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都市里的村庄(一个新村社共同体的实地研究)/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对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非常独特的“城中村”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查,描述了它的发生、发展轨迹,阐明了它的社会功能及其在都市化进程中的影响,并从各种因素的交织互动中揭示其内在运作逻辑,并使之成为研究同类现象的一个富有启发性的概念,从而较好地把现象描述与理论解释和建构结合起来,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也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内容推荐

“新村社共同体”是与传统小农村社共同体相对应、相区别的一个概念,是指建立在非农化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型村社共同体”,主要有“工业化”的村社型共同体与“后工业化”的村社型共同体。本研究关注的都市村庄是一个“后工业化”的“新村社共同体”,即都市村社共同体,因而,本研究是关于“新村社共同体”的一种具体类型的研究。

本研究切实想在城市化大背景下,在“自然秩序”与“本土资源”的脉络中厘清都市村社共同体的内在逻辑及其功能意义。通过个案村的研究,笔者力图阐明,在乡村城市化的过程中,在产业与职业都已经转型的社会条件下,在村社区的地理坐落也已经“走进”城市的情形下,建立在非农社会经济基础上的、既具有历史延续性、同时又具有现实变异性的都市村社共同体是一个内含丰富社会资本等社会资源与多层面适应性功能的社会组织,特别是当中的资源价值及其功能意义鲜明地体现于彻底城市化的动态过程中。本研究生动展示出,都市村社共同体是已经走进城市生活的特殊“村民”群体之利益与权益高度依附于其中的独特场域,是“村民”群体及其所在社区谋求生存发展、实现城市融合的重要倚赖,而其中尤其关注与强调的又是,在大政府与弱势“农民”群体之悬殊博弈力量的比照下,凝聚着这一特定社会群体行动逻辑的独特共同体组织是“末代农民”逐渐“脱胎”为市民、“农村社区”逐渐转变为城市社区最便捷的中介与“桥梁”,是农民城市化的一种值得注意的“新型社会空间”。

为阐明与个案村相关的都市村社共同体之运作逻辑及其功能意义,全文共分八章。各章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如下:

第一章是全文的导论,主要就本研究的缘起、基本思路、理论与现实意义、研究方法、个案村的相关情况做了介绍。第二章是全文的理论铺垫,首先有针对性地梳理了本研究的主体理论分析框架,即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同时,为了补充主体分析视角的不足或者为了强化主体分析的视野,还选择性地介绍了一些相关参考理论。由于都市村社共同体是非农化再组织“工业村”运作逻辑的延续,因此,再组织的非农化“工业村”研究无疑是本研究得以展开的基础,因而在本章中就该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一番必要的清理。

第三章主要通过个案村撤村改制变迁的观察与分析,力图阐明都市村社共同体具有自身固有的独特运作逻辑。第四章至0第八章则分别从不同侧面论述与说明了都市村社共同体的运行逻辑及其相关意义。第四章主要从经济层面上说明了都市村社共同体的运作特点,并提出了守护型经济的概念。第五章主要从权力层面上说明了个案村都市村社共同体的基本运作特点,并提出了与该共同体组织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利益关联型治理模式的概念。第六章从民间社会生活层面说明了都市村社共同体的基本运作特点,同时论述了以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村社共同体之组织化方式实现都市融合的独特意义。第七章从屋租市场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角度说明了都市村社共同体的变异,并从中发现,屋租市场对于村社共同体的依附路局是流动人口聚居区有序化的重要凭借。同时表明,最令人质疑城中村合理性存在的“握手楼”景观,其成因就存在于政府的行动效率之中。第八章则是从村社区与共同体组织发展与改造的视野出发,阐明城中村的逻辑存在与变迁特点,并突出强调,城中村是大政府条件下的一个典型弱势社会群体,其共同体的组织化网络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使这一群体多重利益在融化于城市的过程中得以保全的最重要途径。

最后是全文的结语,是整个研究核心结论的放大。这一部分主要从“小传统”与“大传统”的关系中想着重表明,都市村社共同体是非农化农民群体“小传统”依附的“新社会空间”,是他们的多重利益、权益与效益得以保护及其实现,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与城市社会接轨的坚实过渡。而且,由于目前的城中村改造是摆在相关政府部门眼前的重要议题,因此,这一思路与观点具有很强的相关政策含义。

目录

第—章研究进入 1

一问题缘起 1

二研究思路 5

三研究意义 18

四研究方法 20

五珠江村简介 23

第二章理论准备 29

一主体理论框架:布迪厄场域理论 29

二借助分析的相关理论 37

三非农化再组织村庄研究综述 43

第三章擞村改制及其社会意涵 63

一改制的背景与内涵 63

二城市化:“还原”式城市化与城市融入架构的建立 71

三利益:存量、增量与“非意图”后果 86

四改制变迁中的都市村社共同体 99

五共同体资源价值实现中的自主治理及其约束 107

讨论与结论 123

第四章社区股份制经济及其运作 126

一社区股份制:城市化中绕不开的一个“槛” 127

二社区股份制:都市村社共同体的“黏合剂” 137

三社区股份经济的主要特征与机理 152

四社区股份经济的结构及其运作 164

五股份经济:社区的公共经济 173

讨论与结论 177

第五章村社权力与社区秩序 180

一流变中的村治权力模式 181

二循环下的社区精英及其权力运作 192

三民间权力精英及其再造 206

四村社权力与社区秩序 221

讨论与结论 236

第六章共同体中的民间社会生活 239

一生活世界的重构:民间生活的社会风情 240

二婚恋家庭域中的现代转型 256

三民间传统资源及其现代意义 268

四“池氏墓道”:民间与政府关系的建构 283

讨论与结论 299

第七章演化为流动人口聚居区的都市村庄 301

一特殊社区:关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叙说 302

二鱼龙混杂中的两只“手” 315

三平民精神:繁荣的奥秘 332

四“握手楼”景观:究竟哪个错 345

讨论与结论 359

第八章社区改造视野下的城中之村 361

一城中村:“村落的终结”与社区的新生 362

二城中村:正反两面话“真相” 377

三城中村:闯进都市的“乡下人” 388

四珠庆村:漫漫十年搬迁路 403

讨论与结论 424

结语 426

后记 434

参考文献 437

出版后记 44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都市里的村庄(一个新村社共同体的实地研究)/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蓝宇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21946
开本 32开
页数 4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4
出版时间 2005-04-01
首版时间 2005-04-01
印刷时间 200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产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99.21
丛书名
印张 14.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4
14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1: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