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齐国大事纪年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王修德编写的“齐国大事纪年”,书中主要以齐国为主线,对齐国的事件详细记载;对后来归属于齐国的莒国、纪国、莱国及周边国家的事件较为详细记载;对与齐国相关联的诸侯国的重大事件做较详细的记载;对其他诸侯国的重大事件,如诸侯国君的废立、重大战争等简要记载;对周王朝和汉朝廷的重大事件也予以记载。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依据《春秋左传》、《史记》、《战国策》、《竹书纪年》、《前汉书》和《资治通鉴》等史书整理编著而成。书中主要以齐国为主线,对齐国的事件详细记载;对后来归属于齐国的莒国、纪国、莱国及周边国家的事件较为详细记载;对与齐国相关联的诸侯国的重大事件做较详细的记载;对其他诸侯国的重大事件,如诸侯国君的废立、重大战争等简要记载;对周王朝和汉朝廷的重大事件也予以记载。

目录

前言

姜齐时期

 1.齐太公至齐献公

 2.齐武公十年(前841)至齐庄公六十四年(前731)

 3.齐僖公元年(前730)至齐僖公j三十三年(前698)

 4.齐襄公元年(前697)至齐襄公十二年(前686) 

 5.齐桓公元年(前685)至齐桓公四十三年(前643) 

 6.齐孝公元年(前642)至齐孝公十年(前633)

 7.齐昭公元年(前632)至齐昭公二十年(前613)

 8.齐懿公元年(前612)至齐惠公十年(前599)

 9.齐顷公元年(前598)至齐顷公十七年(前582) 

 10.齐灵公元年(前581)至齐灵公二十八年(前554)

 11.齐庄公元年(前553)至齐庄公六年(前548)

 12.齐景公元年(前547)至齐景公十六年(前532)

 13.齐景公十七年(前531)至齐景公五十八年(前490)

 14.晏孺子元年(前489)至齐简公四年(前485) 

 15.齐平公元年(前480)至齐康公二十六年(前379)

田齐时期

 1.齐太公元年(前386)至齐威王四十六年(前333)

 2.齐宣王元年(前332)至齐宣工十九年(前314) 

 3.齐闵王元年(前313)至齐闵王==十年(前284) 

 4.齐襄王元年(前283)至齐襄王十九年(前265) 

 5.齐王建元年(前264)至齐工建四十四年(前221)

楚汉时期

 1.田氏七王:秦二世元年(前209)至汉高帝三年(前204)

 2.齐工韩信:汉高帝四年(前203)至汉高帝五年(前202)

汉齐时期

 1.齐悼惠王:汉高帝六年(前201)至汉惠帝六年(前189)

 2.齐哀王:汉惠帝七年(前188)至汉文帝十五年(前179)

 3.齐文王:汉文帝二年(前178)至汉文帝十五年(前165)

 4.齐孝王:汉文帝十六年(前164)至汉景帝i年(前154)

 5.齐懿王、齐厉王:汉景帝四年(前153)至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 

 6.齐怀王: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至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

历代齐国国君表

 1.姜齐世系表

 2.田齐世系表

 3.楚汉世系表

 4.汉齐世系表

试读章节

公元前11世纪:太公望吕尚,是东海边上的人。他的远祖曾做过管理诸侯的官,帮助大禹平治水土,建立了不少功劳。在虞舜、夏禹时代,其先祖被封到吕地(今河南省南阳市),有的被封到申地(今河南省南阳市),姓姜。夏、商两代,申、吕两地封给姜姓的旁系子孙,有些子孙成了平民,吕尚就是他们的后代,本来姓姜,又以其祖先封地为姓,所以叫吕尚。

吕尚曾经很穷困,年纪也大了,利用钓鱼的机会求见周西伯姬昌(周文王)。西伯准备外出打猎,进行占卜,结果说:“猎获物不是龙也不是螭,不是虎也不是罴,而是将获得一位成就霸王大业的臣子。”于是周西伯出猎,果然在渭水北岸遇到太公望吕尚,同他谈话后大为赞赏,说:“从我们先君太公时就说,将有一位圣人到周国来,周国要靠他兴旺发达。您就是那位圣人吗?我们太公盼望您很久啦!”西伯请他同车归来,立为军师,所以称他为“太公望”。

周西伯姬昌从羡里(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出狱归来,同吕尚密谋施行德政收拢人心,以推翻商朝政权,那些事多属于用兵技巧和奇谋异策,所以后代人谈论兵法和周朝的计谋都承认太公是谋主。周西伯政治开明,评断虞(姬姓,古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芮(姬姓,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两国的争端后,世人都称颂西伯是接受天命称为文王。后来周围讨伐崇国(在今陕西省户县东)、密须(姑姓,在今甘肃省灵台县西南)和犬戎(北方少数民族,商周时称鬼方、昆夷,战国以后称胡、匈奴),大规模修建丰邑(与镐京同为西周目都,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南),天下的三分之二都归周国等等,其中大多是由太公望谋划的。

周文王死后,周武王继位,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封师尚父为国师,周公旦作为副手。周武王想完成文王开创的大业,准备向东进军以观察各诸侯是否都来会师。周武王九年,军队出发,师尚父号令全军说:“统率起你们的部下,准备好你们的舟船,迟到误事者斩首!”于是到达盟津(古黄河津渡名,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北、孟县西南)。未经召集,前来会师的就有八百诸侯。诸侯们都说:“可以讨伐纣王了!”周武王说:“现在还不行。”于是撤军回国。

过了两年,商纣王杀了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周武王准备伐纣,进行占卜,龟骨显示的预兆不吉利,又有暴风骤雨突然降临,群臣都恐惧起来,只有师尚父坚决劝周武王出师,于是周武王决定东征。周武王率领三百辆战车,勇猛的精兵三千人,全副武装的战士四万五千人,向东讨伐商纣王。周武王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在牧野(在今河南省淇县西南)誓师,讨伐商纣王的诸侯军队有四千辆战车。商纣王派出七十万军队抵御周武王。周武王派师尚父带领百名士兵去挑战,接着大队兵马向商纣王的军队冲过去。商纣王的军队虽多,可无心打仗,期盼着周武王的军队攻人商朝都城。商纣王的军队纷纷倒戈,为周武王的军队开路,商纣王的军队完全瓦解。商纣王逃回都城,登上鹿台自焚。周武王追击商纣王到鹿台,斩下商纣王头颅。第二天,周武王站在社神祭坛前,群臣捧着净水,卫康叔姬封铺开彩席,师尚父牵着祭祀用的牛羊,史佚诵读祷文,向天地神祗报告讨伐商纣王罪行成功。散发鹿台的钱财,发放巨桥的藏粮,赈济贫苦百姓。重修比干陵墓,释放箕子出狱。迁走禹铸的九鼎,整顿周朝的朝政,同天下人一起开创出新的太平局面。所有这些多是出自师尚父的谋划。

周武王分封诸侯,分封神农氏的后代到焦地(在今河南省陕县),封黄帝的后代到祝地(在今山东省莱芜市),封尧帝的后代到蓟地(在今北京市大兴县),封舜帝的后代到陈地(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封大禹的后代到杞地(在今河南省杞县)。又分封功臣谋士,首先封的是军师师尚父,国名叫齐,都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弟弟周公旦封于鲁,都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市);召公爽封于燕(在今北京城西南);弟弟叔鲜封于管(在今河南省郑州市);弟弟叔度封于蔡(古城在今河南省上蔡县)。其余有功的人也按等次进行了分封。

吕尚封于齐国,尊为齐太公,又称姜太公。齐太公向自己的封围进发,路上行进得很慢。旅馆的主人对他说:“我听说时光难得而容易流逝。我看您睡得很安稳,不像是赶赴自己封国的样子。”齐太公听了这话,夜里穿上衣服就赶路,天亮时赶到了齐国。这时,莱人的首领带兵攻打齐太公,争夺营丘。营丘与莱国(今山东省龙口市东南有莱子城,即古莱国)接壤。莱人属于东夷族,其时正是商纣王亡国之后,周朝刚刚打下天下,还未来得及安定边远之地,所以他们来同齐太公争夺地方。太公打败了莱人。

齐国东邻大海,土地多盐碱贫瘠,缺少五谷,人口稀少。齐太公修明政治,尊重当地风俗,简化礼仪,发展工商之业,开发鱼盐之利,民众多来归顺齐国,齐成了强大的诸侯国。各诸侯国的商人都愿意带着物资到齐国来贸易,赶往齐都临淄的车辆马匹不绝于道,因此齐国富甲天下。

齐太公和周公旦十分友善。他们在一起议论靠什么治理国家。齐太公说:“尊敬贤人,崇尚功业。”周公旦说:“亲近亲人,崇尚恩爱。”齐太公说:“照这样,鲁国从此就要削弱了。”周公旦说:“鲁国虽然会削弱,但后世占有齐国的,也肯定不是吕氏了。”

周武王去世,太子姬诵继位,是为周成王。周成王年幼,周公担心诸侯背叛周朝,他就代理君王管理国家大事。周公的弟弟管叔、蔡叔怀疑周公要篡夺王位,就和武庚联合东夷发动叛乱,周公发兵进行征讨,经过三年才完全平定。

为了稳定东方,周成王派召康公到齐国对齐太公下令:“东至海滨,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在今山东省临朐县南),北至无棣(在今山东省无棣县),五等诸侯,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齐国从此有了征伐其他诸侯的特权,成为大国。

淮河流域的夷族也背叛了周朝,周成王以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师,亲自率军东进讨伐,打败了奄国(赢姓,在今山东省曲阜城东),把奄国的国君迁到薄姑(齐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博兴县东北)。

齐太公去世时已有一百多岁,葬于毕地周文王的墓旁。

齐太公去世,其子姜■即位,是为齐丁公。

齐丁公去世,其子姜得即位,是为齐乙公。

齐乙公去世,其子姜慈母即位,是为齐癸公。

齐癸公去世,其子姜不辰即位,是为齐哀公。齐太公至齐癸公皆葬于毕地。

纪侯在周王面前说齐哀公的坏话,周王烹死了齐哀公,立齐哀公的弟弟姜静为诸侯,是为齐胡公。齐胡公迁都薄姑,这是周夷王时期。

齐哀公的同母小弟姜怨恨齐胡公,率领营丘徒众袭杀齐胡公,自立为诸侯,是为齐献公。齐献公元年,把齐胡公的儿子全部赶走,迁都于临淄(遗吐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齐献公九年(前851),齐献公去世,其子姜寿即位,是为齐武公,齐武公是齐太公五世孙。P1-5

序言

诸侯国存在于商、周和汉初时期,齐国作为东方大国,经历了周、战国和汉初。齐国有史官,也有史书。据史料记载,齐襄公时有太史秉笔之说,又有南史氏;齐景公时有史官子舆见孔子之说,又有史嚣;齐闵王时有太史敫。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后,焚书坑儒,各诸侯国史书均在焚毁之列,齐国的史书也未能幸免。因此,编著一本有关齐国的编年体史料书,是我多年的心愿。我从1999年开始搜集资料,期间遇到了很多困难。一是资料少,查阅困难;二是各种史书的记载、叙述又有诸多不一致之处,考证困难;三是有的史料记载非常简单,甚至有断代现象,衔接困难,由此导致编著工作一度中断。从2006年3月份开始,我再次着手查阅、考证、整理相关资料,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编成本书。

本书主要依据《春秋左传》、《史记》、《战国策》、《竹书纪年》、《前汉书》和《资治通鉴》等史书整理编著而成。《论语》、《孟子》、《管子》、《晏子春秋》和《吕氏春秋》等书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对于其从某一个侧面所记录的一些重大事件,经过考证后也充实到本书中来。所用资料尽量忠于原著,为适合今人阅读习惯,部分进行意译。以齐国为主线,对齐国的事件详细记载;对后来归属于齐国的莒国、纪国、莱国及周边国家的事件较为详细记载;对与齐国相关联的诸侯国的重大事件做较详细的记载;对其他诸侯国的重大事件,如诸侯国君的废立、重大战争等简要记载;对周王朝和汉朝廷的重大事件也予以记载。

从公元前11世纪姜子牙封齐建国到汉武帝元封元年汉齐国被除为止,约一千年的时间,分为姜齐、田齐、楚汉和汉齐四个时期。因此,本书采用编年体的形式,将这四个时期分为四篇,每篇分为若干节。姜齐和田齐时期用齐国国君年号纪年;楚汉和汉齐时期用秦、汉年号纪年。为方便读者,同时标注公元纪年。另外,从齐桓公到齐闵王一百年间的田齐时期,各种史料在纪年上有较大差距,如齐闵王在位年限,《竹书纪年》为17年,《史记》为40年,《资治通鉴》为30年。经过多方考证,本书采用《资治通鉴》所用纪年。

对于历史事件,各种史书上记载有确切时间的,经考证后用确切的时间;没有确切时间的,采用大致时间,如春季、秋季甚至年份。有许多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因无法确定具体年代,如司马穰苴反击晋、燕入侵等则未能选入其中。对于发生历史事件的地点,能够考证的,标注了古今对照,相同地点出现两次以上的,只标注一次;无法考究的,则不予标注。

在整理编著过程中,发现各种史书记载的内容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对此,通过多方考证予以确认;不能确认的,原则采取从前的办法。如《春秋》和《史记》记载不一致的,采用《春秋》记载的内容。

由于本人水平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山东理工大学张越同志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淄博市财政局财政科学研究所的宋修照、黄家俊、齐爱芸、董宁、杨其帅和李永洪六位同志对本书进行了校对和修改,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王修德

2007年3月2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齐国大事纪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修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齐鲁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318826
开本 32开
页数 4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8
出版时间 2007-12-01
首版时间 2007-12-01
印刷时间 200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31.043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10
144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8: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