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舍茶馆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介绍了京城知名的老舍茶馆的故事,它的创始人由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起家,成就如今辉煌的老舍茶馆。在这里,每晚都可欣赏到来自曲艺、戏剧等各界名流的精彩表演。你可以参与到琴、棋、书、画和“戏迷乐”等诸多文化活动之中,也可以从品尝乌龙茶、农家茶、茉莉花茶等各类名茶和观赏茶艺表演的活动中,体会到茶文化的精髓。老舍茶馆现在已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文化活动场所,成为中外宾客来京必游的一处新名胜。

内容推荐

京城的大小茶馆有五六百家,为什么只有老舍茶馆享有“城市名片”的美誉?一是因为它由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起家,是改革开放以后,京城开的第一家新式茶馆。二是因为茶馆以“老舍”命名,老舍先生是京味文化的代表之一,有很高的知名度。三是因为老舍茶馆有味儿。什么味儿?当然是京味儿了。

目录

序言

 说不尽的老舍茶馆 /刘一达

 情系大栅栏 /尹智君

第一章 前门之源

 唐宋遗风明清兴 /17

 皇城根下平民地 /18

 京韵京俗大碗茶 /21

 老舍茶馆谱新章 /25

第二章 创业之路

 京城一怪摆茶摊 /24

 建立茶馆兴传统 /28

 多种经营求发展 /50

 众珠辉映展新颜 /55

第三章 曲艺之汇

 扶植民族艺术花 /弱

 名家荟萃大茶馆 /43

 艺术大使与票友 /44

第四章 民族之韵

 小茶馆与大中国 /47

 四合茶院砖瓦趣 /52

 别样风情造型茶 /56

 茶禅一家品龙井 /59

 精致诱人茶点监 /65

 清雅时尚茶宴欢 /68

第五章 中华之魅

 高朋贵友远方来 /71

 茶香飘逸出国门 /75

 祥和两岸同胞情 /77

第六章 茶艺之味

 茶艺茶道天人韵 /85

 艺海无涯道无尽 /86

 古风犹存新茶香 /87

第七章 茶墨之缘

 水墨情缘留茶画 /100

 雅俗共赏挂茶联 /104

 且将深意寓茶谜 /108

第八章 理茶之道

 茶馆文物进国博 /110

 厚积薄发再创业 /113

 精茗雅舍香久存 /115

附录

 老舍 /116

 老舍茶馆大事记 /118

 老舍茶馆两代掌门人简历 /123

老舍茶馆总经理尹智君访谈录 /126

后记 蒋一谈 /129

序言

         说不尽的老舍茶馆

提起“老舍茶馆”,不但在京城妇孺皆知,就是在外埠,甚至在国外,知道这个字号的人也不少。“老舍茶馆”已然成了北京这座六朝古都和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名片”。

如今,京城的大小茶馆已有五六百家,为什么只有老舍茶馆享有“城市名片”的美誉?一是因为它由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起家,是改革开放以后京城开的第一家新式茶馆;二是因为茶馆以老舍命名,老舍先生是京味文化的代表之一,有很高的知名度。三是因为老舍茶馆有味儿。什么味儿?当然是京味儿了。人们进茶馆不单是品茶味儿,还要品其中的文化味儿,这几样老舍茶馆全占了,所以声名远扬,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当然,老舍茶馆能在京城享有美誉,除了以上说的三点外,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茶馆的创办人尹盛喜先生的口碑和知名度。人们提起老舍茶馆,自然会想到尹盛喜,同样,说起尹盛喜,就会同时想到老舍茶馆。如果说老舍茶馆是形,那么尹盛喜可以说是它的魂。换句话说,没有尹盛喜,就没有老舍茶馆,没有老舍茶馆,尹盛喜也不会有这么高的声望。虽然尹先生已于2003年6月作古,但只要老舍茶馆在,尹先生就仿怫还活着。人们来到老舍茶馆,依然会对尹先生的为人和事迹津津乐道,人们并不觉得尹先生“走”了。一个人的名字和形象能与一个茶馆如此形影相伴,古今中外恐不多见。

尹盛喜的名字最初是与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联系在一起的。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对市场经济还处于朦胧状态,老尹就带领着一帮待业青年,在前门大街支起了茶摊。此举轰动一时,自然老尹也成为改革开放的典型上了报纸,上了电视。由茶摊到建立茶馆,老尹花了将近八年的时间。人们不准想象一碗茶二分钱,积累起开茶馆的资金,要付出多少心血。“抗战八年”,老尹挺过来了。1988年12月15日,当老舍茶馆举行开张仪式时,人们为这个茶馆的开张不禁眼前一亮,要知道当时借大的京城还没有一家像样的茶馆,老尹又成了第一个“吃崂蟹”的人。

老舍茶馆创办之初,我曾采访过他,当时的老尹踌躇满志。但是茶馆开张以后,尽管有许多文化名人和艺术界的名家来捧场,几位中央领导也由市政府、区政府的领导作陪,光顾过茶馆,但是茶馆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有些媒体对茶馆的茶份儿钱提出异议,认为老舍茶馆的门槛太高了,平民百姓进不来,老舍茶馆不是平民茶馆。说老实话,老尹当时的心理压力很大。时代变了,社会进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北京的茶馆究竞应该开成什么样的?老尹为此进行了长时间的思索。

我曾跟老尹深聊过,发现他当时的心情非常复杂。一方面,他难以割舍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情结”。另一方面,他试图办一个能充分展示京味文化,具有一定档次和品位的现代化茶馆,并使它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窗口”,这两件事完全融合在一起很难。老尹是老北京人,老北京的茶馆很多,旧京茶馆主要有五大类,即大茶馆、书茶馆、棋茶馆、野茶馆和二茶馆。这些茶馆跟南方的茶馆茶楼比起来,条件非常简陋,两间小屋,几个方桌条凳,支上炉灶,置把大茶壶,就可以开个茶馆。野茶馆指的是郊外或城乡结合部的地界儿,支个棚子,摆几个小方桌,招揽过客歇脚打尖儿,也是一个茶馆。这种老式茶馆用现代文明的眼光看,已然落后,尽管这些老式茶馆很有味道。但是让现代人到这种光线昏暗,烟气缭绕,声音嘈杂,尘土飞扬的地方喝茶,显然是与现代生活脱节的。老尹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要办一座既有京味文化特点,又有现代生活气息的茶馆。现在看来,他的这一选择是对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有了老尹创办的老舍茶馆模式,才有了后来京城各种各样体现茶文化的新式茶馆的出现。

老尹为办好老舍茶馆是倾尽全力的,为此他付出了大半生的心血。他把老舍茶馆作为展示京味文化的大舞台,我们可从这本书中领略到。本书大部分章节讲述的是老舍茶馆的茶道、茶艺、茶缘、茶文化,细节详实具体。读之,我们会感受到当年老尹创办老舍茶馆的良苦用心和老舍茶馆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老尹生前以老舍茶馆为旗号,成立了商贸集团,把买卖做得不小。他的集团敞过商业贸易、珠宝生意、旅游产品的开发、饭店酒楼,还做过雷锋纪念馆等社会公益事业。但不管做什么买卖,他都以老舍茶馆为主业,没忘自己的老本行。这种“茶馆情结”,一方面说明他对古都|文化的热爱,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始终没忘本。现在老尹的“茶馆情结”由他的女儿尹智君延伸下去。

尹智君属于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尽管她对老北京文化的了解没有父亲深,但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加上她本人也是在胡同里长大的,又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所以她也像父亲那样对北京文化充满了热爱。这种热爱已经融入到她接手老舍茶馆后的一系列经营理念中。小尹不论是思想观念,还是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厚重程度上,都不比自己的父亲差,绝对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讲究味儿,讲究新意”,这是尹智君经营老舍茶馆的路数。接父亲的班不久,她便认认真真地考察了京城的茶馆现状,接着又找专家、请顾问,虚心求教,很快她得出一个结沦:办茶馆既要保持特色,又要与时俱进,绝对不能墨守陈规,一成不变,吃父亲的老本。

她的胆儿似平比父亲还大。2002年,她投资100多万元,全面改造了原老舍茶馆的二楼,愣是在二楼盖起一座“四合院”。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茶馆开张后,吸引了八方茶客。接着,她又投资几十万元,全面开发北京小吃,做爆肚、羊头肉、面茶、驴蹄烧饼、奶豆腐的多位小吃名家,部被她请到老舍茶馆。这些举措不但充实了老舍茶馆原仃的文化内涵,而且在文化的外延上得到了扩展,使人们品茶之余,既可听大鼓评书相声,以悦其目,又可品尝到地道的风味小吃,以饱口福。小尹办茶馆确实爱动脯子,而且有许多创新。当然,尹智君的这些举措只是刚刚开始,按她的思路,将来要把老舍茶馆办到外地去,甚至要走出国门。这些,我们在这本书中都能体味到。

为老舍茶馆写本书,是尹盛喜先生生前的一大心愿,现在他的女儿尹智君终于帮他实现了。这本书洋洋洒洒数万字,引经据典谈茶道、说茶事、论茶经,老舍茶馆的历史和轶事娓娓道来,内容翔实具体,语言平实朴素,让人们真正来了解老舍茶馆,同时文中的茶馆经营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个人“走”了,留下一座茶馆。一个人“去”了,他的名字却跟一个茶馆联系在一起,让后人念念不忘。这也许是一个人死后最好的纪念碑。

一个人“走”了,他还活着。因为他开的茶馆还在,人们在喝茶品茶时,会想起这个人,会念叨这个人。这也许正是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所在。

从这两点看,老舍茶馆值得一说。尹盛喜先生值得一书。  以上是为序。

                     刘一达

                   写于北京如一斋

后记

我从内心里非常钦佩尹盛喜先生,因为是他将三种伟大的中华文化——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通过老舍茶馆融合在了一起。

不是每一个男人都会有这样的勇气、热情和能力。

我们带着亲朋好友去老舍茶馆,去感知生活的快乐,去享受尹盛喜先生辛苦多年留下的艺术氛围、文化氛围。我相信很多人都记住了尹盛喜先生的名字和相貌,而这一切又将会成为人生记忆的一部分。

在这本书的采访、写作过程中,我们的工作人员常常被尹盛喜先生的事迹感动着,一位如此执着于“振兴古国茶文化,扶植民族艺术花”这一事业的老人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呢?!

《老舍茶馆》典藏版本2004年1O月出版后,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了老舍茶馆。时至今日,老舍茶馆在尹智君女士的全面规划下更显厚重,更加充满了勃勃生机!

感谢尹智君女士对我本人和公司的信任,在我看来,信任是工作和合作的最大动力和乐趣。

                  蒋一谈

             2005年8月1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舍茶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秋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950973
开本 16开
页数 1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0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719.3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11
173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8: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