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巴黎圣母院(精)/金熊猫世界文学经典名家名作
内容
编辑推荐

《巴黎圣母院(精)/金熊猫世界文学经典名家名作》,人称“法国的莎士比亚”的大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一部揭露人性的惊世骇俗之作。在书中,美与善、丑与恶并不是——对应的。

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名著,更是一部建筑百科全书和历史名著,2010年小说中人物钟楼怪人原型的发现,点燃了史家研究这部巨著的热潮。

我国法语翻译大家李玉民先生的这个译本,语言新颖独特,译名充满了奇思妙想,加之插入原版经典插图,无疑对这部名著的引介起到了锦上添花的功用。

内容推荐

维克多·雨果著的的《巴黎圣母院(精)/金熊猫世界文学经典名家名作》讲述了美丽纯洁的吉卜赛少女爱斯美拉达在街头卖艺,圣母院副主教弗罗洛觊觎她的美貌欲占为己有。后发现她另有钟情人,便刺杀她的情人转而嫁祸于她,致使她被判死刑。因偶然机会受到爱斯美拉达滴水之恩的相貌奇丑的敲钟人卡西魔多对她充满爱慕和谦卑之情,他把她救往圣母院避难。后弗罗洛把她劫出,威逼她屈从于他的兽欲未遂后,把她交给官兵,并在圣母院楼上看着她被绞死。绝望中的卡西魔多愤怒地把抚养他长大的弗罗洛推下楼去活活摔死。自己则到鹰山地穴搂住爱斯美拉达的尸体,与她死在一起,完成了他的“婚礼”。

目录

原序

勘定本说明

第一卷

 一 大堂

 二 彼埃尔·格兰古瓦

 三 红衣主教大人

 四 雅克·科坡诺勒

 五 卡西魔多

 六 爱斯美拉达姑娘

第二卷

 一 从卡里布迪斯礁到希拉礁

 二 河滩广场

 三 “以吻还击”

 四 夜晚街头逐艳的麻烦

 五 麻烦续篇

 六 摔罐成亲

 七 新婚之夜

第三卷

 一 圣母院

 二 巴黎鸟瞰

第四卷

 一 善人

 二 克洛德·弗罗洛

 三 怪兽群有怪牧人

 四 狗和主人

 五 克洛德·弗罗洛续篇

 六 不得民心

第五卷

 一 圣马丁修道院院长

 二 这个要扼杀那个

第六卷

 一 公正看看古代法官

 二 老鼠洞

 三 玉米饼的故事

 四 一滴泪报一滴水

 五 玉米饼故事的结局

第七卷

 一 山羊泄密的危险

 二 教士和哲学家原本两路人

 三 钟

 四 命运

 五 两个黑衣人

 六 户外大骂七声的效果

 七 幽灵

 八 临河窗户的用场

第八卷

 一 银币变成枯叶

 二 银币变成枯叶续篇

 三 银币变成枯叶终篇

 四 抛却一切希望

 五 母亲

 六 三颗不同的心

第九卷

 一 热昏

 二 驼背独眼又跛脚

 三 失聪

 四 陶土瓶和水晶瓶

 五 红门钥匙

 六 红门钥匙续篇

第十卷

 一 格兰古瓦连生妙计

 二 你去当乞丐吧

 三 快乐万岁

 四 坏事的朋友

 五 法王路易的祈祷室

 六 火焰剑闲逛

 七 夏多佩驰援

第十一卷

 一 小鞋

 二 白衣美人

 三 浮比斯成亲

 四 卡西魔多成亲

试读章节

六 爱斯美拉达姑娘

我们可以欣慰地告诉读者,就在上述场面的整个进行过程中,格兰古瓦和他的戏仍然坚持不懈:演员们在他的激励下继续演出,他本人也继续听戏。管他全场如何喧闹,他毫不气馁,决心坚持到底,相信观众的注意力会转移过来。他看着卡西魔多、科坡诺勒,以及闹哄哄的丑大王的扈从高声喧哗着走出大堂,心中的希望之光重又闪亮。观众也都随后纷纷跑出去。“好吧,”格兰古瓦自言自语,“捣蛋分子全都滚蛋啦!”然而不幸的是,捣蛋分子就是全场观众。转瞬之间,大堂里的人全跑光了。

老实说,还留下一点观众,不过零零星星,三三两两。也有的呆在圆柱周围,全是妇孺老幼,因受不了那种喧闹和混乱而留下来。还有几名学生骑在窗台上,向广场张望。

“这样也好,”格兰古瓦想,“有这些人听完我的圣迹剧,数量也足够了。少虽少些,但他们毕竟是精华,是文化素养高的观众。”

过了一会儿,圣母登场了,可是格兰古瓦发现,应当极大地渲染气氛的乐曲却没有演奏。原来,这支乐队已被丑大王的游行队伍裹走了。“没有伴奏也成啊。”他淡然说道。

有一堆市民好像在议论他的剧作,他便凑过去,零零碎碎地听了几句。

“施奈多老板,您知道纳瓦尔公馆吗?德·内穆尔先生住在那儿。”

“知道,就在布拉克小教堂对面。”

“喏,税务局最近把它租给了圣像工匠纪尧姆·亚历山大,一年租金为巴黎币六利弗尔八苏。”

“房租涨得好厉害啊!”

“得了吧!”格兰古瓦叹息一声,心中想道,“其他人在听呢。”

“同学们!”窗口上一个淘气鬼突然嚷道,“爱斯美拉达!爱斯美拉达在广场上呢!”

这个名字具有魔力,大堂里其余的人全跑到窗口,爬上墙壁,以便向外张望,同时反复念叨:“爱斯美拉达!爱斯美拉达!”

与此同时,外面传进来响亮的鼓掌声。

“爱斯美拉达,这是什么意思?”格兰古瓦双手合十,伤心地说道,“噢!上帝啊!现在,好戏似乎又在窗户上开场了。”

他回身望望大理石案,看到演出又中断了。朱庇特携着霹雳上场,可是,演员却呆立在舞台下面。

“米歇尔·吉博纳!”诗人怒吼一声,“你站在那儿发什么愣?忘了角色啦?快爬上去啊!”

“唉!”朱庇特答道,“梯子让学生搬走了。”

格兰古瓦瞧了瞧:这事千真万确。他这剧本的关节和终结之间的联系完全被切断了。

“浑小子!他干吗把梯子搬走呢?”他又咕哝一句。  “好登高去看爱斯美拉达,”朱庇特沮丧地答道,“他说了一句:‘咦,这架梯子没人用!’于是就把它搬走了。”

这最后一击,格兰古瓦也只好领受了。

“你们都见鬼去吧!”他对演员们说,“我若是得到赏钱,就有你们的份儿。”

于是,他垂头撤退殿后,犹如浴血奋战的一位大将军。

司法宫的楼梯千回百转,他边下楼边嘟囔:“这些巴黎佬,真是一帮蠢驴笨猪!他们是来听圣迹剧的,却又根本不听!他们对什么人都感兴趣,什么克洛班·特鲁一傅、红衣主教、科坡诺勒、卡西魔多,还有魔鬼!就是对圣母玛利亚毫无兴趣!早知道如此,我就多给他们几个圣母玛利亚,这帮闲汉!而我呢,是来看观众的面孔的,却只看到脊背!身为诗人,却像个卖狗皮膏药的!难怪荷马靠乞讨为生,走遍希腊的大小村镇!难怪纳索流亡异国他乡,客死在莫斯科!真的,他们那个‘爱斯美拉达’是什么意思呢?我若是明白,就叫魔鬼扒我的皮!这到底是什么词呢?恐怕是古埃及咒语!”

P65-67

序言

巴黎圣母院名气这么大,一半功劳应当归于维克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雨果偏爱宏伟和壮丽,而巴黎圣母院又恰恰是一座巍峨壮美的建筑,两者自然一拍即合。雨果一开始酝酿写一部气势宏伟的历史小说,就决定以这座大教堂为中心,倾注他对圣母院的深厚的爱慕之情。

《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这两部杰作,雨果差不多是在同一个时期开始构思的。但是,《悲惨世界》的创作拖了三十余年,而《巴黎圣母院》的创作,虽遭逢七月革命,小有波折(研究材料和全部笔记散失了),雨果却一气呵成,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1831年,《巴黎圣母院》一出版,这座大教堂和这部小说就联结在一起,再也分不开了。

有了这部小说,巴黎圣母院在巴黎市中心岛上亭亭玉立,仪态万方,不仅多了几分风采,还增添了一个灵魂。

笔者仅在法国就参观过几十座大教堂,各具风采,有的比巴黎圣母院还要高大宏伟,还要美观华丽,但我总是把她们当作宗教建筑艺术来欣赏。然而,唯独见到巴黎圣母院,哪怕只是在她的广场走过,哪怕只是远远望见她的姿影,笔者都会怦然心动,有种异样的感觉,脑海中浮现出圣母院楼顶平台的夜景:身穿白衣裙的吉卜赛姑娘爱斯美拉达,在月光下和小山羊散步,敲钟人卡西魔多则远远地望着这美好的一对;还有一道目光追随着姑娘,那是从密修室小窗口射出来的,淫荡而凶狠,而密修室里正坐着幽灵似的主教代理弗罗洛;教堂门前的广场上跑过一匹高头大马,那骑卫队长浮比斯不理睬吉卜赛姑娘的呼唤,向站在阳台上的一位小姐致敬;继而,广场上出现一片火把,丐帮男女老少为救小妹子爱斯美拉达,开始攻打圣母院;卡西魔多挺身而出保护吉卜赛姑娘,从教堂上投下梁木石块,还将熔化的铅水倾泻下来,在熊熊的火光中,石雕的恶兽魔怪似乎都活了,纷纷助战……

以这座大教堂为中心,出现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就好像圣母院墙壁上刻的那个神秘的希腊词语:“命运”,将所有这些人物扭结在一起;就好像圣母院有了灵魂,有了生命,以天神巨人的身躯,投入世间这场大混战。15世纪巴黎的这种波澜壮阔的社会画面,经由雨果的天才想象和创作,从湮没的久远年代,更加鲜明而生动地显现出来。雨果早在二十一岁时就说过:“在瓦尔特·司各特的风景如画的散文体小说之后,仍有可能创作出另一类型的小说。这种小说既是戏剧,又是史诗;既风景如画,又诗意盎然;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理想主义的;既逼真,又壮丽;它把瓦尔特·司各特和荷马融为一体。”这种看似夸大其词的预言,恰好是对他几年之后创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的注脚。

正如作者所预言的那样,《巴黎圣母院》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杰作。这部小说讲述的一个个故事,描绘的一个个人物,都是那么独特,具有15世纪巴黎风俗的鲜明色彩,书中的一切可以用“奇异”两个字来概括。选举丑大王的狂欢节,奇迹宫丐帮的夜生活,落魄诗人格兰古瓦的摔罐成亲,聋子法官开庭制造冤案,敲钟人飞身救美女,行刑场上母女重逢又死别,卡西魔多的复仇和成亲,这些场面虽然不像丐帮攻打圣母院那样壮观,但是同样奇异,同样惊心动魄,甚至催人泪下。书中的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人见人爱的纯真美丽的姑娘爱斯美拉达、三分像人七分像鬼但心地善良的卡西魔多、人面兽心阴险毒辣的宗教鹰犬弗罗洛、失去爱女而隐修的香花歌乐女、手挥长柄大镰横扫羽林军的花子王克洛班,等等。他们的身世和经历都是奇异的,但是又像史诗中的人物,比真人实事更鲜明,具有一种令人信服的魔力。

不过,书中最奇异的人物,还是无与伦比的巴黎圣母院。她既衰老又年轻,既突兀又神秘;她是卡西魔多的摇篮和母亲,又是弗罗洛策划阴谋的巢穴;她是爱斯美拉达的避难所,又是丐帮攻打的妖魔;她是万众敬畏的圣堂,又是蹂躏万众命运的宫殿。她的灵魂是善还是恶,总和芸芸众生息息相关……

还有一点奇异之处:这部小说也改变了这座大教堂的命运,许多人都是慕小说之名去参观巴黎圣母院的,这是物以文传的绝好例证。

在给雨果举行国葬的时候,卡西魔多似乎又回到了钟楼,巴黎圣母院的钟声格外哀婉,同民众的“雨果万岁”的呼声汇成奇妙的哀乐。一声声的钟鸣,所表达的何止是沉痛,还隐隐含有遗憾。巴黎圣母院望着雨果的柩车驶向塞纳河南岸,安葬到先贤祠,她心中何尝不在想:“雨果啊雨果,葬在先贤祠,固然是一种殊荣,但是,你在我这里长眠,才真正死得其所!”

李玉民

2013年12月1日

书评(媒体评论)

《巴黎圣母院》是一部巨人般的作品,一块挪亚时代大洪水之前的巨石。这是长篇小说中的莎士比亚式作品,是一首中世纪的史诗。

——法国诗人 阿尔封斯·拉马丁

《巴黎圣母院》是一部多么完美的著作啊!

——法国作家 古斯塔夫·福楼拜

《巴黎圣母院》是一部哥特大教堂式的小说,它跟哥特大教堂一样构造壮美,具有启发性、悲剧性,有着无究无尽的美,跟哥特大教堂一样幽深、古怪、有趣。

——美国女作家 伊丽莎白·麦克拉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巴黎圣母院(精)/金熊猫世界文学经典名家名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维克多·雨果
译者 李玉民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563223
开本 16开
页数 60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70
出版时间 2016-04-01
首版时间 2016-04-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828
CIP核字 2016032895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38.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26
162
4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