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南宋朝野论王安石与新法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探析了南宋朝野在不同时期、不同层面对于王安石的评价,从政局变化、学术思想,以及乡里社会的基础,分析王学与程学在南宋的消长起伏,进而对南宋末年与王安石相关的谶言与话本进行考证。全书内容丰富,考证详实,对南宋的政局变化、教育与科举的内容,尤其分析详尽。因此,本书既是对以往相关研究的整合梳理,也包含作者深入相关史料后所得出的创见,对于有志于研究宋史的学者而言,本书是不可或缺的参考著作。 目录 序 i 第一编 南宋初期朝野对王安石及其推行新法的评论 第一讲 国祸根源追究声中对王安石与新法的检讨 3 第二讲 政争与和议论争中王安石政治声望的升降(上):从崇元祐到斥伊洛 39 第三讲 政争与和议论争中王安石政治声望的升降(中):阴佑王安石而取其说 71 第四讲 政争与和议论争中王安石政治声望的升降(下):王安石声望的复降 107 第一编参考书目 147 第二编 南宋中晚期王安石政治声望的消落 第五讲 权臣相继柄政的影响 155 第六讲 王学与程学的消长(一):程学的社会基础较王学为宽广 195 第七讲 王学与程学的消长(二):程学后继者对王安石改革理想的吸收 233 第八讲 王学与程学的消长(三):程学后继者对王安石经说的吸收与拒斥 265 第九讲 王学与程学的消长(四):政治事件、从祀制度与科举考试 297 第十讲 朝野评论中对王安石不同面向的分辨 339 第二编参考书目 392 第三编 南宋晚期王安石谶言的盛传 第十一讲 兴起与盛传(上):国运谶言中的“丙午、丁未”之说 401 第十二讲 兴起与盛传(下):端平以后诗中的天津桥与杜鹃啼 427 第十三讲 传向社会基层:话本《拗相公》与《宣和遗事》的共同主题与意义——兼论王六大夫所讲的《复华篇》 453 第十四讲 《拗相公》创作年代的再思考 491 第十五讲 《宣和遗事》创作年代的再思考 521 第三编参考书目 56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南宋朝野论王安石与新法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梁庚尧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325490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4-11-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45.07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