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有海
你已疲惫,窒息于商海的名利、世俗与竞争,思念遥远的故乡。
远方有海,那南国的海里飘荡着你的梦想,那里的阳光温暖过你,那里的山峦烘托你的博奕,那里的海水浸润你的肌肤,你呼吸无羁,酣畅舒逸。
自故乡携梦而来的你,蛰隐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间,地图上找不到你栖息的斗室,孤寂的灯火下,你已不再哭泣,甚至珍惜每一声叹息。
你欣然活着。
每每朝醒,你说:“早安,一切存在。”然后唤醒身边的移民朋友,快乐地跨入喧嚣的生命海洋,一起搏击商潮的风浪。海浪发现你的存在,笑问你从哪里来,你说你来自远方,来自那曾爱过你,将来又会被你爱的故乡;然后告诉人们,你不需要名字,你是无名的创业者。
日日,你似一叶孤舟,搏击于无情的商海,莽撞幼稚地冲向海的深渊……在海的沙滩上画自己,拈沙微笑,又让自己被如沙的人流浪潮淹没,消失在一朵朵浪花里。
夜夜,你开窗迎接星星们温柔的造访,“你也爱星海吗?”你会突然想向某个人发这样的信息,但写后又删去,将思念撒在风中,撒在海上,撒在你的遗忘里。以前你没问他,现在你再也不能问他了。岁月就是这样的无情,会像大海一样吞噬曾经的友情,仅给你以沉默——回忆往昔。
有阳光,来时你不知道,离去时你仍在忙碌;行走在阳光里,你满足于自己的孤独,骄傲地拒绝人间的庸俗,祈望再也不需阿谀,不需勉强,不需虚伪,你只需良知和清醒。
有风雨,它会为你奏响沉重的歌曲,使你更凄寂;让人间丑陋的冷漠,猝死在骤雨里吧!让狂风卷起的巨浪时时提醒你,你在哪里?擦干身体,但愿自己还是那个被海浪沐浴后的婴孩。
你踏海归来。
伤痕累累的身躯在自豪微笑,感谢上帝给予你远航的自豪。你不再孤独,因为远方曾经有海;不再虚荣,荣誉地位似海浪泡沫般逝去;不再写信,只将思念埋在深邃的海洋里;不遗忘别人,也许别人已把你遗忘,但你并不介意,以良心品评一切,你是真实存在的自己。
你是一艘远航归来的老船,而今鬓发染白,不知已越过了世纪,不知老家院子里的草已长得比你还高,只知自己老了。你悄然归来,不再是去时的昂然。你仍认识故乡,但故乡已把你遗忘,故乡的邻里会笑问客从何来,你会泪答,你来自远方的乡愁。然后你告诉他们,每年托秋风寄第一片落叶回故乡的人是你,那落叶是你思念的魂灵……
我,用画笔留下了你的思念,你的孤傲、你的风姿和你的沧桑,还有故乡。眼前的故乡正敞开母亲博大的胸怀,热情地拥抱你的归来,无论你是否老去。你欢喜地奔去,不顾一切地冲向爱你的陆地。
轰然,一声巨响,离开海的船无法动弹——那,就是爱的力量,使你忘记自己,忘记你早已是一艘航船。
然后,你死在故乡。
你的灵魂又去寻那远方的海……
P29-32
二〇一五新年前夕,我在海南三亚收到达舒女士寄来的一册即将出版的散文集:《自画像》。我年逾古稀,过年过节喜欢离开喧闹的城市,寻觅一方清静的净土,看看书、写写文章,正好手头有了这本散文集。于是,我就躲在面对大海的书房,泡上一杯龙井茶,悠闲地阅读起来。
读着、读着,眼前的字里行间仿佛如同手中的香茗,使我清心、令我回味;如同窗外波涛万顷的大海,一浪推着一浪……我犹如在浏览一道长长的艺术画廊,享受着一种不可名状的审美愉悦。
达舒近年致力于散文写作,写出了不少散文佳作。我一直关注着她,拜读过印象深的就有《胡氏语丝——胡雪岩故居》《又见文澜阁》《老屋、鲜花和孩子》《妹妹达丽》《静静的白马湖》等。前年她还荣膺全国“孙犁散文奖”一等奖,曾专程去河北领奖,从而结识了不少北方散文名家。不久前,达舒曾到我钱塘江畔寒舍来访,茶余饭后,聊及当代散文,两人兴犹未尽。我戏说:北方散文家称之为“荷花淀散文”,你我的散文应该称为“白马湖散文”吧。两人哈哈大笑。
因为北方散文家的作品大多有一股燕赵豪侠之气,粗犷豪放但又不失壮丽而隽永;而南方散文家的作品清秀而灵动,有一种江南水乡清粼粼、水盈盈的灵秀。荷花淀散文的代表为孙犁、刘白羽、杨朔、汪曾祺等人;白马湖散文大家则为叶圣陶、夏丐尊、朱自清、巴金、秦牧、柯灵等人了。为此,我还写了一篇短文,来简论白马湖散文的传统。
年轻时我曾几次拜访过风景秀丽的白马湖畔春晖中学,参观过当年经亨颐的“长松山房”,丰子恺所居的“小杨柳屋”,夏丏尊的“平屋”、朱自清旧居、李叔同旧居等名胜古迹。徜徉在这样一所诗情画意、田园风光的乡村学堂,欣赏着白马湖的湖光山色,感受着名师硕彦的学识人品,大师们心胸汹涌出的散文华章……我自诩是读白马湖散文长大的作家。
达舒自小出生在白马湖畔的章家花园,在白马湖畔牙牙学语长大。她的外公是春晖中学创始人之一,她的父亲曾经是春晖中学的老校长,所以她也是白马湖的女儿,她的作品多少也烙有白马湖散文的胎记,这恐怕不是我的牵强附会吧。
《自画像》不光是达舒自己与家族的回忆,也是她悉心培育孩子成长,下海在深圳打拼二十余年的感悟。近十年,她担任《焦点》总编,加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飞遍了五大洲,考察了世界各地人类的文化状态,其艺术硕果,万千感受,无不入文,逐一入画。孤陋寡闻的我,从来没见到过这样一本图文并茂的散文集。
在一切物化了的社会,人类已逐渐厌倦了纸醉金迷、人欲横流的工业社会现代文明。希冀能有一个美好的能隐逸逃避滚滚红尘的精神家园。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成为当今时尚的世界性潮流。 达舒这本《自画像》散文集正符合当今审美潮流。
达舒是近年一位活跃于文坛的作家、艺术家,发表与出版了不少散文、艺术评论。达舒的作品,没有当今文坛流行的那种浮华、虚假、矫饰;如同行云流水般在真实地写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每篇文章言辞真切、文笔优美,读来倍感亲切。是艺术家写的散文,是散文家写的诗。她的文章没有严格的格律、不太讲究规范;率性而写,挥洒自如,远离芜杂,灵动飘逸,再用充满感情的文字来铺陈,同样具有节奏感、音韵美,似品一杯香茗,余香久久弥存。这部散文集个性鲜明,独具一格,不同凡响,犹如家乡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
达舒学美术出身,擅长油画和摄影,《自画像》等十几幅画和配画所写的文章是她的特色。本书是作者积近八年围绕《焦点》写作的文章和照片,短小精悍,大多曾发表在《焦点》等多种报刊,现精心挑选结集出版。此本书图文并茂、珠联璧合,是一册艺术精品集。
应作者盛邀,在本书付梓之前,写了以上这些文字。
权为序。
薛家柱
(作者为浙江省作协原副主席、杭州市作协主席、国家一级作家)
《自画像》精选达舒八年来发表的散文中的四十余篇。文集分“画里画外”“远方有海”“吴侬软语”“集体记忆”四部分。
集教师、实业家、画家、作家等多种身份于一身的达舒,率性地抖掉尘世的层层衣妆,将自己顿挫波折的人生,裸裎袒裼。以亦书、亦画、亦思、亦悟的自画像形式,娓娓道来。文集中,她家族跌宕起伏的故事令人瞩目,特别是其子Frank Wong因研发无人机两次登上《福布斯》封面人物,是2014年中美十大创新人物中年轻的佼佼者。作为母亲,她也有许多体会告诉读者。
学美术出身,能写又能画的达舒,以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油画,通过时间穿透力的文字,立体地写真自己的生命历程。其率性、灵动的文风,独具个性,蕴含色彩的节奏感和语言的音韵美,不同凡响,犹如其家乡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
在《自画像》中,她不仅呈诉生命历程中的一些感悟;更是把文字和画面中的思想延伸到远方,为读者在时间和空间中留下省悟,但又不受制于此,她自然而然地把个人生活史放在大的文化背景中,让身边的琐事与历史关联起来,呈现一种大气。她的作品在历史与现实中思索,使得她超过了对生活的具体描写,而引入更深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