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细菌世界历险记(名师1+1导读方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高士其所著的《细菌世界历险记》所收录的作品由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学趣谈三个部分构成。科学童话《菌儿自传》的主人公菌儿是千千万万细菌中的一员,全书以菌儿自述的方式写成,菌儿时而在呼吸道里探险,时而在肠腔里开会,妙趣横生。高士其爷爷把细菌对人类的危害以及人们如何预防细菌写得淋漓尽致。科学小品和科学趣谈部分选取了数十篇精彩短文,虽然每篇不过数千字,却能带人领略科学世界的绮丽风光,而且这些短文以细菌学为主,但是常常旁征博引,涉及整个自然科学领域。高士其爷爷用拟人化的手法,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奥、神秘的科学世界讲得形象生动,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精妙的科学世界。

肖复兴主编的《细菌世界历险记(名师1+1导读方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是为当代小学生量身定做、专业打造的一套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水平的优秀图书,其内容紧扣新课标精神,引领学生们遨游名著的海洋,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渴求与完善中不断成就更加完美的自我。

内容推荐

高士其所著的《细菌世界历险记》一书,作者用不同于一般科普读物的方式彻底揭去了科学神秘的面纱,为广大读者奉献了一本有趣另类的科普读物。他用拟人化的手法,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奥、神秘的科学讲得形象生动,明白晓畅。肖复兴主编的《细菌世界历险记(名师1+1导读方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以其诗人的情怀和极具人性化的笔触,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精妙的科学世界,让读者在与其零距离接触的同时,又能沐浴文学的清辉,乐享知识的滋养。

目录

名师1+1导读方案

 一 了解细菌的来龙去脉,积累科学知识

 二 培养卫生习惯,提高健康意识

 三 学习体会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写作水平

 四 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培养爱国情操

科学童话:菌儿自传

 我的名称

 我的籍贯

 我的家庭生活

 无情的火

 水国纪游

 生计问题

 呼吸道的探险

 肺港之役

 吃血的经验

 乳峰的回顾

 食道的占领

 肠腔里的会议

 清除腐物

 土壤革命

 经济关系

科学小品:细菌与人

 人生七期

 人身三流

 色——谈色盲

 声——爆竹声中话耳鼓

 香——谈气味

 味——说吃苦

 触——清洁的标准

 细菌的衣食住行

 细菌的大菜馆

 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祖宗——生物的三元论

 清水和浊水

 地球的繁荣与土壤的劳动者

 细菌学的第一课

 毒菌战争的问题

 凶手在哪儿

科学趣谈:细胞的不死精神

 细胞的不死精神

 单细胞生物的性生活

 新陈代谢中蛋白质的三种使命

 民主的纤毛细胞

 纸的故事

 漫谈粗粮和细粮

 炼铁的故事

 谈眼镜

 “天石”

 灰尘的旅行

 电的眼睛

 镜子的故事

 摩擦

 热的旅行

 温度和温度计

 从历史的窗口看技术革命

 土壤世界

 水的改造

 衣料会议

 光和色的表演

 血的冷暖

 星际航行家离开地球以前

 谈寿命

 未来的旅行

 蜜蜂的故事

 庄稼的朋友和敌人

 大海的宝藏

 大力宣传戒烟

 笑

 痰

 梦幻小说

 后记

 参考答案

试读章节

我的名称

这一篇文章,是我老老实实的自述,是请一位曾直接和我见过几面的人笔记出来的。

我自己不会写字,写出来,就是蚂蚁也看不见。

我也不曾说话,就是有一点声音,恐怕苍蝇也听不到。

那么,这位笔记的人,怎样接收我心里所要说的话呢?

那是暂时的一个秘密,恕我不公开吧。

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自称作“菌儿”。

我原想取名为微子,可惜中国的古人,已经用过了这名字,而且我嫌“子”字有点大人气,不如“儿”字谦卑。

自古中国的皇帝都称为天子。这明明要挟老天爷的声名架子,以号召群众,使小百姓们吓得不敢抬头。古来的圣贤名哲,又都好称为子,什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真是“子”字未免太名贵了,太大模大样了,不如“儿”字来得小巧而逼真。

我的身躯,永远是那么幼小。人家由一粒细胞出身,能积成几千、几万、几万万。细胞变成一根青草、一棵白菜、一株挂满绿叶的大树,或变成一条蚯蚓、一只蜜蜂、一头大狗、大牛,乃至于大象、大鲸,看得见,摸得着。我呢,也是由一粒细胞出身,虽然分得格外快,格外多,但只恨它们不争气,不团结,所以变来变去,总是那般一盘散沙似的,孤单单的,一颗一颗,又短又细又寒酸。惭愧惭愧,因此今日自命作“菌儿”。为“儿”的原因,是因为小。

至于“菌”字的来历,实在很复杂,很渺茫。屈原所作《离骚》中,有这么一句:“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这里的“菌”,是指一种香木。这位失意的屈先生,拿它来比喻贤者,以讽刺楚王。我的老祖宗有没有那样清高,那样香气熏人,也无从查考。

不过,现代科学家都已承认,菌是生物中之一大类。菌族菌种,很多很杂,菌子菌孙,布满地球。你们人类所最熟识者,就是煮菜煮面所用的蘑菇香蕈之类,那些像小纸伞似的东西,黑圆圆的盖,硬短短的柄,实是我们菌族里的大汉。当心哪!勿因味美而忘毒,那大菌,有的很不好惹,会毒死你们贪吃的人哪。【比喻:把蘑菇、香蕈这等菌类比喻成“大汉”,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在体形微小的菌类世界中,蘑菇、香蕈等已经算是体形巨大的种类了。】

至于我,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使你们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我们好几十万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着重。真的,我比苍蝇的眼睛还小1000倍,比顶小一粒灰尘还轻100倍哩。【对比:把细菌和苍蝇的眼睛以及灰尘做对比,具体生动地表现了细菌的微小。】

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传到现在,在生物界中,混了这几千万年,没有人知道有我。大的生物,都没有看见过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

不知道也罢,我也乐得过着逍逍遥遥的生活,没有人来搅扰。天晓得,后来,偏有一位异想天开的人,把我发现了,我的秘密,就渐渐地泄露出来,从此多事了。

P4-5

后记

高士其的道路、作品与人民性

1995年第一届全国科普大会召开时,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高士其的遗产》。该记者走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看到了一度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八十年代红红火火的科普创作、书籍、报刊、杂志的情况。与现今科普创作、书籍寥落的情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对比。而一个先进发达的国家,它的科学刊物、科普刊物与文学刊物的比例应该是五比一或六比一。这是全民科学化进程不可缺少的环节,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科技专业户或科技工作者。

2002年全国人大、政协会上一位女委员提出了绿色科普的概念。何为“绿色科普”?她认为,社会也普遍认为“两院院士写科普,实质上是科而不普,因而应由科学家出命题、内容、框架,由文学家进行创作和加工。”实际上这个问题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高士其先生的科普创作中就已经解决。

高老把科学、文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艺术上高度和谐的统一。高士其在科普作品中用拟人化的手法、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奥、神秘的科学讲得农妇与孩子都能明白。所以,他创作的一系列优美流畅、脍炙人口的作品流传至今,启迪了一代又一代人走向科学的道路。

时间再回溯到1999年,《人民日报》一篇文章的标题这样写道:高士其的传人在哪里?文章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的时代产生不了高士其这样的科普大家?这个问题迄今未有答案,因而在高士其百年诞辰之际,我们有必要追溯一下高士其的成长道路。

一、文化、科学与哲学三位一体

那么高士其是怎样成长的呢?我们可以理解为文化的高士其、科学的高士其和哲学的高士其。

因为任何一个领域大家的成长必须是文、理、哲三者并重,如果以一棵大树来比喻的话,那么文化就是大树的树根,哲学则是大树的升华。而政治、经济、哲学、科学、教育、医学、艺术都是这棵大树上所结的果实。由此可见文化基础的重要性。

高士其在三岁时,就读了《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幼学须知》“混沌初开,乾坤始奠……”,《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此外,还有《增广贤文》等书,而做人的基本道理也尽在这些简单的经典之中了。四岁时,又读了《大学》《中庸》,一篇八百字的《大学》他整整背诵了八百遍,倒背如流。每逢家里来客人时,祖父就把高士其叫出来,当众背诵。高士其则摇头晃脑地、吐字清晰地背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幼小的高士其虽然不懂这些古文的明确涵义,但却充满了莫名的喜悦和兴奋。他隐约地感到在这些语言文字后面,是一个精神世界的大门。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幼时所背诵的经典字义,都一一地消化、理解和吸收了。文化的原理、传承的精神、历史的使命感也随之而建立了,当然,这与那个时代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备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压和凌辱密切相关。

高士其在小学时期,几乎阅读了所有的中国古典小说,如《封神榜》《包公案》《济公案》《儒林外史》《今古传奇》《徐霞客游记》《子不语》《薛仁贵》《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西厢记》《施公案》《说岳全传》《七侠五义》,也包括一些翻译过来的西方文学,如《福尔摩斯探案集》《黑奴吁天录》,等等。同时,高士其白天在福州明伦小学上学,晚上在家祖父继续教他四书五经。这些都奠定了高士其深厚的文化基础和文学造诣。

高士其六七岁时,开始接触自然科学,他的一位叔叔给他讲了细菌、病毒和微生物的知识。这使他在脑海中浮起了对微观世界的好奇与探索。在此后的明伦小学和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中,高士其正式接受了自然科学的教育。在对自然科学的学习中,他全面发展而又重点突出,他热爱化学,每次做化学实验时都十分准确。因此,他怀抱化学救国的远大理想,同时,他也喜欢数学,他为数学的奇妙变化而感到入迷。他还对微小的生物世界充满了兴趣。由于兴趣广泛,爱好众多,他获得了“博物学奖章”。赴美留学后,他在自然科学方面又得到进一步的深造,这些都自不待言。

值得指出的是,高士其在清华大学读书时,还广泛涉猎西方文学。他精通英文、德文和法文。阅读了《天方夜谭》《鲁滨孙漂流记》《双城记》《莎士比亚戏剧集》《战争与和平》《安徒生童话选》《拿破仑传记》《华盛顿传记》《茶花女》《安娜.卡列尼娜》等书籍。他还特别喜欢诗歌,读了拜伦、雪莱、凯芝、华兹华斯、艾伯特·彭斯、斯诺·邦德、歌德、泰戈尔、普希金等人的诗集。高士其在美国留学期间,经常到美国国家图书馆去看书。他在回忆录中曾这样写道:“在美国国家图书馆,我几乎阅遍了世界上的所有名著。”

……

历史发展到今天,新的时代,新的世纪,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高±其,走近高士其,理解高士其,与高士其的精神融为一体。

七十年前,高士其把带“人”字旁,“金”字旁的名字改掉了,他毅然宣布“扔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要钱”,这黄钟大吕般的振聋发聩的声音,标志着高士其从小我、个我、私我走向了大我、忘我乃至无我的境界。

这一境界是什么呢?这就是中国五千年乃至八千年传统文化的圣贤精神,高±其恰恰就是圣贤精神的一个继承人,一个代表。看到人民的苦难、民族的危厄,高士其毅然宣布放弃自己的一切私利而无所畏惧地去追求真理和大光明境界,这就是高士其改名的意义。宛如邓小平的幼年,他的名字叫“邓先圣”,11岁时,又改名为“邓希贤”。17岁赴法国勤工俭学时,才改名为“邓小平”,这意味着他与人民更加地接近与平等。可以说,这二者的意义是如出一辙而无分别的。

同时,高士其是人类现代精神的立交桥,融汇了科学、文化、政治、教育等。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左翼联盟,乃至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莫不与之息息相关。为此,他是立体的,他汇聚了多方面的意义和象征。

今天,我们读高士其的书,走高士其的路,成为高士其一样的人;成为高士其那样的科学家,高士其那样的作家,高士其那样的教育家;成为具有高士其精神的在各种工作岗位与领域的人才和栋梁,依然是时代的呼唤,社会的呼唤和人民的呼唤。

由此我们可以说,永恒的高士其,永恒的经典,人类的高士其,人类的经典。因为高士其和他的作品都是在集大成的基础上而诞生的,集大成的东西是优秀的,而优秀的东西也都是集大成的。

高志其

2008年10月2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细菌世界历险记(名师1+1导读方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士其
译者
编者 刘晔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2279672
开本 32开
页数 3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2016158027
中图分类号 Q939.1-49
丛书名
印张 10.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