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为谁变脸/历史随笔坊
内容
试读章节

皇帝老儿真的独尊儒术吗

历代皇帝都是秦家店的大掌柜,那么怎样解释汉武帝“独尊儒术”呢?怎样解释皇帝都尊孔,都对孔府倍加呵护?他们真的相信儒家的一套理论吗?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汉武帝之所以这么做,是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的。透过对现象的深入剖析,就可以发现历代皇帝“独尊儒术”的本质。

独尊儒术

汉武帝吸取了秦始皇独尊法术迅速灭亡的历史教训,因而反其道而行之,来一个矫枉过正,开始放弃了法家的独尊地位。在汉文帝和汉景帝那个时候就不再像秦始皇那样了,他们对黄老之学、儒学有所注重。《汉书·儒林传》载:“孝惠、高后时,公卿皆物力功臣,孝文时颇登用(指儒者),然孝文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窦太后又好黄老术,故诸博士具官司问,未有进者……及窦太后崩,武安君田蚧为丞相,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候,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文、景并没有立即用儒家,儒家反对绝对君权的理论还是具有革命锋芒的。汉初的统治者对于儒家是若即若离,经过一段震荡,儒家地位逐渐上升,到汉武帝时终于来一个“独尊儒术”。

儒家可用之一

到了汉武帝时代,孔孟反对绝对君权的思想已经被董仲舒这些汉儒们淡化了。他们又给加进去了好多“天命”、“尊卑之制”、“贵贱之差”、“三纲五行”这些消极的东西,所以新的统治者用这些变了形的儒学来统治天下,也不会影响王权的专制了。历史上各个朝代主张尊孔读经,也是因为孔孟并不反对君主制。否则,连这块招牌皇帝老儿也不准备用。西汉以后在变了形的儒家那里,民本主义几乎没有多少了,各个朝代尊孔读经才更兴旺发达起来。孔孟思想反对极端的君主专制被后儒们给阉割掉了之后,皇帝老儿才接受过来,岂不顺理成蕈!

不过,尽管孔孟思想里面有一些维护皇权的东西,但它比法家那种露骨的专制暴孽、阴苛险毒、对人性疯狂绞杀的各种说教,要强得多。就是董仲舒的汉儒,依然保留着民本主义的一些东西。如董仲舒建议采取献田、去奴婢、薄赋敛、省徭役等措施,“以宽民力”。后儒仍然强过法家的专制独裁。

儒家可用之二

后来的儒学还会保留一些民本主义,这也更得皇帝之欢,用它来约束一下各级官吏,也是再恰当不过的。当时历代统治者都需要一个好看的理论,给别人看,花花绿绿,自己不去实行,但也能欺骗人。后来的所有皇帝在言论中都讲一些儒家的民本主义的套话,有的甚至去孔府祭拜,其实自己是没有心思去实行的。

从汉代开始,历代统治者从来没有丢掉法家的严刑酷法的政治,常常是为了掩饰而外表尊孔。汉朝统治者提倡“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的内法外儒政策。汉宣帝表示:“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汉书·元帝本记》)路温舒上汉宣帝《尚德缓刑书》中揭露了统治者尚法严刑的残酷现实。他写道:“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属。《书》日:‘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今治狱吏则不然,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功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日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此仁圣之所伤也……是以狱吏专为深刻,贼残而亡极,愉为一切,不顾国患,此世之大贼也。”对于这种官吏只知用法,冤狱遍于国中的严重现实,路温杼得出结论:“故天下之患,莫深于狱;败法乱正,离亲塞道,莫甚乎治狱之吏。”(《汉书。贾邹枚路传》)事情发生在“独尊儒术”的汉代,各级官僚依然奉行着法家的残暴政策,其他朝代可想而知了。好在有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招牌,否则,路温杼这次讲孔孟思想的仁政也不可得。

封建社会的官吏们要想贪赃枉法,非得用严刑酷法不可。杀得人们噤若寒、蝉,这样做多方便,讲仁义道德太麻烦了。你一讲仁义道德,老百姓就高兴,就要求他们的各种权利了。只要承认老百姓有权利,就得承认自己的官僚权力的局限性。这样,官僚们干吗?他们不会干的,他们运用的就是严刑酷法,让你老百姓服服帖帖。

还是愚民政策

还有人可能说,汉武帝没说学法家呀?是的,历朝历代的皇帝们没有让人们去学法家的。这些统治者害怕他人学会,在这点上,他们采取的是愚民政策。而他们自己是乐不可支地偷着学呢!韩非在《五蠹》篇里明确告诉人主,不让别人学法家,只能人主一人学。韩非说:“境内之民皆言治,藏管商之书法者有之而国贫:言耕者众,执耒者寡也。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多,披甲者少也。故明主用其力不听其言,赏其功比禁无用。”这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法家这些书,不是老百姓学的,你们都学会了,都知谋善战,这不是对我的威胁吗?所以秦始皇焚书时把法家的书一起烧了。在国家图书馆留一本自己看就蛮可以了。中国有一句俗话,叫“挂羊头,卖狗肉”,如果用在统治者对外鼓吹独尊儒术,其实内行法术上是再恰当不过了。

当然,有的皇帝或地方上“土皇帝”自己不懂什么是法家,这也无妨,他身边肯定有一个谋士,谋权、术、势的人物出现在他身边。如刘邦身边的萧何、张良、陈平,朱元璋身边的刘伯温,近现代史上的幕僚也基本上是这类权谋之士。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这类著作,如《反经》、《官经》、《商君书》、《鬼谷子》、《政训》等。这些著作都不是治国的,而是治人治官的。是一种统治术。这些权谋家,社会怎样发展,经济怎样发展,人民怎样安居乐业,人类怎样进步,甚至他们的子孙生活在什么环境里,他们基本上不考虑,他们只考虑皇帝怎样把自己的政权稳住,把位子坐稳,怎样摆平各种政治势力,怎样道貌岸然。

当然,有个别历史人物能把治国与治人结合起来,把法家的东西和儒家的东西结合起来,治人服从治国,某些有为的国君特别青睐这类人物。诸葛亮就是这种全面的人物。批儒评法时把诸葛亮当作法家,而历史上各代都把他当作儒家。从文化人格上说,诸葛亮是集儒、法、道于一体的人物。

P4-6

目录

历史的质疑

孔子为何对女人有偏见

皇帝老儿真的独尊儒术吗

诸葛亮为何成为中华民族偶像

赤壁大战曹军几何

范仲淹的改革是怎样失败的

朱元璋为何要把孟子清理出孔庙

雍正是阴谋夺位吗

嘉庆为什么要杀和坤

慈禧缘何未能废掉光绪

袁世凯并未软禁蔡锷

《辛丑条约》为何没有割地的条款

辛亥革命第一枪:为何是武汉?为何是新军?

历史的谜团

中国古代史上七大谜案

秦始皇身后留下的9大历史谜案

私盐贩子如何成为吴越霸王

忽必烈两次入侵日本内幕

大儒朱熹“纳尼为妾”事件真相

雍正死因之谜

老宫女揭李连英后宫秘密

皇宫警卫知多少?

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被刺之谜

刺宋:民国国际性“错中错”行刺疑案

汪精卫如何逃出河内

故宫怎样收回国宝

1949年长江炮战揭秘:国共炮兵竟同时炮击英舰

中国发给苏联的绝密情报

两岸当事人揭秘金门“8·23炮战”

蒋介石为何要葬在慈湖

康生签署的一份秘密处决命令

1978年:陈永贵面对大寨的黯然失色

历史的真相

新解刘邦的“三杰”礼赞

汉奸的缘起和历史

黄硕下嫁诸葛亮的烦恼

秦桧为何执掌权柄20年

金銮殿上的“群众暴力”

中国宝船昙花一现

李自成:被山民砍杀的前因后果

曾国藩逊色胡林翼

甲午战争幕后真相

张学良痛失黑瞎子岛

最是无名真英雄,谁打响西安事变捉蒋第一枪

西安事变的另类解读

胡适三劝张学良

李克农智“接”张国焘

关东军误判遭灭亡

阎锡山被逼抗日

在东京买豪宅,蒋介石曾想逃亡日本

朱枫:牺牲在台湾的中共女情报员

破落八旗

人物的新探

休去轻薄陈胜王

刘备善于用小人

智圣诸葛亮:最是无毒不丈夫

不走运的马谡

后主刘禅不是昏君

“坏皇帝”的另一面——从秦、隋两朝短命说到炀帝杨广

隋炀帝的“面子”

潘安的美与丑

一生沽名钓誉的唐太宗李世民

再读岳飞

戚继光的灰暗面

张居正的政治智慧

林则徐的一个侧面

刘鹗反腐:老僧也有猫儿意

龚橙和圆明园的被焚毁——对一个历史传闻所作的考证和思考

解读张学良与宋美龄的几封信

另一个吴晗

来俊臣:将酷吏事业进行到底

历史的韵事

夏姬秘史:一个颠倒众生的人间尤物

明争暗斗为美人

齐王妃与李世民婚外情之谜

乱世红颜

清孝庄皇后一世风流

名人漫记帝娼恋

三宫六院未必真,帝王老婆知多少

序言

历史是人类最大的“罗生门”,它的迷人之处,就在于真相的“不可知”。不要说两三千年之前的历史,就是昨天发生的事,要弄清真相,有时竟也会“难于上青天”。历史的真相也许永远无法复原,但人们追寻真相的冲动却无法止息。保持客观性和追求真实,是历史学家的职责和历史研究的最终悬鹄,也是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对历史学家和历史研究的基本要求。

真相的被遮蔽,原因相当复杂。或被政治所胁迫,或为名利所驱使,都可能成为歪曲历史、掩盖事实的成因。明人冯时可说:“今之操觚者,求惊人而不求服人,求媚世而不求维世,此海内所以无文宗也。”可谓一针见血的洞识之见。“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因为收受礼金,在为人做墓修铭时,违背良知,罔顾事实,阿谀奉承,为时人所轻薄,被后世所垢病。同代人刘禹锡指责说:“公鼎侯碑,志遂表阡,一字之价,辇金如山。”宋人司马光则批评说:“好悦人以铭志,而受其金。”可见,连韩愈这等名满天下的大人物,也会因私心而同顾公正与事实。

我们过去接受的教科书教育,大都是将历史或人物简单化或脸谱化,要么好要么坏,要么伟大要么渺小,没有中间地带。如对农民起义的评价,言必称其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而对其破坏生产力,践踏社会秩序,涂炭和危害黎民百姓,则讳莫如深,缄口不语。又如对李鸿章这类人物的评价,往往也是一棍子打死,将其钉在汉奸卖国贼的耻辱柱上,而对其兴洋务重实业等实绩却视若无睹。一些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是非常复杂非常丰富的,无视这种复杂和丰富,必然会使历史的真相受到遮蔽。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只要真相被遮蔽,历史就可能“变脸”,会变得面目全非,甚至谎言充斥、黑白颠倒、虚假横行。如果历史只是歪曲的宣讲,如果历史学家与之同流合污、助纣为虐,那么,如何向死者交待、如何对生者负责?历史的良心又何在?

追寻历史真相的工作是坎坷艰难的,但即使在这个肤浅而浮躁的时代里,也仍有史学家恪守基本的史德规范,从那种理性化的麻木状态、实用化的学术作秀中解放出来,冲破多重雾障,竭力探索挖掘,坚守历史作为“抵抗遗忘最有力的工具”基本的文化功能,重拾被遮蔽或被“变脸”的真实历史,使湮没在时间深处的人或事重获生命,显现出历史学家对斑斓多姿历史的痴迷和敬畏。这也就是我们编选此书的追求和旨归。

在遴选文本时,我们不着眼于那些象牙塔里的空洞讲章,拒绝那些老气横秋的呆板说教,在体裁和写法上葆有开放的姿态,致力于讨论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本书中的作者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冒险的欲望,带着灵性的智慧和求真的自信,不断打量历史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目光深邃独到,文思遥接八荒,将叙事的触角深入历史的各种可能性和情境之中,为历史的复杂和丰富提供一个又一个耐人寻味的景象,使读者在儒雅温润的叙事中,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历史的活力。作者的观点读者也许不一定赞同,但至少会激发出深刻的思索和丰富的联想。本书所选文章大都角度新颖,行文严谨,论据扎实,在对历史不知疲倦的叩问洞察中,还原真相,让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

米兰·昆德拉说过,对真实记忆的丧失,将使“人变得比氢气还轻”,这大概就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原因所在。在回望历史的过程中,站在一个真实的起点上,我们会切实地感受到历史应有的深度和广度。

张秀枫

2009年7月23日于深圳

内容推荐

我们不着眼于那些象牙塔里的空洞讲章,拒绝那些老气横秋的呆板说教,在体裁和写法上葆有开放的姿态,致力于讨论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张秀枫主编的这本《历史为谁变脸》中的作者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冒险的欲望,带着灵性的智慧和求真的自信,不断打量历史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目光深邃独到,文思遥接八荒,将叙事的触角深入历史的各种可能性和情境之中,为历史的复杂和丰富提供一个又一个耐人寻味的景象,使读者在儒雅温润的叙事中,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历史的活力。作者的观点读者也许不一定赞同,但至少会激发出深刻的思索和丰富的联想。《历史为谁变脸》所选文章大都角度新颖,行文严谨,论据扎实,在对历史不知疲倦的叩问洞察中,还原真相。

编辑推荐

孔子为何对女人有偏见?朱元璋为何要把孟子清理出孔庙?私盐贩子如何成为吴越霸王?蒋介石为何要葬在慈湖?秦桧为何执掌权柄20年?最是无名真英雄,谁打响西安事变捉蒋第一枪?……张秀枫主编的这本《历史为谁变脸》,见微知著,以崭新的笔触披露惊心动魄的真相;去伪存真,用生动的细节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为谁变脸/历史随笔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秀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185170
开本 16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35
163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