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探知无界·中日法文化艺术之互鉴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文明的互鉴,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动因。从18世纪开始,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发频繁,这也增进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本书深入探讨了中国、日本与法国在18世纪至20世纪这一历史时期内,于文化领域,尤其是艺术领域所展开的深刻交流。从18世纪中国瓷器对欧洲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微妙启发,到19世纪日本浮世绘对法国印象派画家的革命性影响,再到20世纪东西方艺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融合与创新,每一次文明的碰撞都加深了各国对彼此的了解。本书生动再现了那些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展现了艺术如何在不同文明的碰撞中创新与发展。 内容推荐 丛书简介:在中国教育部的支持下,北京大学与国内外多所中学联合启动的“亚洲青少年交流计划”自2021年开始,接收来自国际高中学生共同参与线上课堂,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此项计划不仅凝聚了教育、科技界的智慧和资源,而且着眼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次大学与中学深度融合、共同育人的创新尝试,致力于在真实的科研课题学习与实践中,为中学生打造一个全方位、跨学科的学习体验。 北京大学的教授团队亲自设计并讲授的课程,不仅旨在巩固中学生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中学生培养跨学科思维和科学家精神,激发对科技前沿的热爱,并在科学探索的旅途中播下探究与创新的种子。 这些课程内容经过北大教授的严格审定,依托“北大A计划”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再由北大附中的教师团队根据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了适度的调整与拓展,包括增加了延伸阅读和实践活动,最终获得教育部的正式批准出版。本丛书暂定为“北大名师讲科普系列”。 本册内容简介:《探知无界·中日法文化艺术之互鉴》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讲述法国在18世纪对中国与日本艺术品的接受和借鉴,着重点放在中国艺术品上;第二部分讲述法国在19世纪对中国与日本艺术的接受,着重讲述对日本艺术的借鉴;第三部分讲述进入二十世纪之后,也就是进入现代以后,法国、中国、日本各国的艺术家如何通过自己的个人游历与体验,在与其他国家的艺术家的学习和接触过程中,充分探索自身,从而创作出既带有自身文化的影响,又充分带有个性解放的艺术作品,大大繁荣了现代艺术。文明的互鉴,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动因。东西方之间,尤其是近现代,发生着重要的文化交流,推进着相互之间的了解,拓宽了人们 目录 导 语? / 1 第一讲 | 18 世纪中国文化对法国文化的影响? / 3 一、华托的中国风绘画? / 14 二、布歇的中国风绘画? / 24 三、皮耶芒的中国风绘画? / 28 第二讲 | 19 世纪日本文化对法国文化的影响? / 37 一、日本瓷器和浮世绘对法国文化的影响? / 44 二、印象派与东方文化的碰撞? / 59 三、日本艺术家对法国艺术家的影响? / 70 第三讲 | 20 世纪东西方艺术家之间的碰撞与交流? / 77 一、罗丹与布朗库西? / 82 二、野口勇与齐白石? / 88 三、赵无极与亨利·米修? / 91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探知无界·中日法文化艺术之互鉴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董强 编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35336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18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75000 |
出版时间 | 2025-01-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11-49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