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文思想/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内容
编辑推荐

乔天一、张辉、安晓良、廖根勇、孙建民等撰写的《人文思想》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我国人文思想领域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经典著作。上至儒、道、法、墨等先秦诸家,下至晚清洋务运动、三民主义,对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思想流派和社会思潮作了简明而清晰的介绍。以历代典籍为依据,详实可靠;由读者熟知的人物、成语、故事入手,深入浅出。全书语言活泼通俗,每题篇幅短小精悍,并附插图近百幅,将抽象的思想观念以图文并茂的生动形式呈现给读者,是一部适合青少年和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的读物。

内容推荐

乔天一、张辉、安晓良、廖根勇、孙建民等撰写的《人文思想》一书于轻松趣味中分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中的重要理念,如“仁”“民贵君轻”“道”“兼爱”等思想,简介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人物如孔子、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朱熹、王阳明、李贽等人的思想,以问题的形式将整个中华人文思想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问题活泼有趣,解答详尽全面,是一本不可不读的人文思想普及读物。

目录

1 孔子姓孔,孟子姓孟,庄子姓庄,按这种说法,老子是否姓“老”?

2 老子强调无为,是不是说什么都不做就是最好的?

3 仁义、智慧和礼法都是好的事物,为什么老子要反对它们?

4 为什么老子总想回到原始社会?

5 老子主张“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因为他不擅长处理邻里关系吗?

6 老子主张“上善若水”,是强调水资源的珍贵吗?

7 孔子提倡要遵循尧、舜的治国之道,效法周朝的制度,是因为孔子思想落后,不与时俱进吗?

8 什么叫“内圣外王”?这个词是怎么产生的?

9 楚国的国君自称王,为什么孔子却称他为子?

10 为什么孔子特别尊重齐国的名臣管仲?

11 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是因为孔子怕鬼吗?

12 如今孔子被称为圣人,但为什么他在自己的时代总是得不到重用,还被称为“丧家狗”?

13 孔子让四个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各自阐述自己的志向,曾皙的志向看起来最普通,为什么却得到了孔子的赞赏?

14 孔子的两个弟子向他问同一个问题,为什么孔子却有不同的回答?

15 孔子不肯把车卖掉为弟子买棺木,他是不是很小气?

16 儒家眼中什么人算“君子”?什么人算“小人”?

17 孔子说君子应该害怕君子之言。既然是君子,为什么又要害怕君子之言呢?

18 孔子主张“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这是否说明他有私心,包庇跟自己亲近的人?

19 为什么说“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常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糟粕?

20 儒家提倡“慎独”,是鼓励人们不要参加集体活动吗?

21 儒家提倡“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主张事事都要平均吗?

22 儒家所说的“大学之道”是上大学应该注意的行为规范吗?

23 深深影响中国人的“中庸”思想,是主张让人做老好人吗?

24 孔子的孙子孔伋家里很穷,有人送给他酒肉,他却不肯要,这是因为孔伋不喜欢喝酒吃肉吗?

25 《孙子兵法》讲的是爷爷和孙子的故事吗?

26 打仗总能取胜难道不是好事吗?孙子为什么说百战百胜不是最好的?

27 孙子杀了吴王的两个妃子,为什么吴王还用他做将领?

28 卞和因为献玉被砍断了双脚,哭得双眼流血,这是因为他痛心自己变成残疾人吗?

29 在强调君权的社会中,孟子却主张民贵君轻,他为什么如此叛逆?

30 按照祖制,祭祀应该用牛,齐宣王却用了一头羊,这种不合礼法的行为为什么受到了孟子的赞扬?

31 孟子认为“人性善”,为什么同为儒家学者的荀子却认为“人性恶”?

32 孟子既然主张“男女授受不亲”,为什么又说“嫂溺援之以手”?

33 荀子说:“君子即使没有才能也是美好的。”这是不是一种偏见?

34 儒家学者大多主张要向前代君王学习,可荀子为什么要唱反调?

35 法家是法官的团体吗?

36 申不害做韩国的相国时,私下向韩昭侯请求让他的堂兄做官,韩昭侯为什么不答应?

37 韩非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学生,可是他在《韩非子》中却把儒者列为国家的五种蛀虫之一,这算是对师门的背叛吗?

38 申不害、商鞅都是法家的前辈,但韩非看不起他们,这是为什么?

39 《韩非子》经常强调君主不要相信大臣,要控制大臣的权力,作者对当时的权贵有什么仇恨吗?

40 有人送给宋国执政大臣子罕一块玉,子罕不接受,是因为玉不值钱吗?

41 庄子的《逍遥游》反映了道家怎样的精神追求?

42 庄子写“庖丁解牛”的故事,是想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吗?

43 庄子是如何判断事物“有用”还是“无用”的?

44 庄子说天下没有比鸟兽细毛更大的事物,也没有比泰山更小的事物,他为什么这样说?

45 庄子说:天帝混沌没有五官,他的两个朋友为他凿出七窍,混沌却因此而死了。他想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

46 庄子的朋友惠施说:“一尺长的木棒,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取不完。”这可能吗?

47 庄子死了妻子,为什么不悲痛,反而敲着盆唱歌呢?他是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

48 庄子为何讥笑孔子?

49 如果战国时期有诺贝尔和平奖,应该颁发给哪个学派?

50 墨子既相信上天有意志,又不相信天命,他这是不是自相矛盾?

51 战国时,有一位墨家学者的儿子犯法,秦王愿意破例赦免,为什么这位学者却坚持要处死自己的儿子?

52 公孙龙说“白马非马”,但白马不是马的一种吗?他是不是说错了?

53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杨朱说:“即使拔一根毛发就能有利于天下,我也不会这样做。”他是不是太自私了?

54 五行学说将一切事物都归结在“金木水火土”之中,那么塑料算是哪种元素呢?

55 苏秦为什么要拿锥子扎自己的大腿?

56 杂家是不是什么都懂的活百科全书?

57 什么是黄老思想?它在汉初为什么得以盛行?

58 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9 汉武帝以后,除了儒家思想,其他学派的思想理论是不是都被官方消灭了?

60 西汉有个杨王孙,他活着时特别注重保养,临死却要求儿子将自己裸葬,这是为什么?

61 东汉时,高官大臣经常因为天灾被罢免,这是因为他们要为灾害负责任吗?

62 按照礼法,子女为父母服丧时不能喝酒吃肉,曹魏名士阮籍违反了这一条,为什么当时的人还说他是大孝子?

63 清谈就是空口说白话,这种理解对吗?

64 西晋文人阮修为什么能仅凭三个字就获得高官的赏识?

65 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为什么会在我国迅速流行起来?

66 很多僧人跟人打招呼时要先念“阿弥陀佛”,这是为什么?

67 达摩为什么要在嵩山面壁十一年?他是在自我惩罚吗?

68 范缜的“神灭论”是说世界上没有神仙吗?

69 梁朝著名道士陶弘景的门徒中既有僧人,也有道士。他身为道士,为什么会收和尚做弟子?

70 为什么梁武帝看到火星停留在南斗星区,就吓得光脚跑到宫殿的台阶下面呢?

71 在唐代,老子为什么被称为“玄元皇帝”?

72 现实中有菩提树,为什么惠能禅师要说“菩提本无树”?

73 看到风吹动旗幡,惠能禅师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他是不是在说糊涂话?

74 佛是僧人的祖师,为什么有些唐代僧人敢骂他?

75 唐代的大文豪韩愈生活在孟子之后一千年,他凭什么称自己是孟子的传人?

76 我们管假正经的人又叫“假道学”,道学是什么?

77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谁说出了这四句气魄宏大的话?

78 程颐说:“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为什么他会说出这样残酷的话来?

79 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这是否证明他反对个人的自由发展?

80 朱熹主张做事应该不计功利,他是不是认为做事应该完全不考虑利益呢?

81 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他为什么这样说?

82 宋元之际的思想家邓牧主张不要皇帝,那么他是希望选个总统出来领导国家吗?

83 明代的大学问家王守仁为什么又叫王阳明?他有什么成就?

84 王守仁年轻时曾经专心观察竹子,为此还得了一场大病。他为什么在竹子上这样花费心思?

85 明代思想家李贽(zhì)为什么说穿衣吃饭就是天理?

86 清代人所说的“教案”与今天老师上课使用的教案是同样的事物吗?

87 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就没有人了解西方吗?

88 为什么中国编纂的《海国图志》会影响到日本的明治维新?

89 晚清洋务派主张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什么意思?

90 孙中山所讲的三民主义,是代表三类民众的主义吗?

试读章节

5 老子主张“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因为他不擅长处理邻里关系吗?

我国有一句谚语,叫作“远亲不如近邻”。邻居虽然跟我们没有血缘关系,甚至素不相识,但是由于住得很近,可以在遇到难处时互相帮助。如果我们的邻里关系处得好,不仅能创造一个和睦的环境,而且能够解决很多现实中的问题,这也正是古人重视与邻居搞好关系乃至于主动选择邻居的原因。然而,我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却主张住处邻近的人们最好“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为什么呢?

说出这句话的,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他在著作中提出:小国寡民是最理想的社会状态,在那里,人们看重生命,不肯冒险迁徙到远方。在这样的社会中,各个小国之间非常近,可以望见彼此,也能互相听见各家中养的鸡鸣犬吠的声音,但是人们直到老死都不来往,这就是老子心目中最理想的社会。他认为,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能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由于生活上的需求很少,不需要使用各种工具,因而无须过多地思考,以至于产生互相算计、互相攻击的念头。而且,由于人们都能自给自足,也就可以一生不与外人往来,过着简单的日子。

老子的主张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在老子生活的时代,诸侯国之间经常爆发战争,给人民带来无尽的苦难。老子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人和人之间互相算计,而各种工具的发明和使用,又加重了算计的程度,破坏了淳朴的风俗。因此,老子强调清静自然,希望以能满足个人基本需求的简单生活来削弱人们的欲望,通过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来往,让社会回到自然淳朴的状态,认为这样就可以改变社会上你争我夺、朝不保夕的现象。所以,老子之所以主张人要“老死不相往来”,不是因为他不会处理邻里关系,而是因为他有从混乱中拯救人民的良好愿望。

但是,必须说明的是,老子对于小国寡民的向往和追求,虽然有他的良好用意,但却是不可能实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人与人的关系,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都必然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不是社会的倒退,而是社会的进步。正因为人类有了职业、地位的区别,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工具,才促使人这一物种跨人了文明时代。老子理想中不使用工具、近邻之间互不来往、大家都能吃饱穿暖的小国寡民,是原始社会被美化的投影,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真正按照老子的观点去做,只能使我们回归到人类寿命极短、生存毫无保障的原始社会。

6 老子主张“上善若水”,是强调水资源的珍贵吗?

春秋时期,各国战乱不断,人民痛苦不已。面对这种社会现实,老子提出了“不争”的政治主张,希望统治者放弃战争,结束人民的痛苦。

老子认为,天下之所以频繁发生战争,是人们的贪欲所导致的,只有人们不再相互争夺利益,才能避免战争。为了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用“水”这种最为常见的物质进行比喻,提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的意思是,世界上最高境界的善行应该像水一样,恩泽万物却不和万物争夺利益。

但是,老子所说的不争并不是与世无争,而是不争众人之利。“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认为水处于所有人都厌恶的地方却依然从容自若,这说明水的品格最接近自然的本源“道”。

当时,楚国令尹孙叔敖的行为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孙叔敖在退隐之时,楚王曾经要封给他一块肥沃的土地来养老,但是孙叔敖断然拒绝。他说,别的人都有自己的本领,自己却愚笨无能,只是把吃饱饭作为自己的根本,请求楚王给他一块贫瘠的土地就好。有的人对孙叔敖的这种行为感到不解,但是孙叔敖的行为却很符合老子“不争”的观点。他这是在告诉他的政敌们,自己与世无争,不会再贪恋权力,只祈求能安享晚年。当大多数人都在争夺权力的时候,孙叔敖却只争安宁,这让他避免了政坛的纷争,保全了自己的名节。

其实,老子强调“上善若水”,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水具有坚毅、谦逊、纯洁的品格,老子希望人能够像水一样,谦逊有礼,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所以说,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并不能理解为强调水资源的珍贵,而是老子对人性的一种期待。

P7-9

序言

为什么过年放鞭炮?为什么重阳要登高?为什么额前的头发叫“刘海”?为什么乱涂乱画叫“涂鸦”?……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乍一看平平常常,但要把来龙去脉说得明明白白,却未必那么简单。

就像每一条溪水都有源头,每一个今天的现象,都有历史的影子。了解现象,探究过去,能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而一个“为什么”的解答,会牵出新的“为什么”,许许多多的“为什么”,消长连缀,可照出整个中华文化的轮廓——我们愿与读者分享这样的体验:寻找,回答,联想,生发。因此,我们推出了“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丛书。

本套丛书本着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的原则,专注于解答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编写时按照专题、领域进行分类,分别为华夏历史、地理名胜、礼仪称谓、中华智慧、神话传说、多彩汉语、人文思想、文苑英华、文化精华(2册)、民俗风情、节日节气、体育娱乐、科学发明、军事外交、园林建筑、衣食住行、学习教育、缤纷艺术、身体生命。共计20册,分辑推出。

丛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呈现。设问力求生动有趣、简洁通俗,贴近当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回答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语言风格明快活泼,不做繁琐考究,适量引用古代经典,在原题的基础上有所扩展。

问答配有插图与图注,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生僻字词标出汉语拼音,配以简注,帮助读者扫清阅读障碍。

本套丛书由精通中华文化、乐于分享知识的专业人士协力完成,感谢他们辛勤而有益的劳动。

中华书局编辑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文思想/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乔天一//张辉//安晓良//廖根勇//孙建民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99669
开本 16开
页数 1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4
CIP核字 2014023539
中图分类号 B21-49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