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和平时光
内容
编辑推荐

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都是拥有战略核武器投送能力的大国,从拥有核武器那天起这五个国家的本土上就没再发生过战争。本书讲述的是某战略导弹旅转型整编为新型号武器部队后,一群中青年军官围绕新武器尽快形成打击能力,发生了战争观念、人才观念、生活观念的嬗变,我们通过这支始终充满神奇色彩的导弹旅,对导弹部队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回避矛盾,不粉饰生活.更加注重人性的张扬。将军、普通基层军官、高级知识分子、痞子作家、女间谍、日本劳工——带给人的是灵魂深处的强烈震撼。全新的视觉,全新的手法,全新的阅读体验。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的是某战略导弹旅转型整编为新型武器部队后,一群中青年军官围绕新武器尽快形成打击能力,发生了战争观念、人才观念、生活观念的变化。小说不仅描写了部队生活,还描写了部队所处的大社会。它不再重复惯用的政治话语,或表现为一种简单的回答和简单的高昂,它敏锐地注意到了在军队建设现代化和高科技化的背景下,人际关系的新特点,精神碰撞的新样态,于是努力扩大作品的人生经验含量,向人的灵魂世界掘进,力求使情节转化为一种心理深度。

本书以“传”的方式,把人物分开描写,进行深入剖析,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突出的个性特征,人性化的视角。书中不回避矛盾、不粉饰生活,写出的是有血有肉的部队官兵和部队生活。

目录

卷首语

第一章 舒德育

第二章 瘸子老五

第三章 闻震西

第四章 董真真

第五章 史大德

第六章 郭米粮

第七章 庄重

第八章 舒德育

第九章 闻震西

第十章 董真真

第十一章 史大德

第十二章 瘸子老五

第十三章 庄重

第十四章 舒德育

后 记

试读章节

4、窗外的集镇仍然嘈杂,仅有的一块麦地里的麦已经开始拔节。也许过不了多久,这块最后的麦地也将被楼房替代,但眼前,舒德育似乎能够听见麦子“噌噌”的拔节声,似乎嗅到了一缕新麦散发的醇香。

不知为什么,走在办公楼去招待所不到200米的路上,舒德育心里又想起了旅长高明。如果旅长高明在家,他这个政委就没有必要过得这么累,就可以轻松自如潇洒行军,军事训练、行政管理上的事就没必要事必躬亲了。可想归想,有什么用呢?有人说一个人在一个单位待久了有感情,那是站着说话不腰痛,那也许是离开之后才会有的感觉。不信你试一试.在一个导弹旅当主官超过五年,你身上不掉层皮心都得掉层皮,因为你不得不处理很多棘手问题,因为你不得不面临来自前后左右上下的各种复杂关系,你必须得在各种政策的边缘打擦边球,你必须得干很多违心事而又不得不坚持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操守,时间长了,矛盾会自然而然地集中到你这个党委书记的身上,稍有不慎,你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记得上任那天,天气极好。这让舒德育很容易地联想到姜文导演的那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真是不错,让人快活,让人心情爽朗。那天是基地常委集体给M旅新任旅长高明和政委舒德育谈话。高明和舒德育一脸的谦虚谨慎而心里却乐得如同开了花吃了蜜,知道吃蜜是什么滋味吗?吃蜜就是让你甜得不想再吃甜。他俩都知道,这次谈话只是例行的走走形式而已,司令员政委在私下已经分别与自己谈过话了而且谈得很深入很贴己。但他俩错了,错就错在他们太自信吃蜜吃得太早。司令员王极致的脸原本就黑,到高原待了十几年,已经没有人能辨别他是真正脸黑还是因为有意要黑脸,是藏族人蒙族人还是汉族人了。总之,这个基地没有人不怕他。司令员说:说实话,放你们两个去M旅任主官,我既不舍得也不是太放心。屋子里这时候静极了,舒德育注意到,基地常委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只有政委一脸笑容优哉游哉地在品着茶,有时还发出“咝咝”的吹茶叶沫的声音,让人感觉他一准是在品黄山“太平猴魁”信阳毛尖西湖龙井福建铁观音台湾乌龙茶一类名茶什么的,脸上的神态使人很难猜透他内心深处的思想是在会上还是在茶上。王极致司令员猛吸一口烟吐出浓浓的烟雾后接着说,M旅很有人气啊,你们的前任和前任的前任都双双被提拔重用,这是你们M旅的荣誉和骄傲。可是在我看来,这一切对你们来说压力大于动力。我的老家有句民谚,“没有三代人的富人也没有三代人的穷人”。如果你们不明白的话还有一句中国古语:由盛及衰,衰则将盛。我不是吓唬你们,你们俩一个作训处长一个干部处长,年龄都不超过40岁,有劲头有思路有点子,把你们两个重要岗位上的处长放到如此重要的岗位上,是基地党委多次考核深思熟虑的结果。王极致司令讲到这里眼睛在高明和舒德育的脸上扫一圈,见他俩装模作样地握着笔摊开笔记本一脸认真地在聆听,脸上就表现出很满意的神情,重重地吸一口烟又重重地喷出后继续说,我知道你们的内心很激动但我劝你们不要激动得太早要沉住气,过去你们在基地机关经手的大事,有我们常委“一班人”把关,出了问题有我们顶着。但现在不一样了,大小事情都得由你们拿主意,交给你们的是一个×千人的旅,一个即将搬迁移防、即将由液体型号转型为固体型号的大型导弹旅,编制有×个火力单元,这支部队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你们清楚。你们靠什么在最快的时间内将这个导弹旅形成拳头,确保党中央一声令下随时能将这只拳头打出去,因为敌人已经握紧拳头随时准备出击了。这次我去北京参加党委全会,司令员政委参谋长主任都给我谈了M旅转型新型号武器问题,你们一上任就将面临移交现有装备和阵地,军委总部的正式命令立马就会下来。明年,M旅还将当年搬迁进新阵地、当年接收新装备、当年发射实弹。国家发射一颗卫星需要一两年的准备,总部机关已经明确了,也给你们一年时间做技术和人才准备。你们必须记住,你们是我国最新一代洲际导弹旅,你们这颗棋子不在我们基地也不在总部首长手里面,而是紧紧地抓在军委……

P15-17

序言

作为年轻的军旅作家,李宏似乎显得并不那么锋芒外露,头角峥嵘,而是显出几分平静,深沉的意态,注重于厚积,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他把大部分精力付之于影视剧的创作,只在后园辟出一片苗圃,培植长篇小说。《和平时光》已经是他的第四部长篇了。他说他写长篇小说不是为了出名,而是为了快乐。他还说,“我穿行于艺术与真实之间,如同梦游者,似有似无,平静而勇敢地生活在它们之中”。也许正是这种近乎非功利主义的写作姿态,使他能够静下心来,不同于躁切的激情表达,沉着地倾吐着内心的积蓄。透过他质朴的笔调,娓娓而谈的从容,我们在小说中可以读到许多关于战争,和平,人性,人生,英雄主义的广泛而深切的思考,会感受到,一种内在的而非外饰的英雄主义精神,或者,可以称之为“军魂”或“兵气”的意志力量从纸页中喷薄而出。诸如军人的灵魂里律动着什么,他们对这世界这人类承担着什么样的使命之类,也多少能从书中人物身上得到几许启迪。

这是一部区别于过去年代军旅文学的具有新质素的作品。这倒并不完全因为它写了一支战略导弹旅转型整编为新型号的武器部队后,一群中青年军官如何围绕新装备新建构,发生了战争观,人才观,生活观的某种嬗变,而是因为,它不再重复惯用的政治话语,或表现为一种简单的回答和简单的高昂,它敏锐地注意到在军队建设现代化和高科技化的背景下,人际关系的新特点,精神碰撞的新样态,于是努力扩大作品的人生经验的含量,向人的灵魂世界掘进,力求使情节转化为一种心理深度。我认为,作者是非常关注全球化语境下军旅生活的微妙变化的。例如,正在成为主体的“知识分子军人”日渐替代了以往的“农民军人”,信息化武器正在将刺刀这等冷兵器送进博物馆,精准而超时空的打击方式使战争没有了前方后方之分。与此同时,上街修自行车或理发之类也许不再是学雷锋的好办法倒是抢下岗工人的饭碗了……凡此种种,都在李宏的研究范围之内。比如这样一段议论:“军队在很多人看来是靠战功行赏的地方,而和平时期的军队在开放式教育和封闭式管理的模式下,很多东西已经难以阻挡地与社会融为一体,很多涉及思想观念的东西一样也脱离不了世俗的行为……”,就颇有见地。我发现,李宏平时很注意新知识的吸纳与积累,大凡国际风云,政坛变故,时事消息,经济动态,这地球上每天的响动,他都细加寻味,触类旁通,力求变成自己的思想材料。他的这一知识结构特点,使他的小说议论风生,时见思辨之光,当然有时也会露出理大于情,意大于象的弱点。

这部小说的突出特色是:从人物出发,因人生事,而非因事设人;没有首尾呼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谨严结构,而是多个人物轮番出场的滚动式结构。这反倒自然随意,也许是找到了最适合于作者的表达方式。作者对他笔下的舒德育、闻震西、史大德、郭米粮、高明、瘸子老五、董真真等人物十分熟悉并能够贴近心灵去写。作者的写人,靠的是搅动深不可测的记忆之海,把人物置于广阔的人生疆场,在类似于意识流式的心理描写中,强化人生感悟色彩。这是可以视为心理现实主义的方法的。政委舒德育是个被塑造得具有一定深度的人物。他始终伫立于窗前,形若钢丝的头发和形似狼腰的肢体,形成一幅标准的军人剪影。他以独立视角始终观察着窗外世界而不仅拘囿于军营内部的骚动。他关注M旅战斗力的生成,左挡右避的目的是为了不让身边的战友受到伤害。他渴望成为将军是为了给死者一丝告慰。按常规写法,作品应当给他一个上升的结局,以光大某种精神,但作者冷峻,无意于“大团圆”,结果是让他明升暗降,断了政治生命,也断了将军梦。在赋闲式的外调令下达之际,他的种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包括他“趁没人注意,迅速地用手背将眼角一些奇怪的东西抹掉”的动作,没有深细的观察揣摩,是写不出来的。舒德育是个让人同情的英雄。史大德作为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军人的代表,同样给人深刻印象。他与郭米粮的婚姻,牵引出了乡村的一段隐情,妻子曾被镇长诱奸,生下了酷似镇长的“儿子”,史大德于是长久地被伤害着。他想起而反抗,却不得不在种种禁忌下缩手;“儿子”十分争气,妻子不辞辛苦地抚养他的双亲,使他无法出手,只能认命,只能委曲求全,可这颗滴血的心谁来呵护?这是何等深刻的笔墨啊。

《和平时光》的灵感来自于切肤的体验,与作者整整一年钻在山沟里与导弹部队官兵一起摸爬滚打分不开。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还要“入而能出”,站在时代的制高点,获得一个更为开阔的视野才行。由于作者真切地描写了现代化进程中军营生活复杂的矛盾关系,由于坚持从生活出发,敢于提出新问题,由于大力抒发当今军人的真情实感,故而其艺术形象能引发了我们广泛的思考。例如,我们的军队能不能打赢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强大的军事力量?众所周知,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都是拥有核打击能力的国家,自从有了战略核武器,这几个国家的领土上没有再发生过战争,也正因为核威慑,二战以后我们这个世界有了六十年相对而言的和平。《和平时光》的作者将视角定格于战略导弹部队M旅的重建风波,就是试图通过“平衡世界的砝码”,以文学形象来面对这一新问题。同样,作品引人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英雄,什么才是今天军人中的英雄?英雄情结和英雄行为,从来都是战争文学不可回避的精神课题,不可设想,抽去了英雄情结,一个民族的军事文学还有多大意义。可是,没有了战争,在高科技语境下,英雄将何所依附?舒德育、史大德们难道不算英雄?可他们与以往的英雄又是多么地不同。

也许,在虚与实,在生活与艺术,在理性思考与感性形象之间.这部作品还存在“幻化”功夫不足的弱点,但是,它的时代气息浓郁,人物鲜活生动,人生思考颇有新意,我们看到了雷霆与钢铁的交响,鲜花与眼泪的交织,并为之引起了震动和深思。

后记

我们生活在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不信你可以静心地凝听,这个世界除了玫瑰和鸽子外,枪炮声一天也没有间断过。

从为了躲避饥饿穿上军装到今天,我已经做了25年军人,这25年我从一个普通士兵做到师级军官,我把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战略导弹部队。但我一点也乐不起来,我总是在一种外表乐观而内心却忧心忡忡的状态中生活着,我过得极不自信极其沮丧。在这25年中,我没有经历过战争,我没有投掷过手榴弹也没有上过一天战场。因为我生活的这个时代几乎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这一切对于国家对于人民是幸运的,而对于军人却未必。我坚信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军人不能称其为完整意义的军人。

2002年,我被从二炮文化处长位置上派到某新型战略导弹旅代理副政委,在那里我见到了我们国家最新型的洲际导弹。说实话,此前我生活得很累也很愉快,具体什么意思我无从解释,总之我想把自己当作“烂棉絮”放在阳光下晾晒一段时间。谁知,我的心却并没能得到休息。因为这个旅的每一个官兵,因为这个旅肩负的使命,因为这一年经历了美军攻打伊拉克和国内的SARS危机,我的思想又回到了不安分的状态。这一年的所有白天,我既是M旅的领导者也是冷眼旁观者,我跟随部队夜间拉练,跟随部队到训练场驻训,与“哥们儿”狂放地喝酒。而一旦进入夜晚,脑子里全乱了,搅得我几乎夜夜失眠。我们为什么要打仗?我们这支部队能不能打仗?我们能不能打赢下一场战争,等等问题充斥在我的每一个脑细胞里。这本来应该是军事家和国家领导人们思考的问题啊,关我一个小兵何事?这个旅的政委对我说,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全部是有核国家,自从有了导弹核武器后没有再发生过世界大战,拥有核武器国家的领土上从来没有发生过战争。政委的意思我明白,但我仍然处于极度焦虑和失眠状态,有一段时间,我的生活几乎全靠酒精和安眠药支撑。但到了第二天清晨军号声一响,当我出现在早操现场,当我一身迷彩出现在训练场,当我进入神秘壮观的导弹阵地后,我又信心十足了.我如同一只被人踩泄了气的皮球又鼓胀起来,使得我的生命极度昂扬。基于这种情况,我又写起了小说,写这个旅的军官和士兵。

写完这部小说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这期间对于我和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又发生了很多事情。至于我为什么不把这部书及时推出来,我有两个理由:一是我不知道这部书应该是一部小说还是纪实文学?就此我曾经与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老师、文学博士张良村和张鹰探讨过。第二,我们所处的这个网络读图时代,纯文学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文学大家的书都卖不了个好价钱,我出书给谁看?更何况,这部书不适合改编成电视剧或电影,只是一部纯阅读物。于是,自悲再次掠夺了我的自信。

2005年我的主要精力在电视剧上,苦不堪言。这年秋天,美国国防部长拉氏成了第一位参观我军战略导弹部队的外国政要。这是一个重要信号。我决定还是把这部书推出来。至于别人怎样评介这部作品,随他去吧!我不在意。

愿和平与我们同在。

需要郑重声明的是,书中涉及的人和事纯属文字创作,请读者诸君不要对号入座。书中涉及的演习纯属臆想,请勿上纲上线。如有冒犯,请多多原谅!

2005年3月于北京清河寓所

书评(媒体评论)

这种力量使我始终振奋着,激昂着,我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支军队和这样一群知识军人而骄傲。

——四川海迭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彭波

《和平时光》更像一部纪实文学,不矫情、不做作、不无病呻吟,让我体会到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完美结合。

——瑞典家具中国有限公司南方销售经理 王晓辉

《和平时光》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势不可挡、勇往直前的力量,

我是一个在导弹部队服役十多年的军人,这部书让我感受到了战略导弹部队铿锵行进的脚步声。

——云南省政协 李兴

文学作品应该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和平时光》里的军人让我们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充满信心。

——山东黄岛国家战备油库 张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和平时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957053
开本 32开
页数 3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11-01
首版时间 2007-11-01
印刷时间 2007-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1: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