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评价促进学习:“4+1”课程中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索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在以培养学生素养发展为导向的教育改革中,如果还把评价认为是一种筛选评定,那么显然是过时了。学习型评价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评价“作为学习”(assessment as learning,AaL)和“促进学习”(assessment for learning,AfL)的属性。上海市徐汇区康健外国语实验小学的“4+1”课程中普遍使用这种评价。通过十年来不断迭代研究,学校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并适合于项目化学习中评价经验。本书不仅记录了学校从上而下的评价设计整体框架和思路,并列举八个不同类型的、不同年段的真实案例,从一线教师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向读者展示了在素养评价方面的设计、实践和反思。本书既是落实国家评价改革、推进项目化学习的校本实践,又是继《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4+1”课程实践手册》一书后的阶段性成果。 内容推荐 评价是学校工作的指挥棒。作为上海市项目化学习项目校,学校以“4+1”课程为基础,赋予项目化学习的核心要素,不断迭代和更新课程。项目化学习的重要特征是创设真实情境,学生经历各种挑战,在解决问题中,建构概念和实践的新理解,形成在不同情境中迁移的核心素养。匹配项目化学习的评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更加能够确保项目化学习设计和实施质量。为此,学校的评价研究是伴随项目化学习,做到双线并进。学校在上海市学习素养项目组的专业指导下,以“以终为始”评价设计逻辑,形成“确定评价目标——确定合适评价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判断表现——反思”的一般范式。首先,学校以核心素养为评价目标,其中探究、合作、调控、创新能力为重点研究方向,结合新课程标准、学习素养和21世纪技能,研制评价指标和量规。其次,设计评价任务非常重要,素养导向下,学校将项目化学习中表现性任务设计和实施,作为评价重要手段,既较好的整合学习和评价,体现评价暨学习,同时充分调动学生能力呈现,为评价提供充分的显性化证据。然后,通过对比量规、复盘表现,分析表现,认定能力层次和水平。最后,反思嵌入评价的整个流程,通过反思,学生自我觉察、自我调节,使自己从当前的水平向更高过渡。这样的项目化评价已经实践了数年,实践群体涉及全校师生。为了更好地分享经验,本书将遴选近年校本开发的各领域高质量的项目,其中,至少包含《超级挂钩》(设计制作类)、《社区微更新》(社会服务类)、《创立职业节》(职业理解)、待定(考察探究)以及《名人展》、《设计制作康宝足球赛获奖套餐礼品盒》《仿生造物节》等学科项目 。结合这些项目案例,以融入项目设计和实践的方式,每个项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评价促进学习:“4+1”课程中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索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沈燕泓 陆蓓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7605240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6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196000 |
出版时间 | 2024-10-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423.04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