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家学术文集 李复华卷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考古、文博专家李复华先生自1955年至2010年发表的学术论作,约24万字,分为四个专题:“古蜀文明研究”对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战国蜀墓等古蜀遗址、遗迹开展了独辟蹊径、文献史料与考古相结合、深具穿透力和想象力的研究;“民族考古研究”以丰厚的考古、文献、民族学资料和娓娓道来的笔触分析了悬棺葬文化与古蜀民族族属问题;“历史文物研究”对四川地区的历史遗迹、文物遗存进行了富于延伸性和启发性的探讨;“随笔”收录了作者对师友的缅怀、学术生涯介绍以及书评,文笔清新生动,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回忆资料,极具史料价值。全书各篇论文旁征博引,论述翔实生动,展现了作者丰厚的学养和开放的学术路径,极具启发价值。 目录 古蜀文明研究 新都战国蜀墓里中原文化和楚文化因素初探/003 巴蜀文化的分期、断代和渊源试说/015 关于“巴蜀图语”的几点看法/029 试说青川战国墓的文化性质和分期问题/045 从战国印文之铎像谈蜀有关问题/053 论广汉三星堆两座窖藏坑的性质及其相关问题/062 三星堆宗教内涵试探/074 蜀文化大转移的政治意义/082 试说金沙遗址出土的玉璧 ——对拙作《蜀文化大转移的政治意义》的补充/090 关于羊子山土台遗址和几件出土文物的历史价值问题/097 民族考古研究 略谈珙县“僰人悬棺”的族属问题/107 论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的分期与族属/118 历史文物研究 乐山汉代崖墓石刻/137 四川古代建筑简介/141 郫县出土东汉画像石棺图像略说/150 铜戈——反映巴蜀文化的珍贵文物/155 新都战国墓中的一方铜印/158 说唱俑/161 孟蜀石经/163 关于夏禹的两个问题/167 一幅清代四川地图小考/176 《周礼》之“吉礼”新注/187 四川文物志·古遗址、古墓葬卷·凡例、概述/195 清同治“天锡纯嘏”匾文小考 ——兼谈汉前养老礼制/203 试论文王之“至德”与“灵德”/208 随笔 我对文物工作中的“重点保护,重点发掘”方针的体会/219 西南考古研究的硕果 ——在“童恩正教授学术思想座谈会”上的发言/221 为博物馆事业作出可贵奉献的冯汉骥教授/225 鞠躬尽瘁高山仰止 ——缅怀沈仲常先生/234 笔谈三星堆 ——共同营造三星堆文化研究园地/241 古蜀史研究的一项拓荒工程 ——评段渝《玉垒浮云变古今——古代的蜀国》/243 从历史上看开发全兴新品的优势/245 古蜀文明研究的新收获 ——评黄剑华新著《古蜀的辉煌》/247 祝《四川文物》创刊20周年纪念/252 附录 论著目录/257 编后记/261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家学术文集 李复华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复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311944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36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45000 |
出版时间 | 2023-11-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3-11-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0.4-5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