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从较大的视野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和完整的描述,以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为研究“入口”,从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有价值的思想材料,进一步探索企业创新的新思路,丰富和发展企业经济管理理论与科技管理理论。即本书研究的理论价值是力图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综合创新体系,探讨民营科技企业可能的演进路径,正确地把握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前景及其规律的变化。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分析民营科技企业创新的现状,探讨民营科技企业以“技术创新为主线”的综合创新理论。作者根据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规律,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相协同的机理出发,建立起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对1997年以来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民营科技企业创新的优势和劣势,总结出提高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能力的三种基本模式;提出了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战略框架下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揭示了提高综合创新能力是民营科技企业三次创业的核心内容;指出风险投资与金融创新是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的有力保障;同时,创新环境的优化对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目录

1 导论/1

 1.1营科技企业及其存在的现实合理性/1

 1.2营科技企业创业历程与综合问题的提出/26

 1.3内外的研究状况与综合创新概念的界定/51

 1.4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研究的意义与主要创新点/83

2 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的基本理论框架/88

 2.1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的分析框架/88

 2.2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的互动路线/95

 2.3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的相关因素分析/97

3 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120

 3.1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能力评价/120

 3.2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能力优劣势分析/125

 3.3营科技企业提升综合创新能力的基本模式/134

4 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战略的路径选择/154

 4.1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推动综合创新/156

 4.2营科技企业制度创新支撑综合创新/170

 4.3营科技企业管理创新协调综合创新/183

5 风险投资与金融创新: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的有力保障/203

 5.1险投资: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203

 5.2险投资支持高科技企业迅速成长的成功经验/208

 5.3险投资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支撑体系设想/2l7

 5.4营科技企业金融创新的战略选择/220

6 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与创新环境优化/230

 6.1论创新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和振兴的前提/231

 6.2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政策环境的优化/277

 6.3建系统化的民营科技企业抚育网络/292

参考文献/312

后记/324

试读章节

      民营科技企业的金融创新体系设想

为了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需要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服务力度,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多渠道、多形式地探索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帮助民营科技企业筹集资金,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新产品的开发以及新技术的引进、吸收、消化、创新提供良好的服务。

1.消除信贷歧视。

直到今天,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成分(所有制)歧视”。民营科技企业一直与银行信贷存在着信用断层问题,民营科技企业获得国有银行的信贷支持是非常有限的。“创造了30%GDP的国有企业获得了70%的银行贷款,而创造了70%GDP的非国有企业却只获得30%的银行信贷”(樊刚,1999),这是极不公平的。在当前银行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仍占支配地位。所有制背景的不同,使得国有银行主管在向民营科技企业贷款时顾虑重重,生怕民营科技企业破产赖账而使自己难脱干系。比较而言,国有银行向国有企业的贷款即使出现呆、坏账,也没有必要承担风险。在实践中导致了国有银行的“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即泊切需要资金支持但风险相对较高、资金回报率也高的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进入成熟期,资金回报率降低,但风险较小而已趋于稳定的企业则成为银行追逐的目标)。因此,只有消除信贷歧视,民营科技企业才能有一个平等竞争、健康发展的良好经营环境。

2.建立为民营科技企业服务的非国有的中小金融机构。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由于大银行的运作成本较高,只能作大额贷款,很难实现对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的小规模贷款。也就是说,当前的金融服务体系还不能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因此,必须大力发展非国有乃至民营金融机构,探索解决民营科技企业所需资金的出路问题。在英国,既有从事大宗信贷(10万英镑以上)的“批发行(Wholesale Bank)”,也有大量从事小额信贷的“零售行(Retail Bank)”,分工的专业化促进了效率的提高。从成本角度来看,由国有大银行去从事中小民营企业的小额贷款,成本是较高的,因此它的职能定位应是“批发行”,“零售行”的业务应让位于中小金融机构。

 3.建立民营科技企业的担保机制。

自1998年末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试点工作以来,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事业发展很快。目前,全国已有约200家各种类型的信用担保机构,初步形成了以省、市和区县财政出资,以市财政为主,资金来源多元化,机构组织多样化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应该说,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要想彻底解决民营科技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还必须强化民营科技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一是建立民营科技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可以通过依靠政府财政提供、向社会发行债券等形式筹集;二是整合各种资源,加快成立信贷担保机构。一类是由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担保公司;另一类是会员制的担保机构,即由民营科技企业联合出保,发挥连保、互保的作用。

4.建立民营科技企业银行科技贷款的风险保障机制。

一些银行的科技贷款质量偏低,风险大。据工商银行统计,1996年底,科技开发贷款有265亿元,其中“三项”不良资产贷款为65亿元,所占的比重为24.5%;技术改造贷款余额为2704亿元,其中“三项”不良资产贷款所占的比重为15.8%,可以看出,科技开发贷款和技术改造贷款中“三项”不良资产贷款所占的比重高于平均水平。由于科技贷款具有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在目前缺乏风险保障机制的情况下,银行对成功的科技项目不能享受高回报,但要承担失败项目的贷款风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资金向科技项目的投入。因此,要建立科技贷款风险保障制度。如建立多层次的科技贷款风险投资基金,对银行贷款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以解决银行科技贷款的后顾之忧;建立贷款贴息制度,由财政部门每年对科技贷款安排一定数目的贴息资金,用于风险眭偏大的科技转化项目;建立银行贷款和政府共同投入的机制,以分散银行贷款的风险等。

5.增加新的科技金融品种。

一是开设科技租赁、典当机构。这种机构主要是为适应科技事业发展的新形势而设置的。如沈阳市创办了科技典当拍卖商行,其经营范围包括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成果、各种知识产权在内的无形资产等商品的典当和拍卖。二是创办科技发展共同基金。由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在安排财政支出时,各按一定比例提取资金共同组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基金,或由国家财政和银行共同出资组建,或由众多企业出资组建,或由政府财政和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等。三是发行科技债券和科技产业股票。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经有关部门批准发行,以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改造。如沈阳市经中国人民银行审批,从1989年起,先后四次发行科技短期融资债券共2.45亿元,取得良好的效益。

 6.扩大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贷款规模。

金融改革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科技贷款开始转化为商业性贷款和竞争性贷款,为进一步扩大贷款规模提供了条件。扩大贷款规模的关键是科研部门要努力提高和确保技术的成熟度,科技管理部门和银行要把好科技贷款质量评估关,要做好项目实施的跟踪管理工作,确保项目的成功率和保证贷款的安全与效益。P222-224

序言

民营科技企业是我国现阶段实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它是在市场发展中形成的,经历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考验,具有自觉吸纳科技创新成果的动力和较高的技术创新效率,有迅速捕捉商机、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性和机制上的灵活性,是最具活力的生产力和最具活力的民营机制有机结合的企业群体。

从1980年10月中科院物理所陈春先等七位科技人员在北京中关村创办我国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开始,民营科技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搏击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彰显出勃勃的生机和无穷的魅力。时值“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今天,走过二十多年风雨历程的民营科技企业已如星火燎原,遍布神州。

当今的世界,科技创新一日千里。全球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创新所引发的涟漪效应已经远达网络的瀚海之外,并且冲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引发了经济结构的全新变化以及整个社会结构的变革。面对以科学技术知识为基础,讲求效率、效益和速率的21世纪,创新必将主导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规模。有专家认为,在知识竞争时代,知识每7年要翻一倍,创新、研发、速度、价值、淘汰旧知识、传播和应用新知识成为我国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综观当今的民营科技企业,规模尚小时,其生产制造流程及管理较为简单。但当公司持续快速发展时,其原有的系统是否能支持较大规模的生产,仍有非常大的疑问。因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民营科技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必须紧紧抓住科技这一利器,全面提高其综合创新能力。要按照“产业+知识化+信息化+科技+管理+服务=高附加值产业”的产业知识发展战略公式,苦练内功,以其坚实的产业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稳健地向产业价值链上游迈进,这是企业求生存与持续成长的重要途径。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要求民营科技企业必须靠扎扎实实的本领来赢得市场主动权,只有“言当自求之”(唐·颜师古语),以全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第一要义,以自身的综合创新实力来迎接全球化的挑战,不断地自我充实,将伟大的目标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提升民营科技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基于以上认识,本书采取了下面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从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和创业的历程提出了民营科技企业正进入以综合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三次创业期,即:以综合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阶段。综合创新是三次创业的必然要求。本书既追本溯源地研究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原理,又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性和现实合理性进行了论述。在现实性上,民营科技企业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企业发展方向的规范与选择,因而迅速发展壮大。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性在于它是先进的民营机制与先进的科技生产力的结合。

(2)在1997-2001年度民营科技企业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的技工贸总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与职工总数、科技投入、出口创汇、税率、体制等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从定量的角度得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特点。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构造出哈密顿函数,求出最优税率,对未来几年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前景做出设想。

(3)根据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规律,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相协同的机理出发,建立起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对1997年以来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的能力进行分析,指出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的优势和劣势,总结出提高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能力的三种基本模式(华为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互动模式、联想的市场导向模式和方正的技术先导模式)。

(4)根据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战略:在技术创新上选择U型道路,在制度创新上走“股份共同制”道路,在管理创新上选择“柔性化管理”道路。

(5)民营科技企业三次创业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融资问题。本书就如何通过金融创新来促进和保证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6)从理论环境创新、政策环境创新、服务环境创新等多个角度论述综合创新环境的优化。既将民营科技企业的实践探索与相关理论创新研究结合起来,又将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原理结合起来,探索有关民营科技企业的理论创新,即民营科技企业是一个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经济联合体,它实行的是“劳者有其股”的实践方式,是对马克思“联合起来”的个人所有制思想的有益探索。

本书主要是通过分析民营科技企业创新的现状,综合运用经济学、发展战略学、管理学、科学学、社会学、决策学、市场学、哲学、未来学等多种学科的分析手段,将多个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熊彼特提出“创新”观点以来的技术创新理论结合起来,探讨民营科技企业以“技术创新为主线”的综合创新理论。采取多维度、多层次、多视角的研究方法,实行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并努力有所创新。

本书既有对综合创新的理性思考,又有对综合创新的定量分析,并以此作为研究基础来分析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规律,探索性地研究民营科技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问题。当然,这样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只是代表笔者对这个问题的一种肤浅的认识过程,目的是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考空间、一种新的理论架构、一种新的成长模式,其结论是否符合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则有待于学术界诸位专家和实业界的评说以及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实践来检验。

本书虽将民营科技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但并不是对其作全面的研究,而是选择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问题来探讨其迅速健康发展的途径。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设想通过这种研究方式,希望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可以说,这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研究。同时,笔者也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有着独特的时代特色,那就是,当今的民营科技企业是一个大发展时期,不管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关注程度都非常高。因此,这项研究工作具有很强的开拓性和挑战性。一方面,据以研究的对象——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至今不过只有二十几年的时间,可以说正处于一个良性发展的上升时期,但同时也面临着“超越自我”、克服自身固有的弊端、进行三次创业、提高其综合创新能力的问题。另一方面,从科学技术管理的角度讲,要研究的综合创新理论本身就是尚未完全涉及的领域,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问题,更是很少有学者进行全面的研究。一些理论体系需要创造性予以构建,一些资料需要进行完整系统地分析与整理。这就需要认真地加以反思和总结,探讨民营科技企业可能的演进路径,从而正确地把握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前景及其规律的变化。这样做,是因为民营科技企业是现实社会中真正存在的新生事物,选择它进行研究,可以使深奥的学术活动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实际,能够体察出民营科技企业家们的所思、所想、所感,并用我们的理论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使理论研究在与现实问题的结合中碰撞出真正的思想火花,产生具有“草根”性的研究成果,并转化为领导现实的力量。这也是做此研究的重要出发点之一。

由于民营科技企业从诞生至现在不过二十多年的时间,针对民营科技企业的研究工作正处于发展时期,可以说,值得借鉴的资料并不多,加之笔者水平有限,学识浅陋,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和漏误之处,希望各位专家、学界同仁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后记

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拙作是在我对民营科技企业进行大量实地调查与思考的基础上,历时数载而完成的。在书稿即将付梓之际,我要向多年来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表示诚挚的敬意和深深的谢忱。

本书虽然凝聚着自己的汗水,但却并不完全是个人智慧的产品,没有导师的指引和赠与,要想完成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是难以想像的。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我的博士生导师刘则渊教授的精心指导和谆谆教诲。往事历历,心潮激荡。平日里,恩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博士研究生的指导工作之中,纵论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挥洒纵横,指点迷津,振聋发聩;挥毫著述,汪洋恣肄,言近旨远,读来如品甘醇关露,酣畅淋漓,荡气回肠;关爱弟子,勉励有加,泽被来者;为人处事,胸怀坦荡,有口皆碑。能得到恩师的亲聆指点,耳提面命,感受其渊博的知识力量、活跃的学术思想和世范的人格魅力,乃是我一生中的幸事。

恩师常常教导我,在做人上要有大气度,能包容,做老实人,干实在事,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不图虚名,才能真正干好事业;在做学问上要有大心胸,大眼界,要放开眼光,博采众长,包罗一切才能抉择自如,吐故纳新,这是立身、治学的根本。深思之,细品之,饱含深情的教诲始终是我做人、做事的航标。

当我校阅完本书的最后一份清样时,才深深地感觉到恩师的照拂无处不在,大到研究方向的确立、课题的选择、总体框架的构建、写作思路的拟定、理论观点的提出,小至文献探讨、篇章结构、段落层次、遣词造句、标点符号,刘教授都是几经斟酌,再三推敲。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刘教授严之又严,数十次与我讨论,亲自拟订修改意见。在最后成文时,他又逐字逐句地予以审阅和修改。而本书的撰写进度,也着实让恩师担忧了一阵。为了我的书稿能少一点纰漏,多一分灼见,刘教授经常工作至凌晨。饮水思源,对恩师的涌泉所出,惟有恪守恩师之孜孜砣砣、勤以经年的治学之道.承继其严谨求实、恒兀不辍的科学研究之作风,身体力行,发扬光大,力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刻苦钻研的人,才能不愧对恩师多年的教诲和培养。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还得到了大连理工大学姜照华教授的指教、点拨与鼓励。他的不少观点给我以灵感与启发,犹如“好东西也!吃下去醍醐灌顶,甘露洒心” (元·马致远《岳阳楼》二),茅塞顿开。其中不少见解已体现到书稿之中。特别是他慷慨地给予我他宝贵的时间,对部分内容亲自“操刀”予以修改,这份难得的师生情谊是无法用“感谢”两字来表达的。博士生导师王续琨教授在百忙之中,数次审阅全文,对我的书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的许多建设性意见,都为本书添色增辉。

本书的成稿,还要深深地感谢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德礼教授、侯铁珊教授、邓贵仕教授、原毅军教授、王子彦教授、王前教授、刘凤朝教授,他们在本书的写作、修改过程中提出的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都使我获益匪浅。

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得以顺利完成,还离不开我的家人的支持、督促和鼓励,特别是我的妻子杨丽坤同志,她既是我生活中的伴侣,又是我学习中亲密的学术伙伴。同时,我还要感谢国家科技部、大连市科技局、大连市甘井子区科技局、大连市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中心对本研究实际调研给予的支持。

本书汲取和引用了学术界诸多前辈学者和师友们的研究成果,并尽可能做了说明和注释。坦率地讲,没有他们的论著给我以启发和阶梯式的引导,我的研究视野会受到很大的局限。在这里我向上述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问世,还得到了经济科学出版社领导和编辑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他们对本书的书稿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责任编辑不厌精细、克勤不懈、剔除瑕疵,务求文中无舛误失确、相谬互悖、隐晦不明之处。在此对他们的辛勤付出致以深深的谢意,对他们严谨的工作作风表示深深的敬佩。

回首大连理工大学求学的日日夜夜,浓厚的学术氛围,严谨的学风,扑面而来的百家学术气息,使我真正体验到了“学在大工”的真谛。从硕士入学到博士毕业,大连理工大学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已深深地积淀在我生命深处,成为我今后学术生涯中与人生道路上的深厚沃壤和涓涓滋养。

今天,借助各位老师、同学、领导、同事、朋友和家人的鼓励与支持,使我的书稿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公开出版并向全国发行。蓦然回首,在时间和空间的重叠中,审视自己或肤浅或深刻的回忆。些许的后悔和高兴并存。后悔的是,几年的硕士、博士学业中,还没能珍惜每一寸光阴,更加扎实地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没有留下可以伸手触摸的突兀的印记;高兴的是自己的人生履历中又多了一份难得的体会、一份执著、一份坚韧,还有一份自艾自怜的缱绻。

德国杰出的作家和思想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年)说过:“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才能与坚毅来达成它。”不论学习还是工作,生命中那种进取的动力、那种向上的情怀始终在牵引着我。体察现实,感悟生活,为自己所钟爱的事业,不计所得,不管艰辛,迎着风雨而前行,是我人生追求的目标。因为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英国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lmrchill,1874~1965年)的一句名言说得好:“我们都是虫子,但我确信,我是一只萤火虫。”

自从在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以来,我就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当今时代民营科技企业的研究与思考方面,经过几年的潜心钻研,终于有了一些收获。对这些成果诚惶诚恐,自不待言,所幸,这些研究还仅限于浅尝辄止阶段,后续的研究可以弥其不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已经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探索就如同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万古不废,“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可以预言,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创新,而创新又揭示了科学技术进步的内在特点。作为民营科技企业常青之魂的创新,是民营科技企业永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只要民营科技企业紧紧抓住科技和创新,咬定科技和创新不放松,民营科技企业必将书写出绚丽多彩的篇章,绘出更新更美的画卷,拥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若本书能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起到点滴的积极作用,作者便足以慰藉了。是为后记。

                    马建新

                   2005年9月2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建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851160
开本 32开
页数 3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05-10-01
首版时间 2005-10-01
印刷时间 200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6.5
丛书名
印张 10.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9: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