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造时是江西安福县江南乡人,1903年9月2日出生在一个小商人之家。小时聪慧好学,过目成诵,被乡人誉为“神童”。他是安福小才子之一,他是“五四”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著名“七君子”之一。他出生商贾世家,家道殷实,却弃商从文,苦读诗书。并积极投身爱国活动。
姜平编著的《王造时》是王造时先生的传记,资料翔实,文笔流畅,是了解王造时及近现代历史的重要出版物。
图书 | 王造时(群言典藏)(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王造时是江西安福县江南乡人,1903年9月2日出生在一个小商人之家。小时聪慧好学,过目成诵,被乡人誉为“神童”。他是安福小才子之一,他是“五四”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著名“七君子”之一。他出生商贾世家,家道殷实,却弃商从文,苦读诗书。并积极投身爱国活动。 姜平编著的《王造时》是王造时先生的传记,资料翔实,文笔流畅,是了解王造时及近现代历史的重要出版物。 内容推荐 王造时(1902—1971),政治学家、民主教授,救国会“七君子”之一,1942年随救国会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曾创办《主张与批评》半月刊、《自由言论》半月刊、《前方日报》及自由出版社。 姜平编著的《王造时》用以纪念这位爱国民主志士,并希望青年朋友从王造时的事迹中获得启迪。 目录 前言 序言 一、安福小“才子” 山城的顽童 民主的启蒙 偶然的机遇 梦想的实现 二、清华学生领袖 清华优秀学子 五四运动先锋 抨击孔教会 著名学生领袖 掀起改革波涛 三、孙中山的拥护者 信仰三民主义 责问梁启超 初会汪精卫 痛悼孙中山 主编《京报副刊》 提倡“新国家主义” 四、留学美英 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 考察美国状况 研究“费边主义” 探索工党道路 形成救国治国主张 五、光华大学年轻的院长 拒绝人京做官 研究中国国情 参加“人权运动” 六、救亡运动的先驱 投身救亡运动 提出救亡主张 组织抗日团体 支援淞沪抗战 七、民主宪政运动大论战中的斗士 发动民主宪政运动 舌战汪精卫 痛斥反民主的理论 再论实行宪政的重要性 八、为实现抗日民主而奋斗 拒绝蒋介石的“邀请” 创办民主刊物 宋庆龄的战友 揭露暗杀阴谋 挂牌担任律师 支持“福建事变” 冯玉祥、李宗仁的贵宾 九、救国会的领袖之一 投身救国运动 出色的宣传家 筹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面对特务枪口 十、接受严峻的考验 “七君子”被捕 狱中斗争 在法庭上的演说 胜利出狱 十一、抗战初期的抗日民主活动 支援“八一三”抗战 赴赣培训抗日干部 出色的国民参政员 十二、创办《前方日报》 为坚持抗战办报 清算卖国贼汪精卫 做民众的喉舌 《前方》决不离开前方 十三、致斯大林、罗斯福的公开信 法学院长的风波 致斯大林的公开信 致罗斯福总统的信 在宪政实施协进会中 十四、为国家的和平民主而奔走 争取将《前方日报》迁沪出版 创办上海“自由出版社” 反对内战呼吁和谈 反对美国扶植日本 反对解散民盟营救民主战士 十五、解放后对新中国的贡献和不幸遭遇 爱国民主人士和著名教授 受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与宴请 在整风和反右派运动中 重建和美的新家庭 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附录 在五四运动中 对于训政与宪政的意见——批评汪精卫、于右任二氏的言论 我为什么主张实行宪政 国民党怎么办? 在“一·二八”上海抗战四周年各界纪念大会上的演讲 致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封信 领袖的条件 对内的平等 恢复民族的自信力 后记 跋 试读章节 初会汪精卫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发表宣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出现了新的气象。王造时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认为这样将有可能使中国革命加快取得成功。 在国民党“一大”结束后不久,王造时以清华政治学会的名义,邀请苏联驻华公使加拉罕到清华,就国民党“一大”和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发表演讲。美国校董贝克得知这一消息后,大为不满,清华的中国校董和校长曹云祥也惊惶不安。为此,曹云祥将王造时叫去,大加训斥,并责问他“事先不经过学校同意,就胆敢做出这样事情,你是不是‘过激派’(这是当时布尔什维克的译名,在北京很流行)?”但王造时回答说:“我不是‘过激派’,还够不上做‘过激派’,清华各个学会邀请包括许多美国人士在内的校外名人来校讲演,都未经学校同意,为什么请苏联公使演讲,就要学校批准呢?”王造时的回答使曹校长无言以对。曹鉴于王造时在全校同学中的影响,同时,也出于外交关系的考虑,结果又一次不了了之。 1924年10月,直系将领冯玉祥因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乘直奉两派军阀大战之机,从前线秘密回师北京,发动了“北京政变”,驱逐了贿选总统曹锟,一举推翻了由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并将其部队改称为“国民军”。冯部占领北京后,冯玉祥随即发出通电,邀请孙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国是。 孙中山应邀北上。他行前发表宣言,重申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的政治主张。12月31日,孙中山一行到达北京,下榻于北京饭店。 王造时早就对孙中山先生十分敬仰,听说孙中山到北京,他非常高兴。他决定以清华学生会名义邀请孙中山先生到清华演讲。1925年1月3日,王造时和彭文应、徐敦彰三同学,带着清华学生会的邀请函,去北京饭店邀请孙中山。邀请函中写道:先生为“民国之元勋”,“革命之领袖”,“敝校全体同学本拟整队到站欢迎,奈因僻居西郊,时间匆促,以致未果,今特派代表3人,前来进谒,敬聆鸿论”,并恳“择期降校,俯予导诲教训”。 可惜当时孙中山先生因旅途劳累,肝病复发,未能亲自接见王造时等,只派随行的大本营参军邓彦华代为接见。孙中山清华演讲之请也就未能成行。 随同孙中山到达北京的,尚有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汪精卫。汪精卫是日本政治大学毕业生,1905年参加同盟会,任过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主编,辛亥革命前曾因谋刺摄政王载沣被捕,武昌起义爆发后被保释出狱。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汪成为中央领导人之一,深受孙中山的器重。王造时曾读过汪发表于《民报》上的充满革命激情的文章,又知道他善于演讲,这样,王造时随即决定改请汪精卫到清华发表演说。 当时,汪精卫住北京铁狮子胡同,王造时等受到了汪精卫的热情接待。汪看了王造时呈交的清华学生会的邀请函,听王造时说明了来意,询问了他们各人的姓名和年龄。王造时第一次见到了大名鼎鼎、仪表堂堂的汪精卫,不过这次接谈时间不长,汪精卫因有要事被人叫走,由孙中山的秘书杨杏佛与王造时等商定,汪精卫于8日下午3时到清华发表演讲。 1月8日,王造时等代表清华学生会迎接汪精卫到校。汪对全校同学发表了演讲,阐述孙中山先生毅然北上、坚持反帝反军阀的立场,以及召开国民会议、解决国是的具体主张。汪的演讲受到清华同学的热烈欢迎。这是王造时第二次与汪精卫的接触。 P42-44 序言 我国自鸦片战争后近200年中围绕着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和争民主、反专制两大历史使命,多少志士仁人不惜赴汤蹈火、出生入死,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乐章,他们的英雄业绩千古流芳,他们的英名家喻户晓,救国会领袖“七君子”之一的王造时先生,就是这英雄群体中的一位。他把一生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曾四次被捕入狱,历经磨难,永远值得人们敬仰和纪念! 王造时1902年出生于江西安福,15岁考入北京清华学堂,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五四后成为清华学生领袖,1925年赴美留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1930年回国后,他拒绝到国民党政府做官,被上海光华大学聘为政治学教授和文法学院院长,起先致力于教育事业,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是我国教育家之一。后因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爆发,他立即投身于救国救民的政治活动,而成为我国一位举世闻名的爱国民主志士和无党无派的杰出政治家与理论家。 王造时的一生,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两大突出贡献: 第一,从1931年“九一八”起,他就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是我国救亡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对挽救祖国危亡做出了重大贡献。 “九一八”后,他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先后发表了《救亡两大政策》、《安内必先攘外》等一系列文章,公开谴责蒋介石对内镇压,对外不抵抗的错误政策,要求国民党改弦更张,停止剿共,国共两党相互让步,实现共同抗日。这一大胆主张如石破天惊,在全国激起了强烈反响。1935年华北事变后,他和沈钧儒、章乃器等人发起救国运动,组织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使救国会会员发展到数十万人,极大地推动了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11月,他和沈钧儒、章乃器等七位领导人(被人民称为“七君子”)一同被捕,面对国民党政府的迫害和诬陷,王造时在监狱中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法庭上大义凛然地慷慨陈词,痛驳《起诉书》颠倒黑白罗织的罪名,使审判官、检察官狼狈不堪,使“七君子”的声名传遍海内外。在国内外人民的大力营救下,“七君子”终于获得无罪释放。王造时出狱后,又立即投入了抗日救国活动,在八年抗战中,他应邀担任国民参政员,并历尽艰辛创办了《前方日报》,为促进团结抗战,反对投降,反对分裂,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41年,苏联和日本签订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苏日中立条约》,他受救国会同仁的委托,起草了《致斯大林的公开信》,批评苏联的错误。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他以国民参政员和《前方日报》社社长的名义,致函美国总统罗斯福,呼吁其援助中国抗战,起了促进作用,并向美国政府提出了关于加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性建议。这一切,都对争取中国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第二,他坚决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为在我国宣传民主思想和争取建立民主宪政制度进行了持久不懈的英勇斗争,是一位无私无畏、不屈不挠的民主斗士。 在五四运动中,王造时接受了“民主”与“科学”的理论。五四后他立志救国,认真研究政治,从各种政治学说和政治实践的比较中,他反对独裁政治和集权政治,赞赏欧美的民主政治和孙中山的“民权”主张。为了深入研究西方的民主政治理论和社会现实,1925年留美后,他在威斯康辛大学刻苦研究政治学四年,并到美国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后又到英国研究考察一年,从而更加坚信民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并进一步认识到国民党一党专政制度的落后与反动。从此,他把在中国建立真正的民主宪政制度,实现“民有、民治、民享”作为他终身为之奋斗的政治理想。1930年回国后,他立即参加了人权运动,猛烈抨击国民党的专制统治,曾发表《由“真命天子”到“流氓皇帝”》等文,将矛头直接对着蒋介石。1932年,他联合国民党内主张实行民主宪政的孙科等人,在全国发动了一场要求当局“结束训政、实行宪政”的民主宪政运动,在上海各大报上连续发表文章,指名批驳汪精卫等人反对实行民主宪政的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终于促使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在第二年就开始起草宪法。为了宣传民主思想,抨击独裁理论和专制制度,王造时还先后创办了《主张与批评》和《自由言论》两个民主刊物,并积极参加了宋庆龄等人发起的保障民权、营救政治犯的活动。由于这些活动,国民党多次对他进行恐吓和各种打击迫害,并派特务准备将他暗杀(未能得逞)。但王造时早就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他毫不畏惧,始终坚持斗争。八年抗战时期,为推动政治民主化,他和各民主党派及共产党参政员一道,在全国发动了两次民主宪政运动。抗战胜利后,他主张建立多党合作、和平、民主的新中国,反对国民党加强一党专政与消灭异党的政策,为宣传民主思想、发展民主力量、反对内战独裁、营救民主战士进行了大量的艰苦工作。 新中国建立后,他以复旦大学教授和爱国民主人士的身份,继续关心和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1957年春曾在全国政协大会上作了《扩大民主生活》的发言,受到一致好评。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宴请,二人在宴会中共同回顾建国前在国统区并肩战斗的情谊。后在帮助共产党整风中,又诚恳地向党提出了希望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宝贵意见。因遭到误解他被错划为“右派”,摘帽后重新走上讲台,并建立了新家庭。不幸的是,“文革”期间他遭到“四人帮”的迫害,冤死于狱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彻底平反昭雪。由上海市政协和复旦大学联合召开纪念大会,为他恢复名誉。 纵观王造时的一生,他原是一位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青年知识分子,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走上了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救国道路,从而成为我国一位举世闻名的爱国民主志士和无党无派的杰出政治家、理论家。他虽没有担任过什么地位显赫的要职,主要是靠嘴和笔为国家和人民效力,但因其具有渊博的知识、坚定的信念、过人的胆略、卓越的才能、非凡的勇气、高尚的人格并坚持奋斗了数十年,因而对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光辉业绩应该名留青史。他的爱国民主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发扬。 基于这种认识,本人经过多年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写成了这本书,用以纪念这位爱国民主志士,并希望青年朋友从王造时的事迹中获得启迪。 姜平 2013年12月于南京 后记 王造时是我国一位举世闻名的爱国民主志士和无党无派的杰出政治家、理论家,又是一位政治学博士、法学家、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清华读书时就积极进行政治活动,赴美英留学期间又认真探求救国道路,1930年回国后长期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和爱国民主活动,曾数次被捕入狱,走过的道路非常坎坷。加上他在“文革”期间又三次被抄家,致使其保存的各种论著、手稿、书信、日记及珍贵历史资料与历史照片损失殆尽。因此,要搞清楚王造时一生在国内外的活动及其思想发展的脉络,如实地全面地写出其传记,搜集资料便成为首先要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 我对王造时资料的搜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断断续续用了许多年时间。在这期间,我先后从南京、上海、北京、四川、江西等地图书馆、档案馆中查到了王造时在各个时期发表的近百万字的论著,以及反映其历史活动的许多重要档案资料;同时我向王造时生前的战友、朋友、同学、同事数十人,进行了内容广泛的调查访问。接受调查访问的先生和女士虽然均年事已高,但当知道我们要写王造时传时,都不顾年老体弱,克服各种困难,给予热情支持。如王造时的战友,现已去世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孙晓村先生,不但向我们提供了他经过认真回忆亲笔书写的关于王造时的爱国民主活动和营救中共党员的情况,而且在来信中恳切地指出,写好王造时传对教育后代很有意义,鼓励笔者早日将王传写好。王造时的战友、上海市政协常委冯英子先生,不但多次向我介绍他所知道的王造时的情况,而且还将他多年保存的有关王造时的资料赠送给笔者。原《前方日报》总编辑陈楚先生,年过八旬并患有眼疾已多年不动笔,为了支持我写好王造时传,这次竟破例重新握笔,向我提供了他亲笔所写的关于王造时历尽艰辛创办《前方日报》的各种感人事迹的宝贵资料。曾任该报总编辑和记者的王泗原先生和徐宝璟女士,除向我提供王造时进行爱国民主活动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情况外,还多次协助笔者对一些重要史实进行调查核实。这一切都使笔者深受感动。在王造时传即将出版之际,我首先要向这些热忱帮助我的令人尊敬的前辈,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查阅图书杂志和档案资料过程中,我得到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上海档案馆、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四川图书馆、重庆图书馆、江西图书馆、南京大学历史系资料室、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清华大学校史编辑室、安福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也向他们表示感谢。 在搜集资料和撰写传记过程中,我更得到了王造时夫人郑毓秀女士的全力支持,她不仅将其千方百计搜集和保存下来的全部资料交给了我,而且多次和我长时间交谈向我介绍王先生及其家庭的情况。也得到王造时的侄儿王钧天先生、王钧衡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多方协助;还得到了王造时的校友,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森根先生,上海铁道师范学院教授秦建君先生,复旦大学赵寿龙先生,同济大学葛士忠先生,彭文应的女儿彭燕妮女士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等多方面,我的儿子姜伟协助我做了很多工作。也得到了我夫人吴佩芳的热情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在生活上她对我作了无微不致的关怀和照顾,我也向他们表示感谢。 此书的出版,得到了群言出版社领导和责任编辑盛利君女士的热情支持,在此我一并向他们表示感谢。 姜平 2014年2月于南京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王造时(群言典藏)(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姜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群言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56561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06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74 |
出版时间 | 2014-04-01 |
首版时间 | 2014-04-01 |
印刷时间 | 2014-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08 |
CIP核字 | 2014034837 |
中图分类号 | K827=7 |
丛书名 | |
印张 | 1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7 |
宽 | 153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