典的杨朔、秦牧、刘白羽三家散文,直至海峡对岸立志要“剪掉散文的辫子”的余光中,甚或近来的“大文化散文”也好,“小女人散文”也罢,至少在一点上是一致的,即“我手写我口”。不管何种“文调”,无论向杂文倾斜的硬邦邦抨击时政的,还是抒情感怀到软绵绵无病呻吟的,或触景生情得悲歌哀怨、如泣如诉的,散文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作为灵魂的避难所或精神的栖息地而存在的。艺术是独立的,散文须是个性的。

2005年5月23日于中国现代文学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悲剧的精神/感悟名家经典散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240778
开本 16开
页数 2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6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5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6: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