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中国古典戏曲《西厢记》《窦娥冤》《牡丹亭》《长生殿》《单刀会》等经典名作,不仅进行文学赏析,同时进行中国传统文化解读、中国古代社会心灵史分析。
图书 | 中国古典戏曲名作十讲 |
内容 | 编辑推荐 选中国古典戏曲《西厢记》《窦娥冤》《牡丹亭》《长生殿》《单刀会》等经典名作,不仅进行文学赏析,同时进行中国传统文化解读、中国古代社会心灵史分析。 内容推荐 本书从中国古典戏曲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单刀会》等名作, 不仅为每个戏曲撰写了评论赏析文章, 而且对这些戏曲还做了比较性的论述, 结集成本书, 本书体例完备, 前面有绪论, 后面有综论, 篇幅精干, 深入浅出, 具有入门启发性, 其写作特点: 1、通过分析戏曲的各色人物, 探讨中国古代的社会习俗、文化转型过程中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心态。2、戏曲之间的比较研究, 加深文本的研究, 更深层次地分析创作手法、语言特色等。3、宏观视野和精巧结构相结合: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解读、评价中国古典戏曲, 具有历史纵深感, 但具体叙述中仍然重视每个戏曲的细节。中国古代社会的世故人情、风俗习惯都与现在不同, 在含蓄温和的叙述下其实都隐含了深刻的意义。如果只看故事情节, 许多古典戏曲虽然精彩, 但是文字背后的意义大多被忽略了。本书把古典戏曲里的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结合中国古代的文化、风俗进行了精彩的解读, 揭示了小说所反映出的更深刻的古代中国社会的生活和心理。 目录 "绪论:戏曲史·心灵史·社会史 惊天动地的呐喊 ——浅谈《窦娥冤》的悲剧精神 歌颂强者的诗 ——激赏《单刀会》 生活的潜流 ——关汉卿《玉镜台》杂剧心解 另一种精神世界的透视 ——关汉卿《谢天香》杂剧别解 悲剧的咏叹调 ——感悟马致远《汉宫秋》第三、四折 胆识与才情 ——睢景臣《高祖还乡》的象征意蕴 《西厢记》:进入经典 ——一个文本蜕变过程的文化考察 爱情题材:从发展层次上观照 ——论《西厢记》与《牡丹亭》之异同 重新接上传统的慧命 ——说不尽的《牡丹亭》 《长生殿》的悲剧意识 ——敬致改编者 在《长生殿》讨论会上的发言 意蕴:新编史剧的历史深度和反思力度 编后赘语:中国戏曲与小说的血缘关系" 书评(媒体评论) 宁宗一先生著作《中国古典小说名作十五讲》(大家小书小说评论卷)2023年10月30日由央视《读书》栏目专题推荐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古典戏曲名作十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宁宗一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0189933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270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158000 |
出版时间 | 2024-10-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4-11-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809.2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