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国家画院文丛(第六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1.本书主编作者来自我国很好艺术研究机构——中国国家画院,以国家画院学术资源为背景,征集了一批有分量、有内容、有品质的学术文章,保证了本书在艺术领域内的学术含金量。2.本书的主要撰稿者有郑工、尚辉、刘曦林、周韶华、鲁虹、王端廷、杨卫等人,都是在相关领域耕耘多年的专家学者,在国内乃至国际学术界上享有盛名。本书的研究时效性强,所涉及的研究内容都是当下学界关心的前沿学术问题和热点学术事件,具有极强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本书稿旨在促进中国传统书画的当代性发展与转换,及时反映书画理论的研究成果。书稿通过四个具体的章节——艺术史学、基础理论、书画名家、美术观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国书画领域在史学研究、美术理论、艺术批评、名家名作、展览活动等层面的近期新动态。撰稿作者包括当下中国艺术界诸多知名艺术史学者、艺术评论家、艺术管理专家和画家。多角度多方位地反映了当代中国美术各个层面的学术前沿、近期新动态、研究建树。全书图文并茂,内容详实,适合阅读,有较强的即时性。 目录 一、艺术史学 巾帼:新中国绘画中的女性形象 陈履生/3 从美术作品中看汉代车马对身份、财力和国力的塑造 纪学艳169 元代文人画与王维的绘画思致 杨娜/76 浅析几种与盛懋有关的赵孟頫伪画 段莹/87 抗战时期入滇文人艺术家的文化转向现象一以闻一多、李霖灿为中心的探讨 杨简茹/105 二、基础理论 错绘·讽谏·理想——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图像研究 王娟/119 敦煌莫高窟中唐西方净土变理想模型的构成 王治/128 三、书画名家 重新认识何海霞的意义——写在何海霞逝世周年忌日 周韶华/157 何海霞:新庙堂山水的代表性画家 王鲁湘/164 何海霞与中国画传统 张鹏/174 何海霞的早期绘画与其重彩写意风格的形成关系研究 王进/181 四、美术观察 艺术家形象的建构、传播与消费——徐悲鸿在民国报纸中的公众形象考略 季海洋/197 生存痕迹与时代记忆——尹秀珍个案研究 范晓楠/208 “经幡”与“十示” 刘淳/223 姜杰艺术:后纪念碑意义生成的几个维度 佟玉洁/237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国家画院文丛(第六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燕东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994778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6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20000 |
出版时间 | 2024-03-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4-03-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212.05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