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艾凡赫(名著名译插图本)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中现实主义的出色成就,主要表现在作者善于通过人物性格的冲突,揭示重大的社会矛盾和斗争,并且善于使用铺开描写、刻画入微等手法,再现那一历史时代的生活图景和风俗习尚,描绘出富于生活气息的热闹、精彩的历史场面,如小说中占三分之一以上篇幅的围攻妥吉尔司东堡的描写即为一例。战斗在紧张、惊险、激烈的气氛中进行,动人心魄。战斗借蕊贝卡之口绘声绘影地描述出来,更富于戏剧效果。这场战争是以罗宾汉等起义农民为主的武装力量(有诺曼国王理查和萨克逊封建主塞得利克等参加)与诺曼封建主之间的一场生死搏斗,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激烈的阶级斗争,是全书中描绘得最精彩的场面。司各特的人物由于缺乏深刻的心理描写,一般说来要比他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生活的生动描写略逊一筹。但书中来自民间的普通人物——农奴葛尔兹、小丑汪巴、绿林豪杰罗宾汉、犹太女子蕊贝卡——都是用幻想和真实相结合的独到笔法刻画出来的,具有熠熠的光辉。

内容推荐

《艾凡赫》(1819)是司各特最出名的小说,也是他描写中世纪生活的历史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我国早在一九○五年就出版了林纾和魏易合译的文言文译本,改名为《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嗣后又陆续出版过好几种语体文译本,但都是节译本和改写本。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十二世纪末英王狮心理查一世被囚在国外前后。理查王黩武喜功,一一九一年发起十字军东征,因参加远征的基督教国家内部分崩离析,不久就被迫班师。在归途中遇风暴,理查率领少数随从乔装平民取道维也纳回英,被奥地利公爵所俘,囚禁在多瑙河上城堡中一年余,后来付了大量赎金,才于一一九四年获释归国。

小说《艾凡赫》的卓越成就,在于它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十二世纪末英国封建主义全盛时期的历史,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复杂的矛盾。自从一○六六年诺曼的威廉公爵征服英国后,英国的盎格鲁·萨克逊民族受到异族的压迫,广大的农民沦为农奴,原萨克逊封建主也受到诺曼封建贵族的欺凌。当时的统治阶级主要由两个阶层所组成:封建贵族和僧侣。封建贵族中还建立了各级骑士的食邑制度。在十二世纪末,封建主们经过一百多年的休养生息,在各自领地上的统治已比较巩固,日趋骄横自满,有的相互兼并,有的公然反叛国王。他们为了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需求,不断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迫使部分农民铤而走险,例如本书中的罗宾汉和他手下的绿林豪杰们。当时的教会则自成一股势力,直接归罗马教廷管辖,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的土地。一些有势力的教派如本书中的圣殿骑士派,甚至敢于跟王室对抗。这些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在小说中都有生动的描写和反映,如诺曼征服者统治集团内部以约翰亲王为代表的诺曼封建贵族与国王理查一世之间争夺王位的斗争,以塞得利克为代表的萨克逊贵族与以布里昂·德·波阿—基尔勃为代表的诺曼贵族之间的民族矛盾和纷争,以及以罗宾汉为代表的被压迫农民与弗朗·德·别夫等诺曼封建主之间的阶级矛盾和斗争。

作者在小说中再现中世纪英格兰生活的时候,虽然描绘了一些富于浪漫色彩的比武、决斗等场面,但并没有把中世纪社会美化,而是用生动的文笔,揭露了封建贵族和僧侣们的腐化堕落,并在书中意味深长地指出:“小说书里的描述,还未将那一时代中黑暗悲惨的实况完全揭露出来。”

试读章节

傍晚,当他们这样交谈的时候,

喂饱了的猪群回到自己的矮棚;

它们被赶着,勉强走到圈里,

一面发出噪杂和懑怨的叫声。

——蒲伯:《奥德赛》

在快乐的英格兰境内,沿着邓河两岸秀丽的地区,古时候有一大片森林覆盖着舍菲尔德和愉快的邓卡斯特城之间的大部分山谷。直到现在,我们还可以在温特沃兹、华恩克立夫公园和罗泽汉姆附近的贵族庄园里,看到这一片广袤森林的遗迹。这里是古代传说中“万特雷的龙”盘据的所在。玫瑰战争时期,许多最激烈的战斗都是在这里进行的。多少古代的草莽英雄也曾在这里显过身手,他们的事迹在英格兰歌谣中广泛流传,家喻户晓。‘  我们这个故事主要就发生在这块地方。故事的年代是理查一世的末期,当时这个国王长期囚禁在国外,他的臣民受尽各种压迫,在绝望中都企盼他回来,虽然这事在他们看来只是可望而不可即。原来在斯蒂芬统治时期拥有重大权势的贵族们,虽然在亨利二世时鉴于王上的英明睿智,多少表示臣服,但到了这时,又完全恢复了他们旧日的骄横。他们对于英格兰议会的轻微干涉,置之不理,径自构筑城堡,养精蓄锐,把他们周围的人都降低到臣仆附庸的地位,并且千方百计纠集各种势力,以首领自居,企图在山雨欲来的国内变乱中显露自己的头角。

至于那些小地主乡绅,按照法律和英格兰宪法的精神,本来有权自行其是,不必受封建主驱使,可是这时异乎寻常地感到岌岌可危。他们大都要找一个附近的土皇帝做自己的靠山,在他的府第里担任些差事,或者和他订立一种攻守同盟,保证支持他从事任何冒险事业。他们这样做,的确可以换得暂时的安宁。但是这必然要牺牲每一个英格兰人心目中最宝贵的东西——他们的独立自由,而且无论什么时候他们的保护者有了野心,轻举妄动一下,他们都得分担一部分风险。可是话又说回来了,那些豪门巨室本来就有各种各样坑害和压迫别人的办法。比他们势力小的邻居,不管是谁,如果想摆脱他们的高压,或者在当时的险恶状况下单靠安分守己、奉公守法以图自保,他们总会找到借口钳制住他,使他濒于家破人亡,俯首就范。

当时有一种情况加剧着贵族的暴虐和平民的苦痛,这就是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征服了英格兰以后的局势。虽然经过了四个世代,诺曼和盎格鲁·萨克逊这两个敌对民族的血统还没有融合起来,没有借共同的语言和相互的利益团结一致。一个民族依然因胜利而意气扬扬,另一民族则呻吟于败亡后的灾患之中。自从亥斯丁斯战役以后,政权就完全操在诺曼贵族手中,而且正如历史向我们揭示的,他们行使权力时毫不留情。所有萨克逊的亲王和贵胄们,除了极少的例外,不是被斩尽杀绝,就是被剥夺了继承权利。即使作为次一等级或者更低阶层的小业主,能够保持祖产的人,也为数不多。全国居民中有一部分人确实可以说对征服者抱着深仇大恨,对于这一部分人,王室的政策一贯是用各种合法和非法的手段削弱他们的势力。每一个诺曼国君都对他们本民族的臣民极尽偏袒之能事,对于被征服的当地居民,则除已经加在他们身上的封建枷锁外,更用什么狩猎法以及其他许多与萨克逊宪法中比较温和自由的精神格格不入的法令,进一步压在他们的头上。在宫廷中,以及在百般模仿宫廷气派的大贵族府第中,人们只说诺曼一法兰西语。在法庭上诉讼和裁判也只用这一种语言。总而言之,法兰西语成了宫廷、骑士和法庭的语言,而比法兰西语雄健生动得多的盎格鲁·萨克逊语却只有不懂得任何别的语言的村夫和奴仆们使用。虽然如此,可是拥有土地的老爷们和那些下等的、受压迫的耕地的庄稼人之间,不免要交谈,这样就慢慢形成了一种法兰西语和盎格鲁·萨克逊语混杂的土话,他们借着这种土话使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我们今天的英语就是由于这种必要而逐步逐步形成起来的。这是征服者的口语和被征服者的口语自然而然结成的语言,从那以后,我们又从古典语文和南欧各民族语言中吸收了很多东西,大大加以改进。

我以为把这些事情当做一个楔子告诉一般读者是有必要的,因为人们也许已经忘记,盎格鲁·萨克逊人在威廉二世以后,虽然没有像战争或起义之类的重大历史事件标志出他们是另一个民族,可是他们和他们的征服者之间的巨大的民族差别、他们对自己过去历史的回顾以及他们后来的遭遇,直到爱德华三世统治的年代,都使诺曼的征服加给他们的创伤依然无法愈合,使胜利的诺曼人的子孙和败亡的萨克逊人的后裔之间,始终保持着一条分界线。P1-4

序言

华特·司各特(1771—1832)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出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他两岁时患过小儿麻痹症,跛了右足而终身残废,幼年因体弱多病被送到苏格兰山区一位远房祖父的庄园里疗养。那远房祖父是个没落的苏格兰贵族,所居住的农庄上还保持着古老的苏格兰氏族传统,流传着丰富的民间文学。司各特在《自传》中说:“古老的歌谣和传说,是偏处乡野的家庭的惟一娱乐,我从这些古老的歌谣和传说中所得到的关于苏格兰山地的知识,对我后来的志趣和事业颇有影响。”

司各特的父亲是个律师,他在父亲的影响下入爱丁堡大学攻读法律,毕业后当了八年律师,一七九九年二十八岁时当上苏格兰塞尔扣克郡的副郡长,七年后被委任为爱丁堡高等民事法庭庭长,这个职务他一直担任到死。他自幼爱好文学,在当律师的那几年,经常到苏格兰边区的穷乡僻壤搜集民间文学素材,餐风宿露,历尽艰险,在采集过程中,还与一些边区农民结成莫逆之交。他曾表示,与这些普通农民在一起,要比和贵胄厮混愉快得多。他还说:“一个民族的性格,不是从它的衣冠楚楚的绅士群中可以了解的。”他的历史小说里的不少人物,都直接以他采集民歌时所结识的民间人物为蓝本。

司各特的创作大致可分两个时期:从一八。五年出版第一部长诗《末代歌者之歌》到一八一四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威弗莱》,是他创作的第一时期,这期间主要写了长篇叙事诗八部。从一八一四年到他逝世,是他创作的第二时期,主要写长篇历史小说二十余部,开欧洲历史小说的先河。

司各特的历史小说良莠不齐,既有《艾凡赫》、《中洛辛郡的心脏》、《罗伯·罗伊》等优秀之作,也有《海盗》、《恐怖堡》等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较为逊色的作品。即使在那些优秀小说里,也是瑕瑜互见,阅读时需要作具体的分析。

《艾凡赫》是司各特的代表作,我国早在一九。五年就曾出版过魏易口述、林纾笔录的文言文译本,改名为《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这部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十二世纪末英国封建主义的全盛时期,距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征服英国一百多年,当时诺曼贵族在英国的统治已比较巩固,因而国王理查一世能率领十字军东征,让他的弟弟约翰亲王在国内执政。十字军东征失利,理查王取道维也纳回英,被奥地利公爵俘虏,囚禁在多瑙河上的城堡中一年多,后来付了大量赎金才获释归国。理查王回国后,隐姓埋名,乔装为“黑甲骑士”,带着他的宠臣艾凡赫在国内游侠。但约翰王并不知道他哥哥已经回国,继续施行暴政,一意孤行,阴谋篡夺王位。

故事开始时,约翰王正在主持一年一度的比武大会,发现在比武场上大获全胜的无名骑士竟是他哥哥的亲信艾凡赫,不禁惊惶失措,匆匆结束比武盛会,回京城筹划对策。他手下一伙诺曼贵族骄奢淫逸,一贯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比武结束后竟乔装绿林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美女,把一伙萨克逊贵族连同与他们同路的犹太父女一起绑架走了。绿林豪杰罗宾汉激于义愤,召集手下铤而走险的自由农围攻诺曼封建主的巢穴,有“黑甲骑士”理查王的参加,终于攻破城堡,救出被囚俘虏,狠狠打击了诺曼贵族中的阴谋集团,最后帮助理查一世重登王位。

这部小说真实地再现了中世纪英国的历史,生动地描绘了那一时代的风俗习尚和生活图景,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例如诺曼征服者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萨克逊贵族与诺曼贵族之间的矛盾,以及被压迫的农民与封建压迫者之间的矛盾,在小说中都通过人物形象作了栩栩如生的描写。尤其是侠盗罗宾汉的形象,更是写得生动有神,跃然纸上,通过他和他手下绿林豪杰们的形象,反映了当时被压迫的农民反抗封建主的英勇斗争。

罗宾汉原是流传于英国民间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关于他的故事,最初见于《罗宾汉民谣》。在歌谣里他是人民的宠儿,穷苦人的保卫者,反抗封建压迫的叛逆者。作者在小说中再现罗宾汉的形象时,使用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笔法,将民间歌谣里的材料加以提炼,又用自己的想像力加以补充,塑造了一个传奇色彩很浓厚的叛逆者英雄形象。罗宾汉在小说中最初以洛克司雷的化名出现,不怕得罪约翰王,仗义执言,流露出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继而在比箭中以百步穿杨的绝技大显身手,显示了他的英雄本色。后来他在夜间以绿林人的身份出现,归还了犹太女子蕊贝卡赠给农奴葛尔兹的钱财,表现出他侠义的性格。对这一人物的最出色的描写,是在他率领部下围攻诺曼封建主巢穴妥吉尔司东堡前后,作者从各个方面突出了他的叛逆者性格,表现了他与封建主势不两立的立场,有较大的典型意义。

司各特自称现实主义作家,但评论家们一般都称他为浪漫主义作家,他的历史小说一方面受英国前期浪漫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继承并发扬了英国启蒙时期的现实主义,在创作方法上独创一格,对后来的欧洲批判现实主义起着深远而积极的影响。他的历史小说在艺术上富于特色,既有色彩瑰丽的现实主义描写,也有富于诗情画意的浪漫主义渲染。尤其是一些历史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热闹精彩,富于生活气息,如《艾凡赫》中占全书三分之一以上篇幅的关于攻打妥吉尔司东堡的描写即为一例。战斗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动人心魄。战斗过程借蕊贝卡之口向卧病的艾凡赫绘声绘影地描述出来,富于戏剧性。这场战斗是受压迫的自由农民与诺曼封建主之间的一场生死搏斗,也是封建贵族内部争权夺利的一场激烈斗争,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是全书最精彩的笔墨,具有现实主义的熠熠光辉。

司各特的浪漫主义既有美化封建帝王、宣扬骑士精神的消极一面,也有烘托人物性格、渲染浪漫气氛的积极一面。例如,小说中重要人物理查王是经过作者曲意美化的,这个被描写为英勇过人、慷慨豪侠、爱民如子的“黑甲骑士”,在历史上原是个黩武喜功、昏愦残忍的暴君。体现作者消极浪漫主义理想的另一人物是小说主人公艾凡赫,他是骑士精神和勇猛、尚侠等封建道德观念的化身,刻画得苍白无力,缺乏个性。萨克逊公主罗文娜在性格刻画上也存在同样的缺点,她与艾凡赫是一对落于俗套的“英雄美人”,他们之间的爱情也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激情,因而没有艺术感染力。倒是犹太女子蕊贝卡的形象同罗宾汉一样,是用幻想与真实相结合的独到笔法刻画出来的,这个人物一反过去文学中犹太人的传统性格,慷慨仗义,视钱财如粪土,虽两次落入诺曼贵族圣殿骑士之手,却宁死不屈。作者一方面在她身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弱女子的悲惨遭遇,一方面又通过她的一系列行动,逐步展示出她的光明磊落、柔中带刚、敢于向恶势力作斗争的鲜明性格,因而有较大的典型意义。

小说中有不少富于浪漫传奇色彩的场景,如艾凡赫二战圣殿骑士,罗宾汉百步穿杨,葛尔兹月下比棍,“黑甲骑士”迷途遇隐士,等等,在情节描写和气氛渲染上都有诗意的光辉。小说中还使用了乔装、化名、微服等浪漫主义技巧,增加了故事的生动性和情节的曲折性,表现出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积极效果。

总的说来,《艾凡赫》是一部反映和描写社会矛盾的优秀历史小说,故事生动,情节离奇,人物形象鲜明,很值得大家一读。

施成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艾凡赫(名著名译插图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国)司各特著//刘尊棋等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42890
开本 32开
页数 4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3
出版时间 1978-06-01
首版时间 1978-06-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图书小类
重量 0.4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
丛书名
印张 14.625
印次 4
出版地 北京
209
147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