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未曾叙说
内容
编辑推荐
?塞巴尔德逝世一年多后,本书面世。这一未竟之作最后由塞巴尔德的老朋友扬·彼得·特里普独自编排完成。书中的微型诗既如俳句,又如哀歌,既是遗嘱,也是墓志铭。当读者在书的末尾与塞巴尔德本人的双眼对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通过剥离时间、超越生死的目光实现了幽灵般的对话,就像塞巴尔德自己的故事中经常出现的那样,“这些死者,他们又回来了”(《移民》)。


?这些反叙事的微型诗就像是被从塞巴尔德的小说段落中抽出的句子,失去了典型的塞巴尔德式长句所累叠的效果,但给读者以顿悟。书中的眼睛版画与微型诗并不互相解释,而以疏离的姿态彼此试探,构成对话。塞巴尔德和特里普在这一图像和文本的实验中运用了更为大胆的叙事蒙太奇,在图像和文本、读者视线和眼睛版画的目光交叉中,试图拯救那些将要消逝在时间和记忆中的事物。


?特里普的版画逼真得令人不安,这些眼睛有现实的主人,它们是基于真实的虚构,是视线的标本,而眼睛正是塞巴尔德书写中最重要的母题之一。在本书中,塞巴尔德将记忆定格为一段突然闪现的文字,特里普则将生命浓缩为一束视线,这些片刻和局部通过巧妙的组合得以延展和扩大,最终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片关于被破坏、被掩盖、被遗忘的视野。
内容推荐
本书是塞巴尔德的一次独特的尝试,由他和他的老朋友、德国艺术家扬·彼得·特里普共同创作。书中包括33张关于眼睛的版画(如伦勃朗、培根、博尔赫斯、贝克特、普鲁斯特、塞巴尔德等人的双眼;而其中情感强烈的或许是塞巴尔德女儿的双眼,她后来与父亲一起遭遇了车祸)和与之对应的33首微型诗,结尾还附有安德烈亚·克勒的研究文章。
塞巴尔德与特里普有着相似的过去,他们在战后的巴伐利亚长大,对破坏和遗忘十分熟稔,有着共同的失落感和错位感,而本书就是他们在探索两人重叠之视野的成果。
目录
《未曾叙说》无目录
书评(媒体评论)
在这种意想不到的合作中,塞巴尔德的耀眼作品不断透现其魔力。
——苏珊·桑塔格

一份非常离散的遗嘱,如此飘忽不定,就像一年前塞巴尔德的早逝一样,就像他在其富有美感的忧伤故事中提到的德国那些无家可归以及被毁灭的人的生活一样,就像他自己一样。
——《世界报》

证明了塞巴尔德视野的奇特而不朽,让人无法忘却。
这是塞巴尔德其他作品的引子,他一直关注照片的前世今生,关注写作如何使静止的图像冻结的生命复苏。
——《观察家报》

将塞巴尔德复杂的视觉想象浓缩到其诗意的核心中。
——《苏格兰周日报》

任何对虚构作品有浓厚兴趣的人都应该读一读塞巴尔德的作品。
——《每日电讯报》

最后让人意犹未尽的简短谢幕。
——《村声文学增刊》

哀歌式的、增强的……塞巴尔德不会被遗忘。
——《暂停》杂志

一本接近的诗集……无法忘却,深刻,荒谬,超现实——有时甚至让人感到痛苦。
——《犹太代表报》

这些绘画和塞巴尔德的文字在一个几乎消失的欧洲传统中就严肃的主题进行了试验。
——《纽约艺术》杂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未曾叙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861726
开本 32开
页数 144
版次 1
装订
字数 28000
出版时间 2023-09-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37,I516.25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