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 传统手工艺卷
内容
内容推荐
传统手工艺(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是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明确列出的非遗类别中的单独一类。自2004年我国加入公约以来,学者和民众对手工艺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展开了积极的理论思考和保护实践,本文集即是对过去十几年成果的总结与反思。如果说所有的民俗传统在现代化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那么传统手工艺则直接面对着现代化大机器生产的强烈冲击。手工劳作的差异性、低效率是被标准化、机械化的高效机器生产取代的直接原因。但是手工艺并不是一无是处。从英国19世纪末开始的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到今天标记“纯手工”的产品在市场中的特殊价值,我们看到了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生活中顽强的生命力。什么是传统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相比,其生产、创造与传承的特质是什么?其在当代的意义是什么?在非遗的背景之下,政府、市场、民众共同进行怎样的保护实践才能使其具有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根本性的问题是贯穿本文集所有作者的深层思考。在民俗传统中,传统手工艺无疑具有特殊性。部分工艺品在历史上就具有一定的商品性,不仅是传统生活中赖以维持生计的技艺与物品,也进入一定层次的市场流通与商品交换。学者们很快注意到了手工艺保护实践的特殊性。因此在具体切人的层面,本文集为核心的是对生产性保护这一概念的理论思辨和实践反思。
目录
第一编 心手之间的手艺:光韵与差异性
在生产中保护和发展
——谈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方式保护”
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中的“隐性知识”及其当代转化
从本雅明“光韵”理论看手工技艺类非遗的价值与传承
第二编 变迁中的手工艺:机器、工业化与现代性
本土性的现代化如何实践
——以景德镇传统陶瓷手工技艺传承的研究为例
老字号的技艺传承
——以北京盛锡福皮帽制作为例
传统工艺遗产的保存与再利用
——以石羊镇盐文化博物馆的工艺展示为例
20世纪中国年画的时代变迁
——兼及民间文化的自身规律
第三编 传统中的创造:个人与群体
生产性保护理念下传统手工艺传承的固守与通变
法度中的创造:西藏唐卡画师对造像量度的艺术实践
西藏铜佛像制作“昌都工匠群”的考察
论多工序性民间制作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以非遗宣纸制作技艺为例
第四编 技与艺:道体与器用
岩茶产制中的“技”与“术”
——兼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手工艺”
从杨柳青年画看天津年俗
——兼论年画的文献价值
文化边界上的道器传承
——非遗视野下的拉卜楞唐卡艺术
第五编 手艺传承与地方文化
让传统手工技艺进入当代知识系统
民间工艺传承中的“家族”、市场与展演
——以山东菏泽穆李面塑工艺调查为例
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阐释及发展路径探究
——以江西文港毛笔为例
“非遗”后的传统手工技艺传承
——以水族马尾绣为例
第六编 生产性保护:政府与市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田野思考
——中国北方民间布老虎现状反思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市场“巴泽尔困境
——以香云纱染整技艺保护为例
非遗生产性保护的短板和解决的可能:壮锦的实践
走出瓶颈:浙江青田石雕的生产性保护经验
传统技艺的生产保护与生活传承
思考手工(代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 传统手工艺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彭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87118
开本 其他
页数
版次 1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21-09-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122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3: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