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速写三篇/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丛书之一。书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在一片抗战声中假公济私的投机分子(《谭九先生的工作》)、抢夺文化界统一战线领导权的破坏分子(《华威先生》)以及对于抗战失去热情和信念的颓废分子(《“新生”》)三个不同类型的被讽刺的形象。尤其是《华威先生》,成为张天翼的讽刺代表作。小说突出刻画了华威──一个混迹于抗日文化阵营而专门闹磨擦、到处抢夺领导权的国民党官僚的形象。因为它发表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4月,较早地揭露了国民党当局的消极抗战以及文化界黑暗的内幕,从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并且围绕《华威先生》的暴露和讽刺问题,1939年文艺界还展开了关于抗战文艺要不要暴露和文艺的真实性等问题的讨论。小说以讽刺与幽默见长。他的冷嘲热讽,不是浅薄地把世态化为一笑,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社会的弊病。

内容推荐

“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丛书之一。书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在一片抗战声中假公济私的投机分子(《谭九先生的工作》)、抢夺文化界统一战线领导权的破坏分子(《华威先生》)以及对于抗战失去热情和信念的颓废分子(《“新生”》)三个不同类型的被讽刺的形象。尤其是《华威先生》,成为张天翼的讽刺代表作。小说突出刻画了华威──一个混迹于抗日文化阵营而专门闹磨擦、到处抢夺领导权的国民党官僚的形象。因为它发表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4月,较早地揭露了国民党当局的消极抗战以及文化界黑暗的内幕,从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并且围绕《华威先生》的暴露和讽刺问题,1939年文艺界还展开了关于抗战文艺要不要暴露和文艺的真实性等问题的讨论。

目录

1 谭九先生的工作

2 华威先生

3 “新生”

附录:

包氏父子

试读章节

谭九先生的工作

那天谭九先生要出门的时候,打发长工到小学堂里把王老师请了来,搓搓手交代了一些事:

“好得很,好得很,我们这镇上的抗战工作也做起来了。我们还有好多事情要办:等我回来再商量罢。我倒有个统盘计划在我肚子里。”

于是他用粗粗的短手指把股部弹了两下,微笑起来。

照例在这时候,谭九太太就站在茶堂屋门口,很大方地问客人几句话:

 

“王老师,我们细毛牙子在你们学堂里还听话不?呃,王老师,你们学堂里听见消息没有?——仗打得一个什么形了?”

男主人皱了皱眉,很不高兴地打断她:

“消息?打仗的消息——我不是天天都告诉你的啊?分明晓得还要问!”

他抽完一袋水烟,也不管太太还站不站在门口,就跟王老师谈起工作来。他这回嗓子放得很低,把一张方脸凑过去,紧瞧着对方那付近视眼镜。那位客人可低着头,视线盯着谭九先生那只装着水烟的手——食指上突起了一个石灰指甲的那只。

唔,这镇上要做的工作真太多,可是这镇上的知识分子又那么少。大学毕了业——还肯住在这里替地方上做点子事的,只有他谭九先生一个。他自从得了一张法学院的文凭之后,就在家里一直住到如今。而他还打算住下去。他不像人家那样要远走高飞,丢下家乡的工作不管。现在你看,譬如说罢,要在这里多找几个真正头脑子明白的爱国分子——嗯,就着实不容易。

这里他叹了一口气。不过他又赶紧声明,他并不悲观。他觉得事在人为:

“所以——总而言之等我回来再讲。我顶多——明日子后日子就回,唔,顶多后日。”

可是他去了四天,五天,一直到今天早晨才回到镇上。

“王老师来找我过没有?”他一回家就问。  

“来过两趟。”太太拿个铜面盆替他打热水,头也不回地说。“王家坪的王老官也来过两趟:他要问我们籴谷。”

“冲他娘的梦!——籴谷!”

“真是冲梦!人家收来三百担租——不囤一囤,就这样轻易粜给你呀?如今这个仗一下子打不完工,谷子囤下去不涨到十块八块我就不信!”

做丈夫的横了他一眼,顶讨厌女人在他面前逞聪明。她懂得什么打仗不打仗,什么谷价涨不涨!她从他那里检去了一两句,倒还在他门口来叽里刮啦!他恶狠狠地问:

“你怎么回复他的,那个王二老官?”

那位太太很得意地挺了挺脖子:

“我啊?——我回他一个绝:没得谷!哼,他还出到三块半哩。真是的!我们又不是蠢宝,肯这样烂便宜粜出去!我讲我讲——”

“好了好了!”他吼。“我的茶呢我的茶呢?人家忙得要死,吃了茶就要有事去,你倒在这里七嘴八舌!”

这就赶紧捞起袖子,赶紧动手洗脸。事情实在太多。人家都正在那里巴巴地等着他。他很快地在面盆里吸一口水漱漱口,马上就把力士肥皂打到毛巾上,使劲擦了起来。一面在嘴里埋怨着:

“真是要命!这么大一个镇——你要多找出几个有头脑有眼光的,真是难上加难。你一不到场,听他们去搅,就搅得一块烂板板。他们横直负不得责任,凡事都要落到他肩靶高头。……真是该死,他们还算是知识分子哩!”  

外面街上的吵声也显得很忙乱,好像为的要时时刻刻提警他谭九先生似的。卖毛栗的小姑娘很性急地在那里喊。可是手推车似乎还嫌她不够劲。空隆空隆一阵盖过了她的声音,连屋子都震得抖起来。这里还隐隐地夹着学校里孩子们的歌声,听去那拍子也格外来得快些。

谭九先生一摔了手巾,就往屋里走。院子里那些鸡都唱唱啯地叫着逃开去。巴在地下的绿苍蝇也吃惊地飞开,在阳光里掠过——划一道弧形的金线。

“他们靠势等得性急死了。”他对自己说。

一面他想像他们忙得苍蝇一样,窜到这里,窜到那里,可又没有一点头绪。他几乎要笑出声音来。可是他觉得他如今不必马上去找王老师,倒是该等王老师他们自己找上门来。他这就踏进他的书房。

“九嫂,九嫂。”他喊太太。“快些把茶端到这里来!”

他到墙上挂着的插信袋跟前,把这封信抽出来看看,又抽出了那封。接着又走到那座竹书架跟前,匆匆忙忙检查了一下:那里还是整整齐齐堆着他从前学校里用的讲义。那部厚厚的六法,还有那几册《湘军志》的残本,都依旧夹在那中间。不过顶上添了两个月饼盒子——他没有注意是什么时候谁放的了。书架后面一些老鼠发出悉悉率率的声音。

随后他空着手回到桌子边,躺到那张宝庆皮椅上,左腿搁上了搁手——荡呀荡的。P1-3

序言

评选“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是1999年中国文学出版界的一件盛事。评选的发起者、组织者系人民文学出和北京图书大厦。评选的创意堪称知机趁势,卓越宏大。以完全的公开性杜绝暗箱操作,数轮评选均邀记者监票,谨严,无可挑剔。评审委员会之构成坚持了学术的权威广泛性、代表性诸原则,果有群言一堂、和而不同之胜评选标准固然是以思想情趣健康、艺术特点突出为主。兼品的开拓价值、代表地位及影响面,而评委们更是用历史发展的、整体的眼光来把握20世纪的中国文学,共斟共国社会百年之沧桑,重读重温中国文学百年之佳作,用理激情去擦亮一块块文学丰碑。评选出来的一百种优秀书其涵盖面远至世纪之初,广至台湾香港澳门,遍及一百年个重要历史时期,精当、丰富、全面、系统而且可信,得比较普遍的认同,一时享有“中国文学的百年盛宴”之美中国文学的百年盛宴自是入选作家的荣耀,同时也是广大的幸事。一百年来中国文学图书汗牛充栋,当今数十位文家倾其心智,披沙拣金,平心切磋,优中选优,以集体的智慧开列出百优书目,受益者最终还是广大的读者。对于许多对中国文学怀有美好情感的读者,百优书目就像是布置了一座中国百年文学的画廊,供他们流连观赏;对于那些在中国文学的密林里寻幽探胜的读者,百优书目就像在为他们披荆斩棘、指路导航,自然也节省了他们宝贵的光阴;至于对那些需要深究文学意义、把握文学规律的文学中人,百优书目则更像是在同他们坦诚地交换意见交流心得,于学术的精进将不无裨益——据我们所知,这份书目已经成为一些文学教授向学生推介作品的重要参考资料。诚然,正如任何文学评选结果都不可能让所有人完全满意一样,百优书目也难免会引来仁者智者之见;我们只能说,入选者堪称优秀,而百种所限,肯定有优秀者未入其列。选择永远有缺憾伴随其后,遗珠之憾在所难免,这是无庸讳言的。

然而,一批有激情、有责任感、值得信赖的文学专家毕竟开列出了“中国文学的百年盛宴”的菜单,这总是激动人心、令人神往的。于是,把菜单变成美味可餐的盛宴,直接奉献给最广大的读者,又顺理成章地成了一批同样有激情、有责任感、值得信赖的文学出版人的宏愿。鉴于许多读者以各种方式表达了置齐百种图书的愿望,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南海出版公司以及北京图书大厦,决定协同行动,将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重新出版。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射雕英雄传》、《家变》及《北岛诗选》未能列入重版,经几家出版单位协商,遂将终评排名紧随百种之后的《可爱的中国》、《尘埃落定》和《酒徒》补入。这样,百种图书中有小说51种,诗歌23种,散文17种,报告文学2种,戏剧7种。丛书书目按初版时间先后排序,附在每种书中;同时还附有复评委员和终评委员名单,让我们对评委们辛勤的工作保持长久的敬意。

丛书的每一种图书对所使用的版本做了精心选择,选择的原则是在尊重初版本的基础上从优择用,重版时仅对所用版本中明显的编校错讹进行修订;由于有些原版本篇幅较小,此次重版时适当地将作家的一些其他重要作品补录其后,当可满足当今读者的阅读需求。丛书统一装帧,典雅考究,成套配装,蔚为大观。可以肯定,这是一套图书馆必藏、藏书人必备、文学爱好者必读的大型丛书。

20世纪的中国社会,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进程。20世纪的中国文学,从内容到范式也都堪称现代意义上的新的文学。20世纪的中国文学将永远以其划时代的意义和业绩彪炳千秋,烛照后世。那么,出版这样一套代表整个世纪中国文学最高成就的丛书,不仅是作家们的荣耀、读者们的幸事,也是我们文学出版人光荣而神圣的世纪使命。愿我们的工作与20世纪中国文学同在,于中国文学圣殿中占有永恒的一席。

丛书编辑委员会

2000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速写三篇/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天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32617
开本 32开
页数 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3
出版时间 2000-07-01
首版时间 2000-07-01
印刷时间 200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1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6
丛书名
印张 3.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03
139
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23: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