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色彩列传(白色)
内容
内容推荐
是一部关于颜色——白色——的欧洲文化史,一部传记。
《色彩列传:白色》为法国历史学家米歇尔·帕斯图罗的色彩系列作品第六部,也是收尾的一部。该系列是帕斯图罗为色彩写作的文化史,以几个主要的颜色为线索考察色彩在历史中的意义和影响。这个系列丛书旨在从欧洲社会和文化角度出发,建立起一门色彩历史学。本社已出版的该系列图书有:《色彩列传:蓝色》、《色彩列传:黑色》《色彩列传:绿色》和《色彩列传:红色》。
在人文科学的视角下,白色与红色、蓝色、绿色和黄色一样,都是色彩世界的一员。在17世纪末之前,它作为色彩之一的地位从未受到质疑。从远古直到中世纪中期,白色与红色和黑色共同构建了一个三色体系,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符号象征领域,它们都是色彩之中的第一梯队。同样,在数千年里,无论是哪一种语言,“白色”与“无色”都不是近义词。恰恰相反,在欧洲语言里存在大量词语,用于表达白色系之中的各种色调。
此外,白色的对立面未必一直是黑色。直到近代之初,与白色相对立的色彩一直有两种,既可以是红色,也可以是黑色。要等到印刷术诞生,白/黑对立才超越了其他,成为首屈一指的色彩对立组合。在西方世界的历史上,白色的符号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并且不断发展,其中大部分是正面意义:纯粹、贞洁、清白、智慧、和平、清洁、健康、现代。而在世界其他地区则未必如此,白色往往具有负面意义,主要是因为人们将它与死亡相联系。
米歇尔·帕斯图罗的这部作品勾勒出白色在欧洲社会中,从史前时代直至21世纪的漫长历史。本书配有丰富的、高质量的图片资料,从词汇、符号象征、日常生活、世俗文化、科学知识、宗教道德和艺术创作等各方面对白色进行了研究。为颜色作传,精美的图片是必不可少的。
目录
导言
白色是一种色彩
1.神之色彩
从远古到基督教早期
从自然到文化
月亮与祭拜
错误印象:白色古希腊
羊毛与亚麻:白色服装
从词汇中得到的知识
白与黑
2.基督之白色
4—14世纪
《圣经》里的白色
基督之白色
白与红
百合:白色的花卉
白色动物:羔羊、天鹅与白鸽
女性的色彩
3.王侯的色彩
15—18世纪
象征意义的诞生
白色,诸色之首
生于白色,死于白色
贵族之色
君权之白色
墨与纸
4.具有现代感的色彩
19—21世纪
白与黑不再属于色彩
艺术家的白色
从洁净到健康
穿上白衣
词汇与象征
致谢
注释
精彩页
白色是一种色彩
在几十年前,例如20世纪初或20世纪50年代,本书的标题恐怕会令某些读者感到意外,因为他们在习惯上并不将白色当作真正的色彩看待。如今,情况大体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尽管仍有少数人还在质疑白色是否具有色彩的属性。在数百年乃至数千年里,白色一直是色彩世界的一员,在大多数色彩体系中,它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黑色分别位于色彩体系的两极。但后来这样的地位一度丧失,如今又明显地得以恢复。与黑色的情况相仿,白色的地位是在中世纪末到17世纪这段时期逐渐丧失的:随着印刷术和雕版图画的出现,白纸黑墨为人们所熟知,于是白色与黑色成为色彩之中的异类;随后发生的新教改革和科技进步则进一步将黑与白驱逐到色彩世界的边缘。在1666年,艾萨克·牛顿发现了光谱,向科学界揭示了一个全新的色彩序列,而在光谱之中既没有白色也没有黑色的位置。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其影响范围远超科学界,逐渐扩大到世俗文化中,成为人们的常识。
这个变化持续了大约三个世纪,在这段时期里“黑白”成为“彩色”的反义词,白色和黑色被当作“非色”来看待和使用,二者共同组成了一个独立的黑白世界。在欧洲,大约十几代人都持有将“黑白”与“彩色”分割对立的观念,虽然这种观念如今不再盛行,但也并不会太令我们吃惊。
无论如何,如今我们的认知已经发生了改变。这样的改变由艺术家们引领,自20世纪开始,黑色与白色在艺术领域逐渐恢复了地位,回到色彩家族之中,正如中世纪末期之前那样。随之而改变的是科学家们的观念,尽管某些物理学家曾经长久地迟疑,一度拒绝承认白色具有色彩的属性,但大部分科学家已经认可,重新将白色视为色彩世界的一员,最终普罗大众也受到了影响。所以,如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社会习俗里,在我们的梦境和理想中,我们几乎不再将彩色世界与黑白世界对立起来,也没有理由这样做。诚然,在摄影、电影、报刊、出版等少数场合,还能看到这种对立残存的遗迹。但这些遗迹还能存在多久呢?
总之,本书的标题并非错误,也不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白色的确是一种色彩,甚至在诸多色彩中应该位居“一线”,与红色、蓝色、黑色、绿色和黄色并列,而紫色、橙色、粉色、灰色和棕色则位居第二梯队,其历史更短,而符号象征意义也不如前者丰富。
*
在着手勾勒白色在欧洲社会的漫长历史之前,我必须提出几项重要的观点,在本书研究不同历史阶段的各章节中,我们会对这些观点陆续展开论述。
第一项观点是对上文所述的、白色真正具有色彩属性的延伸。在古代的许多年里,无论是哪一种欧洲语言,“白色”与“无色”都不是近义词。无论是在希腊语、拉丁语还是在其他各种欧洲语言里,形容词“白色”的引申义都非常丰富,包括纯粹、干净、贞洁、清白、空虚、完好无损、明亮、善良等;但“白色”从不意味着“无色”。“白色”与“无色”之间的联系要等到近代才开始出现。从很多方面看,“无色”的概念相对难以想象、难以定义、难以表达,在古代,人们通常将它与材质或光线的概念相联系,而不是与色彩相关。有些古代学者认为色彩是一种有形的物质,类似一种薄膜覆盖在物体的表面,对他们而言,“无色”就是色彩物质的缺失或数量过少。所以他们认为,“无色”的近义词应该是“饱和度低”“褪色的”“半透明的”“透明的”之类。以亚里士多德为首的另一些学者持有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色彩是光在接触物体之后发生衰减的结果,从这样的观点出发,“无色”的意义或许与黑色更加接近。总之,无论是哪一派古代学者,都不会把“无色”与白色相联系。
要等到中世纪末和近代初期,“无色”与“白色”之间才建立起某种等价关系。其中,白纸的推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羊皮纸相比,白纸的颜色更浅,更接近白色,它作为印刷书籍和雕版图画的载体,成为人们最熟悉的“无色之物”。事实上,在各种图画里,色彩都是覆盖在某种基底——或者叫作载体——之上的,而这种基底代表的就是“无色”:对于手稿插画而言,基底是羊皮纸;对于壁画而言,基底是墙壁;对于油画而言,基底是帆布或木板;对于雕版图画和印刷图画而言,基底就是白纸。在15世纪和16世纪,以白纸为载体的图画和书籍大量普及,这使得纸的颜色——也就是白色——与“无色”之间建立起了某种程度的近义词关系。
我的第二项观点涉及人们对白色系内不同色调的感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白色系的不同色调的分辨能力逐渐降低,至少在欧洲是这样。对于不同种类的白色,我们现代人的眼睛似乎远不如我们的祖先那么敏感。我们不仅难以区分自然界里不同的白色,也区分不出人类自己制造的不同白色,例如各种白色染料和白色颜料。在这一点上,欧洲人也不如某些其他地区的居民那么敏感,举例来讲,北极地区的居民能够在冰天雪地里区分出大量不同的白色调,其中有些微妙的差异只有当地人才能感知得到,也只有他们的语言里才有相应的词汇对其一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色彩列传(白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米歇尔·帕斯图罗
译者 译者:张文敬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78087
开本 16开
页数 3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24-06-01
首版时间 2024-06-01
印刷时间 202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504
CIP核字 2024055734
中图分类号 J063-0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3:3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