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跨越国界的规范 一种新闻观念的批判性反思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新闻客观性是媒介、传播与新闻研究领域中的焦点话题,也是更深层次的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史蒂文·马拉斯的研究考察了有关客观性的多种不同观点和视角,试图超越对新闻客观性的谴责或辩护,转而批判性地检视该领域中多样的学术观点和专业观点。本书围绕关键问题展开,考察了客观性的起源、历史、哲学影响、主要的反对意见和辩护论据以及价值观、政治和伦理等问题。本书还探讨了关于客观性作为一种跨国规范的争论,除了聚焦于客观性在美国的出现以外,还扩大了讨论的范围,将客观性在英国、澳大利亚、亚洲以及其他地区的发展包含在内。 目录 总序/1 中文版序/5 译者序/9 致谢/15 引言/001 客观性作为一种跨越国界的规范准则?/006 定义客观性/009 为什么新闻客观性很重要?/013 一个不受欢迎的道德试金石/018 出发点/021 第一章新闻客观性何时兴起?为何兴起?/026 新闻客观性的驱动因素/027 新闻客观性产生的年代:“舒德森-席勒”问题/045 结论/067 第二章对新闻客观性的主要反对意见有哪些?/069 价值观/070 科学主义的新闻与空洞的事实/073 客观性是带有偏见和不负责任的/075 对信息源的依赖/077 框架盲症/078 客观性作为矛盾的术语和危险的神话/082 客观性作为一种旁观者的新闻:倾向附着性新闻/087 真理和现实的本质/088 本然的观点/092 结论/096 第三章为什么“事实”引发了这么多争议?/098 哲学的使用和滥用/098 把事实和真相放在一起/101 事实和沟通问题/114 分离理论/118 “后现代主义”/120 第四章为新闻客观性辩护的依据是什么?/124 一致性的条件/124 解释的理由/127 事实性的理由/127 形而上学的理由/129 程序上的理由/133 “立场”/136 “实用”的理由/139 结论/142 第五章客观性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还是一个主动的过程?/145 基于“减法”的客观性/147 “加法”式的客观性/149 关怀性新闻/150 解释性报道/152 重新评估麦卡锡时代的解释性报道/155 结论/165 第六章客观性能否与政治或伦理承诺共存?/168 事实、价值观和世界/170 作为伦理和意识形态承诺的客观性/172 报道批判性的反主流文化/174 有关怀的记者/181 参与式记者和公众议程/184 战争新闻的客观性/189 客观性和看门人角色/193 公共或公民新闻/199 \t结论/206 \t……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跨越国界的规范 一种新闻观念的批判性反思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澳)史蒂文·马拉斯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5731532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76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54000 |
| 出版时间 | 2023-09-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3-09-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210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