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国顶尖名校生这样读大学
内容
编辑推荐

大学校园内与新生联系最紧密的无疑是教务长一职,由美国约翰·巴德尔所著、蒋瑾翻译的这本《美国顶尖名校生这样读大学》集合便是这群来自哈佛、耶鲁、宾夕法尼亚等常春藤名校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真知灼见。

本书针对大学新鲜人在选课、个人规划、独立判断等多方面提出实质性参考意见,为刚刚结束高考准备展开全新征程的学子们指明了方向。

内容推荐

大学是什么?怎么才能把大学读好?美国顶尖名校生这样读大学!由美国约翰·巴德尔所著、蒋瑾翻译的这本《美国顶尖名校生这样读大学》凝结了哈佛、耶鲁、宾夕法尼亚等全美顶尖大学教务长们的智慧结晶,囊括了所有常春藤名校教员的真知灼见。35名教务长为大学新鲜人带来的11条必读入学忠告,助你收获畅快青春与成功喜悦!

目录

前言:成为大学生,你准备好了吗?

忠告一:在意的是学到了什么,而不再是分数

忠告二:在父母面前,把自己当成一个大人

忠告三:懂得大学的游戏规则,并为我所用

忠告四:像赴一场盛宴那样对待选课

忠告五:明白大学学什么专业不代表未来就干这行

忠告六:苦学不如巧学

忠告七:先培养正直的品格,再考虑读研究生

忠告八:拥抱差异,乐于从多元世界中学习

忠告九:失败不可怕,及时寻找原因

忠告十:原谅自己!面对失败重新开始

忠告十一:我的未来不是梦!大胆规划,收获惊喜

试读章节

☆大学里没有老师!大学教授不是老师,虽然这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却是事实!教授们不只是上课,他们还承担了众多科研任务,为大学服务,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会议等等,所以,就算他们在课堂里授课,但他可能并不认为自己是“老师”。他们可能不清楚他们对你的要求是什么,你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他们见面去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但是你不必非得孤孤单单的学习。你还有同学、学导、教学助理和你的教授。但学习是你自己的工作,不像过去,在高中时代,老师会指引你学习的方向,给你提供很多建议。

☆教授不认识你。大部分大一新生会选修一些以讲座为主要形式的基础课程。这些课程的选修者可能很多,有时甚至会超过一千名学生。即使这类课程的选修人数只有三十人,教授们也没有办法(也许他们压根没有意愿)来认识你,知道你的名字或你的需求。这种“不存在感”或许会令你非常震惊,因为你在高中每天和老师见面,他们对你了如指掌。如果你在高中是个出类拔萃的学生,那你很有可能是老师最爱的学生。但现在,没有一个教授会认识你。从某种程度而言,这是你在第一年所必须面对的事实。当然,这也取决于你选修什么样的课程。你并非一定只选择那些讲座式的课程,也可以搭配一些讨论课或语言课程。通常,写作课的规模很小,一些小的科系所开设课程的规模也比较小,比如古典文学系、地球科学或哲学系。你可以通过提问或工作时间去拜访从而认识这些教授。所以如果你不喜欢被无视,那么你就采取一些行动。

☆讲座式课程在大学非常普遍,在课堂上该做什么?假设你选修了一些我之前提到的大规模的讲座式课程,除了他们规模较大,以及你不被认识之外,这些课程可能是非常有趣,令人愉悦和刺激的。这种课程和你在高中上的课程完全不一样。在讲座式课程的课堂上,你可以看到大学中一个非常典型的现象:台上教授讲课,台下一堆学生奋笔疾书、字迹潦草地做笔记。当你面对那些很重要但你又不熟悉的课程时,像是讲座,你必须尽量避免跟随他人脚步。因为首先你不确定其他学生在笔记中到底记了什么。其次,对于你说听到的和你想要记住的东西,你必须要进行策略性的选择。这意味着你需要与教授所讲授的课程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这种观点有道理吗?这些内容和所要求阅读的文献之间有关系吗?为什么这看上去很重要?第三,那就是你应该记下那些不懂之处,并且一定要在教授的工作时间去请教他们。教授们喜欢你带着明确的问题去找他们。

☆我有很多自己的时间,不是吗?并非如此,但你的确会有这种感觉。我们来算算看吧,在高中,你每天要上六到七小时的课,一周五天都是如此。然后每天晚上你要再花两个小时做功课。加起来大概四十二小时,其中大约百分之七十的时间都在学校。到了大学,你一周大概要上十五小时的课程,课外你大约则要花三十个小时的时间学习。所以你有超过百分之六十的时间都是没有人监督的,通常你都待在图书馆。也就是说上大学后,你在监督下进行学习的时间和你自主学习的时间刚好是颠倒的。尽管三十个小时看上去很多,但如果不善加利用,时间便会很快溜走。你不仅要抗拒电视的诱惑,远离脸书(facebook),有时还得关闭手机。你必须要在阅读、写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与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你得做些尝试,才能明确自己何时何地最有效率,并学会独立分析处理资料。

☆爸妈不在身边!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点不同是最棒的!没有人再会催你做作业,逼你准时上床睡觉,或者叮咛你照顾好身体。真的,你没有猜错,的确不会再有人这么做。但是,你读不读书,是不是做好准备考试,或者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没法学习,不爱惜身体,这全部取决于自己!当然,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在教育这个问题上,你开始有完全的自主权。最棒的是你可以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别人期望你去学习的内容。

☆什么是社会学?在这个过渡期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广泛涉猎学校提供的各种学术资源。就算是再顶尖的预科学校(prep school),也不可能像大部分大学一样有各种学科的课程。在高中,可能没有老师会教社会学或人类学这类课。但如果你只是因为缺少接触的机会而不去了解它们,这将会是你的一大损失。你本来可以成为一名快乐而优秀的人类学系的学生,但因为你不知道何为人类学,所以也懒得了解它。因此踏入大学校园后,有件很重要事,就是去学习那些你不熟悉的领域和学科,或许可以通过学校的开放日(open houses)去了解它们。也许你会发现一些之前从来不知道的学科。

☆大学是个很大的地方!尽管你就读的高中可能比你的大学要大,但你即将去就读的学院或大学更有可能(比高中)大得多。它可能有好几个校区,包括专业的学院(如法学院),研究中心和大型图书馆。你的高中或许有几千册藏书,但耶鲁大学的斯特林图书馆(sterling library)则有一千三百万册藏书。在这里你很容易迷路,甚至感到害怕,所以要懂得聚焦。从关注你的室友、讲师、导师、课堂上的同学以及你的指定作业开始,一旦你对周遭的事务驾轻就熟之后,就可以拓展自己的活动范围了。

☆这些人都是谁?到了更大的地方,就要调整适应和周围不同类型的人相处。记住这里不仅只有你这一类的学生。尽管传统的学院里只有大学生,但大学里会有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学位学生以及一批在职生。教职人数也很多,且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差异很大。所以你应该了解和融入其中,并从差异中学习。

☆不能被动适应,你得主动融入新环境。如果你是那种能够进入好大学的学生,这一般意味着你在高中阶段的课外生活非常忙碌:你可能要参加乐团、管弦乐团、剧社、环保社团、社区服务、校足球队等等各种活动。现在,你可能更倾向于减少自己参加这一类活动的频率,将重心转移到适应大学生活。这是错误的,大学很大,人很多,但你想要从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唯一方式就是积极主动的融入大学生活。参加几个社团,帮校报撰写文章,加入校内的活动队;或参加合唱队,这都有助于你认识新朋友、学习新技巧、接触新观念。不要过度投入,也不要找借口说不行,尽可能去尝试!(P4-7)

序言

当你激动地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当你高兴地踏入了大学校门时,每一位大学生都会考虑怎么度过人生这段美好的时光。

或许你会继续努力朝着既定的目标奋斗;或许你想改变一下以前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或许你要重新规划未来发展的蓝图;或许你认为已达到目标,接着应该放松一下……

在即将走上一段未知的新路程时,尤其是在求知的最高阶段,或许你更想听听过来者的经验之谈,更想了解如何才能克服新途中未知的艰险和困苦,《美国顶尖名校生这样读大学——十一则大学新鲜人必读的入学忠告》这本书,就是为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未来发展提供的一种指导性的、经验性的、实用性的、善意性的忠告。

该书作者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务长约翰·巴德尔(John B.Bader),参与该书撰写的人员均为美国著名大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和学者,他们在大学多年的工作经历,汇聚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酸甜苦辣的人生历练,他们为新大学生提供的十一则忠告是一种智慧结晶,也是一种真知灼见,含意深刻,值得细细品味。

该书主译蒋瑾博士,既是我的同事,也是我的博士生,她曾主修英语,硕士和博士均为教育学专业。英语专业底子加上教育专业知识面,使之能以流畅通俗的语言和专业表达,为这本译著增添了不同的色彩。此外,方补课、赵佳佳及陈亮几位同样具备教育学专业背景的人士也参与了本书的部分翻译工作。

虽然书中总结成十一则忠告,但其涉及的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范围却非常广泛,如对大学的认识、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区别、对大学教授特点的了解、对大学学习方式的习惯、大学学习的自由度、对自己生活的把握、怎样与教师和同学等不同的人交流、如何融入新的环境和团体、为什么读大学、怎样算是成功了、在大学更自由了如何把握自己、如何学会学习、如何战胜困难、如何既有正直的品性又有不同个性等等。因此,透过这十一则忠告,我们可以鲜活地了解到大学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我们应有的态度。忠告可以使我们警觉,忠告可以使我们少走不必要的弯路。

然而,经验之谈终究是别人的,每个人均是不同的,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式和方式,因此,对大学生来说,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自己的独立思想、坚定意志、积极探索、持久实践、智勇奋斗,在复杂的新环境下,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愉快地度过大学生活。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志成  2016年4月2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国顶尖名校生这样读大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约翰·巴德尔
译者 蒋瑾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771011
开本 32开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8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2015286012
中图分类号 G645.5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1
14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9-2013-862号
版权提供者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Baltimore, Maryland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