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语用三论(第二版)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为“西方近期新语言学理论译介丛书”之一,分为上、中、下三篇:关联论、顺应论和模因论。主要论述了格赖斯语用学,关联、交际与意义,顺应论说略,顺应论的分析维度,顺应论的应用与评价,模因论说略,模因与语言,模因与交际等内容。第二版主要修订了第一版中一些表述不够准确的内容,更新了部分参考文献,顺应论部分新增一章内容:“顺应与重建:关于结构与语境关系的再思考”。
目录
目 录前言 1 ………………………………………………………………上篇 关 联 论第一章 格赖斯语用学 3 ……………………………………… 1. 1 语用学源流 3 …………………………………………… 1. 2 格赖斯语用学 6 ………………………………………… 1. 2. 1 理性、会话与合作原则 9 ……………………… 1. 2. 2 自然意义与非自然意义 11 …………………… 1. 2. 3 理性、意图与会话含意 13 ………………………1. 2. 4 会话含意的特性 14 …………………………… 1. 3 评价与思考 16 ………………………………………… 1. 4 结语 18 …………………………………………………第二章 论关联 20 ……………………………………………… 2. 1 关联的定义 20 ………………………………………… 2. 2 关联度 23 ……………………………………………… 2. 3 关联、语境与交际个体 25 ……………………………… 2. 4 关联原则 29 …………………………………………… 2. 4. 1 关联原则的提出 29 …………………………… 2. 4. 2 关联原则的演变 33 …………………………… 2. 5 结语 37 …………………………………………………第三章 关联、交际与意义 38 ………………………………… 3. 1 关联与交际 38 ………………………………………… 3. 1. 1 代码模式 38 …………………………………… 3. 1. 2 格赖斯推理模式 41 ……………………………3. 1. 3 明示推理模式 443. 2 关联与意义 48 ………………………………………… 3. 2. 1 意义与意图 48 ………………………………… 3. 2. 2 隐义与显义 50 ………………………………… 3. 3 关联论:评说与争鸣 55 ……………………………… 3. 4 结语 59 …………………………………………………中篇 顺 应 论第四章 顺应论略说 63 ……………………………………… 4. 1 顺应论的由来 63 ……………………………………… 4. 2 顺应论的理论来源 64 ………………………………… 4. 3 顺应论的三个核心概念 68 …………………………… 4. 4 顺应论的视角观 70 …………………………………… 4. 5 结语 77 …………………………………………………第五章 顺应论的分析维度 78 ……………………………… 5. 1 语境因素的顺应 78 …………………………………… 5. 2 语言结构选择的顺应 84 ……………………………… 5. 3 顺应的动态过程 91 …………………………………… 5. 4 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程度 93 ………………………… 5. 5 语用学统一理论的构建 94 …………………………… 5. 6 结语 97 …………………………………………………第六章 顺应论的应用 98 …………………………………… 6. 1 信息过量现象的顺应性解释 99 ………………………… 6. 2 英语反义词缀派生的顺应性解释 104 ………………… 6. 3 结语 109 ………………………………………………第七章 关于顺应论的评价 111 ……………………………… 7. 1 顺应论简评 1117. 2 回应:语言顺应论的可证伪性 116 …………………… 7. 3 语言顺应论的笼统性及其解决办法 118 ……………… 7. 4 结语 119 ………………………………………………第八章 顺应与重建:关于结构与语境关系的再思考121 …………………………………………………… 8. 1 语言结构与语境的联结关系 121 ……………………… 8. 2 语言语境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联系 122 ………………… 8. 3 语境与结构之间内在关联的启示 125 ………………… 8. 4 语境的语言重建与“不顺应” 127 ……………………… 8. 5 结语 130 ………………………………………………下篇 模 因 论第九章 模因论说略 133 ……………………………………… 9. 1 道金斯简介 133 ………………………………………… 9. 2 meme 一词的翻译 135 ………………………………… 9. 3 模因论基本思想 137 …………………………………… 9. 3. 1 模因概念的提出 137 ………………………… 9. 3. 2 成功模因的三个特点 140 ……………………… 9. 3. 3 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 143 ……………………… 9. 3. 4 布莱克摩尔对模因论的发展 144 ……………… 9. 4 模因论:质疑与回应 148 ……………………………… 9. 4. 1 模因论学科独立性的质疑与回应 151 ………… 9. 4. 2 模因论科学性的质疑与回应 155 ……………… 9. 5 结语 157 ………………………………………………第十章 模因与语言 159 ……………………………………… 10. 1 从模因到语言模因 159 ……………………………… 10. 2 语言是一种模因 16010. 3 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 163 ………………………… 10. 3. 1 教育与知识传授使模因得以复制和传播164 …………………………………………10. 3. 2 语言本身的运用促成模因的复制和传播165 ………………………………………… 10. 3. 3 通过交际和交流而形成的语言模因 166 …… 10. 4 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 168 ……………………… 10. 4. 1 内容相同形式各异:模因基因型传播168 ………………………………………… 10. 4. 2 形式相同内容各异:模因表现型传播170 ………………………………………… 10. 5 模因与社会实践 172 ………………………………… 10. 5. 1 赶时髦 172 ………………………………… 10. 5. 2 语码混用 174 ……………………………… 10. 6 研究语言模因的意义 175 …………………………… 10. 6. 1 模因与翻译 175 …………………………… 10. 6. 2 模因与文化 176 …………………………… 10. 6. 3 模因与语言教学 178 ………………………… 10. 7 结语 179 ………………………………………………第十一章 模因与交际 180 …………………………………… 11. 1 人与模因 180 ………………………………………… 11. 2 交际中的仿制 180 …………………………………… 11. 3 交际中的“感染” 182 ………………………………… 11. 4 交际与模因 188 ……………………………………… 11. 5 模因、意义与行动 191 ………………………………… 11. 6 结语 193 ………………………………………………参考文献 19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语用三论(第二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自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72028755
开本 其他
页数
版次 1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24-11-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0087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2: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