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以王铭铭为首的人类学研究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编撰的人类学批评文集。它梳理了过去25年中国人类学发展的成就及其存在的问题,反思了当代中国的现状问题,并对未来的人类学发展提出了构想和展望。
图书 | 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5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由以王铭铭为首的人类学研究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编撰的人类学批评文集。它梳理了过去25年中国人类学发展的成就及其存在的问题,反思了当代中国的现状问题,并对未来的人类学发展提出了构想和展望。 目录 超社会体系——对文明人类学的初步思考 王铭铭 “超级微观的世界界限” 国族与世界体系 “并接结构”中的“超社会体系” 社会学年鉴派民族学:文明作为“超社会体系” 文明史、技术学与“超社会的社会” 文明:“融合”同时是历史与价值 附录:从《癫狂与文明》看通常的人类学观 跨学科讲坛 文明作为对照的宇宙秩序——西非与中国 Michael Rowlands文,张帆、汤芸译 追忆 莫斯学术自述 Marcel Mauss文,罗杨译、赵丙祥校 学术讨论实录——“跨社会体系:历史与社会科学叙述中的区域、民族与文明”研讨会 按语 主旨的简要说明 王铭铭 研讨概要 蒙养山人 圆桌会议实录 圆桌会议(一) 圆桌会议(二) 列维-斯特劳斯纪念笔会 列维-斯特劳斯留下的教诲 王铭铭 书还没有读完——为未曾谋面的大师列维-斯特劳斯的辞世而作 赵旭东 抛掉那面镜子——写在列维-斯特劳斯辞世一周后 赵丙祥 结构主义的“绝响” 梁永佳 列维-斯特劳斯的交响 杨婧 关于列维-斯特劳斯的113个词条 何贝莉 文化人类学席明纳 我的中国史研究 James Hevia 读书会 在中国阅读杜蒙 按语 梁永佳 差异与等级——路易·杜蒙的比较社会学 梁永佳 读《等级人》导言及第二、三章 张亚辉 仪式即社会——读“Orokaiva人的人观及仪式体系” 杨清媚 读“社会作为最终价值及社会-宇宙构型” 刘 琪 读《莫斯、杜蒙及身分与权力的差别》 舒 瑜 围绕利奇《上缅甸诸政治体制》一书的讨论 按语 郑少雄 “单一社会”的难题及其解决——再评《上缅甸诸政治体制》 郑少雄 也谈“如何批评利奇?——他“最激烈的反对者” 夏希原 对“也谈‘如何批评利奇’”一文的几点回应 郑少雄 对这一讨论的感想 夏希原 《树的社会生命》读书会纪要 舒 瑜 述评 华西坝上的社会学与人类学——以《学思》杂志为例 李如东 书评 《文化学概观》 陈序经著 温士贤评 《李济传》 岱峻著 杨清媚评 《变革中的人生与学术》 李绍明口述、伍婷婷等记录整理 李伟华评 《底边阶级与边缘社会:传统与现代》 乔健主编 李全平评 稿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5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铭铭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001796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10-04-01 |
首版时间 | 2010-04-01 |
印刷时间 | 2010-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Q98-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9 |
宽 | 164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