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饭店(阿瑟·黑利作品)
内容
编辑推荐

《大饭店》是阿瑟·黑利1965年的作品。它描写美国南部新奥尔良一家豪华的大饭店,由于老板沃伦·特伦特因循守旧,管理不善,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结果负债累累,而被迫出售的故事。通过对这家饭店的描述,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形形色色的弊端和痼疾:旅馆巨擘弱肉强食,侦探人员敲诈勒索,饭店职工贪污盗窃,黑人遭到种族歧视,上层贵族卑鄙无耻,纨袴子弟腐化堕落,富商少女精神空虚,饭店惯窃贪婪无厌……所有这一切,可以说是腐朽的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缩影。

象他的其他作品一样,阿瑟·黑利在这部小说里也塑造了几个可爱的人物。例如小说中的主人公彼得·麦克德莫特,在黑利的笔下,是一个年富力强、精通业务、事业心强、富有远见的经理人员。另外如认真负责的副厨师长安德烈·雷米尔、忠心耿耿的垃圾工人布克·特·格雷厄姆,作者都作了比较深入的描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此外,作者在小说里结合故事情节介绍了许多有关现代旅馆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值得广大的旅游和饭店工作人员一读。

内容推荐

在上个世纪后半叶以写通俗作品而闻名欧美文坛的小说家中,阿瑟·黑利实在是很突出的一位。他出生于英国,国籍却是加拿大,而成年后又长期侨居美国;他曾当过公务员、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房地产掮客、商业杂志编辑和广告经理人员等。——这些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独特。

阿瑟·黑利的作品都是以美国社会为背景,而且每一部都是通过讲述发生在一个行业内部的故事,来展示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的某一个片断画面。

由于阿瑟·黑利作品中的场景大多设置为一个相对固定而又开放的场所,因而牵涉的人物可谓来自五湖四海,比如本书中,有饭店员工,有住店的顾客,有临时来开会的人,有私人侦探,甚至还有小偷。——这些人物看似庞杂,互不关联,却又非常自然地凑在一起。对许多人着墨不多,却常能惟妙惟肖,使其形象跃然纸上。而书中的主要人物,或高尚睿智,或勇敢坚强,或私欲旺盛,或颟顸糊涂,一个个都被用白描的笔法塑造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令人读后掩卷难忘。

试读章节

彼得·麦克德莫特心里想,如果按照自己的心愿,他早就把饭店的侦探长解雇了,可是他力不从心,如今又一次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正当最需要这位痴肥臃肿的前警察的时候,他却连人影都不见了。

麦克德莫特身高六英尺半,健壮结实,他俯着身子,不耐烦地轻轻摇着办公桌上的电话。“一连串事情同时发生,可谁也找不到他。”在那间铺着阔幅地毯的宽敞的办公室里,他对站在窗户旁的姑娘说。

克丽丝汀·弗朗西斯看了看手表。已快到晚上十一点钟了。“巴伦街上那家酒吧间,你可以试试看。”

彼得·麦克德莫特点点头。“电话总机正在向奥格尔维常去的地方查询。”他打开办公桌抽屉,取出香烟递给克丽丝汀。

她走近来拿了一支,麦克德莫特给她点了火,然后也给自己点了一支。在她抽烟的时候,他目不转睛地瞧着她。

克丽丝汀·弗朗西斯几分钟前才离开圣格雷戈里饭店总经理套房里自己那间小办公室。她今天工作得很晚,正打算回家去的时候,看到副总经理室的门缝里透出的灯光,便走了进来。

“我们的奥格尔维先生有他自己那套规章制度,”克丽丝汀说道,“历来如此。奉沃·特之命。”

麦克德莫特朝话筒里讲了几句话,然后又等待着。“你说得对,”他承认道,“我曾经想把我们那伙死气沉沉的侦探人员整顿一番,但碰了钉子。”

她低声说:“我可不知道那回事。”

他瞧着她,露出一副疑惑的神情。“我以为你什么事情都知道呢。”

通常她是什么事情都知道的。作为沃伦·特伦特——新奥尔良最大一家饭店的老板,性情暴躁,捉摸不定——的私人助手,克丽丝汀对于这家饭店的核心机密以致日常事务都是一清二楚的。举个例说吧,她知道一两个月前才被提升为副总经理的彼得,实际上是他在管理这家规模宏大、业务繁忙的圣格雷戈里饭店,但是薪俸不高,权力有限。其中缘由,她也是一清二楚的,这些缘由涉及彼得·麦克德莫特的私生活,被归在注有“机密”字样的档案里。

克丽丝汀问道:“到底出了什么事呢?”

麦克德莫特令人愉快地咧嘴一笑,顿时使他那粗犷的、近乎丑陋的容貌变了样。“十一楼对一个类似性乱聚会提出抗议;九楼的克罗伊敦公爵夫人声称一个房间侍者冒犯了她的公爵大人;据报告,在1439号房间,有人呻吟得很怕人;碰巧夜班主管生病请假,而其他两个侦探正另有任务。”

他又朝着话筒讲起话来。克丽丝汀走回到这间在正面夹层的办公室的窗户旁,她仰着头,不让烟雾遮蔽自己的视线,然后漫不经心地眺望着市区。穿过毗邻的建筑物中间一条大街一直朝前望去,她可以看到那熙熙攘攘、拥挤不堪的长方形法国居民区。虽然离午夜只有一个钟头了,但在那个区里还刚刚是华灯初上,打烊很晚的夜酒吧、夜总会、爵士音乐厅和脱衣舞夜总会门前的霓虹灯——还有黑乎乎的百叶窗背后的灯光——将一直亮到第二天的凌晨。

在北面某个地方,可能就在庞恰特雷恩湖上空,黑压压的一片,预示着一场夏季的暴风雨即将来临。低沉的隆隆声和偶尔出现的闪电,使人感觉到暴风雨已经开始了。倘使走运的话,暴风雨朝南向墨西哥湾移动,那么到天亮,新奥尔良就会下雨了。

克丽丝汀心里想,这场雨将受人欢迎,因为持续了三个星期之久的闷热潮湿天气,给这个城市各方面都带来了紧张。一下雨,连饭店里也可以松一口气了。这天下午,饭店的总工程师又在抱怨了。“如果不能马上把一部分空调机关掉的话,这样下去我是无法负责的。”  彼得·麦克德莫特放下电话。克丽丝汀问道:“你知道发出呻吟声的那个房间里住的是谁吗?”

他摇摇头,重新拿起电话。“我这就去查。或许是有人做了个噩梦,但我们最好还是把情况调查清楚。”

克丽丝汀在那张红木大办公桌对面一把有坐垫的皮椅子里一骨碌坐下,突然感到自己已是精疲力竭。平时,她早在几个小时以前就回到金蒂利公寓的家里了,可是今天工作特别忙,有两个会议要在这里召开,还有大量其他旅客要到,事情一大堆,许多事情都送到了她的办公桌上要她处理。

“好,谢谢。”麦克德莫特匆匆把一个名字记下,然后挂掉电话,“艾伯特·韦尔斯,来自蒙特利尔。”

“我认识他。”克丽丝汀说道,“他身材矮小,人挺和气,每年都要来这里住一阵子。如果你同意,我可以去了解一下。”

他犹豫不决,眼睛看着克丽丝汀苗条匀称的身材。

电话刺耳地响了起来,他拿起话筒。“抱歉,先生,”接线员说,“我们找不到奥格尔维先生。”

“不要紧。给我接侍者领班。”麦克德莫特心里思忖着,即使自己不能解雇饭店的侦探长,明天早上也要训斥他一顿。眼下,他要派人去处理十一楼发生的乱子,他自己则要去处理公爵和公爵夫人的事件。

“我是侍者领班。”电话里说道。他听出是赫比·钱德勒的低沉而带有鼻音的声调。像奥格尔维一样,钱德勒也是圣格雷戈里饭店的老员工了,并且素以比饭店里其他职员有更多的生财之道而闻名。

麦克德莫特把事情讲了一遍,要钱德勒去调查一下对那个所谓性乱聚会提出的抗议。正如他多少有些预料到的,他的要求马上遭到了对方的拒绝。“那不是我分内的事,麦克先生,我们这里还忙不过来呢。”这是十足的钱德勒的口气——又是阿谀奉承,又是傲慢无理。

麦克德莫特命令说:“不要争了,十一楼抗议的事要给我解决。”他还作出另一个决定:“还有一件事:找个侍者带着万能钥匙到正面夹层找弗朗西斯小姐。”他不等对方进一步争辩,就把电话挂掉了。

“我们走吧。”他用手在克丽丝汀的肩上轻轻地拍了一下,“带着侍者一起去,告诉你的朋友,做噩梦时要把头蒙起来。”

P3-6

书评(媒体评论)

阿瑟·黑利是一个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的继承者,他以善于描写当代美国社会现实著称,而且对现实的反映比较忠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他丰富的生活经历有关。

——《大饭店》译者

他沉思良久才写上几个字,每天虽只限定600字,却要花上6个小时。

——希加·黑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饭店(阿瑟·黑利作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加拿大)阿瑟·黑利
译者 杨万//林师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07800
开本 16开
页数 4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4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1.45
丛书名
印张 30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24
146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10-2008-412号
版权提供者 Arthur Hailey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3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