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身份认同与文化建构——华人文学跨文化特质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从身份认同这个角度切入,以个体的现实身份、群体的族裔身份、性别身份、语言身份和艺术身份等几方面来透析海外华人文学的跨文化特质,阐释存代表性作家的个性特征、群体与流派之形成、发展与影响,其作品主题、风格之变化等等。通过对海外移民作家作品的观照,结合传统文本细读批评和文化研究的方法,分析在异域多元语境中文化建构之意义。人类不断的智慧探求呈现了人性刚柔并济的广度和深度,那些释放心灵能量创造出交织着充沛的激情与生命力的煌煌巨作,展现出一部人类精神文化成长的史诗与命运交响曲。 目录 写在前面 序言 前言 绪论 第一节本选题的相关界定 第二节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第三节存在问题 第四节重点、难点及选题意义 第一章身份焦虑与认同危机 第一节现实的个体身份焦虑 第二节边缘情境与故土情结 第三节五种典型的身份认同 第二章语言身份:特殊文本与表达 第一节失语或是语言驳杂 第二节徘徊在双重文化边缘 第三节作家“职业病”就是与主流悖逆 第四节不能翻译回母语的困惑 第三章族裔身份:从隔膜到融入 第一节族裔身份与代沟冲突 第二节华人电影中的身份困扰 第三节华裔的电影和电影中的华裔 第四节从隔膜到融人嬗变延伸 第四章艺术身份及人性透视 第一节严歌苓:身份颠覆与女性叙事 第二节异域文化语境下凸显叙述语言的奇绝 第三节艺术身份和文本的现代性 第四节由身份失落到文化批评 第五节女性影像嬗变的多重解析 第五章性别身份与性别话语 第一节错位:男性失声与女性声音扩张 第二节张翎:从《望月》、《金山》到《三种爱》 第三节女性命运的多重文化解读 第六章中华文化传承与文学嬗变 第一节延续现代文学精髓,突破窠臼 第二节“离去与道别”解析人性幽微 第三节新移民文学中的各类窘困 第七章移民文学的跨文化影响 第一节异质文化融合为多元特质 第二节移民作家在世界文坛异峰突起 第三节身份理论对移民文学的影响 第四节“红杉林”作家群及其成就 第五节女性架构的轴线跨越时空 第八章海外作家的现代视域与融合态势 第一节双重生存经验互相审思的文本书写 第二节开采文化资源与海外生存策略 第三节跨界经纬海外创作与学术史料整理的对话 第四节从身份困扰到哲学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身份认同与文化建构——华人文学跨文化特质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吕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9076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80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330000 |
出版时间 | 2021-10-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1-10-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106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