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当代文艺学的规范性基础--合法性反思及其批评实践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试图从合法性危机与合法性建构的角度思考文学理论问题,并通过文学批评实践具体地触及理论问题。理论思考主要基于三个维度,反思社会理论视野下的文艺领域的规范性基础与合法性问题,探讨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合法性危机,阐发文艺符号学的合法性命题。文学批评实践涉及传统文化与意识形态,现代性与文学形式,后现代欲望与审美问题。
作者简介
傅其林,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社科处处长,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出版《审美意识形态的人类学阐释——二十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审美人类学文艺理论研究》《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等学术著作;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审美领域的规范性基础
第一节 审美公共领域的合法性
一 审美领域的合理规范性
二 审美公共领域
三 哈贝马斯关于审美领域的规范性建构之限度
第二节 基于差异性交往的文艺理论
一 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 差异性交往的艺术系统
三 艺术形式与媒介的悖论性差异
四 卢曼的文艺理论的有效性之反思
第三节 艺术制度理论反思
一 艺术制度理论趋势
二 艺术与制度
三 艺术制度化问题
第四节 艺术概念的重构
一 后现代视角主义哲学
二 后现代艺术概念的重构
三 艺术样式的不可普遍化规约
四 后现代艺术现象的阐释
第二章 文艺审美意识形态论
第一节 美学与意识形态
第二节 崇高的意识形态
一 现代崇高美学与意识形态建构
二 后现代崇高美学的文化政治学
第三节 形式的意识形态论
一 审美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
二 “形式的意识形态”的理论阐释
三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合法性与语言论转型
第三章 文艺符号学的合法性问题
第一节 文艺符号学阐释
一 俄苏马克思主义与符号学的纠结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符号学的融合
三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符号学失语
第二节 消费文化的符号学批判
一 当代社会的符号学形态特征
二 符号与消费意识形态
三 符号与恐怖主义
第三节 艺术的必然性
一 劳动作为巫术:艺术起源与功能的实践基础
二 艺术形式的人类学基础
三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艺术的必然性
四 价值与缺失
第四章 传统文化与意识形态
第一节 儒侠文化精神互补
一 儒侠文化精神结构
二 儒侠文化精神的契合点
三 儒侠文化精神的离异
第二节 沉郁顿挫的审美意识形态分析
一 儒家意识形态矛盾张力的审美呈现
二 “游”的审美意识形态张力
三 “舟”的审美意识形态张力
第五章 现代性与文学形式
第一节 雅俗叙事之互动
一 讲听模式与写读模式的互动
二 情节模式与情调模式的互动
第二节 新生代小说的先锋实验
一 比较的可能
二 退居欲望之所
三 女性主义小说的离合
四 多种表现手法的尝试
第三节 网络媒介与文学转型
一 文学网站的产业化与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
二 网络文学的付费阅读现象
第六章 后现代欲望与审美
第一节 后现代消费文化中的时装表演
一 时装与欲望
二 身体美学
三 消费意识形态
第二节 《魔女嘉莉》的日常生活恐怖书写
一 恐怖元素的嬗变
二 多角度的故事讲述
三 流行文学的跨文类书写
四 文学视觉化实践
参考文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当代文艺学的规范性基础--合法性反思及其批评实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傅其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2730448
开本 16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5
出版时间 2024-06-01
首版时间 2024-06-01
印刷时间 202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436
CIP核字 2024037400
中图分类号 I0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