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热血男儿(李士非选集)
内容
试读章节

我的母亲

——《亲情》系列之一

我的母亲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娘家人叫她“老李家”,父亲叫她“孩的娘”,户口簿上写的是‘‘李史氏”。

母亲虽然没文化,却是我的第一个语言老师。她说话干脆利落,形象生动,从不拖泥带水,而且有时很有文采。我小时候她常抱我去戏园子看梆子戏,戏剧人物就进入她的语言。她说某人红脸,就说“脸红得关公似的”;形容某人爱哭,就说“哭得刘备似的”。我稍大一点,天凉了不肯加衣,她说:“穿上!寸草遮丈风。”那时对这话还不大理解,却牢牢地记住了。后来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我1948年离家,1962年才第一次回去探家,相隔14年之久,进门刚喊了一声娘,就听到母亲慢悠悠地说:“哟,这不吃奶了还记得娘呀?”一句话说得我羞愧难当。我想起小时候母亲常教的儿歌“小麻喳(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我真的忘了娘吗?说良心话我没忘,可是为什么过了14年之久才回家看娘?唉!真是一言难尽。母亲见我难堪,就换了口气说:“请一个瞎子算了一卦,知道你这几天回来,这不,买了块猪肉在墙上挂着。”我一看伙房墙上果然挂着一大块猪肉。那时广州猪肉14元一斤,家乡也卖到7块钱,家里买这块肉真不容易。

父亲抗战前是国民党县政府的小职员,算盘打得极好,小时候常见他晚上熄了灯还练算盘。后来读了“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样的诗句,便觉得也可用来形容父亲的算盘声。县城沦陷后,国民党的县政府在乡下游击,父亲的算盘仍然用得着。外祖父家是地主,有八九十亩地,父亲出钱赎回外祖父家当出去的20亩地,算在我家名下出租。土改时,父亲成份本来划为小土地出租,复查时发觉地主户数不够,便把父亲“升格”为地主。这一来我便背上了“地主家庭出身”的包袱。1950年我调到广州,不久便发现肺结核,大量吐血,最怕的就是叫我“回家养病”,好在没叫我回去,养了几年病也好了。反右时我因为“不积极”,被延长党员预备期一年,接着又是下放劳动,“大跃进”,生怕“改造”不好,哪里还敢请假探亲,如是一拖就是14年不曾回家。到了1962年,吃饭成了问题,政治气氛不那么紧张了,这才利用一次北上出差的机会,请假顺道回家探亲。面对母亲的责备,只有哑口无言。

没想到,第一次回家之后,刚能吃饱肚子,又碰上了“四清”、“文革”,“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直到1976年,才利用又一次出差的机会第二次回家,中间又隔了14年,这时父亲已经病逝,母亲跟同父异母的哥哥生活,一见面又是一句:“哟!掐得真准,不到14年就不回来!”望着七十多岁日渐衰老的母亲,我又一次无话可说,只有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勤来看望老人家。  母亲心胸开阔,遇事想得开。1946年春天,我为了上中学去投奔远在河南新乡的大舅,她心里舍不得却不表现出来,只是挑了个“好日子”——惊动,说是“二月二,龙抬头”,很平静地打发我上路。当时一位表姐说:“俺姑心真狠,他才16岁就放心叫他自己出远门!”我长期不在家,母亲和并非亲生的哥哥相处很好,帮哥哥带大了几个孩子,又带过几个孙子、重孙子。她一生勤劳,纺纱、织布、剪裁、缝纫无所不能,针线活在同辈人中是拔尖的,每到秋冬之交,散处四乡的晚辈亲戚便纷纷用拖拉机或地板车接她去做针线活。80岁以后,她耳不聋眼不花,在灯下还能穿针引线,只是腰弯了,走路要拄个拐杖。一次我回家,她边揉面边说:“自从嫁到你们李家就做饭,如今腰也直不起来了还做饭。”牢骚中含有几分得意。

母亲一生,最重大的事件就是亲自送走了两个弟弟: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国民党员,总算为国共两党做了一点事情。1993年,90岁的母亲病逝。我因心脏病不能回乡奔丧,用电报发回一副挽联:

九十年含辛茹苦慈恩荫后代

三千里忧国思家哀子哭高堂

1999年5月11日

书评(媒体评论)

李士非活跃在20世纪下半叶,特别是80-90年代的广州,影响及于全国。他是读者熟悉的作家、诗人,又是被誉为“名编”的出版人,在文学、出版两界为人所信任、尊重。他的诗文有如其人,热情,率真,明快。人们将长记他朴厚的笑容。

——著名诗人、作家 邵燕祥

年年碰撞前后壁,西西弗斯上下山。移山愚公百无功,填海精卫千徒劳。

所幸抛尽韶光头尚在,望穿石壁眼未槁。不愁劫火销俗骨,每睹师容胆气豪。

——著名学者高尔泰题达摩像赠 李士非

李士非先生是诗人,当年写战歌、颂歌,很有激情。八十年代以后,他写变革如《北大荒之恋》,歌唱异域如《俄罗斯行吟》,一样很有激情。不同的是,激情的指向有了明显的改变,不再侧重意识形态中的“当代英雄”,而是人在历史语境中的生存状况。他的诗,不但有青春气息,而且有现代技巧,不像老派的诗人。

林贤治

目录

中山故居

沉船

“文革”纪事(三首)

争议

无题

开放

白色的河流

人与海

水刀

给绿川英子

延水情

人之歌

断头台

波罗金诺之歌

机密

女王

步行街

阿拉木图有个四岁的男孩

相逢

早安,列宁格勒

冬宫,夏宫

冬宫讲解员

好天

摇篮

反差

哈登村

散文

我的母亲

二舅

大舅

我的外祖父

对点子

表弟

故乡三刘

菜根精神

一个红卫兵的忏悔

抄家

党校与牛棚

隔离班

打油风波

不幸中断的回声

神交

时人不识余心乐

柯县长与木村先生

本多胜一

一本中国人不可不读的书

纪实文学

昭雪之后

热血男儿

当今奇女子

李士非小传

序言

李士非先生(1930—2008)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作家和编辑家,曾任《花城》杂志第一任主编,花城出版社总编辑,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李先生首先是诗人,怀赤子之心,写热血之诗。生前著有《向秀丽》、《北大荒之恋》《俄罗斯行吟》等多种诗集。对于苏联,不回避历史的血腥与现实的阴暗,把社会真实同个人沉思结合起来,在中国新诗史上,当始于《俄罗斯行吟》。

文革后,李先生密切注视中国社会的变革,率先发表《昭雪之后》,以及《热血男儿》和《招商集团》等纪实文学,表现了作者强烈的公民意识,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斗士的勇气和宣传家的热情。在当时来说,无疑是开风气之作;因此一经发表,全国风行。

李先生晚年除了写诗,还有计划地写作两个散文系列,即“亲情”系列和“文革”系列。后者关涉集体记忆,保留不少史料,弥足珍贵。这些文字,忠实地记录了一个富于理想、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经历。作者从中坦露了在极左路线统治下的生存体验,对时代环境以及政治与人性的深入的观察。世纪风云变幻,人间爱恨情仇,通过个性化的叙述,跃然纸上。两个系列的写作刚刚开头便为病魔所打断,是很可遗憾的。

本书是李先生作品的选集。今按不同文体,共分三个部分:诗、散文和纪实文学,约占作品总量的五分之一。需要说明的是,《招商集团》获得报告文学先行者夏衍的肯定性评价,在李先生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惟因题材与《热血男儿》有重叠之处,为节省篇幅计,故而不予编入。

李先生一生是不倦的探索者和创造者。文学本是“人学”,李先生写有“人之歌”,可谓得此真谛。无论是写作,编辑,出版,从事其他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李先生都始终如一地致力于文学人才的培养,致力于“人”的创造。

本书首次以较为完整的形式展现李先生多方面的文学成就。书名取《热血男儿》,不只因为本篇是李先生的代表作,而且它也最传神地体现了李先生的人格形象。“文如其人”。相信读者可以从书中吸取充沛的思想和饱满的诗情,为一种热爱生活、勇于追求、坚持爱与正义的精神力量所鼓舞。

内容推荐

《热血男儿(李士非选集)》以较完整的形式首次展现著名作家、诗人、编辑家李士非先生多方面的文学成就。他的处女作《向秀丽》发表后,一时洛阳纸贵。出版的诗集近10种,《俄罗斯行吟》在我国新诗史上,是第一次反映了苏联的肃反事实和改革的命运,具有一定的史的价值。他后来致力于报告文学写作,《昭雪之后》在文革后“拨乱反正”事情产生很大影响;本书率先表现“改革开放”,曾获全国报告文学奖;《招商集团》获得夏衍的高度评价。晚年写作散文,对人性做了深入的发掘,这在“火红的年代”特别富有认识的价值。

本书分别选取作者的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分为三辑,文字极富激情,艺术个性非常突出。

编辑推荐

李士非先生是诗人,当年写战歌、颂歌,很有激情。八十年代以后,他写变革如《北大荒之恋》,歌唱异域,如《俄罗斯行吟》,一样很有激情。不同的是,激情的指向有了明显的改变,不再侧重意识形态中的“当代英雄”,而是人在历史语境中的生存状况。他的诗,不但有青春气息,而且有现代技巧,不像老派的诗人。《热血男儿(李士非选集)》是李先生作品的选集。今按不同文体,共分三个部分:诗、散文和纪实文学,约占作品总量的五分之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热血男儿(李士非选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士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75276
开本 32开
页数 2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2015097494
中图分类号 I217.62
丛书名
印张 9.3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2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6: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