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行走在宋代的城市(宋代城市风情图记)
内容
编辑推荐

如何使学生获得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古典文学的知识,从而推进对古典文学的研究,这是摆在古典文学教学者面前的一项课题。笔者有感于此,遂以宋、元、明文学与都市社会生活关系为研究领域,经常徜徉于此领域内外,作些交叉研究,本书就是这一想法的产物。

本书以图文并茂形式,描述宋代城市生活中的民风民俗,带我们走入逝去年代,丰富知识,开拓视野,体会那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作者娓娓讲述从皇宫帝苑到市井闾巷的悠悠往事,逼真再现传统中国人生活百态。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以宋、元、明文学与都市社会生活关系为研究领域,为了使研究成果通俗化,笔者则采取了诗、图、文、史相结合,辅之以散文笔调铺叙的样式。表现在本书中的是以诗说史、证史;以宋代图画、墓葬实物图来鉴别、诠释宋代都市社会生活。笔者力求别一研究方法和文章写法,既未大段征引历史文献,也未标注详细书目篇名,只将稗史方志、笔记小说各类史乘,糅为一体,以浅白道艰辛,化玄奥为平常,目的只为适合学生和大众的阅读口味。本书所用之图部分采自他人著述中临摹的宋代图像,还有据考古发掘报告和出土实物绘出的清晰线描画稿等。

目录

时序

 晨景

 夜色

别样风流

 女伎

 妓女

赢钱赌物的游戏

 关扑

 相扑

体育运动

 争标弄潮

 一点星飞

伎艺

 奇术异能

 调教虫蚁

防火

 火灾

 消防

吃的艺术

 酒楼茶肆

 诸色饮食

婚育之俗

 嫁娶

 生育

休闲

 狂欢上元

 赏心乐事

后记

试读章节

晨景

当晨光还在城市脸庞上闪动,巷陌里已传来了铁牌子的敲打声了——

来自寺院的行者、头陀,一手执铁牌子,一手用器具敲打着,沿门高叫着“普度众生救苦难诸佛菩萨”之类的佛家用语,同时,以他们平日练就的念佛的嗓音,大声地向坊里深处报告着现在的时辰……

起初,报晓的本意是教人省睡,起来勿失时机念佛。这样,行者、头陀们在日间或当月,过节时便可以上门要相应的报偿了:施主将斋饭、斋衬钱赐予他们。由于行者、头陀所具有的唤醒痴迷的本色,加之他们每日恪守时间准确无误,日子一久,行者、头陀便成了职业的报晓者了。

这种职业的报晓者,甚至还从东京、临安等中心城市走到村路之上,陆游诗便是证明:“五更不用元戎报,片铁铮铮自过门。”所不同的是在大城市中的报晓者,还担负了向市民报告当天气象的任务,晴报“天色晴明”,阴则报“天色阴晦”……

天气的预报,表面看去是提醒市民注意冷暖,未雨绸缪,实际是受商品市场利益驱动的一种别致的服务。“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临安的这一俗谚,非常形象地道出了任何轻微的服务性工作,都是要付以金钱的。

那么,在报晓的同时兼报天气,自然要增加酬劳的砝码,这是可想而知了。这就如同东京乾明寺的尼姑,也将自己刺绣物件拿到大相国寺市场上出售的性质是一样的。所以,临安的天气预报是非常准时的,无论风雨霜雪,报晓者也不敢稍有延误。

说到报晓的行者、头陀,使人不禁想起钱钟书《管锥编》中所述:中世纪欧洲盛行的《黎明怨别诗》,说的是:报更夫或望风的友人代报晓鸡,使情侣自酣睡中惊起。如果将此与宋代城市报晓者相比,显见,中世纪欧洲的“报晓催起”,多为“私情幽媾”,而宋代城市的报晓者,念佛色彩渐褪,唤市民早起投入市场洪流的意识增强——

因为自宋以来,城市的功能发生了重要的转变,渐由政治、军事中心转向商业中心,以至各地的城市构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商业市场,其中,东京、临安以其首都地位而独领风骚,成为一个大市场。

这个大市场的晨景究竟如何?从宋话本中得知:在临安候潮门外,才到四更天,就有“无数经纪行贩,挑着盐担,坐在门下等开门。也有唱曲儿的,也有说闲话的,也有做小买卖的”。

这像大战前的寂静,但已为正式开始的早市准备了华彩乐章。我们还可以从《清明上河图》中再找到印证,这幅长卷的起首部分也是:早晨,树木夹峙的郊野小路上,两个人,一前一后,赶着一队五匹驮载着煤炭的毛驴,向汴城走来……

这是宋代城市每天醒来的第一序曲,它透过这晨景勾勒出了中国古代城市和发达的郊区相结合布局的特点,在宋代笔记中就有许多这样的记载:每天一大早,东京南熏门外都有驴驮着麦子,成队络绎而来……

它标示出发达的郊区承担着向城市输送生活物品的任务,联系《清明上河图》中汴河虹桥上下的五头背驮着圆滚滚的粮袋子的毛驴,更可看清这一特点。这种唤作“驮子”的毛驴,是东京早市不可缺少的。

这些驴驮子驮载着的各式货物,不仅仅来自郊区,还有来自远方的两浙布帛、广东珠玉、蜀中清茶、洛下黄醅……又将都市作坊生产的和铺席出售的各样物品,如墨、笔、旗帜、香药,驮载到四方,我们仿佛看得见在这驴驮子背上驮载出的一束束转运贸易的历史新曙光……

与驴驮子的橐橐蹄声交相呼应的是汴河舟楫的舵、橹击水声,舵、橹搅碎了倒映在汴河上旭日的光影,搅碎了汴河堤岸酣睡市民的梦境……一艘艘满载各种货物、粮食的船只,自汴河驶来,驶入东京——

像输血一样,将安邑之枣,江陵之橘,陈夏之漆,齐鲁之麻,姜桂藁谷,丝帛布缕,鲐■鲰鲍,酿盐醯豉,米麦杂粮,一一输入东京,可以说,无所不有,不可殚纪,这才使东京变得无比鲜活。

从史籍看,东京经济的生命线为汴河,每年从这条河运来的江、淮、湖、浙数百万石米,及至东南物产,百物重金,不可胜计。东京的粮食和使用的各种物资,主要依靠汴河船只运输的供给。

从《清明上河图》的右面看去,有一艘停泊在汴河岸边的货船,役夫正从船上往岸上背粮袋子;在另一端的一艘货船上,几个役夫也正在船上往下扛货物……这是繁忙的汴河运输的一个缩影,正是从这里,市场交易的帷幕才逐渐拉开……

倘若站在汴河之畔高处一望,就会看得更加清楚,汴河集中着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客、货、漕、渡各式船只,船板交错,重叠钉成,船首采用压水舱式,即利用船首甲板的一部分,敞舱使水流由此自由通过。P2-5

后记

如何使学生获得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古典文学的知识,从而推进对古典文学的研究,这是摆在古典文学教学者面前的一项课题。笔者有感于此,遂以宋、元、明文学与都市社会生活关系为研究领域,经常徜徉于此领域内外,作些交叉研究,本书就是这一想法的产物。

笔者恪守这样的原则展开研究: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将宋代市民生活置于雄厚材料之上,加以生发,但绝不是罗列材料,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微观研究,即遵循所谓的“从个别到一般”的科研规律,由点及面,逐渐对研究对象有所体悟,形成自己的见解。

而见解表述可通过各种途径,选择哪一种则又与研究者学养有关。为了使研究成果通俗化,笔者则采取了诗、图、文、史相结合,辅之以散文笔调铺叙的样式。表现在本书中的是以诗说史、证史;以宋代图画、墓葬实物图来鉴别、诠释宋代都市社会生活。笔者力求别一研究方法和文章写法,既未大段征引历史文献,也未标注详细书目篇名,只将稗史方志、笔记小说各类史乘,糅为一体,以浅白道艰辛,化玄奥为平常,目的只为适合学生和大众的阅读口味。

从专业角度而言,书中所叙事件与典故,皆有所本,可以说史事无一字无来处,均经反复推敲,所以本书一是专家从中可以找到有用的材料,二是一般读者也可以此寻求到较为宽泛的文化知识。正像本书初版问世不久,台湾大学著名宋史专家梁庚尧教授所言:“此种作品一方面可以推广历史知识,另一方面亦具有学术性,而且须长期工夫才能有些收获,颇为不易。”“《火灾》一节,可以说即是一短篇论文,其中分析城市火灾的原因,很有参考价值,再连接下节《消防制度》看,更有意义。”此番意见出自专家之口,当然颇具深度和代表性,从中不难领会到本书的特点。

本书所用之图部分采自他人著述中临摹的宋代图像,还有据考古发掘报告和出土实物绘出的清晰线描画稿等,其主要来源为以下诸书:《事林广记》及部分宋方志、《政和本草图经》、《三才图会》、《文物》、《宋元戏曲文物与民俗》、《龙的故乡》、《宋人院体画风》、《白沙宋墓》、《寻常的精致》、《中国风俗通史》、《中国服装史》、《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国巨匠美术丛书》、《中国古代体育图说》、《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城池史》、《辉煌古中华》、《傅熹年书画鉴定集》、王世襄编著《蟋蟀谱集成》等等。

著者 2004年7月于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行走在宋代的城市(宋代城市风情图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伊永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45352
开本 16开
页数 2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5-01-01
首版时间 2005-01-01
印刷时间 200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29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0: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