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老舍的京韵传奇 |
内容 | 内容推荐 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本书作者于昊燕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老舍的研究,写作了多篇关于老舍的研究文章。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而该书则采用随笔散文的笔调,深情地记叙了这位“语文大师”辉煌的文学生涯和极其简朴的一生。 目录 序 第一季 春 小杨家胡同的树叶 腰牌上的记忆 母亲的眸 阳光 海棠树 第二季 夏 伦敦街角的梦 南洋,花朵盛开 青青河边草 金色的麦田 祥子,跑吧 第三季 秋 远方 烟火尘世 灯 正红旗下 岁月悠悠,归于尘埃 尾没有冬天 人生四季 参考文献 精彩页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台阶的砖缝里露出了一小丛嫩绿的香蒿叶儿,天高云白,一行北归的大雁,发出清亮的鸣声。街门门楼是用瓦摆成了一些古钱的,在似水流年中,那些古钱早已歪七扭八的,在钱眼里探出些不十分绿的草叶来。 多年之前,老舍在《四世同堂》这本书中满怀深情地描述过一个叫小羊圈胡同的地方。 祁家的房子坐落在西城护国寺附近的“小羊圈”。说不定,这个地方在当初或者真是个羊圈,因为它不象一般的北平的胡同那样直直的,或略微有一两个弯儿,而是颇象一个葫芦。通到西大街去的是葫芦的嘴和脖子,很细很长,而且很脏。葫芦的嘴是那么窄小,人们若不留心细找,或向邮差打听,便很容易忽略过去。进了葫芦脖子,看见了墙根堆着的垃圾,你才敢放胆往里面走,象哥仑布看到海上有漂浮着的东西才敢更向前进那样。走了几十步,忽然眼一明,你看见了葫芦的胸:一个东西有四十步,南北有三十步长的圆圈,中间有两棵大槐树,四围有六七家人家。再往前走,又是一个小巷——葫芦的腰。穿过“腰”,又是一块空地,比“胸”大着两三倍,这便是葫芦肚儿了。“胸”和“肚”大概就是羊圈吧?这还待历史家去考查一番,而后才能断定。 多年之后,很多人来到北京西城,像哥伦布一样寻宝觅踪,发现这里有一个叫“小杨家”的胡同,它的西口在新街口南大街上。就是这条胡同,我找了许久。胡同口已经拓宽了,但依然不起眼,胡同口的几家店铺正在装修,更是把胡同口给掩藏了起来。 第一次来到小杨家胡同的时候是腊月,我还是个穿着鹅黄色羽绒服的学生,钟爱《四世同堂》,对老舍充满了敬仰,他轻妙睿智的话语能让我持续发出欢乐的笑,也带来一点刻薄的快意。我像所有的追星族一样,激动地走在小杨家胡同里,心潮澎湃,东张西望。胡同很小,街道也不直,进了胡同向前走了二十几步就碰上一面墙,连着拐几个九十度的硬弯后,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一个小空场,周围分布着七八户人家。过了小空场,又是一个马蜂腰般的小胡同,细而直地往北伸去。到了最北边,有一块更大的空地,它的东南面便是护国寺西廊高大硬实的红墙。护国寺只遗留下个金刚殿,挂了块文物保护的牌子。殿后是家宾馆。 出了胡同的东口向北走,要不了多远便是积水潭。我用脚步丈量着老舍幼时在胡同里玩耍、去积水潭、去护国寺的足迹,赵子日、张大哥、祥子、虎妞、小福子、祁老太爷、大赤包儿、瑞宣、程疯子、王利发……他们在我身边擦肩而过,熙熙攘攘。 我拿着一张民国十七年(1928)的地图寻踪觅迹,胡同里的居民略带热情与宽容地看着我,轻声说:“日本人又来了。” 经常有外国人到这里来寻找老舍童年的印记。以日本人居多,甚至有些日本人拿着尺子一厘米一厘米地量过去。 我停住,羞涩地笑着看他们。他们彼此对视着说:“她听得懂中国话!” 我说:“我不是日本人。” 他们说:“韩国人?” 我只好说:“中国人!山东大妞!” 大家依然热情,不待我再开口,就经验丰富地指着胡同尽处说:“8号,8号。”真是善解人意啊1 8号院的门楼早已倒塌,换了红漆的防盗门。经过百年沧桑,原来的房屋早已不见,但还保留着当初的格局:细长的一条,南北房亲密相对。顺着过道,走到尽头,是一间农村样式的厕所,只是没有猪,外观也体面一些,看起来像个简易的储藏室。房子被隔成几个不大的小间,租给别人,里面都是双层床,只容得下一个瘦削干枯之人转身。透过南屋的玻璃窗,看见一个年轻人正坐在下铺看着页角卷曲的杂志。有个眼影涂得蓝蓝的女孩出来,很客气地请我反映一下外来打工者住宿艰难的情况,并且热情地请我吃水果。 我带着朝圣的心情仰望着小院子里一长条灰蓝的天空,等待鸽哨悠长的回声。 来过这儿的人会发现小杨家胡同和小羊圈胡同惊人地相似。的确,这是同一个胡同,新中国成立后,小羊圈胡同改名为小杨家胡同。14岁之前,老舍一直住在这个小胡同里;14岁之后,老舍依然牵挂着这个胡同里的人和事,他的心居住在这个小胡同的印象里。P3-6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老舍的京韵传奇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于昊燕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古吴轩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461638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68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155000 |
出版时间 | 2021-01-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1-01-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