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法国革命论导读
内容
编辑推荐

著名学者周国平作序推荐。《<法国革命论>导读》是一读就懂的经典。

让经典成为通识。柏克用《法国革命论》告诉我们,原来对历史的观点不只一种。

内容推荐

《<法国革命论>导读》简介: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第二年柏克最享盛名的作品《法国革命论》问世,书中以充满了激情而又酣畅淋漓的文笔,猛烈地攻击了法国大革命的原则。为什么推崇英国的“光荣革命”却对法国大革命不以为然?柏克自有道理。他展现给你的不仅是一种观点,还是一种思维方式。

本书是《<法国革命论>导读》,助你轻松阅读经典著作!

目录

一、作者简介

 激进的“愤青”柏克

 自由的“绅士”柏克

 保守的“不同政见者”柏克

二、《法国革命论》的故事

 穿越时空——回到法国革命的烽火岁月

 不得不读的理由

三、精彩导读

 这本书说了些什么?

 保守就是守旧吗?

 保守主义:捍卫自由与秩序

 不变的人性:人应该有尊严

 面对革命,英国怎么办?

 人权:天赋人权还是人赋人权?

 为什么要重视财产权?

 国家就是一个“人”

 政治:经验和传统很重要

 政府的来源

 集权国家还是民主国家?

 税收即国家

 怎样的政体才是好政体?

 代议制:谁做代表?

 市民社会:阻止国家权力的扩张

 社会是个有机体

 有偏见就是坏事吗?

 人是宗教的动物

 贵族:社会稳定器

 革命还是改革?

 法国革命的宿命:军事独裁

 柏克的自白: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的情怀

 编者指引:从现实出发,从人性出发

四、大家跟帖

五、拓展阅读

 点晴

 政治性格的比较

 保守主义在当代

 好书读不完

试读章节

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和柏克的担心

法王路易十六统治时期,为了加强王权统治,国王要求废除法国的三级会议,这一主张遭到了法国人民的反对。1789年7月14日,法国群众发动起义,攻克了象征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Bastille),释放了四名犯人,大革命取得初步胜利。这一天后来成为了法国国庆日。

法国青年德蓬在法国爆发革命之后写信给柏克,希望他对法国的形势和英国舆论的情况作一些评论。与此同时,英国也出现了一大批要求激进革命的团体和人士,如在书中一再提到的普赖斯博士和“革命协会”等,也鼓吹要像法国一样实现自由和民主,1789年11月4日,在革命协会纪念光荣革命的集会上,普赖斯就以“我们的爱国热情”为题布道演讲,对光荣革命作了法国大革命式的激进解释,对此柏克深感不安和愤怒,所以柏克写作这本书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驳斥当时英国舆论对法国大革命原则的激进解释,柏克认为,当时辉格党内的很多人也违背了辉格党的原则,转而对自由作抽象的解释,这是柏克所要批判的。而英国激进团体对革命的鼓吹让柏克深感忧虑,柏克觉得事情的发展已经超过了预想的严重程度,作为一位负责任的政治家,他觉得有必要将这些问题公开发表出来,“一碰到这个问题,他就发现他所承担的不仅远超过了一封信的分量,而且其重要性也需要他付出比当时所能付出的更多的闲暇时间来进行更为详尽的思索”。

作为对当时革命形势的回应,在法国大革命爆发第二年的年末,即1790年11月1日,柏克发表了《法国革命论>,首先就对革命协会和普赖斯的激进言论进行逐条的批驳,捍卫英国光荣革命的秩序和原则。《法国革命论》出版后的第一个月,在英法两国就都卖出超过一万册,很快便被翻译为欧洲各国文字并广泛流传开来。保守派大加赞赏,该书成为其合法性的救命稻草,而激进派则针锋相对,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就是托马斯·潘恩的《人权论》。

法国革命中法国社会结构的大洗牌

在革命原则的指导下,1790年6月,法国制宪会议废除了亲王、世袭贵族、封爵头衔,并且重新划分政区,成立大理院、最高法院等机构,建立陪审制度。制宪会议还没收教会财产,宣布法国教会脱离罗马教皇统治而归国家管理,实现政教分离。柏克看到这种情况之后很是震惊,他重视贵族在社会中的稳定器作用,在他看来,贵族具有天生的美好气质,社会需要贵族和等级去给人民一个方向性的指导和规范,设定让人们追求美好的标准,但是法国革命带来的却是如此残暴的结果,显然是柏克所不想看到的。作为新兴资产阶级,柏克最为重视的是对财产权的保护,法国大革命打碎了原有的财产制度,没收人民财产重新分配,要求建立卢梭式的绝对平等,柏克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再多的财富平均分给穷人都会只剩下极小的一部分,根本不可能满足革命所渴望实现的需求。而宗教作为重要的社会设置遭到破坏也让柏克感到不可思议。同时柏克非常反感制宪会议的以上种种做法,于是他在书中逐一加以分析和批驳。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乔装出逃失败,部分激进领袖和民众要求废除王政,实行共和,但君主立宪派则主张维持现状,保留王政。7月16日,君主立宪派从雅各宾党中分裂出去,另组斐扬俱乐部。

9月,制宪会议制定了一部“一切政权由全民产生”、三权分立的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国王,立法权属于立法会议,司法权属各级法院。9月30日制宪会议解散,10月1日立法会议召开。法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柏克认为,即便改变表面,事实上国家权力还是掌握在立法会议手中,司法权和国王只是装饰的傀儡而已。法国整个国家的体系基本被打破,社会处于断裂边缘,因此社会极不稳定。法国革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整个社会革命越来越趋于激进。  《法国革命论》成为反对法国革命的武器

法国大革命引起周边国家不安,普鲁士、奥地利组成联军攻打法国。当时英国政府也持观望态度,国内有很多同情革命的人和团体要求支持法国革命,而柏克却力排众议,反对当时的革命。因此,《法国革命论》的发表在英国国内引起了各种不同的声音。对法国大革命,英国政府也还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正如柏克在一封信中写道:“英国正惊愕地看着法国人争取自由的奋斗,不知道该赞许或是指责他们!”,后来政府见法国革命的情势发展不利于本国统治,也转向反对革命,柏克因而也受到巨大的赞誉。

P13-16

序言

让经典成为通识

周国平

我一向认为,阅读经典是提高素质的最佳途径之一。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这套面向广大读者的经典导读系列图书,帮助各界人士尤其青年人走近社科经典,其用心正合我的想法,我欣然为之作序。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前进中也暴露了诸多问题,显示了改革的艰难。分析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我们最缺少、最需要的东西,一是信仰,二是法治。事实已经证明,没有精神文化转型和社会秩序转型的配套,经济转型绝不可能孤立地成功。然而,要真正解决信仰和法治的问题,实依赖于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一个有信仰的民族,必须由精神素质优良的个体组成。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必须由具备公民觉悟的成员建立和维护。因此,归根到底,中国的前途将取决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所谓提高素质,就是要使我们身上那些人之为人的属性——这就是“素质”的含义——得到健康生长。成为人性意义上的优秀的人。人是凭借精神属性成其为人的。按照通常的划分,精神属性可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亦即理性思维、情感体验、道德实践这三种精神能力。人类的这些精神能力在极其漫长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其生物学的基础,而后在相当漫长的文明演进过程中展现出来并得到发展。作为人类的一员,每一个个体的人通过种族的遗传即已具备这些精神能力的生物学基础,在此意义上,我们说它们是人性中固有的禀赋。然而,它们尚处于种子的状态,唯有在人类文化的环境中,种子才会发芽,潜在的禀赋才能生长为现实的能力。

文化环境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环境,对它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当下的一时一地。几千年来,人类的精神探索形成了一个伟大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包容了又超越了一切时代和民族,对于人类每一个有心提高自己精神素质的成员来说,它都是最广阔也最深刻的文化环境。那么,我们到哪里去寻找这个传统呢?我的回答是:到经典著作中去,因为经典著作正是这个传统的最重要载体。把人们引领到经典著作的宝库里,让大家了解、熟悉、领悟存在于其中的传统,受其浸染,加入到人类精神探索的伟大进程中去,在我看来,不可能有比这更有效的国民素质教育的途径了。

具体地说,与精神属性的三个方面相对应。国民素质教育也可分为智育、美育、德育三个方面,而在这三个方面,经典著作都是极好的教材。

智育的目标是培育自由、独立的头脑。在这方面,经典作家是最好的榜样。他们首先是伟大的自由思想者,不受成见束缚,勇于开拓前人未至的新领域,敢于挑战众人皆信的旧学说。尤其在社科领域,权力、利益、习俗、舆论往往据有巨大的势力,阻挠着对真理的追求和认识,而他们能够不为所动,坚定地听从理性的指引。从他们的著作中,我们学到的不只是一些社科知识,更是追求真理的勇气、智性生活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美育的目标是培育美丽、丰富的心灵。在这方面,文学艺术作品诚然是基本的教育资源,但人文和社科经典著作也能给我们以美好的熏陶。我们会发现,凡大思想家决不是单面人和书呆子,他们从事研究的领域不同,性格各异,但大多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于人类情感每每有或博大精深或微妙细致的体验。这一点也体现在文风上,许多经典作家是表达的大师,读他们的作品,只要真正读进去了,你绝不会觉得枯燥,只会感到是一次愉快的精神旅行。

德育的目标是培育善良、高贵的灵魂。在这方面,经典作家尤能给我们良多启示。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社会,在这个领域中,起支配作用的不只是理性思考和实证观察,更是价值定向和理想愿景。每一位思想家都心怀提升人类向更好状态发展的愿望,一切思考最终都指向最基本的价值问题:怎样的人生是好的人生?怎样的社会是好的社会?虽然价值观正是最充满争议的领域,但是,通过阅读经典,自觉地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做一个有道德、有信仰的人。

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人有责。精神财富的享用,人人有份。可是,即使用严格的标准挑选,社科经典的绝对数量也是非常大的,叫一个普通读者如何下手?怎样才能把经典中的理念变成社会多数成员的通识和基本教养?我认为,为了解决这个困难,本系列图书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是一项真正造福国人的事业。该丛书将选收古今中外社科人文类的经典名著分批推出,出版社为该丛书预定的特点是:绝对经典,轻松好读。按照我的理解,“绝对经典”就是要求选目精当,不够格的绝不选入,最够格的绝不遗漏,同时应适合于中学生的接受能力。“轻松好读”则是要求选人得当,专家也必须是够格的,对于相关的著作确有研究,融会贯通,从而能够把导读做得既准确又深入浅出。这是很高的要求,愿我们共同努力。

2009年3月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法国革命论导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柏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6292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0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1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565.41-49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2
出版地 天津
223
165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9: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