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邮购新娘/江南三部曲
内容
编辑推荐

《邮购新娘(江南三部曲)》是加拿大华文作家张翎继《望月》、《交错的彼岸》然后推出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作为女性作家,张翎与生俱来带有女性所独有的由荏弱而孕育发生的细腻。在这部小说中,她接续淋漓尽致的挥洒着这类细腻。在这部小说里,作家所描写的现实糊口违景是大多数小说中能够看患上到的;可是透过这违景的,却有着不同凡响的精力世界。

内容推荐

张翎编著的《邮购新娘(江南三部曲)》这部长篇小说可从多角度解读,从娱乐角度来读,是一本关于男女之情的书;从历史的角度来读,写了一个家族三代女人的故事;从社会学角度来读,涉及了一个迁徙的故事;从文化角度来读,是一部关于寻根的小说。

目录

引子 多伦多:伤心都市

——一个更像结尾的开头

第一章 多伦多、上海、藻溪:隔洋的约会

——一个加拿大老板的故事

第二章 温州:舞台上下

——一对中国母女的故事

第三章 温州:如此初恋

——一个机要秘书的故事

第四章 多伦多:蓦然回首

——一对未婚夫妻的故事

第五章 温州:红尘白雪

——一对闹市艺术家的故事

第六章 温州:灵与肉

——两个洋牧师的故事

第七章 温州:桃花劫

——一个漂亮保姆的故事

第八章 多伦多:覆水

——一家干洗店的故事

尾声 多伦多:归程

——一个更像开头的结尾

关于《邮购新娘》的一番闲话(代后记)

试读章节

有一天在那家咖啡店门口,有一个人走过来向他兜售毒品。他的英文不够好,把可卡因听成了可口可乐——他不知道这两者在俚语里是一样的发音。他看见那个人衣衫褴褛,头发脏得起了结子,就突然触发了异乡异客的一点恻隐之心。他说把你的可乐给我,我给你钱。他把口袋里所有的零钱都给了他。当然他口袋里所有的钱也不够买那种货物的一个零头。

结果他挨了打,被打得很凶。

当他从地上爬起来,走到附近的一个厕所里洗脸时,才发现镜子里的脸很像一副京戏脸谱。那天他回家时,她已经到了。他立刻就把她吓哭了。他说他踩到香蕉皮上摔了一跤——他不想让她知道他是因为寂寞才流连于街头的。她对他的话深信不疑,正像她对他别的一切都深信不疑一样。只是从那以后,他行走在多伦多五花八门的街道上时,目光再也不会朝两旁游移。

他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觉得自己不再是外乡人了。

过了一阵子,他发觉她很是消瘦起来——她的肠胃一直不好,又苦夏。就叫她去看医生。她被他逼不过,只好请了半天假去诊所看病。那天他要去驾驶学校学开车,没法送她。临出门他从冰箱里拿出一片西瓜,让她吃——那本是头天晚上吃剩的。那年的西瓜年成不好,半个西瓜竞要四块钱。她不肯吃,他也不肯吃,最后他只好把瓜切成两半,他一半,她一半。她吃完了,就吩咐他以后买西瓜,买他一个人的份就好,她用不着。当时他只以为她是节省的意思,后来回想起来他才醒悟到那原来是冥冥之中的一个预兆——她竟是一语成谶。

两人就在宿舍楼底下分了手,他往东,她往西。他走了几步,就听见她在叫他。他转过头来,看见她遥遥地对他扬手,说:“别忘了问老师哪家保险公司便宜。”那天她穿了一件浅绿色带白点子的裙子,很宽也很长,被早晨的风吹得鼓鼓扬扬的,像一片大大的沾着水滴的叶子——这就是她留给他的最后印象。  她是在离家不远的一条马路上被车撞上的。错不在她。她规规矩矩地照着指示灯过马路,侧面开来一辆装满了建筑材料的大卡车,拦腰将她撞倒,又从她的身上碾压过去。她仰面朝天地倒在马路上,书包飞到了对过的人行道上,里面的东西滚了一地,书、笔记本、眼镜盒、饭盒。饭盒里装着他们前几天去郊外农场采来的樱桃西红柿,细细巧巧,红艳欲滴,如斑斑血迹触目惊心地点缀在本来灰暗无奇的水泥地上。

他赶到时她已经被装在一个黑色塑料袋里拉走了。

关于那天的许多细节他是从警察局的现场记录和验尸报告里得知的。她被卡车轧成了一张薄纸。她的上半身是用铲车一点一点地从路面上铲起来的。

她怀着孕。八个星期左右。

后来他每次从那条马路经过,都恍惚觉得她依旧躺在那里,一副蜷手蜷脚、担惊受怕的样子。行人和车辆无视着她的存在,东来西往,南下北上。有一天他看见一个妇人牵着一只狗上街,走过她被撞倒的地方时,狗突然驻足不前。狗固执地反抗着项圈的牵扯,不断地用鼻子碰着地面,发出低低的犹如堵塞了的泉眼似的呜咽。刹那间,他感觉到动物和人之间的那条分界线其实是很模糊的。他不知道她那么娇小的身体如何承受得了那样永无休止的街市重量。他们一下一下地踩在她的身上,也一下一下地踩在他的心上。他再也受不了这样的折磨,就搬离了大学宿舍区。

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短了,在她还来不及向他展现女人们共有的某些瑕疵弱点时,死神就已经将她凝固在一个永恒的韵味无穷的视角里。没有一个活着的人可以和这样的视角媲美。这一点,在他后来生活里出现的诸多女人完全可以证明。

几个月以后,他收到了保险公司寄来的一张支票。支票上的面额换算成人民币像是一个天文数字。他把那张支票破开,一半寄给了她在上海的母亲,一半存进了自己的账号。

P4-5

序言

“温州三部曲”是我海外写作生涯中的早期作品.其中的《望月》,更是我的长篇处女作。书写《望月》时,我刚刚度过了在北美最初十年的艰辛求学谋生生涯.定居在多伦多,成为一名注册临床听力康复师(clinical audiologist),如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所言,有了“五百英镑的年收入”和“一个自己的房间”。积攒了几十年的阅历正渴望着一场疯狂的爆发。我从此开始了渴望已久的创作生涯。八小时工作之余的时间,被家务、阅读和必要的社交活动瓜分完之后.留给写作的,常常是支离破碎的边角料。那些年里我计算时间的单位,不是天,不是小时,而常常是分。可是我硬是用分堆积起来的时间,写出了《望月》(1998)、《交错的彼岸》(2001)和《邮购新娘》(2004)三部长篇小说。至今回想起来,我还会忍不住被当时的耐心和持衡所感动。

当然,那个时候我的写作所面临的敌人还不仅仅是时间。虽然出国前我就在一些地方性报刊上零散地发表过若干篇文章,彼时我在汉语文坛却是个彻头彻尾的无名小卒。与三部小说写作过程中灵感进发的状态相比,这些作品的发表路途却艰难曲折得多,其中《交错的彼岸》的遭遇尤为坎坷。小说完稿时,适逢莫言先生接受一个加拿大文化节的邀请,来多伦多朗读他的作品。怀着一个文学新手惴惴不安的心情,我冒昧地请求他为这部小说作序。尽管当时距离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还有十一年,他已经凭借着一系列力作在汉语文坛享有盛誉。他怀着扶持新人的善意,为我写了一篇至今读来依旧有趣的序言。可是即使携带着如此沉甸甸的一篇序言,《交错的彼岸》也依旧没能在出版的路途上走得更为畅顺些。经历了从南到北一系列出版社的直接拒绝和委婉拖延,甚至一位资深文学编辑的冗长电话“指正”,我几乎对自己的文学功力彻底丧失了信心。几近绝望的时候,才终于找到了一家愿意以极小的印数起印此书的出版社。

由于种种因缘际遇,这三本书在浩瀚的书海中打了一个滚就消逝了,甚至没留下一朵浪花。时隔十多年,在我获得了无数文学奖项,并凭借根据我的小说《余震》改编的灾难巨片《唐山大地震》而开始被一些读者知晓之后。我依旧会时不时地想起这三本书,总觉得像一个拥有众多健康活泼的孩子的母亲,始终还对那个丢失在人海里的初生儿心怀愧疚。

这份愧疚散发出来的气味和波长,终于在多年之后被一家出版社所截获——它就是来自故乡的浙江文艺出版社。在我今年春天来杭州的几所高校做文学讲座时,这家出版社与我签署了以“温州三部曲”为名重版这三部长篇小说的合同。虽然在我的笔下出现过无数个江南场景和故乡人物,这却是我和故乡出版社的第一次合作。我期待“温州三部曲”能在书海中开始一趟重生之旅,希望它最终能游到彼岸,并在沿途留下一些水花。

“温州三部曲”是十多年前的作品了,记录的也是当时对世界的观察和反思。三部小说都描述了一些共同的母题,如故土家园(尽管不完全拘泥于温州城),还有追寻理想家园的人,如《望月》中的孙望月和宋世昌,《交错的彼岸》中的黄萱宁和彼得·汉弗雷,《邮购新娘》中的江涓涓。他们有的从东方走到西方,有的从西方走到东方,出发时都是怀着鲜明的目的的。然而由于过程过于迂回漫长,他们丢失了目的,过程就成了目的,于是他们也就成了永远行走在路上的人。他们被生活的各种境遇碰擦出各样的伤痕。他们是有故事的人,他们行走在世界上的姿势是茫然甚至是跌跌撞撞的。他们与我后期小说中试图在大灾难的废墟里站立起来的人物,比如《阵痛》中的勤奋嫂,《余震》中的王小灯,《金山》中的阿法和六指,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两对人马面对面站立着的时候,就构成了我小说创作的一个整体。希望那些已经习惯了我疼痛书写的读者,能从“温州三部曲”里找到一种另类的惊讶和欣喜。

以上的文字,是《望月》、《交错的彼岸》和《邮购新娘》以“温州三部曲”的形式再版之时的一些心语。我把它记录下来,作为对初版序言的一些回望和补充。当你,我亲爱的读者,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兴许会窥见一个作家在行走和成长的路途上的一些足踪。

后记

久居海外写作,隔着一汪大洋积蓄起来的情愫,通过缓慢的出版周期流到洋那头时,已经有了物是人非的恍然。继《望月》和皎错的彼岸》之后,我的第三部长篇小说《邮购新娘》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书是今年夏天完成的。写完之后,它便如一个长大了的孩子,决然离我远去。当它经历过两个季节的沉默漂流,终于浮现在隔洋的书市上时,我尚无法预知我和它将是怎样的一种重逢。

《邮购新娘》的部分内容,已经在一部名为《羊》的中篇小说里出现过。写《羊》的最初冲动,源自一次非常偶然的阅读经历。那是一个懒散的春日下天,在超市等待付款的无聊间隙里,我顺手抓过一份当天的报纸,于极其不经意之间看见了一则书讯。书是一位身居北欧的女教师写的,记载着她曾祖父一百多年前到中国传教办学的经历。节选的篇幅里提到了一个被她曾祖父放过脚并收为学生的女孩子。那个没有名字的女孩子躺在几行字构成的简陋空间里,面目含糊,毫无个性地失落在历史和现实的夹缝里。灵感的到来事先并无预兆。就是在那一刻里,我突然萌生出一种要把她从厚重的历史积尘里清洗出来的强烈欲望。

我给这个女孩起名叫路得——路得是《旧约圣经》里的一个贤德女子。其实在最初的设想里,路得是我写作舞台里的唯一前景,所有其他人物和故事都只是为路得做陪衬的中景和背景。然而,近年来在国内投稿的经历告诉我,这种与现代人生活脱节的历史题材是很难得到青睐的。渴望青睐是所有写作人的私心,尤其像我这样尚在无名和成名之间的尴尬地带徘徊的人。我的一线私心一旦膨胀起来,就毫无原则地遮掩了最初的冲动和意图。于是,就出现了羊阳以及从羊阳身上延伸出去的黎湘平、保罗等人物。就这样,历史从前景被推入背景,一个现代的隔洋男女故事渐渐长成了枝干,而可怜的路得却成了枝干上的一片叶子。

然而我的私心却得逞了。  《羊》在《收获》上发表之后,被多方报刊转载。八九月间,我受国务院侨办之邀,参加海外华文作家团,到广州青岛青海北京等地观光采风。抵达青岛那天,朋友递给我一份《青岛早报》,上面刚刚开始了第一期的转载。到达北京时,又见到了((f乍家文摘》上的((羊》的转载。刚刚结束行程回到多伦多,就接到了《中篇小说选刊》的转载电话。当然,这中间不包括那些不打电话也不照会的私自转载。看到自己的名字和自己的人物被一次又一次地洗涤一新,穿戴齐整地呈现在油墨的清香中,我心里浮上的是一种半是惶惑半是得意的感动——文人的轻贱可见一斑。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才有了一丝一缕的负罪感。我辜负了那个名叫路得的女子。她依旧躺在历史的积尘之下,年轻着也幽怨着,等待着我的关注。这是那种一心一意的关注,而不是犹犹疑疑心猿意马,如同我把她放在《羊》里的姿势。路得的眼光很软也很韧,终于将我看得无地自容。

于是,我急急地寻求补救的方法。当时我正在写作《邮购新娘》的过程中,我决定把路得和她的故事拓展成为《邮购新娘》中一个独立而重要的章节。如果把整部小说比作一条时急时缓的河流的话,路得的故事就是河流上的一座桥梁。桥本身并不构成河流,然而,桥是独属于河流的一道景致。没有桥的河流至多只能叫作水。

《邮购新娘》是一本关于历史和女人的书。在女人的故事里,历史只是时隐时现的背景。历史是陪衬女人的,女人却拒绝陪衬历史。女人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与历史无言的抗争。女人的争战有时赢,有时输。路得输了。路得也赢了。路得输在无知妄为上,路得也赢在无知妄为上。路得输给了全世界。路得却赢得了一个男人——当然是指作为男人最精髓的那一部分。

我的另一个更为彻底的补救方法,就是用一个英文长篇小说的硕大空间,来舒舒坦坦地承载独独属于路得的篇章。从路得狗一样地躺在威尔逊牧师门前的童年写起,一直写到她作为大理石雕像孤独地站立在校园里的晚年。连书名都想好了,就叫《成为路得》(Becoming Ruth)。这本书在目前这个阶段还仅仅属于计划,希望路得可以接受我肤浅的安慰。

近年来,我的小说里连续出现了一些牧师或者与牧师相近的人物,如《望月》里的李方舟,《交错的彼岸》里的安德鲁,《邮购新娘》里的约翰、保罗祖孙。朋友们开始取笑我的“牧师情结”。其实,我更愿意把牧师看作普通男人,一些有着不寻常的职业的普通男人,一些离天略微近一点、离地略微远一点的男人。我的本意是写遭遇——男人遭遇女人,信念遭遇欲望,感情遭遇时空的那种遭遇。在这样的遭遇网里,牧师是最合宜的载体。在牧师这个位置上,各样的遭遇不能不被推入极致。极致的残酷里就出现了人性的拷打,拷打中催生了小说的凄婉。在经历了这样的极致之后,很少有人可以面不改色地对上帝说:“主啊,我爱你胜过爱世界。”

我喜欢这样的极致。极致是两端的极限延伸,一端是飞翔的翅膀,另一端是落地的双足。我的主人公和我一起不断地在飞翔和落地中经历着撕扯和磨难。飞翔的时候思念着欲望丛生的大地,落地的时候又思念着明净高阔的天空。飞是一种伤痛。落地也是一种伤痛。

伤痛给了我们活着的感觉。

希望这样的感觉能自始至终地贯穿在《邮购新娘》这部小说里。

书评(媒体评论)

张翎的语言细腻而准确,尤其是写到女人内心感觉的地方,大有张爱玲之风。当然,张翎不是张爱玲,张翎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我相信,在海外这些坚持着用汉语写作的作家中,张翎终究会成为其中的一个杰出人物。

——莫言

天生具有好的语感,可张翎还嫌不够,还要语不惊人死不休地锤炼她的小说语言。

——严歌苓

张翎笔下的爱情,已经走过小家碧玉的儿女情长,成为穿越历史、跨越大洋、超越生命的大爱,读者一定可以从中领悟到爱情的真谛。

——袁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邮购新娘/江南三部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41383
开本 32开
页数 3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2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2014299948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0.1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5
14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7: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