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周国治传 |
内容 | 内容推荐 周国治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冶金物理化学家。他在熔体物理化学性质、冶金热力学理论和过程动力学模型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他提出的新一代几何模型被国际学术界称为“周模型”(Chou Model);他系统研究了氧离子迁移的规律,并提出了“无污染脱氧”“无污染提取”等冶金新概念和新工艺;他建立了基于真实物理图像的气?固相反应动力学模型(RPP模型),全面描述了各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周模型”“周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合金、熔盐、炉渣、半导体材料等多种体系,用来处理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同时也被编入多部教材,引领并推动了冶金物理化学学科的发展。周国治还是一位冶金教育家,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冶金基础理论研究和高校教育领域的杰出人才。本书以周国治院士的学术成长经历为主线,真实记录了其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讲述了他醉心科研、热爱教学、甘为人梯等的感人故事,展现了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科学家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目录 目录 总序一/i 总序二/iii 传主序/v 导言/1 第一章 坎坷浮沉向阳生(1937—195年)/5 一、世代书香的沿承/5 二、曲折的避难之路/8 三、学习生涯的转折/19 第二章 艰苦的大学时光(1955—1959年)/27 一、高考志愿/27 二、校园印象/32 三、课程学习/36 四、提前毕业/44 第三章 教学科研初起步(1959—1966年)/47 一、主讲“物理化学”/47 二、东躲西藏搞研究/52 三、第一篇学术论文/63 第四章 于艰难中做研究(1966—1977年)/67 一、特殊时期的钢院/67 二、迁校与教改/68 三、恋爱结婚生子/73 四、拾起残稿再战/78 第五章 初踏国际学术舞台(1978—1982年)/85 一、厚积薄发出成果/85 二、走出国门谋深造/90 三、融入国际学术圈/99 第六章 潜心科研攀高峰(1982—1995年)/108 一、教学科研新台阶/108 二、潜心教书育人才/111 三、家庭事业两不误/117 四、老一代几何模型/124 五、周氏模型的提出/128 六、先评院士后获奖/134 第七章 新起点与新征程(1996年至今)/139 一、绿色冶金与“百篇优博”/139 二、为可持续发展而奋斗/144 三、继续推进新几何模型/148 四、甘为人梯的育人精神/159 五、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169 第八章 学术、家庭与社会/171 一、学术交流与合作/171 二、课程改革与教育/182 三、政策咨询与服务/185 四、家庭与社会活动/189 附录/197 附录一 周国治院士年谱/197 附录二 周国治院士主要论著目录/211 后记/248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周国治传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章梅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30800213 |
开本 | B5 |
页数 | 274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60 |
出版时间 | 2025-01-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基础医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6.1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