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不仅仅是一个学问家、思想家与革命先驱,而且具有难能可贵的书生风骨。
他明是非、斥乡愿、破迷信、拒牵求。
他不畏豪强,不怕坐牢,不和稀泥,无寸铁在手,更无组织与徒众,而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
本书介绍了著名思想家章太炎的成长岁月、维新思想、革命活动及留学经历等。
图书 | 革命哲人--章太炎传/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浙江名人研究大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章太炎不仅仅是一个学问家、思想家与革命先驱,而且具有难能可贵的书生风骨。 他明是非、斥乡愿、破迷信、拒牵求。 他不畏豪强,不怕坐牢,不和稀泥,无寸铁在手,更无组织与徒众,而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 本书介绍了著名思想家章太炎的成长岁月、维新思想、革命活动及留学经历等。 内容推荐 本书是“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的其中一册,是近代著名思想家、学者、革命家章太炎的传记。章太炎身处中国社会和文化近代化的转折时期,是民族、民主的辛亥革命的理论家和领袖之一,又是卓有建树的朴学大师,有学者兼革命家的双重品格。本书一方面尽力把握和开掘太炎先生丰富的心灵世界与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又努力探寻太炎先生学者品格和革命家品格的契合点,力图准确而生动地展示太炎先生的伟大人格。 目录 第一章 成长岁月 余杭章家 稍知经训 诂经精舍 第二章 维新救国 时务报馆 驱车四顾 客居台湾 割辫示绝 第三章 投身革命 反清志士 亡命东瀛 爱国学社 驳保皇派 铁窗内外 第四章 旅居东京 出狱东渡 主编《民报》 《民报》纷争 东京讲学 第五章 民国祢衡 兄弟阋墙 东北筹边 琴瑟之合 囚居北京 第六章 民国遗民 护法运动 渐人颓唐 民国遗民 第七章 晚霞余晖 力主抗日 移居苏州 大师之死 第八章 革命哲人 历史地位 学术成就 章太炎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成长岁月 余杭章家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间,数我余杭。”浙江余杭,即今杭州余杭区。传说大禹治水,会诸侯于会稽,于此舍杭(航)登陆,名禹杭。又古越语禹即余,故名余杭。余杭是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京杭古运河的最南端。5000年灿烂的良渚文化及“先余杭、后杭州”的历史渊源给余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5000年前先民创造的良渚文化自是令后人赞叹不已,而江南五山十刹之首、佛教临济宗祖庭和日本茶道之源的唐代古刹径山寺,也是古木参天、溪水淙淙、山峦层叠,有“三千楼阁五峰岩”之称;又有大钟楼、鼓楼、龙井泉等著名胜迹,可谓山明、水秀、茶佳。南宋孝宗曾御赐额“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杨乃武与小白菜曲折离奇的冤案故事也曾发生于这一片山水之间。余杭作为京杭古运河的最南端,至今还保存着千年古桥(广济桥)和乾隆七下江南留下的御碑。江南三大赏梅胜地的超山风景名胜区更是有着“十里梅花香雪海”的美名。 在余杭东乡离城约十里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小镇——仓前镇。仓前古镇原名灵源,南宋绍兴二年(1132)官府在街北建临安便民仓,古时人们以南为前,遂称仓前街,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虽隶属关系和建置几经变迁,但仓前之名一直沿用。境内余杭塘河横穿全境,东苕溪紧贴其西。西南边缘有宋家山、万金山丘陵,东北角寡山、吴山对峙,与平原隔水相望,形成山水相嵌的优美景色。仓前镇的清水丝绵在明清时期就闻名遐迩,早竹笋以肉厚质嫩味鲜驰名海内外,龙泉寺小白蚕豆因特具的美味被列为贡品;镇南面的白虎山有新石器时代的遗存,镇中心有历史上著名的南宋临安仓遗址。可见,仓前镇历史之悠久、文化积淀之丰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在这景色秀美、人文积淀深厚的山水之间,清同治七年十一月三十日(1869年1月12日),近代中国著名的革命家和国学大师章太炎来到了人世。 章太炎,初名学乘,名炳麟,字枚叔,一作梅叔。后因仰慕明末清初爱国主义思想家顾炎武(本名绛)的为人,遂改名绛,号太炎。在一生中,随着知识的增加,眼界的开阔,以及工作需要,章太炎还为自己起过诸多的别名、别号。现已查明的有20多个,如:章燐、章缁、绛叔、西狩、末底、戴角、独角、蓟汉阁主、台湾旅客、亡是公、支猎胡、支那夫、陆沉居士、刘子政私淑弟子、毛一等。而在诸多的名号之中,“太炎”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 章太炎出生时,正值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被清朝统治集团镇压后的几年。连年的战乱,使号称“富甲天下”的杭、嘉、湖地区经历了一场空前的浩劫。余杭本是个富裕的地方,可据当时的报纸报道:“人民离散,田野荒芜,克服之际,地方几无人焉。经多方招徕,而后城中稍有铺户。然四郊荒漠,田不能耕,即有孑遗,难复旧业。”在这样一个满目疮痍的时代中,仓前镇往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章太炎的家族和许多的世家旧族一样,在剧烈的社会大变动中经历了一番瓦解、没落和衰败的变动。 章太炎家族本在浙江分水县(今浙江桐庐县),明朝初年迁居余杭。他自己就曾说“余先自分水迁余杭,距今几五百年”。但据《绍兴县志》记载,章太炎的祖籍最早是浙江的上虞县。后来,章太炎投身社会,对绍兴人特别有好感,都以同乡看待,如对陶成章、蔡元培、许寿裳、鲁迅兄弟等。章太炎的曾祖父章均,字安圃,一作安溥。“自署治斋,生清乾隆中”。章均继承章家祖上的遗业,又呕心沥血,惨淡经营数十年资产曾达百万,富甲一方。章均还是余杭县学的增广生,授训导官,并在浙江海盐县教授儒学。回乡后,他出巨资建了一所苕南书院,“又置田千亩为章氏义庄,又为家塾,教族人读书,时宗族三百余人,贫者多就家塾习业”。据《章氏家谱》记载,“凡族中孤寡废疾老弱者,月赡粟米,贫者婚丧给费。开义塾以课合族子弟入学。补廪中式,皆给资”。依靠章均的精心操持,章氏一家在当时过着还算比较富裕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到章太炎的祖父章鉴掌家时,章家的光景已开始走下坡路。章鉴,字聿铭,自署晓湖,是余杭县的附学生,曾援例为国子监生,生于1802年,死于1863年,在弟兄六人中,排行最小。章鉴精通医道,能为人治病。“少习举业,以妻病误于医,遍购古今医家书,研究三十年。初仅为亲族治病,辄效。”1860年,太平军占领余杭,章鉴率领全家逃亡,不得已,靠行医为活,“尝治时疫之脉绝气脱者,一剂既起,立方参变不泥古。治危症,药不过三、四味,日少则力专,多则牵制也”。章太炎后来也精通医术,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其祖上的影响。 章太炎的父亲章溶,字轮香,一作楞香,生于1825年。幼年好学不倦,能诗善文;中年遭遇太平军兵乱,以致家道中落。“家无余财,独田一顷在耳。”家道衰弱,章溶一方面依靠祖传医术维持生计,另一方面又积极督促他的孩子们认真耕读,“诸子由是发愤为学”。章濬本有四个儿子,长子幼年夭折。章太炎的大哥叫章钱,二哥叫章箴,两人在清朝光绪年间都考取了浙江乡试举人,大哥章篯还做过嘉兴的儒学训导。章太炎有一姊妹,叫章炳芹,后嫁给了同乡张荫椿,张荫椿为光绪年间的进士,曾在福建做官。章太炎的母亲朱氏是海盐一位有学问的老先生朱有虔的女儿,也初通诗文,对幼年时期的章太炎也颇有教导。父亲章濬曾立有严格的家训,告诫子女:“妄自卑贱,足恭谄笑,为人类中最佣下者。吾自受业亲教师外,未尝拜谒他人门墙。汝曹当知之。”“精研经训,博通史书,学有成就,乃称名士。徒工词章,尚不足数,况书画之末乎?然果专心一艺,亦足自立,若脱易为之,以眩俗子,斯即谓斗方名士,慎勿堕入。”从上述要求来看,无非两点,一是人格气节,二是学问。第一条实际上是要求子女们不得对清廷卑躬相事;第二条是希望子女们精研经史,而不是专心于词章、书画等,而且是人格气节比学问更重要。章太炎后来一生行事,都完全遵循了父亲的训诫。 P1-4 序言 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他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他们的才智,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据我们的粗略统计,元明清三代中,浙江一省的文学家皆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而现代史上,浙江文化名人之多、涵盖领域之广更使人瞠目结舌!面对这么一块丰厚的文化宝藏,今天如果不做点什么,岂不愧对先人! 开辟鸿蒙,旧事难具论。但据新的研究成果,可知约在十万年前,“建德人”已在浙江大地上活动。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是六七千年前的胜景,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则透出了文明时代的曙光,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多中心起源说。不过,与后来得到迅猛发展又逐渐被确认为华夏文化核心的中原文化相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早期的浙江文化弱势地位明显,良渚文化的神秘消失,也许就是这种弱势地位的原因或者结果。 尽管到西汉,浙江一带仍被视为“方外之地”,但是,即便从较狭窄的中原文化的角度看,浙江文化也已经能够成为那曲多声部合唱中的一个声部了。春秋时期的范蠡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和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个洞明世事的经济学家。而王充,则以他的《论衡》震动了汉末的京兆。 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两宋时期的两次从北到南的人口大迁徙,以及吴越钱氏保境安民,是浙江文化后来得以繁茂的关键。这其间的安史之乱,也是北南文化彼消此长的关节点。自此,浙江这块美丽的土地开始得到大规模和深层次的开发,优美的山水给了艺术家、诗人,乃至高士高僧无尽的灵感。浙江人才迭出,各展其技,已然引起全国的注意。艺术家王羲之、王献之、曹不兴、智永、虞世南、褚遂良、燕文贵,文学家谢灵运、沈约、骆宾王、孟郊、寒山、拾得、罗隐、周邦彦,宗教界的智凯、杜光庭,科技界的沈括、毕异、朱肱,都是对中国文化卓有贡献的人物。 南宋政权定都杭州后,浙江文化旋即在中国文化的舞台中心进行了令人崇敬的表演。这一表演一直延续到了清代。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后半期,浙江素领风骚,对中国文化贡献卓著:在思想学术领域,涌现出永康学派陈亮、永嘉学派叶适等重事功、重现实的思想巨擘,他们的主张在今天仍然成为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王阳明的心学独树一帜,弓l领了明代思想解放的滔滔洪流;黄宗羲对政治社会的深刻反思,击中了传统中国的根本弊病。而黄氏与章学诚,则为中国史学的重镇。文学领域,则有陆游、朱彝尊、龚自珍等大诗人,更有高明、徐渭、李渔、袁枚等与市民阶层有深刻联系能道时代之先声者,亦有刘基、宋濂、于谦等在政治领域大有建树且文学亦可观者。艺术大师也极多,如马远、夏珪、赵孟頫、黄公望、吴镇、王蒙、陈洪绶等,不仅为一代名家,亦可为后世垂范。诸多的藏书家、刻书家和文献大家如范钦、严可均等为文化之邦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氛。在与海外文化的交流沟通上,浙江也处于领先地位:陈元赟、朱舜水为中国文化远流日本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李之藻、杨廷筠、李善兰等则师法西方科技,开中国文化近代化之先声。 西风东渐,古老的中华从沿海泛起新浪。这一次在文化史上几可媲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使浙江有幸再一次位居中国的发展前沿,浙江文化在20世纪再次放射出异彩。转型期的文化大师,浙江有了王国维、章太炎、蔡元培。而鲁迅更以其超凡的艺术感受力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巨人。举凡文学、艺术、教育、出版、学术、新闻,浙江无不人才济济,傲视全国,如茅盾、夏衍、郁达夫、吴昌硕、潘天寿、夏丐尊、张元济、胡愈之、钱玄同、陈望道、邵飘萍、曹聚仁等等,皆可谓自成一家的文化巨擘。在新兴的科学技术界,浙江亦出类拔萃,有竺可桢、金宝善、姜立夫、严济慈、童第周、赵忠尧等著名科学家。20世纪已经逝去,但我们完全可以期望浙江的文化在新千年发扬光大,再放异彩。因为时代需要,因为中国需要,我们更希望因为世界需要!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学术机构,一方面以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另一方面也要秉承浙江文化的传统优势,总结浙江文化发展的宝贵经验,为文化的创新发展竭尽绵薄。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下,我们毅然启动“浙江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丛书一百部这个我院建院以来最大的科研项目。通过为浙江文化名人立传,既可借以反映浙江文化发展的总体面貌,也有利于今人见贤思齐,努力进取。目前丛书正在陆续面世,我们一定团结各方力量,坚持学术标准,争取近年内完成这个浩大的学术工程。 本丛书共为一百部,其中古代五十部,20世纪五十部。本丛书中之文化名人,我们一般采取以下准则选取:(1)生在浙江,或其主要文化成就在浙江完成者;(2)卒年在2000年底前者;(3)在某一文化领域作出巨大贡献,在全国有重大影响者。另外,丧失民族气节者不入选,个别资料奇缺者亦暂不入选。其中选目,若有不甚恰当者,希社会各界批评指正。 本丛书从创意始,就得到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财政厅的正确指导和真诚帮助,得到了诸多学术界前辈的支持,得到了各兄弟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更值得一提的是,得到了众多文化名人的亲属及有关人士的无私协助。在此良好氛围下,我们唯有在今后几年焚膏继晷,埋头苦干,将这项工作尽可能做好,庶几不负社会之公望! 是为序。 2003年春于杭州 书评(媒体评论) 大凡非常可怪的议论,不是神经病人,断不能想,就能想也不敢说。说了以后,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神经病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来有大学问威大事业的,必得有神经病才能做到……为这缘故,兄弟承认自己有神经病;也愿诸位同志,人人个个,都有一两分的神经病。近来有人传说,某某是有神经病,某某也是有神经病,兄弟看来,不怕有神经病,只怕富贵利禄当现面前的时候,那神经病立刻好了,这才是要不得呢! ——章太炎 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 ——鲁迅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革命哲人--章太炎传/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浙江名人研究大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永忠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303804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7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0 |
出版时间 | 2008-11-01 |
首版时间 | 2008-11-01 |
印刷时间 | 2008-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59.25 |
丛书名 | 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 |
印张 | 9.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