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学渴了(法朗士评论精选集)(精)/影响20世纪西方世界的艺术评论
内容
编辑推荐

阿纳托尔·法朗士编著的《文学渴了》内容介绍:法朗士继承了十八世纪法国无神论者反对一切宗教的唯物主义传统,自称是百科全书派重要成员孔狄亚克的学生。他反对宗教,在许多小说里抨击信仰狂的虚伪,甚至把上帝写成一个暴君。他崇尚科学,但是并未走向当时流行的唯科学主义,而是对科学有着正确的理解,认为“纯粹的科学不可能是道德或不道德的。它独立于人类的一切观念、习俗和信仰,在实验室的沉默中追求着它崇高的目标:真理”。

内容推荐

《文学渴了》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纳托尔·法朗士的文学评论集,在《文学渴了》里,作者用他那清澈、迷人的语言,对从古希腊一直到20世纪初期的文学巨匠的作品、流派、创作方法进行批评和分析。作者态度热情,语言犀利,批评和分析从文本出发,直言不讳,不为古人遮羞,为今天的读者重新认识历史上的那些优秀作家、作品,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目录

译序

讲故事的人

 拉伯雷

 居易·德·莫泊桑先生

 居易·德·莫泊桑先生和法国的讲故事人

 阿尔封斯·都德

 皮埃尔·洛蒂:《一个孩子的小说》

 我们为什么忧伤

 马塞尔·普雷沃

诗歌来了

 勒孔特·德·李勒

 弗朗索瓦·科佩

 夏尔·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的雕像

 保尔·魏尔兰

 保尔·魏尔兰:《我的医院》

 斯特凡·马拉美:《诗与散文》

不朽的巨著

 乔治·桑和艺术的理想主义

 巴尔扎克

 梅里美

 居斯塔夫·福楼拜

 埃德蒙·德·龚古尔

 关于龚古尔兄弟的《日记》

 左拉先生的纯洁

 《土地》

 《崩溃》

自由评论

 斯塔尔夫人

 泰纳与拿破仑

 伊波利特·泰纳

 巴尔贝·多勒维里

 在马拉凯码头上

 小仲马

 莫里斯·巴雷斯:《蓓蕾妮丝的花园》

 附录:获奖演说

试读章节

您曾经在一位碰巧是个有鉴赏力和才气,善于观察、思考、感受和想像的学者的陪同下,参观过某个雄伟的古迹吗?您是否曾和利用考古学来创作歌谣,又利用歌谣来研究考古学,懂得一切皆是虚荣的阿纳托尔·德·蒙泰格隆先生一起,在库西堡②的伟大废墟中漫步?当谢尔布里埃兹③的朋友们围着菲狄亚斯④的一匹马,或者夏尔特尔⑤大教堂的一座雕像发表熟悉的宏论的时候,您是否听过他们的讲话?如果您有过这些高尚的乐趣,那么您在读保尔·斯塔普菲先生的新作的时候会重新发现它们的某种迹象。它在本义上是一次围绕拉伯雷的漫步,一次博学、幸运和动人的漫步。拉伯雷的作品是一座大教堂,一座位于人类词汇下面,充满自由思想的、宽容的大教堂,但也是_座风格华丽的大教堂,中世纪雕刻家珍视的檐槽喷口、怪物和古怪离奇的场面应有尽有,以致在这个布满大小钟楼的地方,在这种杂乱地隐蔽着疯子和智者、人类、动物和僧侣的形象的一大堆尖顶中有迷路的危险。

更加混乱的是这座尖顶风格的教堂,像圣欧斯塔什①那样装饰着文艺复兴时期风格迷人的怪面饰、贝壳和细小的人像。当然,人们可能会迷失其中,实际上很少有人冒这个风险。但是有了保尔·斯塔普菲先生这样一位向导,经过无数有趣的通道之后,人们总是会重新找到道路的。

保尔·斯塔普菲先生熟悉拉伯雷。当然这是不够的:他爱拉伯雷,这才是要点。你们还会说他的爱并不恬静。最好他心爱的大教堂是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胡乱建造的,有一半是拱门,以致看不到阳光。但他就喜欢它这个样子,而且是有道理的。他喊道:“我可亲的拉伯雷!”犹如但丁叹息:“我美丽的圣约翰!”

在这同一座城市里,保尔·斯塔普菲先生在杰出的诗人和拉丁语学者弗雷德里克·普莱西斯旁边讲授文学。在这个欢笑和富裕的波尔多,我去年参观了圣瑟兰的地下室。陪同我的圣器室管理人让我看它衰败的样子是多么动人,它的粗俗在生动地向心灵说话。他还加上了一句:“先生,一场大难在威胁着它:它得到了大笔的捐赠,人们就要来装饰它了!”

这个圣器室管理人属于保尔·斯塔普菲先生这一派,他是绝对不愿意人们用美妙的插图和惊人的评述去美化拉伯雷的。保尔·斯塔普菲先生对这位作家研究有素,当然不会找到那些对拉伯雷一知半解的人所发现的一切,所以他没有看出拉伯雷曾预见过法国大革命。我不想详细分析他的著作,也不评论他的考证。说实话,我这样做的话会感到几分尴尬,因为我对拉伯雷的研究比起他本人来要差得多了。谢天谢地!我也和别人一样追求过庞大固埃式的享乐。约翰修士对于我不是一张陌生的面孔,我早就变得像他那样了。但是斯塔普菲先生却是潜心研究了两年,所以毫无准备地与一位如此拉伯雷化的拉伯雷研究者争论是会有些不妥的。

然而我承认拉伯雷作品里使他印象最深的东西却从未使我非常感动。在他看来拉伯雷似乎首先是非常快活的。他像拉伯雷的同代人那样进行评价,这表明他是不大会弄错的。但是我承认《庞大固埃》的粗俗言行,并不比十四世纪的檐槽喷口的粗俗更使我发笑。我也许错了:但还是说出来好。我是完全坦率的:这位默东的本堂神甫的作品里使我不快的东西,就是他依然是僧侣和教士,而且达到了这种程度:他的玩笑过于纯洁,它们妨碍了享乐,而这是它们最大的错误。P3-5

序言

阿纳托尔·法朗士(1844—1924)是法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是维系从雨果、左拉到罗曼·罗兰的法国民主主义传统的纽带,他率先把自己的斗争汇入了社会主义的时代潮流,是法国现代进步文学的开拓者。在长达六十年之久的创作生涯里,他出版了近四十卷的小说、诗歌、评论、政论、戏剧和回忆录,在当时的法国和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法朗士原名阿纳托尔一弗朗索瓦·蒂波,出生于巴黎一个普通的书商家庭,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癖好。他的父亲经营与法国大革命有关的书刊和资料,吸引了不少共和主义者,对他后来形成厌恶暴力的人道主义思想很有影响。中学毕业后,他靠自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参加过主张唯美主义诗歌的帕尔纳斯派。他的诗作《金色诗篇》(1873)表达了对弱小动物的怜悯和对幸福的渴望,三幕诗剧《科林斯人的婚礼》(1876)把基督刻画成毁灭人间爱情的元凶,被认为是帕尔纳斯派的杰作,他因此被推荐到参议院图书馆去担任职员。

一八八一年,法朗士发表小说《波纳尔的罪行》,塑造了学者波纳尔心地善良、学问渊博的感人形象,其实就是他本人的写照。小说反映了他向往美好生活的乐观心情,是一曲对人性的善与美的动人赞歌,出版后获得法兰西学士院的小说大奖。法朗士因而一举成名,得以出入贵妇们的沙龙,结识了他的终身伴侣——热情博学的卡亚菲夫人,并且在她的影响下,把早年发表的诗歌《圣女苔依丝的传说》改写成小说《苔依丝》。小说描写贵族子弟巴福尼斯在牧师的感召下皈依基督教,来到尼罗河畔的沙漠里苦修了十年。但是巴福尼斯忘不了美貌放荡的女演员苔依丝,所以赶到亚历山大城把她从罪恶的深渊中拯救了出来并送进了女修道院。可是巴福尼斯回到沙漠之后却坐卧不宁,终于不得不承认是爱上了她。最后苔依丝死后升入了天堂,巴福尼斯却被打入了地狱。

《苔依丝》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古代埃及的风貌,使世俗生活的欢乐与修道士们的愚蠢形成了鲜明对比,这部反基督教的杰作引起了教权主义者的猛烈抨击,导致后来法朗士的所有作品都被罗马教廷列为禁书。法朗士目睹了上流社会的腐败,对国家、军队、教会、家庭和道德等貌似神圣的一切都产生了怀疑,愤而辞职成为专业作家,写出了哲理小说《鹅掌女王烤肉店》(1892)。它类似于伏尔泰的《天真汉》,借用十八世纪的故事作框架,以烤肉店主的儿子雅克·烤肉扦回忆老师瓜纳尔长老的言行的方式,以卓越的讽刺天才嘲弄了法国的社会现实。

法朗士于一八九六年当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不久爆发了德雷福斯事件——犹太籍上尉德雷福斯被诬陷为向德国出卖军事机密的叛徒,被军事法庭判处终身监禁,从而加剧了民族主义的排犹浪潮。左拉挺身而出主持正义,成为德雷福斯派的领袖,法朗士始终和他并肩战斗,并在左拉去世以后继续坚持斗争。与此同时,他开始信仰社会主义,接近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支持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成为国内外著名的进步人士。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还为备受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仗义执言。

法朗士的短篇小说《克兰比尔事件》(1901)描绘了卖菜老人克兰比尔的悲惨命运,其实就是德雷福斯事件的缩影。小说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司法的腐败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九。六年,德雷福斯终于被彻底平反,法朗士全力支持的左翼联盟上台执政,但是激进党领袖克雷孟梭担任总理后竟镇压工人的罢工,使他的人道主义梦想化为泡影。他在失望之余先后出版了《企鹅岛》(1908)和《天使的叛变》(1914),借用幻想小说形式来讽刺法国的历史和现实。他还写了一部反映法国大革命的名著《诸神渴了》(1912),以朴实悲壮的笔调记录了雅各宾专政时期的恐怖情景,希望人们从大革命的失败中吸取沉痛的教训,至今仍未失去它的现实意义。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法朗士支持苏维埃政权,带头签名抗议帝国主义国家对苏联的封锁,并且表示了对马克思的敬仰。一九二。年十二月,法国统一社会党在图尔大会上发生分裂,他对新成立的法国共产党十分同情并积极捐款。一九二一年一月十一日,《人道报》报道了他为法共捐款的消息,并认为这是他加入法共的实际行动。他于同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一九二四年十月十二日,法朗士在巴黎去世,法国政府和人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除了在小说创作和政治活动方面的成就之外,法朗士还是法国现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从一八八六年到一八九三年,他在《时代报》上开设名为《文学生活》的评论专栏,一共发表了约三百篇评论,其中有一半被收入四卷本的《文学评论》中出版。后来出版的《法朗士全集》又增加了一些篇目,共有二百零八篇,分为六卷。从古希腊的欧里庇得斯到英国的莎士比亚,这些评论的内容包罗万象,但主要是对法国作家、特别是与他同时代的重要作家的评论。

十九世纪是法国文学全面繁荣的时代,也是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得到充分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批评家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专门的文艺批评家,例如文艺批评家圣伯夫①发表了多部评论集,最有代表性的是十五卷《月曜日丛谈》。伊波利特·泰纳②发表了《英国文学史》和《艺术哲学》,倡导自然主义的美学理论。布吕纳介③的批评论著最多,朗松④则以权威的《法国文学史》著称。拉法格⑤的文论虽然不多,却是法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

第二类是有文论的作家。他们并非专门从事文艺批评,但大多自觉不自觉地属于某个流派,为了阐述本流派的文学主张,往往写有重要的文艺论著或论文。例如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斯塔尔夫人,她的《论文学》为文学的社会学批评开辟了道路,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等许多宣扬浪漫主义的论文,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前言》等大量表达现实主义观点的序言,波德莱尔的著作《美学珍品》《浪漫派艺术》和关于美术的评论,以及左拉的评论集《实验小说论》和《自然主义小说家》等。

第三类可以称为散论家,他们既不是专门的批评家,也不是某个流派的成员。法朗士就属于这一类,所以他自己认为“我根本不是一个批评家”。一般来说,作家或多或少都会写一些评论,但是其中的佼佼者却能独辟蹊径和自成一家。例如布尔热①在心理批评方面卓有成就,而法朗士的批评则是崇尚真善美的人道主义批评。他的批评不受任何理论的束缚,不拘泥于任何规则,而是凭自己的印象说话,有感而发、灵活生动。如果一定要指出他的批评倾向的话,可以说他与同时代注重形式美和表现真实的印象主义画派比较接近,或许可以归于印象主义批评的范畴。

法朗士以爱美著称,认为“在我们所有的人身上,无论是小人物还是大人物,在卑贱者和高贵者的身上,都有着一种爱美的本能,一种美化和装饰的愿望,它们散布在世界上形成了生活的魅力”。因此他对歌颂理想和美好事物的作家赞誉有加,例如对乔治·桑和莫泊桑等作家表示由衷的赞赏。他崇尚激情、爱情和一切美好的感情,“激情具有一些永恒的、永远不会消失的权利。它是人类事物的灵魂……没有它的话,人们就不再交流思想,因为世界会完结:世界是只有通过激情才存在的”。

法朗士继承了十八世纪法国无神论者反对一切宗教的唯物主义传统,自称是百科全书派重要成员孔狄亚克的学生。他反对宗教,在许多小说里抨击信仰狂的虚伪,甚至把上帝写成一个暴君。他崇尚科学,但是并未走向当时流行的唯科学主义,而是对科学有着正确的理解,认为“纯粹的科学不可能是道德或不道德的。它独立于人类的一切观念、习俗和信仰,在实验室的沉默中追求着它崇高的目标:真理”。

法朗士把幽默和讽刺作为他得心应手的武器:“没有讽刺,世界就会成为一座没有乌儿的森林。”他是继伏尔泰之后法国最优秀的幽默大师,善于把动人的故事和对现实的抨击巧妙地融为一体,以丰富美妙的想像来表现寓意深刻的哲理,使人们在优美的艺术享受中得到教益和鼓舞,而且在辛辣讽刺的同时始终不失其高雅的风度,因而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法朗士的批评具有坦诚的特色。他有感必发,并不讳言名家的缺点。例如他指出斯塔尔夫人的文笔不够简洁,拉伯雷是不自觉地写出了杰作,甚至认为雨果太“没有人性,人心的秘密从未被他完整地揭示出来,他生来不是为了理解和爱的”。他对左拉《土地》的猛烈抨击更是人所共知。然而他一旦认识到自己批评失当就会勇于改正,例如他不是在德雷福斯事件爆发后才站在左拉一边的,而是从左拉发表《崩溃》以后就改变了对左拉的看法。他在出版帕尔纳斯派的文集时曾删去了马拉美和魏尔兰的诗作,因为“我不理解关于绝对的哲学,因而很难解释斯特凡·马拉美先生难懂的章节”。但是他后来承认“奥秘难道不是常常富有诗意?从前,我一直要求诗句有一种确定的意义,这是我的一个谬误”。

法朗士敢于对传统的观点提出质疑。“勒孔特·德·李勒先生在中世纪里只看到饥荒、无知、麻风病和火刑。”他驳斥了这种看法:“实际上,在这个如果我们了解更多就会觉得不那么黑暗的时代里,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他在评论法国的讲故事人的时候,就系统地回顾了中世纪在文学方面的成就,表明他并不因袭成见,把中世纪看成黑暗的时代。同样,他也不同意文艺只属于有闲阶级的看法,而是对劳动人民一贯表示同情:“我不认为必须出类拔萃才有权利说说自己是怎么回事。相反我认为普通人的隐情是值得倾听的。”

法朗士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他善于学习民间口语,总是用最富特征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因此他的小说读起来总是明白生动、自然流畅,显示出法国古典主义语言明晰的特色。他对重要的作家通常都用简洁的语言做出公正的评价。“作家重要的修养就是把许多意义包含在很少的词语里。我们需要用那么多纸张来说明我们怎样感受生活吗?”他的评论大多篇幅不长,言简意赅,虽然已经隔了一个多世纪,但至今读来仍然清新感人。

法朗士的评论发表于十九世纪末,也就是到了可以对十九世纪的各种重要的文学思潮进行总结的时候,所以他的评论能够超脱某个流派的限制,具有综观法国文坛全局的眼光,以及对不同的文学观和批评观进行比较的能力。因此法朗士的文艺评论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有助于我们研究法国十九世纪的文学和批评,而且他的许多文艺观点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借鉴。综上所述,可见翻译出版法朗士评论选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本书的目录是由沈志明先生选定的,笔者在翻译过程中对个别篇目进行了调整。法朗士评论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大量的人名地名,笔者为此查阅了许多资料,根据需要对重要的人名和地名加了必要的注释。同时附上法朗士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授奖辞和获奖演说。译文中如有不妥之处,请专家和读者不吝指教。

二○一一年八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学渴了(法朗士评论精选集)(精)/影响20世纪西方世界的艺术评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阿纳托尔·法朗士
译者 吴岳添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26855
开本 32开
页数 28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2-02-01
首版时间 2012-02-01
印刷时间 2012-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065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5
13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5: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