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活在临终医院 最后的光阴
内容
编辑推荐
★\t我清晰地记得他哪一天开始不再认识自己的家,又是在哪一天不再认识我们,他的妻子,他的女儿和儿子,我同样记得,他突然不会走路的那一天来临的时刻。
2015年,《远去的人》初版问世,记录了作者的父亲自2012年患阿尔茨海默病后失忆失智的全过程,作者的父亲用了三年时间,从失忆,发展到失智、失能,最后,在2015年的春天,因失能被送去了一所小镇医院。辗转于卫生所、安宁医院的父亲在医院躺了整整五年,直至生命终结。2020年作者的父亲在病房去世。这五年间,作者没有再去写他。当时正处于新冠疫情最为严重时,没有告别仪式,没有众多亲友为他送行,作为女儿的作者未能为父亲写悼词。
这种遗憾,让作者决定“写一写生活在终点站里的人,那些陪伴着他度过五年时光的护工和病友,写一写他,这个还在我心里缓慢地活着的人”。 2023年《生活在临终医院》(原文《太阳透过玻璃》刊于《收获》)问世,记录了父亲从失智到失能直至生命终结,一次漫长的告别。这本书是送给年轻的、健康的,积极抑或颓废地生活着的人,你能在这里看见未来,有一天,当疾病抑或垂老迫近时,你也可以坦然地追念曾经青春的自己。

★\t病房里,被科长认为活得没多少意思的老人们,却还在千方百计地活着,哪怕像植物人似的活着。
二十六张病床,除了阿尔茨海默病人,有的因为中风、脑溢血而导致瘫痪,还有少数癌症晚期病人……在这里等待着生命最后的归期。
父亲病房里有四个病人,6 号床已经九十岁,心梗、脑梗、痴呆;7号床就是我的父亲老薛,阿尔茨海默症,正亦步亦趋地走在丧失所有功能的路上;8号床年龄最小,七十二岁,脑溢血抢救过来,成了一个整天打呼噜的人,睡着时打,醒着时也打;9号床八十五岁,中风,除了不能下地,恢复得不错,能简单对话。
6 号床的儿子每个星期来看他的老爹两三次,他在镇里的政府机关上班,是干部,也不知是宣传部门还是人事部门的一名科长。他的爹,除了喘气不会做任何事,时刻处于昏睡状态,相当于半个植物人。8号床肖老头,总在这位科长来看自己的爹爹时请他帮忙……帮我到超市里去买一箱八宝粥好伐?要“达利园”的,桂圆莲子。9号床吃完一顿红烧肉后爽爽地升了天,新的9号床由一个爱吃羊肉的、一吃水果就要拉肚子的、在“临终医院”里住了一年零二十一天的“小阿弟”接替。


★\t她们壮阔的嗓门,她们劳作的身影,她们热火朝天地生活在这里,她们使一家“临终医院”常年充满莫名其妙的欢愉气息……在“临终医院”里,她们永远都不会老似的。
如果说上一步作品还是在家庭范围内对父亲生病的讨论,到了这部作品,作者的目光已经从父亲个体、家庭内部转移到更广大的社会图景,生动地讲述了鲜少被留意的医院护工的生活……陪伴临终医院的老年病人走完最后一程的往往不是自己的儿女,而是护工,她们才是守护到最后的人。“肖老头死了,肖老头吃了一顿饱饭后升了天,他是在小彭的鼾声中升天的,应该不会寂寞。”
她们生活在最迫近死亡的地方,有时候是白天,看着病人在生死线上挣扎,直至停止呼吸;有时候,是在午夜时分,死神来临的很好时刻,病人静静地停止心跳,无声无息,而她们,也正睡得安然成熟,她们与那个不再呼吸的躯体在同一间屋子里安眠到清晨……

★\t当老有所归成为奢侈品:从医院、养老院到墓地,面对养老的不堪重负,照护的艰巨,护工的稀缺,我们终要面对老人的身后事:死在哪里?家里还是医院?
在临终医院,缺的不是需要住进来的老人,而是能空出来的床位,照顾老人的合格护工,以及能担负得起这笔高昂费用的家属。
普通公益性质养老院,费用是每月三千到五千,医疗设施和护理条件较差,老人进入后迅速衰退,大多在一到两年内去世。条件好的养老院多是盈利性质,每月要两万元左右费用……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约为29.26张。养老院成了奢侈品,可是总有一天我们都会老去,那时候,我们该如何把自己安顿到那所根本享用不起的奢侈品中去?
现在是愿意生小孩子的越来越少,死的人或者将要死的人却越来越多,这就是老龄化的趋势,墓地涨价就是老龄化的一个必然反应。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养老病床的紧张,合格护工的奇缺,已成为老龄化社会的重大难题;失智失能老人的看护照料,也已成为许多子女需面对的困境。

★\t当生存遭到怎样的威胁时,人类才会放下尊严?当生毫无乐趣,人是否还要痛苦地活下去?
在我还是一个少年或青年的时候,我总认为,每个人天然都有“尊严”的意识,却从未想过,当生存遭到怎样的威胁时,人类才会放下尊严?在临终医院,老人们过着这样的生活:被捆绑在床上的日子,被打成浆糊的餐食,被打屁股的警示,被护工挑来拣去的去人化。
他以一具肉身的存在,给予我们精神上的抚慰。而我们已然遗忘了某种质疑,他痛苦吗?他有没有感到生不如死?他是否愿意持续经受疾病的折磨,只为活着?还有一些时候,我又会反过来想,那些呼吁安乐死合法化的人,那些健健康康地活着的人,以解救濒死之人的痛苦为名义的声张,是否真的符合病人的心意?他们真的愿意死吗? 我是否需要告诉我的孩子:别在我衰老到已经没有丝毫乐趣的时候,还让我痛苦地活下去……

★\t封面三层工艺印刷:接近被遗忘,接近被覆盖
在“临终医院”,最乖的就是停止了心跳的人。从奔跑到停止,需要一个减速的过程,他在减速,这才是生命正在步入的“正轨”,从遗忘,到遗忘,从失能,到失能,直到停止心跳。当他不再保留任何记忆与行为能力时,当他不再懂得最基础的感知与最本能的反馈时,他就会停止对所有人的干扰。他终将成为最乖的那一个,在不会太久的未来,我知道。
封面与上一本呈递进关系,字体选择更冷静克制的无衬线体。第一层单黑印刷,印出原有的字;第二层uv印白,将这些字覆盖住;第三层丝网印黑把现在能隐隐看到的模糊字体印黑印出来,这一层已经没有可以明显辨识的字了。三个层次的工艺印刷,叠加出接近被遗忘、被覆盖的质感。
内容推荐
《生活在临终医院:最后的光阴》是薛舒“生命两部曲”之二,她在2020年创作的长篇非虚构作品,作为她第一部关于父亲身患阿尔茨海默病的作品的续作,讲述了父亲接近失去自理能力、住进临终病房后的五年时光,这五年里,父亲从精神上的告别走到了生命的终结。在这部作品里,作者将目光从父亲个体、家庭内部转移到更广大的社会图景,生动地讲述了鲜少被留意的医院护工的生活,描述了病房中其他病人和家庭相似但也不同的困境……生的活力与死的阴霾穿插,爱的治愈力与疾病的破坏力交织,在一个个看似沉重的议题背后,揭开有关生命的那抹醇厚、质朴的底色。
目录
001 一、他是谁
019 二、七号床
047 三、起点;终点
067 四、生活在“临终医院”
091 五、愤怒的“小鸟”
115 六、那些未知的财富
133 七、老去的张家“小少爷”
153 八、并不的遗忘
167 九、母亲所“钟爱”的
185 十、没有名字的人
209 十一、迁徙的“老鸟”
225 十二、七仙女
247 十三、他忘了我七年
259 十四、送走他们的她们
273 十五、和爸爸说再见
293 后记:缓慢地活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活在临终医院 最后的光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薛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88246
开本 32开
页数 308
版次 1
装订
字数 153000
出版时间 2024-01-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1: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