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下先锋/人生必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科学家、发明家、学者、创业者的朴素形象,也藉此传递了我国科学界的一些新信息。不敢奢望一本书能起多大作用,唯愿这些学人、科学家、实干家的故事以及全新的科学知识能引起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兴趣。

内容推荐

这是一支战功赫赫的功勋队伍,是生产力中最具核变能力的部分。新中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学术与思想的推进与辐射,实业的成百倍发展壮大,中国由一个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家,皆有赖于他们。这群人身上,蕴含着一个民族最该珍视的精神气质,那就是处一隅而心存全民族、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心态,一生埋头奋斗,但求个人创造有补于社稷民生,而不计个人名利回报的品格,还有中国人历来相对缺乏的理性、严谨、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特立独行、不肯趋炎附势的个人气节。这种精神气质无疑是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资源,是推动中华民族的科学、民主、文明节节挺进的内在动力。

目录

第一辑

经济学界泰斗薛暮桥 

生命的承诺——医学家裘法祖 

拯救饥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长者如山—忆黄昆 

中国神经科学奠基人之一张香桐 

揭开制碱秘密的化工学家侯德榜 

走近著名文字学家张颔 

实验物理学大师丁肇中 

“黄土之父”刘东生的黄土情缘 

以心持炬,光熠星河——记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

近距离看吴孟超做手术 

卢伟民:美国城市规划界的华裔大师 

黄祖洽的幸福生活 

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 

吴良镛:让人类诗意地栖居 

实在人张开济 

遥望茅于轼 

当代毕异——王选 

第二辑

徐刚:中国环境文学之父 

翻译家杨宪益的风雨人生 

任继愈:天风海浪自悠悠 

段文杰:梦萦莫高窟 

张锦秋:长安寻梦 

“不务正业”的音乐家——谭盾印象 

刘索拉:搭上命把声音抛出去——与刘索拉对话 

史成礼与敦煌性文化 

西夏泥活字第一人:孙寿龄 

亚洲电影新势力之贾樟柯 

章开沅:为南京大屠杀取证

木心:我是绍兴希腊人 

小八路出身的剧作家武玉笑

方永刚的力量之源

犹在镜中:记郑大圣 

第三辑

中国炼油第一人金开英 

“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 

垃圾对策专家王维平 

妻子眼里的杨利伟 

王永民的王码人生 

为青藏线探路的“拼命三郎”李金城 

感动中国的桂希恩 

素描李登海 

大蒜素N之母刘锡云 

生发专家赵章光 

“抓斗大王”包起帆 

工人发明家刘幼生 

吴玉录和他的机器人王国 

刘务林和他的野生动物追寻之旅 

航管专家陈志杰和他的“融合”思路 

农民发明家邵德子 

第四辑

甘肃“农家书屋”:星火正在燎原 

《渎者》的故事 

孩子王霍懋征 

林艺:中国民间性家教第一人 

潘石屹:站在s0H0上的舞者 

梁子:独闯非洲的中国女人 

“老干妈”陶华碧传奇 

“谭木匠”的故事 

马云:凭啥笑傲网络江湖 

赵琦玲:一只在软件业翩翩起舞的蝴蝶 

陈良刚:让地球上的人用上干净的水 

吴文良:有机食品播种者 

黄鸣:以太阳能梦想经营人生 

施少斌与“王老吉”  

王有德和他的治沙路 

她,与信念同行——追记全军首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黎秀芳

试读章节

赵琦玲:—只在软件业翩翩起舞的蝴蝶,

陈科

赵琦玲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穿梭在阳溢软件换标的新闻发布会现场。这位聪慧的阳溢软件中国区女总裁,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显得格外兴奋,因为她将揭开阳溢软件集团革新后的企业新形象,而这也是阳溢集团自去年收购商业智能软件解决方案主要供应商MISAG后,首次将其旗下的Sunsystems、vision、MISAG等品牌进行整合,以全新的形象亮相市场。

对于赵琦玲而言,这意味着一个全新的机会和挑战——因为在她一手开拓的中国市场上,她将不只带给客户财务管理方面的解决方案,还可以涉足全新的绩效管理领域,这让一向害怕生活沉闷的赵琦玲充满期待。

“似乎每一年,我在阳溢都会经历一些变化,面对一些不同的挑战;正因为有这些挑战和变化的存在,12年的阳溢历程才不至于太寂寞。”

回首12年的历程,从青涩的小女生到如今中国区总裁,赵琦玲始终都站在“阳溢”着幸福的地方。

1993年,怀揣着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士学位证书,赵琦玲做了一个令身边朋友错愕不解的决定:加入阳溢软件担任企业客户经理,实质是做销售。而此时阳溢软件刚开始在香港开拓市场,赵琦玲成为这家英国公司在香港最早的员工。

因为是学文科出身,缺乏对软件的了解,朋友怀疑说,你能行吗?赵琦玲觉得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专业并不是最重要的,现代社会,技术在不断的更新,关键是你拥有解决问题和沟通的能力,有了这些基本的技能,任何行业都能胜任。”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赵琦玲在IT这个新兴的产业里扎下根来,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身边的人:自己是可以的。

如今身为阳溢中国区总经理的赵琦玲,在面试新员工时,喜欢问他们最难忘的一笔单子是什么?在她自己心目中,最难忘的不是最大的单子,而是一笔不过15万元的小单。

“当时加入阳溢不久,客户起初不肯见我,因为他们已经决定采用另外一家软件厂商的产品,而且我们的产品价格比竞争对手要高,机会原本不大。我明明知道这一点,但是依然坚持为他们做一次产品演示。”就是这次演示,赵琦玲用自己对人对事的认真态度,感动了对方,超越了竞争对手,赢得了单子。客户说:“我们的单子并不大,只有15万左右,但虽然只是这么一个小单子,你也是这么认真地去做,让我对你们公司很有信心。”如今,那位老板的笑容依然让赵琦玲记忆犹新。

1997年,在客户经理的位置上坐了4年之后,赵琦玲叩响了老板的门并告诉他,如果要在中国市场上扩大份额,必须考虑和合作伙伴的关系,和其他公司的产品相结合,给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也就在这一年,赵琦玲晋升为业务拓展总监,负责发展香港、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区的合作伙伴。“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相比客户,与合作伙伴是一个更为持久紧密的关系。需要一个全新的方式去对待。”赵琦玲一向喜欢挑战。在她的努力下,阳溢与香港电信等运营商以及来自不同行业包括制造业、财经界、信息科技及航运业的主导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组成策略伙伴,并把市场扩大到了祖国内地。

因为业绩出色,2001年,赵琦玲担任阳溢软件中国区总经理,负责中国区的一切运作。

这是一份从零开始的事业。此前,阳溢在内地的业务一直依赖合作伙伴进行。2003年,赵琦玲收编了一家在上海的合作伙伴,成立了阳溢软件中国办事处,刚开始只有3个人,但每个人都是精兵强将。

“因为阳溢是一家英国企业,因此我们最早在中国拓展市场,把客户群锁定在了那些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上。阳溢的财务软件是一套国际性的软件,外资企业相比本土企业更能接受阳溢的产品。”赵琦玲的中国策略颇有成效。从零开始,到去年1000万美金的营业额,虽然市场份额还不是很大,但能从金蝶、用友这些国内知名的财务软件手中分得一杯羹,已经让赵琦玲开心不已。

现在阳溢中国办事处已经有150名员工之多,平均每一个月就有10名新员工加入,而赵琦玲计划到2005年底,阳溢软件中国办事处员工能够达到200多人。因为市场在不断扩大,并且不断有新的业务引进。

“我很幸运,有一个非常有远见的老板,他在收购MIS的时候,还没有人在考虑商业智能,但是,最近6到9个月,每个人都在讲商业智能。他为公司选定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也将我带人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和一个未曾接触的领域。我今年的一个重点任务就是MIS——绩效管理。”全新的挑战和任务,让赵琦玲觉得2005年应该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年份。

现在,赵琦玲每两个星期就会飞来上海一次。在阳溢软件集团内部,所有的同事都非常愿意见到这位阿姐。在香港话里面,阿姐是一个极具亲和力的称谓,得到这个称谓不只是因为赵琦玲在阳溢的工作时间长,还因为她对于每一个员工都有一份来自内心的尊重与爱护,就像他们的大姐姐一样,女性的魅力被赵琦玲发挥到极致。

“很多人对女性管理者的印象是比较罗嗦、难缠。很多东西都要管,做事感性。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要问得太多,要相信我的员工,并且尊重他们。虽然我是中国区总经理,但是我的员工才是各个领域的专家,他们的很多财务知识、行政知识都是我所不具备的,他们是我的‘老师’,是在帮我做好工作,所以我对每一个员工都非常尊重。”这份尊重让赵琦玲赢得了员工的爱戴。

赵琦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着身边所有的女性朋友,永远都不要小看自己。“现在和以前不一样,女人自己的努力很重要。商业社会讲究情商,女人的情商应该比男人还要好。她们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具有相当的弹性。遇到困难和攻击的时候,她们懂得怎样回避。”赵琦玲非常善于发挥女性的优点,遇到困难的时候,总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很多客户最开始接触阳溢,都认为它只是一个小公司,不愿意和我们合作,但是我总是鼓励自己,不要紧,一家不行,我们还可以尝试第二家、第三家。只要我们做得好,客户一定会回来找我们的。”

因为这份乐观,使得赵琦玲看起来依然十分年轻,谁也看不出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现代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捷的办公条件,能够使我兼顾家庭和事业。”每天赵琦玲都会在孩子睡觉后,开始自己繁忙的工作,而周末更会带着小孩一起出外郊游。赵琦玲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小孩树立很好的榜样,让他们像自已一样享受生活,享受工作。

P355-357

序言

近两年,有一种经济现象也许值得中国公民们留意:在称雄世界的美国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之时,后起的中国经济却像一艘马力十足的航空母舰,在动荡的大海上绕过暗礁,劈波斩浪,稳速前进……

自然,我们不必因此而盲目乐观,忽视差距与面临的重重困难,但如果把视野推开一些,我们却能明白,中国出现这种局势,有着深刻的涵义。时间前推100年,那是中国经历了“庚子事变”不久。那时候虎狼环逼,内患四起,国贼觊觎,威威赫赫近三百年的大清国风雨飘摇,气息微弱。由此再往前推约70年,虎门销烟的烈火方炽,英国军舰上发射的炮弹已呼啸而至,古老帝国紧闭的铁门轰然倒塌。从“天朝帝国”的酣梦中惊醒的中国人力推洋务,以图自保。谁料想,标志着洋务运动成就、号称世界海军诸强之一的北洋水师刚建立不久,即于黄海一战中全军覆没!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士人吁求朝廷变法自强,却落得个六君子绑赴菜市口砍头、康梁流亡国外的结局……

那是一个令后人呼吸沉重的世纪。从1840年至20世纪中叶,整整一个多世纪,中国这艘曾经有过汉唐华章、康乾辉煌的东方巨船,桅樯倾圮,船舱漏水,持续下沉,下沉…百多年后,它却顽强地浮出水面,以前所未有的崭新姿容,踏波履险,汽笛长鸣,破浪前行。

中国在重新崛起,中华民族正处在复兴途中,已是不争的事实。

国运昌盛,令每一个中国人都扬眉吐气。当此之时,如果要问是谁在推动这艘行将沉没的大船重新上升并加速前进的?我想,中国复兴之始,当从当年救亡之日算起;而其中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是一群最先觉醒的有血性的中国人。一个半世纪以来,在以笔为剑、启蒙民众思想的崎岖山路上,你可以看见魏源、林则徐、左宗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章太炎、鲁迅、陈独秀、李大钊们奔走呼号的身影;在拿起刀枪干革命的阵营中,你可以看见孙中山、黄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以及无数志士、工人、农民和军人出生入死的身影;在日寇压境的危难时刻,你可以看见以19路军、29军、八路军为代表的铁血将士们和用地道、地雷等土办法杀贼卫家的百姓们的身影。这几支力量为中华民族的生存所付出的牺牲、所作出的历史功绩为人熟知。我这里要强调的是一支较少为人注意的力量,那就是几代以科学、教育、实业、学术救国强国的知识分子队伍。用鲁迅先生的话说,这是一群“埋头苦干”的人。这群人对国运的认识很容易为我们所理解:中国之所以遭人欺凌、濒临危局,深层原因就在于思想、科技、教育、文化、实业、经济远落后于西方人。欲振衰起颓、复兴国家,亟须从培养元气上做起。从鸦片战争中国初受重创之时起,走上这一条救国之路的人就络绎不绝,代代相承。譬如开一代教育风气之先的燕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学术巨擘陈寅恪、梁启超、钱穆、王国维,实业家詹天佑、张謇、荣氏家族,科学家侯德榜、竺可桢,社会学家费孝通,人口学家马寅初,文学家闻一多、茅盾、老舍、俞平伯、钱钟书……在政治动荡、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一群貌似不参与政事、躲在书斋里或生产现场埋头苦干的人们,为中华学术保存了血脉,为中国引进新思想,使中国人开阔了眼界,发展了科学,保存了民族工商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国家百废待兴,正需这一批知识分子大显身手,精忠报国。于是,数万名知识分子从海外归来,与国内知识分子相会合。共和国的各路建设大军中,出现了数不清的“拼命三郎”。譬如为人们熟知的华罗庚、卢嘉锡、苏步青、周培源、钱学森、钱伟长、李四光、陈景润、钱钟书、吴晗<谭其骧、白寿彝、侯仁之、翁独健、孙冶方、梁思成……还有更多的幕后人物鲜为人知。须知,这是一支战功赫赫的功勋队伍,是生产力中最具核裂变能力的部分。新中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实业的成百倍发展壮大,中国由一个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家,学术与思想的推进和辐射,皆有赖于他们。而他们又清一色的都是那种抱朴见素宁静淡泊之人,于名于利于权皆无兴趣,唯知为事业拼命;历尽韧波而无怨无悔,一腔精忠之心令人肠热。

“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科技事业中断了十年,使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进一步拉大了距离。“文革”结束后,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大批有志青年从工厂、农村涌入大学校园。适逢思想解放运动的春风激荡中华大地,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而徐迟的一篇《歌德巴赫猜想》雄文,也曾风靡中国……八十年代初的时代氛围,把科学价值本位的观念深深地植入了千百万青年学子的心灵深处。二十多年之后,这一代学子已茂然成材,他们与上两代知识分子一起,挑起了中国科学技术领域的大梁,成了中国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中国的科技事业在近二十年中突飞猛进,在许多领域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国际水平。

对于这几代知识分子来说,热爱自己的祖国,是他们的天性;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上锐意创新,有所建树,是他们的天职;集合个人成就,推动我国生产力以及思想、学术、文化、艺术事业的蓬勃生长,使中华民族重新步人世界最先进、最文明、最优秀的民族之列,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是他们共同的梦想。

这是一群多么可爱的人啊!可惜,在近些年文化业界商业化娱乐化的大潮中,这群无多少商业炒作价值可言的布衣书生们,几乎被公众视听所忽略了、所淡忘了。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缺失。编者无意为他们扬名——他们本无意扬名——而只是想指出一点:这群人身上,蕴含着一个民族最该珍视的精神气质,那就是处一隅而心存全民族、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心态;一生埋头奋斗,但求个人创造有补于社稷民生,而不计个人名利回报的品格;还有中国人历来相对缺乏的理性、严谨、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特立独行、不肯趋炎附势的个人气节。这种精神气质无疑是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资源,是推动中华民族向科学、民主、文明节节挺进的内在动力。毋庸讳言,90年代后,在科学文化界,这种精神气质正在被追名逐利的浪潮所包围、削弱和消解;而在更广大的范围内,科学精神正在被忽略、淡化。举一个眼前的例子,人人皆知杨利伟、“嫦娥一号”,但有几人知道载人航天工程的设计者呢?多少学子攻读博士,但其中有不少人眼睛盯的是职称、名声、钞票、房子、车子,而不是科学本身。多少粉丝对娱乐体育名星的隐私如数家珍,但有几个人是科学家的粉丝呢?知识分子精神气质在知识群中的消解,科学的价值在人心中的降低,这是比前一种缺失更严重的缺失。当传媒焦点和民众视线主要被名星动向、政治人物、时尚风潮所绝对占据,而科学创造者以及由他们所代表的科学精神被边缘化、无人关注之时,这对一个民族绝非幸事。从长远来看,这种不很健康的氛围很可能会影响我国科技、学术的发展,从而使国家的崛起减弱后劲。有鉴于此,本丛书才刻意编辑了《天下先锋》一书。该书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科学家、发明家、学者、创业者的朴素形象,也藉此传递了我国科学界的一些新信息。不敢奢望一本书能起多大作用,唯愿这些学人、科学家、实干家的故事以及全新的科学知识能引起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兴趣。

坦言之,一部书的作用非常有限,故借此书出版之际,我还想说点个人的想法。其一,国外和我国的历史证明,凡是科技成就迭出、人才济济之时,必是社会上形成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之时。因此,希望我们的出版界、新闻界同仁都来关注科研人群,关注那些数十年如一日、寂寞而坚韧地奋斗在鲜为人知的科研、学术领域中的人们的事迹,特别是要弘扬其科学创新精神、爱国精神,使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薪火相传,代代相承,而不是就此逐步消解;努力创造一种适宜科学发展、人才生长的气候、土壤。其二、学术腐败、追名逐利以及急功近利、形式主义的风气正在扩散,杀伤科技人员的信念和创造力,伤害着我们的科研事业,一些体制上的弊端也在束缚科技进步。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曾对中国社会产生过难以估量的推动力,今天我们仍然需要更深入的思想解放,而不是像有些人那样在口头上高喊解放思想,行动上却被风气所俘虏,另行一套。我们需要真正的思想解放,需要从功利风气、官本位观念中突围而出,重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实践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替代功利主义、物质至上的腐朽价值观;需要改造体制、机制上的弊病,努力营造科学研究的软环境和创新的软环境。

知识分子群体是一个民族的精英,而占人口比例最大的老百姓则是这个民族的主体。作为一个民族最底层、最基础、最庞大的群体,他们的素质与品格,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素质与品格。和知识分子群体心存社稷民生有所不同,他们通常都是为自己的生计而活着。他们的地位最低,劳作最辛苦,生计最艰难。而生存地位、生存方式往往就决定了他们的素质、品格。编者无意评说中国民众的整体品格,而只是想指出一种事实:在这个活得最艰难的人群中,有一些人却活出了比高高在上的人们高贵得多的品格!譬如佰姓英雄》中《特殊的葬礼》一文讲述的申春玲这个山村小姑娘的的人生故事,就足令天地为之动容!的确,这些分布在各行各业、山乡僻地的平民百姓们用生命活出来的人生故事,奇特而真实,常常令人匪夷所思,任是最有想象力的小说家,也无法想象得出来;也令人感愧不已,觉出卑微者未必卑微,而高贵者也未必真高贵。在编者看来,这些人是百姓中的真英雄,尽管他们都无法留诸史册;有必要把他们的人生故事,不,是他们金子般的品格,传递给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须知,这些普通人的品格,才是我中华民众的真品格!

世事复杂,人生多艰,因此需要理性的把握,需要人生智慧。在西方人的语言中,哲学就是智慧的意思。为此。编者还邀请了青年新锐哲学家,奉上一册充满智慧的《人生读本》,期望能给读者带来一点人生启迪。

这些就是编者策划《人生必蕾勘丛书的初衷。三册先期出版,不过是投石问路,目前的水准也还未能完全达到预想的目标。效果如何,敬请读者诸君品鉴。

周德祥

二00八年元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下先锋/人生必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任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45790
开本 16开
页数 3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8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25.5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35
171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6: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