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何以善终:晚期癌症患者的叙事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 |
内容 | 内容推荐 从传统文化的视角看来,癌症患者罹患“恶疾”,恐怕难以善终。然而,所谓“恶疾”是主观建构的结果,善终亦无客观标准。本书将善终看作一种主观建构的叙事。在此基础上,以晚期癌症患者的叙事为中心,探究患者如何建构了“难以善终”的叙事,并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叙事重构”助力晚期癌症患者实现善终的愿望。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研究进路 第三节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一章 叙事的现实基础:面临困境的晚期癌症患者 第一节 “被判死刑”:癌症及患者的生命即将开始 第二节 生存之艰: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与负担 小结 身患“恶疾”,善终是否可能?第二章 叙事的主观建构:“难以善终”叙事的生成 第一节 疼痛体验与负面评价:晚期癌症患者的身体叙事 第二节 家庭拖累与人生遗憾: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叙事 第三节 关系断裂与自我隔离:晚期癌症患者的社会关系叙事 第四节 无意义感与黯然落幕:晚期癌症患者的灵性叙事 小结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患者难以善终的叙事根源第三章 叙事的他者竞争:叙事场域中的结构性张力 第一节 家庭叙事对患者权利的影响 第二节 医学叙事对患者叙事的影响 第三节 社会叙事对患者的影响 小结 他者叙事竞合与个体叙事被淹没第四章 叙事的文化语境:多元文化的变迁与失调 第一节 历时性嬗变:善终相关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 第二节 共时性抵牾:善终相关的多元文化冲突 第三节 选择性困境:患者叙事建构中的价值冲突 小结 社会文化与个体叙事的互构第五章 医务社会工作、临终关怀与叙事重构 第一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契机 第二节 从叙事治疗到叙事重构 小结 社会工作介入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契机与思路第六章 问题解决:优化叙事基础 第一节 经济压力缓解:多元主体的经济支持 第二节 家庭照护压力分担:社会提供的直接与间接照护 第三节 医院环境改善:空间意象的重构 小结 患者现实境况的改善是其叙事重构的基础第七章 叙事治疗:故事改写与正向意义建构 第一节 身体叙事重构:疼痛控制与身体感受 第二节 心理叙事重构: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 第三节 社会关系叙事重构:做“人生俱乐部”的主人 第四节 灵性叙事重构:人生回顾与价值找寻 小结 叙事治疗有助于患者正向叙事的建构第八章 叙事解构:压迫消解与主体地位回归 第一节 叙事压迫的解构 第二节 患者赋权与主体性回归 小结 解构叙事压迫,让患者叙事重回中心第九章 叙事协同:叙事融合与多元文化和谐 第一节 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善终智慧 第二节 促进善终叙事的中西交融 第三节 迈向社会文化与个体叙事的协调 小结 内在叙事与外在文化的协调与融合第十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讨论与展望参考文献附录1 访谈提纲附录2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何以善终:晚期癌症患者的叙事困境与社会工作介入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84430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0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46 |
出版时间 | 2024-12-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48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