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但开风气不为师(梁启超语录)
内容
编辑推荐

《但开风气不为师(梁启超语录)》编著者梁启超。

牛马驼象虽庞大,人能役之,以其不能群也,蜂蚁虽渺小,人有时畏之,以其能群也。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

宇宙是不圆满的,正在创造之中,待人类去努力,所以天天流动不息,常为缺陷,常为未济。

革命之必产革命,实事所必至,理有固然。推究终始,既有因果之可寻;广搜史乘,复见前车之相踵。

信立于上,民自孚之, 度背信,而他日更欲有以自结于民,其难犹登天也。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内容推荐

《但开风气不为师(梁启超语录)》编著者梁启超。

《但开风气不为师(梁启超语录)》内容提要:梁启超先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言论气势磅礴、纵横开合,既有古典策论的大气,也广博西学的视野,言笃实,理崇密,并日渐理性与科学,笔端字字句句闪烁炙热的感情,见智见性,常令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目录

前言

第一辑 致知篇

第二辑 卓识篇

第三辑 品藻篇

第四辑 风雅篇

第五辑 远见篇

第六辑 性情篇

第七辑 论争篇

公民先驱梁启超(代后记)

试读章节

人类文化所以能成立,全由于一人的知识能传给多数人,一代的知识能传给次代。我费了很大的工夫得一种新知识,把他传给别人,别人费比较小的工夫承受我的知识之全部或一部,同时腾出别的工夫又去发明新知识。如此教学相长,递相传授,文化内容,自然一日一日的扩大。倘若知识不可以教人,无论这项知识怎样的精深博大,也等于“人亡政息”,于社会文化绝无影响。

——《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

士不志道则已,苟志道矣,而畏祸惧罪,有所不尽于言,取容当世,贻误将来,岂君子学者之所为哉?

——《成败》

范围天地间种种事物于规则之内,而以己身入其中以鼓铸之;其风气随时变易,而不惑溺于旧俗所习惯;能自治其身,而不仰仗他人之恩威;自修德行,自辟智慧,而不以古为限,不以今自画;不安小就,而常谋未来之大成,有进而无退,有升而无降,学问之道,不尚虚谈,而以创辟新法为尚;工商之业,日求之扩充,使一切人皆进幸福。如是者,谓之文明之人。

——《英雄与时势》

有世界主义,有国家主义,无义战、非攻者,世界主义也;尚武敌忾者,国家主义也。世界主义,属于理想,国家主义,属于事实;世界主义,属于将来,国家主义,属于现在。今中国岌岌不可终日,非我辈谈将来、道理想之时矣。故坐吾前此以清谈误国之罪,所不敢辞也;谓吾今日思想退步,亦不敢辞也。

——《答客难》

今日世界之事,无有大于中国之强弱兴亡者,天下万国大政治家所来往于胸中之第一大问题,即支那问题是也。故支那问题,即不啻世界问题;支那人言国家主义,即不啻言世界主义。然则吾今日之思想决非退步也。

——《答客难》

故学莫要于善观。善观者,观滴水而知大海,观一指而知全身,不以其所已知蔽其所未知,而常以其所已知推其所未知,是之谓慧观。

——《慧观》

世界愈文明,则豪杰与舆论愈不能相离。然则欲为豪杰者如之何?日:其始也,当为舆论之敌;其继也,当为舆论之母;其终也,当为舆论之仆。敌舆论者,破坏时代之事业也;母舆论者,过渡时代之事业也;仆舆论者,成立时代之事业也。非大勇不能为敌,非大智不能为母,非大仁不能为仆,具此三德,斯为完人。

——《文明与英雄之比例》

欧洲十八世纪以前之社会,齐氓一岁所入,而政府、贵族、教会,睃其泰半,所余者仅赡事畜,盖云幸矣。中国则勤动所获,能自有之,以俭辅勤,积数年便可致中产。故贮蓄之美风,在泰西则学者广为论著以发明,政府多设机关以劝厉,而其效卒不大;观中国人人能之,若天性然,亦其制度有以致之也。

——《杂答某报》

行社会革命建设社会的国家,则必以国家为一公司,且为独一无二之公司,此公司之性质,则取全国人之衣食住,乃至所执职业,一切干涉之而负其责任。

——《杂答某报》

论者固明知社会革命之不能实行也,于是卤莽灭裂,盗取其主义之一节以为旗帜,冀以欺天下之无识者。庸讵知凡一学说之立,必有其一贯之精神,盗取一节,未或能于其精神有当也。

——《杂答某报》

盖必其人稍有科学的头脑,每发一义,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但其观察点有一误谬之处,故驳论者可以此为攻,而持论者亦可以此为守。

——《杂答某报》

一般学子,既年少而富于好奇心,复刺激于感情,以骚动为第二之天性,外之既未尝研究他人学说之真相,内之复未能诊察本国社会之实情。于是野心家乘之而中以诚词,致此等四不像之民生主义,亦以吠影吠声之结果,俨然若有势力于一时。吾安得不为此幼稚时代之国民一长恸也。

——《杂答某报》

原来一个国家被外来民族征服,也是从前历史上常有之事,因为凡文化较高的民族,一定是安土重迁,流于靡弱,碰着外来游牧傈悍的民族,很容易被他蹂躏。所以二三千年来世界各文明国,没有那一国不经过这种苦头。但结果这民族站得住或站不住,就要看民族自觉心的强弱何如。

——《辛亥革命纪念演讲》P14-P16

序言

梁启超(1873~1929年),中国现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中国之新民”等。广东新会人。

幼年即学,并表现出良好的天赋。早先研习训诂之学,17岁参加科举,中举人。1890年赴京会试,未中。回粤路经上海,得读《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从师于康有为。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此期间,先后创办过《万国公报》、《时务报》、《知新报》、《清议报》、《新民丛报》等多种报刊,发表大量政论文字,足为现代新闻及政论之鼻祖。“辛亥革命”爆发后,归国,与袁世凯合作,组建进步党,与孙中山的国民党抗衡,并出任袁政府的司法总长。

1915年底,梁启超与学生蔡锷策划武力反对袁世凯称帝,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政府的财政总长及盐务总署督办,1917年辞职。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考察,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认为西方文明已经陷入危机,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1920年以后,脱离政治,专心学术研究,于文、史、哲诸方面多有著述,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等。

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6年,因疑患尿毒症,却由医疗失误,被切除健康的右肾,自谓“白丢了一个好腰子”。1929年病逝。平生主要著作收入《饮冰室文集》。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包括影响后世深远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先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言论气势磅礴、纵横开合,既有古典策论的大气,也广博西学的视野,言笃实,理崇密,并日渐理性与科学,笔端字字句句闪烁炙热的感情,见智见性,常令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后记

梁启超先生在近现代历史上可谓大名鼎鼎。无论哪一本中国近现代史,翻入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章节之后,梁启超便频频亮相其中。从公车上书到戊戌变法,从畅言少年中国鼓动国人的梦想到流亡海外,从保种保教到保国保皇,少年成名的梁启超有一段注定不平凡的时代之旅。

作为思想者和政论家的梁启超,无疑是位文科天才。早年读书钻研训l诂小学,之后跟随康有为钻研世界文章。每遇一种新学问,都能轻松上手,是佛家所谓的大有“慧根”。在这样的慧根上,区区八股科举并不在话下。梁启超十七岁时轻松中举,现在看来,都令人啧啧称奇的盛事。然而,知不足的梁启超本人,不懈努力,使得“慧根”不但货真价实,而且日久弥笃,塑造出了晚近中国历史上最绚烂的一抹文化霞光。犹如一佛而众身,辉光四射:改革者的梁启超,政治流亡者的梁启超,政论家的梁启超,新闻鼻祖的梁启超,北洋司法、财政总长的梁启超,进步党党魁的梁启超,直至清华“四大导师”之首的梁启超……

在今天的我看来,成就梁启超的,不在于他光辉绚烂的声名、显赫一时或风光一世,更为重要的是,他身上的那种浓重的文化先驱意味。犹如一枚阴阳鱼的活化身,在中国文化经历数千年、萌发巨大嬗变的节点上,梁启超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非常美妙地融和到自己的灵魂当中,并日渐有成。起初,很生硬,有点格格不入,然后随着生命的历程,日渐通融。并推云播雨,开出了中华文明现代转型一朵奇花。若非一场极具现代况味的“医疗事故”,让梁启超在1929年56岁的壮年上陨落,再借梁任公三十年光阴,真不知,他又将如何看待身后那另一番的天地玄黄。

历史不容假设。因为相对于任何假设中的善意,现实总是残酷得过分。号称师法梁启超的胡适,并没有能用言论左右陷中国于万劫境地的“力争”:在新时代,“成王败寇”的逻辑,找到了诸如“物竞天择”这样更好的说辞,帝王将相的传统大戏也换上了诸如中山装之类的新服。历史的变易,变着变着就变得十分诡异,相衬之下,从古色古香走出来的梁启超和他动情动魄的言说,却显出十足亲切的现代感和先驱感:

作为其言论的选编者,我最佩服梁启超的,是他能完成不可能之任务:在旧体制、旧知识体系里科举致士的梁启超,硬生生地提着自.己的辫子,把自己从大清臣民提到了民国公民的归宿中。

这一步是相当难的,纵然如其师号称“南海圣人”的康有为,纵横人生之后的归宿,无非是西子湖畔坐拥美宅、妻妾成群的陈腐名士。而梁启超,却像他自己所谓的“应时之英雄”,始终能以“今日之新我力战昨日之旧我”,不断努力升级改造,永远像一个好奇心十足的少年人那样,矢志不渝地追求中国现代文明的能够企及的新高度。作为一代文化大师的梁启超,这等的气魄,是至今足可令人效仿的:

就历史的文化气象而论,自晚清以来,曾国藩这一辈的儒家先觉者,对西学和西方文化颇怀好感,努力“放眼看世界”,力图“采西气补东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但开风气不为师(梁启超语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启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57821
开本 32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59.1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5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3: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