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再生砖
内容
试读章节

我开车带弟弟前往绿岸山庄。父母已不在人世,妻子与我离婚,和儿子一家住在国外,我现在只有弟弟一个亲人。

“好像是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喔,一切难以置信。这还是我曾经待过的那个国家吗?”一路上,弟弟看着车窗外飞掠而过的景物,缩着肩,既惊且疑地问。的确,一眨眼四十年过去了。从反光镜中我看到,经过太空中近光速飞行而于日前返回地球的弟弟,还像当年离开时那么年轻,而我已满头银发,成了地地道道的老人。我们彼此看着,都有些陌生而尴尬——说句不好听的话,像鬼魂间的对视,一时间车里仿佛阴冷了下来。

“但至少我们要去的地方……嗯,没有大的变化。”我仿佛从困惑与不解的深潭中竭力挣扎出来,一边为从弟弟口中蹦出的“那个国家”而感到讶异。

弟弟长这么大,一次都没有来过绿岸山庄。从太空回来后,他非常疲惫而不适,说要与亲人待在一起,休息调整一下之后,我于是特‘意安排了绿岸山庄——这也是照顾他对父亲的缅怀。父亲是在弟弟离开地球二十三年后去世的,享年八十八岁。他未能如愿等到自己的小儿子回来。弟弟也无以在最后一刻尽孝。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后,白然及人世间呈现的这种严酷的物理意义上的阴阳两隔,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异样和微妙,令谁也无法逃避开。

绿岸山庄其实是某大机关建于郊外的一处绿化基地,说起来也不是没有变化,近年又重新装修过,软件和硬件条件都更好了。然而,当年接待父亲的服务员已经不在了。我们选择了父亲住过的那问双人客房。我想起小的时候,我与弟弟就这样蜷曲着身体,同睡在一个屋檐下面。那时候我们住的房子还很差。有一年夏天停电了,半夜里我热醒过来,一睁眼见到父亲,左右手各执一把蒲扇,在我和弟弟的头上呼哧呼哧来回摇晃,他慈爱的眼神中流露出极度的疲惫,额头上滚落下来黄豆大的汗珠,却顾不上擦拭一把。多少年后,我还为这一幕而欷欺不已。但离开人间太久(或者其实一点儿也不久)的弟弟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

父亲第一次来到绿岸山庄还是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他是来参加一个不明飞行物研讨会的。父亲那时已是不明飞行物研究团体的一名骨干了。后来,特别是晚年,他又在母亲和我的陪同下,多次来到山庄小住。

弟弟离开地球的那年,父亲六十五岁,我三十六岁,弟弟二十九岁。这是我国首次进行近光速太空飞行,如当年第一次载人飞行、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次人上月球等一样,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绿岸山庄位于一个颇大的人工湖畔,这实际上是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座水库。波光滟潋,群山环抱。阳春三月,岸边绿柳成荫,风光如画。山庄的名字,堪称取得恰如其分。这一切与太空中恶劣的环境应该是大不相同的吧?

我们下午出发,到达时已是傍晚,紧接着是进餐、洗澡、按摩、休息。对于周遭的一切事物,弟弟仍有一种若无自信的模样。不仅仅是时代的差异,也许还与他在旅行中的某些遭遇有关吧,我这样猜想,心中泛出一片如若怜悯的情愫。宽衣上床后闲聊了一小会儿,疲乏的弟弟很快就睡着了。听着他微微的鼾声,我则习惯性地开始失眠,脑海中不断闪射出四十年前,父亲、母亲与我在飞船发射现场与弟弟挥泪告别的情状。

我起身下床,走到窗边。夜色如一条废弃的深巷延伸到天外,像暮年的我一样,被一层不祥的气象笼罩。无数的星星像是挖掉的人眼,竞相裸露,湿淋淋地一簇簇投入湖中。当年,父亲开完一天的会,就坐在这岸畔,点燃一支香烟,出神地巴望着这晦冥难测的夜空以及险象环生的湖水吧?

那一年,我六岁,妈妈刚刚怀上弟弟。

我回过头来,看到弟弟的被子打了开来,他的内裤那里有力地支起了一顶帐篷。我想到在短短的一生中,我已与某个女人认识、结婚、生育、离婚,而年轻的弟弟还没有触碰过属于自己的异性。

“在这个地方,父亲当年究竟思考了些什么呢?”

第二天吃早餐的时候,弟弟这样问我。“思考”二字从他口中吐出,显得有些局促。我蓦然愣住,竞不知从何答起,一眼看到墙上草书的“绿岸山庄”牌匾,才恍然大悟般应道:

“也许,包括了绿岸公式吧……”

一九六一年,在一场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无线电天文台——当地地名为绿岸镇——举行的聚会上,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提出了绿岸公式,又称“德雷克公式”。它被用来计算银河系中高等文明星球的数目。

17-19

书评(媒体评论)

我写的是二维科幻,韩松写的却是三维科幻。

如果说中国科幻是一个金字塔,二维科幻是下面的塔基,而三维科幻则是塔尖。

——刘慈欣

韩松在重新建立一种现实,这种现实有极强的象征性。——《南方文坛》

韩松笔下的世界支离破碎却又耀眼华丽,充满了机器的怒吼和人们的尖叫。——《南都周刊》

韩松一边讲述大国崛起,一边写着末日宿命。

《人民日报》、《南方周末》和BBC……

那些好似属于不同宇宙的媒体,都是他科幻创作的重要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韩松的小说充满寓意,其中强大的暗示性耐人寻味。——美国《新闻周刊》

目录

总导读 韩松的“鬼魅中国”

飞氚

绿岸山庄

长城

回到过去

乘客与创造者

地球是平的

暗室

春到梁山

柔术

宇宙的本性

本影锥下的初潮

寻龙记

再生砖

韩松作品年表

内容推荐

《再生砖》是韩松继《宇宙墓碑》之后的另一部中短篇科幻小说合集,皆为最近几年的代表性新作,包括“再生砖”、“绿岸山庄”、“春到梁山”、“长城”、“暗室”、“柔术”等12个作品。

韩松近年来的作品越来越多地被科幻之外的其他类型杂志所刊登,如《GQ》、《时尚先生》、《中国国家天文》、《天南》、《小说界》、《青年文摘》、《文艺风赏》、《鲤》等,这既说明了韩松的科幻作品越来越受到大众读者的认可,也说明韩松作品本身正在逐步超越科幻范畴,显示出更开阔的思维和更包容的内涵。

编辑推荐

《再生砖》是韩松的中篇小说,讲述的是:

那天晚上,母亲悄悄下床,打开柜子,捧出前夫和我哥哥的照片,看了又看。又走到砖墙前,跪在地上,不停叩起头来。墙上再次传出声音,轻柔的,如泣如诉。从此,我习惯了与再生砖的相处。

多年后,再生砖开始在全国流行,甚至大学建筑系也开设了再生砖学。人们如此迷恋这些裹藏着瓦砾、麦秸,还有死者灵魂的再生砖,以至于开始期待和寻觅着新的灾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再生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32597
开本 32开
页数 3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2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6
CIP核字 2015201790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1.6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38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