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亚幸福
内容
试读章节

这是我痛苦并快乐;快乐并又痛苦着的一年。

痛如背后的瘙痒,挠不着,干着急。

快乐也如背后的瘙痒,不同的是:我挠着了。

快乐的事情有一些,我创业了,在西单开了一间小小的服装店,门面虽然不大,好赖也算个小个体,支起我一米七九的尊严。在奥运会来临之际,我还小赚了一些人民币。然而一点点小痛苦把这快乐的一切抹上了阴影。就像你兴高采烈新买了件上衣,结果发现家里没一条合适它的裤子。而且合适的裤子拿钱还买不到。得定做。

我以为赚了钱就能赚到快乐。可是我却发现,钱和情感也像谈恋爱,得和谐拥有才能快乐。

我的爱情出了问题。

爱情一时的失败对每个人来说应该都不是“癌症”。可对我来说,确已病人膏盲。

在爱情这两个字面前,每当我昂首挺胸,信心十足,心潮澎湃之时,总是要错过一些缘分。当我吸取经验再次面对,选择了低调细腻时,同样挫折累累。最终我发现,其实,归根结底骨子里的我还是先天少了些什么。只能怪“爱情”这条泥鳅太狡猾,它从被人起名成长到现在至少几千岁了,我这刚刚20年的历史,焉能与之抗衡。

这个情况并不是一天两天,它在我初中,乃至小学,甚至穿开裆裤的时候,就已经在潜伏着了。当然,那么小的我并不知道我每一次的选择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让我不知不觉中,后悔当初做的某一个决定。它就像拿嘴吹个热气球,吹的时间久了才能感受到嘴唇的发麻和头昏脑涨。要么继续要么放弃。但是往往,很少有人舍得放弃。

我一直认为,爱情这东西,如果我后悔,仍旧可以去尽力挽回。

今天,我便是去挽回。

在西单下车,寒气扑来。我一看表,不免一阵惆怅,还差将近40分钟才到约定的时间,此时的西单广场天寒地冻,狂风鼓作,无论男女老少都尽量往街边的各种店面里窜,唯独我站在原地表情茫然,如找不见家长的孩子。

过了一阵心想万一给冻坏了不值,祖国最近两年也怪不容易的,又是地震又是奥运会,我还得留着有用的身躯有机会报效祖国呢。虽然我不是伟人,但是我得像伟人一样爱惜自己的身体。

在图书大厦门口环顾一周:东边十几米处有一辆车,白色的车体中央有一挺大个的红色十字图形。这辆献血车长年累月驻扎在此,风吹不动雨打不走,跟保卫祖国的堡垒似的。车底下填表的地方乌泱乌泱地排着一支长队,我一琢磨,今天是约会来了,是个快乐的事儿,若快乐有人分享,说不定爱情才会扎根。大家乐,才是真的乐嘛。 ‘

心想着要为人性化社会献上绵薄之力,我向献血车方向坚定地踏步前行。排上队,转念又开始担心我这么一声不响的到车里面无私奉献,舒琴来了会找不到我。在萧瑟的寒风中,我颤抖着双手翻兜掏手机,准备打个电话告诉她我献点血先陶冶点儿情操再见她。翻来翻去只翻到我那个鼓鼓囊囊的钱包——我忘带手机了。

其实,献血车映人我眼帘的那一刻,我就很坚定地把献血列为今天的计划之一。神圣的气息,从小耳濡目染的集体荣誉感,就在眼前,就在耳边。使我激动不已,恨不得马上冲上车。可是我必须得通知舒琴,否则这么多年没见,即使擦肩而过我可能都认不出来她了。方圆几百米也没有个能打公用电话的地方。看来只好先等舒琴来,再陪我一起无私奉献。

说实在的,我似乎真不记得她长什么样了。足足6年没见面了,路上我一直在引经据典,追忆那些丑小鸭变白天鹅,灰姑娘换上水晶鞋就成为公主的故事,斟酌它们的真实程度。都说女大十八变,我老妈的一个医生朋友如此总结:丑小鸭变天鹅的事和生双胞胎的几率差不多,在妇产科隔三差五就能见一次,但不一定会从你肚子里出来。

如此算来其实这概率也不低了,毕竟双胞胎我从小到大还是见过几对的。“舒琴变成天鹅了”这个消息也并非空穴来风,现在仍然保持联系的初中同学聚会时都跟我提过她:“你还记得舒琴吗?她现在可漂亮啦,你见了肯定得后悔,当年你可是太狠了,为了分手,你对人家那态度比警察逼犯人招供还吹胡子瞪眼的。”

我就笑骂他们:“你们懂个球儿,长痛不如短痛,我那是在帮她。”说完我也知道这话混账。不过我当时还真就是那么想的。我既然发现了自己不是真的爱她,总齁着(北京话:黏糊)人家干什么啊。

我就记着舒琴从前挺黑的,记忆深刻的原因则因上学的时候,大概平均每三天,就会有人在路过她身边的时候这么感慨一句:“嘿,这妞黑得跟块儿煤似的!”还有一些比较含蓄地在远处感慨:“你看……那女生的脸在太阳底下熠熠发光呢……”

不仅如此,舒琴的脸上总是神出鬼没地出现一些痘痘作祟,那些痘痘像得了神经病一样,今天额头上蹿出来一个,明天下巴上冒上来一个,层出不穷,波浪滔天。她平均每两个礼拜长一个痘,一个礼拜消灭一个。逐渐就形成了她的形象若隐若现,让众男生的目光只能浅尝辄止。有句缺德话,叫“一白遮百丑,一黑盖千美。”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歧视黑人应该是从老美那边发展过来的才对。伟大友好的中国人民向来弘扬民族自尊。

我倒没什么歧视不歧视的,如果是做朋友,即使真是非洲人也绝对是无所谓,这世界虽然虚情假意的人不少,但我始终一脸童真地相信好人多。不过论谈恋爱,我还是喜欢肤色稍微白一点的。有人说我趣味低级,又说看人不能光看脸。我断然截住告诉他:“那看人也不能光看心灵!人可与兽为伴,但不可与兽为妻。”

基于当时她脸上的痘痘,和她的肤色,我对她真是不太敢有过多的期待。希望就是这么个东西:窜得越高,摔得越瓷实。

街上的寒冷使我肉做的鼻子有点招架不住,为了取暖,我进了图书大厦。左思右想,还是觉得有必要想办法给舒琴打个电话。

图书大厦一层大门口,很多人都一只手攥着手机,一只手捧着书,对着书上黑白相间的知识,面色凝重。当中尤为显眼的,是一个身材中等,脖子修长洁白,穿一件白色羽绒服,耳朵上坠着一个水滴的女孩,给人感觉特别清雅脱俗。那个女孩左手拿着本书在看,右手又要翻书又要握紧手机,为了不让人抢走,好像使了不少劲,捏得玲珑小手上全是汗。

我鼓足勇气,不断鞭策自己:没脸没皮,厚颜无耻,就必定胜利!

我心一横,脚一跺,几步跨上前去,提出了我的请求:“姑娘,能把你手机借我用用么?”她十分惊讶地望着我,渐而眉头紧皱,颇显疑虑。她似乎做了不少的思想斗争但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小心翼翼地问我:“号码多少?我给你拨吧。”拨完号她依然不给我手机,也不按通话那个绿键,抬起头看着我,那眼神让我觉得自己是那么的不值得信任。为表真诚,我把钱包拿出来塞在她手里:“你看看吧,这里面有四千七百二十六块人民币。我要跑了你就拿它去买个新的!”我挺直了腰板儿,声音洪亮,把这句话说得底气十足,自感形象在无形中洋溢了奇异的光辉。

她这次显得比刚才还惊讶,像拿到了烫手的山芋一样把钱包赶紧塞回我手里,说:“你赶紧收起来吧,别让人给你抢啦,这里人多,你把这么多钱带身上不安全,你应该存银行里。”话说完,按下通话键就把手机给我了。我没想到她能有这么大反应,还真是个善良的姑娘。

给舒琴打完电话交代了我的意向后,我有点依依不舍地走出大门到了献血车里。上了车脑子里还是刚才那善良姑娘的形象,这形象,没个24小时怕是挥之不去了。  献血车里,在结束必要的程序后我坐下了。一个二十五六岁样子的护士先用微笑引得我的注意,随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一根冰冷的针头插进我的肉里。插完问了我一句:“是第一次吗?”

我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嗯,是第一次,你赚了。”

那个瘪瘪的塑料袋里潺潺地流进我的鲜血,血袋有点起鼓时,我看见舒琴了。

当时要不是我手上插着一根比筷子还粗壮的针管,我真想冲上去拥抱她,至少握握手。在我见过的真人美女里面,她从排名中下一下跻身正数前三!见面后舒琴微笑颔首,神态安详地看着我献血,表示不跟我抢军功章,把一切荣誉都让给我。

我有一堆疑问,和憋尿感觉很类似,憋得我恨不得把全身的血一口气全给它献了,最终我放弃了,没敢问。

我就想问问她……“你是整容了还是打回原厂重新加工了……?”

说完一定会换来一个字:滚。

我貌似不经意其实处心积虑地说:“改革的春风吹红了每一位劳动人民的脸庞,唯独给你的吹白了。真是造化钟神秀,老天爷对你情有独钟。”

这一夸可不得了,她抿起小嘴笑得春光灿烂碧水清波,回了句:“那是~!”都不知道哪来的这么一股自信。

她越有自信我越觉得诡异,甚至怀疑:这是应该归功于美容界的一大奇迹,还是人类进化史的一大奇迹?

不管怎么样,跟漂亮的女生约会总是个快乐的事情。至于她怎么变漂亮的,对于男人来说意义不大,那是女人关注的事。就像二奶,她才不会去管有钱的老板哪来的钱养活她,她只要知道人民币长什么样就够了。

P1-5

书评(媒体评论)

《亚幸福》是一部90后的风月宝鉴,是90后生存和生活以及爱情命运的白描与写实……瞬间获得瞬间放弃,瞬间骄傲瞬间自卑,瞬问坚定瞬间迷失……让读者触目惊心的看到达一代人的可贵和可悲,失望和希望。或许我们每天都在和90后相处,这部书是让我们走进他们心灵的一串密码……究竟是什么让主人公丧失了对生活的创造力和奋斗的激情?为何他刚好豆蔻年华就有着“亚幸福”的生命体验?此书值得斟酌和回味。

——著名诗人 王鼎

读《亚幸福》是在读这个浮躁的商品社会,网络信息时代才有的各种畸形各种营养过剩各种速成的情感故事。我觉得作者的文风与当下的快餐社会生活有着天然的和谐,瞬息万变的时代不敢有太多的严肃和庄重,随之而代的调侃和自嘲是对自己的一种不露痕迹的保护。这种微妙的时代心理被作者捕捉到了,仅仅这一点就了不起!同时还有嬉笑的背后有一股一直让人流不出的泪噎在喉咙,那是关于男人的思考与悲哀……

——干部 李云松

《亚幸福》中有许多情节和故事看似不可理喻,但这恰恰是这部小说的与众不同之处。主人公孑子有孑子自己的逻辑,甚至可以说他代表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如果和哪个年代都一样,我们还是90后吗?看他的小说我们觉得不扭捏作态,过瘾,他比我们任何人都勇敢,敢于撕开自己给世人看。敢于暴露不雅的隐私,离自新就不远了。

——大学生 沈夏曦

《亚幸福》的价值在于提醒人们精神和心灵的“亚健康”无处不在。这是一个不失高雅的隐形、杀手,随时都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微笑着毁掉我们的生活。

——军医 方惠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序言

《亚幸福》是十九岁的曹鹤继长篇小说《网戒》之后潜心创作的又一部力作。这是一幅生动的“九○后”生活图卷。曹鹤用摄像机式的手法,超写实油画一般的笔触,把“九○后”新新人类的生存状态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出来。

曹鹤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个男孩和五个女孩的爱情故事,作者用冷静客观的语言叙述了一群饮食男女打情骂俏、吃喝玩乐等琐碎生活。仿佛随手拈来一般,把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人物的心理活动都精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小说中的“猖酷”一族,率性而为,我行我素,生活态度超级现实,追求感官享乐,懒散成性,办事耍小聪明,说话语言尖刻的众生相跃然纸上。小说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就像每天在地铁口碰见的熟悉的邻家少年。场景设置真实,所有的事件就像刚刚发生在我的办公楼前面。书中米霖的原型介绍我认识的曹鹤,她的遭遇我也听曹鹤讲过。

因此,这部小说我读来越发感觉如此逼真。

这部小说的价值就在于它展现了一个靠惯性运动前行的社会,以及在这艘“泰坦尼克号”上浑浑噩噩的一群饮食男女。如同“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这部小说可以称作“九○后”的风月宝鉴,二十一世纪的“红楼新梦”。

作者没有给出医治这个“亚健康”社会病的药方,只把这一时空的社会生活,“猖酷”一族的新新人类放在了显微镜下,让读者去评判吧。书中幽妙玄达的意味,读者自会慢慢领会。

我是在病床上将这部小说读了两遍,在输液时记下了点点滴滴的体会,也一并“序”在这里吧。

一、雪冢及其他

二○一○年的第一场雪,下得比往年猛了一些。我在大病初愈,瑞雪初晴的中午,哼着刀郎的曲子踱上阳台。望着小区花园,吟起古人的诗句来。“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这时我突然发现,小区花园里,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在用一只废纸箱堆雪。我默默的注视着他,只见他表情平平淡淡,动作不紧不慢,不一会儿就堆起了一个雪堆。那少年又在门前冬青树篱上收集一些松软洁白的雪,一点一点地往雪堆上撒。又用手轻轻地拍打,那么专注。这时候,只见少年拿出一把剪刀,从旧水果纸箱上剪下一块长方形的纸板。又从怀中掏出笔来,写下了一行字。然后将纸板插在了雪堆前面。我一下子感觉到有故事!我披上羽绒服跑下楼去,来到小区花园,冲那男孩喊了一声:“小伙子……”只见那少年飞身越过树篱,像小鹿一样飞奔而去。我走到雪堆前面,一下子惊呆了!那纸碑上写着“冯小雅之墓”。这是曾经租住在小区地下室一位女孩的名字,她已因白血病于去年元月去世。我还记得女孩母亲凄惨的哭声。这少年用自己的方式,在女孩的忌日,堆一茔雪冢祭她、想她、念她……我后悔惊扰了他,或者还有她吧。

我眼睛渐渐湿润,慢慢地踱上楼来,生出许多对爱情的感叹。当上帝为男人造女人时,也把爱情赐给了人类,这是来自上帝的独有的礼物,人啊!请加倍珍惜。

上帝每造一个男人都会用这人的肋骨造一个女人。可是上帝造好了女人,并没有告诉男人这女人在哪里。也没有告诉那女人,属于她的男人在哪里,因此这世间男女,都不得不苦苦寻找那属于自己的另一半。

我猜想,上帝在从男人身上取肋骨造女人时,那肋骨是生生折断的。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当你遇到疑似的那一半时,如果没有入骨的痛感的,那一定不是。

当上帝折断那根肋骨时,一定会留下了碴口,那凹凸之处就是你找寻真爱的密码。遗憾的是,上帝没有告诉你如何解码!这需要你用灵魂为匙去破译。

人世间因此生出许许多多曲曲折折、如泣如歌的爱情悲喜剧。

《亚幸福》这部小说中的这群人的爱情都是跟着感觉走并且随意发生的。大半与性有关。他(她)们把性与爱割裂开来。好在是他们还能遵守性的四项基本原则:互相、自愿、合法、无害。

爱这个字在简化时受到极大伤害!简化得没有心了。在物欲横流的岁下,有多少人还能用心相爱呢?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下,人们把肉体也资源化了。因此小说中米霖用肉体去交换生存物质也就不足为奇了。小说中的米霖最终逃脱了。可是现实生活中的霖姑娘却迷途不知返,悲哀呀!

二、泥鳅、公鸡及其他

在曹鹤的小说结尾,主人公感叹自己得到的是“亚幸福”,亚幸福也被曹鹤定义为这本小说的书名,这也引起我天马行空的思考。

给公鸡一麻袋珍珠,它也不会幸福,自己从土里扒出的每一粒玉米粒都是幸福!

把泥鳅放在皇帝宝座上,它不会幸福,它的幸福在溪底的臭泥里。

幸福分低级幸福和高级幸福,低级幸福属于肉体,高级幸福则属于灵魂。

低级幸福基于肉体的满足,靠交换和索取就能得到,高级幸福则需要靠创造获得。

低级幸福是消费性幸福,随着时间流失,会消费殆尽。高级幸福既能在过程中获得,也能在结果中获得,且能超越时空流转。

乞丐村家家小洋楼,二奶镇群群百万“鸭”,这已不是传奇。乞丐以讨债的心态去要钱,乞讨所得还不用上税。丐帮自有丐帮的幸福观。二奶用巨款去享用小白脸,也合计着比打麻将输了划算,二奶有二奶的幸福账。

我认识一位发明家,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人民日报》在头版报道过他的事迹。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可是他的发明没有给他带来物质财富,老来却死于贫病。但是他在弥留之际笑着说他这一辈子值了,很幸福。他的幸福在创造的过程中就已经获得。

我一位亿万富翁朋友的孩子,上高中时没有考上重点高中,被家长送到国外,每年花费上百万人民币,可惜,在国外玩了八年电脑游戏。后来回国,一下飞机就兴高采烈地说“出狱了”!把买来的文凭交给父母说是“释放证”!这孩子的幸福以及他父母的幸福都是买来的,装扮出来的。

人脑内有一种叫做“多巴胺”的激素,它能影响人的幸福感。当吸毒者吸毒时,多巴胺分泌就会超过正常值,使人产生狂喜;多巴胺分泌水平低于正常值,人就会患抑郁症。日本人在调查幸福指数时,无论经济景气与否,人们的幸福指数都是60%,也就是人们只感到六成幸福。正常值应该是0.618。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境界就是正常幸福吧。幸福没有百分百,“亚幸福”也是常态幸福。

在这滥欲时代,人们千方百计满足肉体需求,而忘记了喂养灵魂。在这种严重身心失衡的状态下,就会陷入极度困惑、不安之中。小说中的主人公尹孑,能感知到“亚幸福”已属不易,他也是个有福之人。

三、大腕的混话及其他

有个大腕说,中国人不缺思想,只缺娱乐。

希特勒曾经高兴地说:“人民不费心思考,实在是统治者的好运道。”

文化资本家企图把人们引入娱乐至死的深渊,让人们一味沉浸在感官快乐中迷失灵魂。

法西斯头子希望人民都成为驯服工具一样的顺民。

漫长的封建制度,会遗下深重的封建主义遗毒。在封建主义毒汁浸泡和民族中产生的领袖大都有帝王思想,蒋介石在奉化的“丰镐房”就是明证——丰、镐是取自周朝的两个帝都的名字。有的领袖可能不愿当皇帝,但是在山呼万岁声中也可能犯了糊涂,被人民当作了帝王而不自知。

在这种社会中,“听话文化”就繁盛起来了。小孩子从小听父母话,上幼儿园听阿姨话,上学听老师话,参加工作后要听领导话……“听话文化”教育出来的人当然不需要思想,也不用思考。安心做螺丝钉即可。悲哀的是: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繁殖出来的只能是愚氓!

不思进取,不负责任,不关心民族前途、人类命运的人,浪费社会资源而不为人类创造财富的人就是人类的负担!行尸走肉一般,造粪机器一类的生活与禽兽何异?

在《亚幸福》这部小说中,主人公尹孑的生活就已经没有内在的动力,他的行为完全是对外部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成为仅仅是对不断变化的环境被动适应。他的生活意义完全丧失,因之极度困惑、苦恼。

这个世界上,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是创造出来的,所有创造性劳动都是有价值的。创造是人类的天性!肉体的满足只是快乐,心灵的满足者才是幸福!这满足来自于不断的创造。

勤于思考,勇于创造,是获取终极的灵魂幸福的唯一途径。

滋养创造性灵魂的养料就是真、善、美。真、善、美是全人类普世公认的人性的花朵。

人类得以进步,唯有创造!创造的原动力就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

人类创造力的能源则是蕴藏在创造性人才头脑中的智力资源!

人类的智力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尽的最宝贵的资源!

如果人们学会创造性地工作,所有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都会顺利解决,只要方法对头,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取决于中国创造性人才的多少!勤于创造的人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耽于享乐的人多了,这个社会就“亚健康”了,亚健康就是危机四伏!

曹鹤这部小说虽然只是从人生世相中摄取来一刹那、一片断,因其圆满的艺术创造,它可成为终古传奇。便可留给后来者心领神会。这部小说会像罗中立的《父亲》,蒋兆和的《流民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增加了一块瑰宝。

祝贺曹鹤!

内容推荐

这是一幅生动的“九○后”生活图卷,作者用摄像机式的手法,超写实油画一般的笔触,把“九○后”新新人类的生存状态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出来。

曹鹤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个男孩和五个女孩的爱情故事,作者用冷静客观的语言叙述了一群饮食男女打情骂俏、吃喝玩乐等琐碎生活。仿佛随手拈来一般,把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人物的心理活动都精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小说中的“猖酷”一族,率性而为,我行我素,生活态度超级现实,追求感官享乐,懒散成性,办事耍小聪明,说话语言尖刻的众生相跃然纸上。小说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就像每天在地铁口碰见的熟悉的邻家少年。

编辑推荐

《亚幸福》是十九岁的曹鹤继长篇小说《网戒》之后潜心创作的又一部力作。作者的视线从网瘾少年又转向了更广阔的方面。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个男孩和五个女孩的爱情故事,作者用冷静客观的语言叙述了一个群饮食男女打情骂俏、吃喝玩乐等琐碎生活。仿佛随手拈来一般,把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人物的心理活动都精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小说中的“猖酷”一族,率性而为,我行我素,生活态度超级现实,追求感官享乐,懒散成性,办事耍小聪明,说话语言尖刻的众生相跃然纸上。小说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就像每天在地铁口碰见的熟悉的邻家少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亚幸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40051
开本 16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9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3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