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春节
内容
内容推荐
春节之于中国人,如同圣诞之于欧美人,都是头等重要的节日。本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春节的由来、春节的文化意义、春节习俗、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以及海外华人的春节习俗等内容。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好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很好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
目录
章 千年节
大年与春节的由来
春节的文化意义

第二章 春节习俗漫话
迎年习俗
欢欢喜喜过大年
拜年
正月娱乐活动与祭祀活动

第三章 少数民族春节
北方少数民族春节
南方少数民族春节

第四章 海外华人春节
亚洲华人春节
欧美华人春节
参考文献 
精彩页
    灶神家庭的出现,反映世俗社会伦理意识的增强。人们不断根据自己的世俗经验和价值观来塑造着神灵的形象,通过塑造神灵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自明清以来,关于灶神的形象出现了许多变文,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灶神的有趣传说。山东有一则民间传说,说过去有一富裕之家,姓张,娶了郭丁香为妻,后来将郭丁香体了,另娶了李海棠。后来张生坐吃山空沦为乞丐,只得以要饭为生。有一次要饭要到了前妻郭丁香家,张生自惭形秽,碰灶而死。善良的郭丁香见此情景,痛不欲生,不久也离开人世了。玉皇大帝知道这件事以后,感念郭丁香的贤惠和张生的知错能改,于是封张生为灶神,封郭丁香为灶婆,而李海棠也被安排陪伴张生。因此,在山东潍坊年画中,不仅有一男一女的灶王爷、灶奶奶,还有一个灶王爷两个灶奶奶的形象。在河北,民间传说灶神生前是一位贪官,又贪财又嘴馋,经常欺压百姓,被一位屠户一巴掌拍死在灶墙上。后来就被封为灶神了。有些地方传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很好色,所以不允许女子祭灶,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即所谓“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人们在创作这些传说时,灶神身上宗教的严肃性和神圣性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性化和世俗化,充满浓厚的人间烟火味。无论是勤劳、善良,还是贪财、懒惰、馋嘴等,这些形象都充满幽默诙谐的精彩笔墨。
    传统社会,人们祭灶,一方面是怕灶神给他们带来灾难,另一方面就是想通过祭祀活动得到幸福。祭灶*重要的是祈求五谷丰登,五谷杂粮全带来,让百姓“有米可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过上了富裕的日子,也能够把握自身的命运,不再担心灶神上天打报告,也不再接受灶神的监管了。传统中国社会,家家都有烧柴草的大灶,体积大而火势熊熊,是人们生活必需的设备,因此灶神信仰和祭灶风俗很容易受到重视。在当代社会,家家户户传统的供奉灶神的厨房大灶渐渐被煤气灶所代替,于是灶神爷失去了供奉的地方,人们因此也逐渐遗忘了灶神和送灶神的仪式。
    虽然如此,现代民间仍然重视祭灶这一天,将它视做小年,是过大年的重要序曲。人们虽然不像传统社会那样进行隆重的灶神祭祀,但许多农村人家仍在供奉灶神。在这一天,大街小巷的商店和货摊上,出售“灶糖”,民间依然要吃糖瓜。原来用作娱神的供品,现在改为娱人的时鲜食品,这仍然是祭灶习俗的别样的遗存。至今北方民谣有“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之说。实际上,沿袭祭灶传统,与家人高高兴兴地吃一顿饭,始终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三、扫尘
    民谣说“二十四,扫尘日”。到了腊月二十四日,民间认为是扫尘的日子。俗话说“有钱没钱,洗洗过年”,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到那一天全家上下,男女老幼一齐动手,洒扫庭院,掸尘去垢,疏浚明渠暗沟。此时,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辞旧岁,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扫尘,向人们传递着过年忙碌气氛的信号。
    ★扫尘历史与传说
    扫尘的风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古代的一种宗教仪式,是古代驱疫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上古时代,先民们在年终岁末要举行仪式性的环境清洁活动――驱傩。驱傩是古代驱邪赶鬼的仪式。在驱傩仪式中,人们带上神灵面具,代表神的力量驱除疫鬼。周朝傩仪模拟战斗的方式,一人扮方相氏,身蒙熊皮,头戴四只眼的黄色面具,上身穿黑色的衣服,下身着红色的裤子;执戈扬盾,率领上百个扮十二神兽的仆隶,鼓舞而行,“索室驱疫”,挨家挨户捉鬼。东汉宫廷驱傩仪式更为壮观,有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童子一百二十人,甚至动用上千的骑士,传递火炬将疫鬼驱人洛水之中。民间的傩仪虽没有宫廷如此隆重,但也十分盛行。同时,人们很早便将污秽肮脏的东西和鬼联系在一起,于是这种年终驱傩的宗教仪式逐渐蜕变成岁末清除污秽的扫除活动。年终扫尘的习俗,在唐宋时期已经十分盛行。宋人吴自牧《梦粱录》一书记载:“(十二月尽)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闯,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清代《清嘉录》中说:“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字日,去庭户尘秽……俗呼打埃尘。”
    有趣的是,古时有关扫尘的由来,还有不少颇为有趣的故事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玉皇大帝为了掌握人间情况,专门派这个三尸神监督人间的一举一动。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心眼特坏,而且喜欢作祟。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世间的老百姓描绘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玉皇大帝对人间就没有好印象了。有一次,到了年底,三尸神上天汇报,诬陷人间在诅咒玉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一听,勃然大怒,决定把咒骂他的人一一处死。于是玉帝让三尸神察明人间谁在作乱,凡对神灵不敬的,就将这家人的姓名和其罪行写在墙壁上和屋檐下,再让蜘蛛结网遮掩以做记号。等到除夕之夜,命天兵天将下凡,凡遇到做有记号的人家,一律捕杀。三尸神就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把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都做上了记号。这件事被灶王爷知道了,他不肯让无辜的人间百姓枉死,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送灶王爷期间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屋内室外,一尘不染;否则接灶时,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等到天兵天将奉旨到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一点劣迹的记号都没有,于是回报玉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将欺上的三尸神打入十八层地狱。从此三尸神再也不能坑害人间了。人们为了感激灶王爷的救命之恩,每年的送灶前后,大家都要掸尘,把房子有效打扫一遍,以防玉帝再次检查。P29-3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春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许明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13557
开本 16开
页数 164
版次 3
装订
字数 140000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2.1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7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0: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