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孩子心中不能说的小秘密
内容
编辑推荐

《孩子心中不能说的小秘密》由罗洁所著。解读儿童心灵的密码,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大胆放手,让孩子在错误中自己教育自己,倾听孩子,做一个理解孩子的家长用宽容的爱来包容孩子,驱散孩子心中自卑的阴影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一个有勇气改变自己的家长,才有能力改变孩子。

内容推荐

《孩子心中不能说的小秘密》是一位专业的儿童心理咨询师通过心理咨询时候的一个个生动案例,剖析了中小学生在青春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人格形成以及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困难,说明了青少年儿童和家长之间沟通的必要及家长用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并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对孩子们一生成长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客观、实用的建议。

《孩子心中不能说的小秘密》由罗洁所著。

目录

大眼睛

铅笔盒的故事

一封写给家长的信

雪儿的心事

两个“捣蛋鬼”

爱哭的宁宁

我想回“老家”

脸上长“痘痘”的女孩

密码本的风波

闻馨儿

我该怎么办?

孤独的彤彤

妈妈,别离开我

带香味的橡皮

晓迪

爸爸,我再也不骗你了!

试读章节

那是一个冬天的下午,天气很冷,在学校大门外拐弯处的墙边,站着一个穿着红色羽绒服的女孩子,只见她用手擦着眼睛,旁边站着一个比她个头略高一点的女孩子。这个穿红色羽绒服的女孩子名叫陈美玉,站在她旁边的是她的同学也是她唯一的朋友蒋怡琳。因为陈美玉的眼睛又大又圆,而且黑白分明,所以,同学们都叫她“大眼睛”。时间一长,连老师也知道了陈美玉的这个外号了。这会儿,陈美玉双眉紧锁、眼泪汪汪地看着蒋怡琳,低声说道:“今天回去,我妈肯定会给我爸打电话的。”蒋怡琳说:“给你爸爸打电话干什么?”“让我爸爸回来收拾我!”陈美玉胆怯地说。陈美玉接着说:“我爸爸在七道湾上班,平时不回来,每次我考得不好,我妈就打电话,让我爸回来收拾我!”“怎么收拾?”蒋怡琳急切地问道。陈美玉难过地低下头说:“打,拿皮带抽我。”蒋怡琳吃惊地说:‘你爸拿皮带打你?真是太恐怖了!”

原来,上星期进行的期中考试成绩今天出来了’班主任李老师让同学们把成绩单带回家给家长签字。陈美玉的语文考了77分,英语考了65分,可数学只考了57分,她知道,今天回去又要挨打了。因为学习不太好,陈美玉经常受到爸爸妈妈的打骂,有时爸爸没回来,妈妈虽然没打她,但是会让她靠墙边站着反省。对于这些情况,只有她的好朋友蒋怡琳知道。所以,听了陈美玉的话,蒋怡琳十分担心地说:“要不今天回去别把成绩单拿出来了,等两天再说吧。”陈美玉用低低的声音说:“明天拿出来也一样,反正都要挨打。”说到这儿,陈美玉抬起头,忧郁的大眼睛里噙满了泪水。蒋怡琳说:“你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有你妹妹就不喜欢你了?”陈美玉说:“不是的,我妈妈的脾气一直就暴,每次我作业写不完或者没考好,她就要训我。她的声音大得要命。”蒋怡琳又说:“那你就跟你爸爸好好说—下,要是你爸爸不生气了,你妈也许就不训你了。”陈美玉:“不行,每次都是我妈让我爸爸打的,我爸听我妈的话。”蒋怡琳胆怯地问:“你爸打得重吗?”陈美玉点点头说:“他让我趴在沙发上,一边抽我一边说:‘叫你不好好学,看你还听不听话?一听到这里,蒋怡琳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那怎么办呢?”蒋怡琳真的发愁了。她想起了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也是爸爸妈妈对她最严厉的那次,那是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蒋怡琳把写得不干净的作业本随便撕了,当时妈妈生气地拿起作业本大声地训斥,还有爸爸那严厉的目光,至今都还记忆犹新,可是陈美玉的爸爸怎么能打她呢?又不是她不想好好学习。其实陈美玉学习挺刻苦的,但她好像数学基础有些差,所以听课比较困难,每次在课堂上听不懂就只能在下课后问蒋怡琳,她从来不敢在课堂上举手发言,更别说是去老师那里问了。想到这些,蒋怡琳拉住陈美玉的胳膊说:“要不这样吧,今天你就住我家去,等会儿到我家再给你们家打电话吧?”听了这话,陈美玉紧张地摇着头说:“不行、不行,我要是今天不回家,他们非打死我不可!”说完这话,陈美玉看了看手表说:“快走吧,太晚了!”就这样,两个女孩子到底也没商量出个办法。陈美玉只好带着那张让自己心惊胆战的成绩单和满腹的心事回家了。

回到家的蒋怡琳总是在想着陈美玉的事,所以做作业总有点心不在焉,当她刚写完作业时就听见门开了’她赶紧起身走出自己的房间。见是妈妈回来了,蒋怡琳叫了一声“妈妈”就在沙发上坐下了。妈妈走到她面前,坐在她的旁边摸了摸她的头说:“小怡,你怎么了?不舒服吗?作业写完了没有?”蒋怡琳叹了口气说:“写完了。”妈妈又说:“怎么啦?和同学闹别扭了?”蒋怡琳摇了摇头。妈妈站起身说:“妈妈去做饭了。”说完,妈妈就去厨房了。蒋怡琳一个人回到自己房间看了会儿书,可她的眼前总是浮现出陈美玉那含着眼泪的大眼睛,她想:这会儿,说不定陈美玉已经被她的爸爸妈妈打了,很可能还会被罚站或不准吃饭,想到这里,蒋怡琳感到自己的鼻子酸酸的,她再也坐不住了,就走到厨房对妈妈大声说:“妈妈,我想和你商量个事。”妈妈盖好锅盖,一边用抹布擦着手一边看着她说:“什么事?说吧,我听着呢。”于是,蒋怡琳就把陈美玉考试成绩的事情和她爸爸妈妈可能会惩罚她的事情说了一遍。最后,蒋怡琳沉重地说:“妈妈,我觉得陈美玉太可怜了,她妈妈像后妈一样!”听了这话,妈妈笑了起来,说道:“你怎么会想到后妈这个词?你从哪儿听来的这些话?”蒋怡琳有些生气地说:“妈妈,我在和你说一件很严重的事情,你怎么没有同情心,人家都那样了!”听了女儿的话,妈妈变得严肃起来,说道:“我知道你的意思。妈妈也知道她是你的好朋友,你能有这样的爱心很可贵。可是,你知道吗?要解决她的问题关键在她的爸爸妈妈身上,况且我又不认识他们,这事很难办啊!”蒋怡琳—直觉得妈妈很有主见,在好多事情上也很有办法。可今天连妈妈也这么说,看来自己的朋友真的“死定了”。正在这时,又听见妈妈说:“小怡,你也别灰心,你没帮她出出主意,比如在她爸爸面前承认错误,然后由她爸爸跟她妈妈说—下也许效果会更好……”还没等妈妈说完,蒋怡琳就大声说:“不行!妈妈你不知道,陈美玉的命太苦了,她爸爸更可怕,简直就是打手!你不知道就是她爸爸拿皮带抽她!”听了蒋怡琳的一番介绍,妈妈表情沉重地说:“什么?怎么会这样!”妈妈接着又说:“是啊,孩子的问题根源都在家长,问题是这些家长的工作该怎么做呢?”看到妈妈对这件事也感到难办,蒋怡琳感到有点失望,她的心情更沉重了。她随便吃了几口饭就回房间了。P1-4

序言

亲爱的读者朋友,当您翻开这本书,请允许我问您几个问题:你的童年快乐吗?你的父母爱你吗?你收到过让父母送给自己并让你记忆犹新的生日礼物吗?你会因为爸爸或是妈妈的那一巴掌一直怀恨在心吗?假如你还是一个孩子,希望我所讲的正是你或你身边的故事;假如你是一个成年人,你会成为孩子的朋友吗?假如你已为人父母,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你能说出自己孩子的星座吗?你知道儿子喜欢哪支球队吗?你知道女儿最喜爱的歌星的名字吗?

在这里,我想要说的是,作为一个心理工作者,我绝不否认大部分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关爱和呵护,我只想把我在工作中,从孩子那里听到的、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传递给你们!

作为成年人、孩子的父母、孩子成长的榜样,我们在更多的时候,认真倾听过孩子在说什么了吗?你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吗?那么,让我来告诉你——孩子心中那些不能说的小秘密!

一、以爱的名义的伤害。

现在孩子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确很高,这是因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原因。但是,与成年人一样,现在的孩子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这其中有社会的原因,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人文因素。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孩子们在大多数情况下很无奈、很无辜,甚至是很无助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请看目前很多小学生周六、周日的时间安排:周六上午:作文(奥数);下午:绘画、书法(钢琴、扬琴、小提琴);周日上午:英语,下午:拉丁舞(跆拳道)。据我所知,有一半以上的小学生在周六和周日都会在家长的陪伴下,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当问到家长,孩子能否受得了时,回答常常是:“受不了也没办法啊,不能让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这都是为他(她)好呀!”

是啊,我们的家长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你想过没有,孩子真的喜欢跳拉丁舞吗?你的孩子在绘画上有天赋吗?在外面为孩子们认真设计未来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孩子们的感受!曾有不少家长对我抱怨:孩子动作特别慢,抄篇课文要好长时间,而且还必须大人在旁边守着;还有的家长发愁地说:真没办法,孩子的学习不抓不行,家长稍微放松一点,孩子的成绩马上就掉下去……于是,我问道:是不是从上学开始,孩子每天写作业时,你们就—直陪着。家长惊讶地问道:你怎么知道?同样,很多小男孩的家长,因为“爱”孩子,孩子到一定年龄不敢单独睡觉,大人就—直陪着?甚至于孩子已经上学了依然和爸爸妈妈睡在一张大床上。类似情况都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太“爱”了,当他们长大后,家长们发现孩子的性格软弱、缺乏独立性为时已晚。试想—下,在这种“爱”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长大后不会剥鸡蛋皮当然不足为奇了!还有一种情形最令孩子们反感,就是很多家长总把一句话挂在嘴上: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谁?我们这么辛苦都是为了谁?这种以爱的名义带给孩子的负担是沉重的,它的直接后果有两个:一是造成孩子学习责任心的偏离——为父母而学;二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这里,我不得不向家长们问一句:出现这些问题,我们是否认真地反思过?我们的很多方法对孩子来说是爱吗?我们认真考虑过对孩子爱的结果吗?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大量的事实证明:给孩子带来伤害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这些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并总是以爱的名义伤害着孩子的人们。

实践表明:快乐的孩子更聪明。而我们家长给孩子合理的爱,才是孩子快乐的源泉!

二、大人眼中的“小事”对孩子是什么?

有一件十分重要,但被很多成年人忽略的“小事”,这些‘小事”常常让孩子们很苦恼、很纠结,甚至成为无法排遣的“心事”。比如:不知为什么几个同学都不和我玩了,今天语文课上,明明是张睿在讲话,可老师说我们两个人做小动作;体育课练习跳高时,别的同学都跳过去了,就我一个人没跳过去,我觉得自己真没出息;放学时,同学们来我家玩,因为我家住平房,房子又小又破,我觉得特丢人;我尿裤子的事被同学们知道了,我觉得全班同学都知道了,我再也抬不起头了……

这些出自小学生之口的话,在我们看来是多么幼稚可笑。可是,假如我告诉你,有一个孩子因为经常尿裤子而变得十分胆小内向,以致成年后形成拘谨、自卑的个性时,你还会无动于衷吗?有一个六年级的女孩说她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自己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来看看自己。对于这样一个最简单不过的愿望,你做何感想?又比如,一位家长很自信地对我说:她的儿子学习特别好,小小年纪已经读了很多名著了,也许是因为和别的孩子有差距而没有多少朋友。听了这话,你也觉得这个孩子只是太优秀的问题吗?还有,当已经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仍然要和妈妈睡在一张床上时,很多家长只认为孩子胆小而放任;有的单身妈妈在正在长大的儿子面前穿着暴露,却总以“儿子是我生的,怕什么?”为借口而不在乎!此类家长是否想过儿子将来要长成一个男人、一个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男人!还有,当孩子因为小伙伴不理自己而愁眉不展的时候,很多大人常常会说:没事的,不用管他,小孩都这样,过几天就好了。但是,随着我和孩子们交往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小事”让我震撼,使我警醒:在孩子的世界里,这些“小事”就是他们的全部!更可怕的是,许多成年人的心灵扭曲和人格的不完善,往往就是因为在孩提时代的一桩桩‘小事”!这种观念,更坚定了我走到孩子们的‘小事”当中。当我告诉那些正在忍受被小伙伴冷落和抛弃的小女孩,怎样用诚心和说话的技巧重新回到朋友中间;当我经过交谈,一个因为学习不好而经常受到家长打骂,甚至想到过自杀的小女孩来到我的面前,兴奋地大声说:我妈说了,再也不打我了!当一个拘谨的男孩流着眼泪对我说:就是从爸爸妈妈离婚后,自己染上了偷东西的坏毛病,我告诉他说:这种毛病可以改的,只要有信心!

沉浸在这些“小事”当中,我和孩子们一起伤心、一起快乐、一起成长,我被自己的努力和孩子们的成长感动着……

现在,我想把自己的体会告诉大家:很多时候,大人们都忽略了孩子身边这样那样的‘小事”,而这种不经意的忽略后患无穷!因为它正在影响着孩子的快乐、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最关键的是影响着孩子的未来!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可美好未来首先是从快乐的每一天开始的;而每一天的快乐又是由无数个“小事”堆积起来的。

如果我们真的爱孩子,就从孩子身边的‘小事”做起吧!

三、不被孩子接纳的家长。

进入孩子们的世界以后,我越来越强烈地产生了一个愿望:让家长和孩子们有更多的“对话”!因为我发现,家长和孩子的想法是不一致的。甚至很多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结果是大人说大人的,孩子做孩子的,这是造成家庭中沟通不畅、孩子不愿意听大人话的主要原因。

很多孩子在和我诉说时,充满了委屈与不满:“我最烦我妈动不动就拿我和别人比!”“我最伤心的是我爸打我那一耳光!”“我妈太过分了,她凭什么骂我不自爱!”听了这些话,我对他们说:“对爸爸妈妈有意见为什么不找机会和他们谈谈呢?”对此,孩子们常常表现得很无奈:“谈有什么用?我爸妈对我的要求只有一条,就是成绩!”“他们大人根本就不听,还说:‘说这些有什么用?有本事你给我考个好成绩回来看看!”’还有的家长没等孩子说完话就甩出一句:“你不用说了,我知道你想说什么……”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家长对我说:“你不知道,我的儿子有多顽皮,他每天在学校闯祸,一接到老师的电话我就害怕”;“我女儿的动作太慢了,如果不是我在旁边看着,她的作业根本就写不完”。还有家长反映说:“孩子很逆反,什么话也听不进去,而且大人说一句,他总有几句等着你!”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些家长的方法不对,他们不重视或从来没有想过要做一个被孩子接纳的家长!既然孩子不愿意提学习的事,我们为什么还要一见面就是:作业写了没有?怎么又看电视?刚才和谁在一起?是不是又玩游戏了?听了这些话,孩子的第一反应是反感!孩子反感了还怎么和大人对话?我们为什么不试着找一个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呢?比如:网络游戏、流行歌曲、星座、明星等,从根本上说,孩子喜欢这些是没有错的!假如正在花季的他(她)们连这些都不感兴趣,那就不正常了!我曾经问还在上高中的女儿:“喜欢什么?”女儿不以为然地说:“我只好说喜欢学习啦,因为你们大人就喜欢听这个,其实我们都喜欢玩!”听了这话我就在想:原来,无论学习成绩如何,哪个孩子都一样:喜欢玩!所以,我要负责任地告诉各位家长: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喜欢谈学习其实只是我们大人的一厢情愿!关键是大人要引导孩子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孩子,把在玩耍中的兴趣和自信体现在掌握新知识上,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带给孩子掌握新知识的成就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来说,一两次学习上的进步将是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极大动力!做家长的一定不要错过这样鼓励孩子的机会!

生活中,很多孩子爱上篮球运动,就是源于幼年时期投篮准确得到了成年人的赞赏!

我在一所小学上心理课时,坐在前排的一个男孩很调皮,给我的感觉是他总是在动,而且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一次,在选择由谁来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时候,这个男孩也举手了,我抱着试试的态度选择了他,没想到这个男孩在他们这一组表现十分认真,而且后来还变得愿意听我讲话,在一次谈话中,他对我说了很多对学校、班级的看法。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想假如有更多的机会给他,这个男孩也许是个不错的小领导,因为他虽然调皮但十分聪明活泼。

问题的结论出来了,家长和孩子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我们当家长的虽然充满了爱心,但是有时却充当了_一个孩子不喜欢的角色,那孩子怎么可能听我们的话呢?大人们可能不知道,孩子心目中好家长的标准是:不打骂孩子;不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和孩子一起玩;能和他(她)们平等对话等。

亲爱的家长,看到这里,你是否有所触动,触动以后是否会有所改变,或者说从心底里希望做一个孩子接纳的家长?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无论如何,孩子的问题原因都在大人!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听话,你必须放下家长的“架子”,蹲下身去,耐着性子听听他(她)的话。如果你能做到他(她)把心里话都告诉你,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四、爱的缺失——影响孩子一生的关键!

在和孩子交往中,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些表现出明显的拘谨、过分内敛、自卑、胆小等特征的孩子基本来自于单亲家庭!这类孩子基本上都是因为父母离异造成单亲家庭,虽然家里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者是其他亲戚长辈,但孩子性格却表现出与别的孩子明显的不同,他(她)的肢体往往表现为双肩下垂,含胸驼背,双手交叉于胸前,眼睛始终回避着大人的目光。每当这时,我就在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他(她)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变成这样?经过简短的问话,结果往往是:爸爸和妈妈离婚了!

有一个男孩坐在我的面前,他始终低着头,在和我问答式的交谈中,孩子对我说:“我和别人不一样,我爸和我妈离婚了o”说完,孩子又低下了头,就像他做错了什么;另一个正在上四年级的小女孩告诉我:我从小是奶奶带的,现在奶奶老了,我特别担心她,有时上课时也会想起奶奶。我最开心的事就是星期天去见奶奶;还有一个男孩对我说,他为了去见已经和妈妈离婚的爸爸,就只好撒谎。当我问到妈妈为什么不许他去见爸爸时,他总是无奈地说:妈妈厉害、脾气不好,对她说了肯定不会同意的。当问到这些孩子最大的愿望时,他们的回答都是一样的:爸爸和妈妈复婚!在这里,我并不想剥夺一些有孩子的父母亲追求幸福的权利,但是,当家长们正在办理离婚手续时,—定不要因两个人的分手而隔断对孩子的爱,父爱和母爱对孩子来说缺一不可!对于那些正因为要上班而准备把孩子送给老人代养的年轻妈妈们,我也要告诉你们:对待这个问题_定要慎重,孩子即使由老人带养,做母亲的也应该尽可能地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因为,正处在幼年的孩子最大的不安是来自于亲情环境的改变,对于孩子来说,母亲的怀抱永远是最安全和温暖的!现实生活中,因为幼年生活环境的改变,尤其是离开母亲的孩子,长大后形成内向、拘谨、胆小、自卑的性格的例子比比皆是。有研究表明:母子分离,若从儿童1岁开始持续3年以上,一般说来,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智能、语言以及人格障碍,而在刚刚确立起依恋关系的特殊时期——出生后第二年母子分离的话,则可能导致儿童人格障碍,且难以恢复。若在母子分离的时间内,儿童经历了极度的痛苦体验,那么,即使终止母子分离,也难以恢复原状。

多么可怕的结论!

所以,那种孩子小不懂事,等长大了再回到父母身边培养感情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孩子在幼年,尤其是7岁以前的亲情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这个时期的环境改变,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在此,我想对各位家长大声说:有爱的孩子自信一辈子!为了孩子的一生,请不要把爱从孩子的身边夺走!

以上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基本动因。本书中的故事,大都是依据工作中遇到的案例,根据写作需要,经过艺术加工而成。希望各位读者不要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孩子心中不能说的小秘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罗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207826
开本 16开
页数 1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1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25
15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6: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