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的现代化 1850年以来的历史轨迹
内容
编辑推荐
自1850年以来中国近代社会之巨变,不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断输入而中国仅仅被动回应的历史,而是中华民族主动上下求索、积极变革,最终有所蜕变的抗争史。作为《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的姊妹篇,本书延续了之前的理论框架,即以地缘、财政、认同多线条为一体,爬梳了中国现代化曲折复杂的历史轨迹,阐释其政治经济的多重逻辑。《现代中国的形成》中的未竟之语,作者都写在了本书。
此外,本书不忽视难以把握的历史潜流,不回避一些必须直面的问题,坚持正面的从容剖析,让史实说话,对改革前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成败、中国主流经济学界的误区等问题,进行了冷静客观的历史分析,进一步突出中国的“大国竞争优势”。
同时,根据作者的分析,中国的现代化发轫于1850年代,始自国人有意识地探寻最适合自身国情的生存发展道路。从那时起,几乎每过半个世纪,中国便会朝着现代化的目标,迈上一个新台阶。19世纪后半期,凭借大国的规模优势和古老文明的韧性,晚清政权避免了四分五裂的厄运。20世纪前半期,中国成功地从一个传统的疆域国家,转型为高度集中统一的现代主权国家,并且在随后的半世纪完成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过渡。21世纪以来,现代化进入全新阶段,即在大国竞争的条件下,再花半世纪的时间,实现全方位的现代化。作者大胆预测,中国有望到2035年前后,稳步迈入发达国家的门槛,最终将于本世纪中叶,不仅在物质文明上,而且在政治文明上,走在世界上先进国家的前列,完成历时两百年的现代化全过程。
内容推荐
现代化是中国自近代以来的不懈追求。中国现代化走过了何种轨迹?以解决哪些问题作为核心?与西方现代化有何种重要区别?在本世纪中叶建立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又存在哪些比较优势和主要难题?本书对这些基本问题做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本书为著名历史学者李怀印全新力作。书中立足地缘战略、财政构造、政治认同等国家转型的关键变量,展开一幅从地缘国家向主权国家、工业国家依次过渡的宏伟历史画卷,在二百年视野中理解中国的现代化。作者持续关注1850年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与演进轨迹,从晚清时期现代化的艰难启动到改革前30年的经济增长,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奇迹等,并展望2050年中国的现代化前景,既立足历史,又注重将中国置于全球背景中进行考察,展现了中国现代化展开的独特方式,可为思考当下变局提供参考。
目录
导论1
一、“现代化”视野下的世界地图3
二、“现代化”在世界各国:成功与失败的背后9
三、“全球化”:迷思与现实15
四、现代国家的形成:现代化的关键环节18
五、全球竞争优势与大国的现代化25
第一章何为“现代化”:近世以来中西学界的认知历程35
一、从进步、进化到现代化:西方知识界的解读36
二、从“变法”“西化”到现代化:中国知识界的探索49
三、现代化的全球视野56
第二章重新认识前现代中国:文化传统与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64
一、中国为什么“落后”:从“高水平均衡陷阱”和“资本主义萌芽”谈起65
二、现代科学与文化传统背景的关系73
三、儒家伦理与现代经济增长85
第三章从早期近代疆域国家到现代主权国家:国家转型的宏观历史解读103
一、问题所在104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的现代化 1850年以来的历史轨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怀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874139
开本 32开
页数 420
版次 1
装订
字数 290000
出版时间 2025-01-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50.7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6: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