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了多张弥足珍贵的杭州老照片,既关乎市井风情,也关乎个人生活,再配以生动的文字说明,活脱脱将一幅栩栩如生的杭州风情图呈现给读者。就让今天的阳光穿越时间隧道,让清风触摸古城的底色,让百年前的曾经,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 图书 | 杭州影像/杭儿风情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选取了多张弥足珍贵的杭州老照片,既关乎市井风情,也关乎个人生活,再配以生动的文字说明,活脱脱将一幅栩栩如生的杭州风情图呈现给读者。就让今天的阳光穿越时间隧道,让清风触摸古城的底色,让百年前的曾经,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目录 上集 市井印象 外国人眼里的杭州/004 昔日茅家埠水路/024 月台上的难民/026 百年一瞬/027 西湖游船/029 钱塘江大桥/031 西湖博览会/037 我在1949年的两天/039 三八画刊/044 行宫前派出所/046 抗美援朝医疗队/050 记忆里浣纱河/052 寻访过溪旁/055 340年张小泉/058 第一辆汽车/063 50年代的杭州/066 下集 个人相册 刘老师/074 怀念父亲钟毓龙/078 乡绅一家/082 旗袍女人/086 乱世佳人/089 70年前的新女性/093 67年前的杭州空战/094 我的父亲舒鸿/098 演戏/1OO 难忘的岁月/102 摄影者、新娘与我/105 孩儿巷98号的外婆/108 平湖秋月/110 出狱之后/112 第一代广播人/115 第一个国庆/118 主角是“号外”/120 我们的腰鼓队/122 过年/124 郭庄里的学校/126 司令员来到我们中间/129 光荣参军/130 征公粮/132 中秋/135 1962年的延安路/137 1963年的“模特”/139 继父/142 有朋自远方来/145 难忘的时刻/147 小学老师/149 知青画册/151 后记/159 试读章节 外国人眼里的杭州 介绍早期中国形象,在欧美影响最大的一部书要数托马斯·阿洛姆和G.N.赖特1843年在伦敦出版的《中国:这个古老王国的风景和社会习俗》。这部游记以一百三十多幅精美的蚀刻铜版画和生动的文字描述,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中国风情图呈现在西方人面前,而书中的第一个章节和头一张画,介绍的就是杭州的西湖。无独有偶,20世纪初,美国著名旅行家、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盖洛曾数次来中国考察,在他1911年出版的《中国十八个省会》一书中,杭州赫然列于中国的各省会之首。书中有杭州凤山门、太平桥、商业街等不少今天罕见的照片。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来到中国的西方人,无不对他们所看到的巍峨长城、庄严宫殿以及随处可见的城墙、城楼、民居、庭院、牌坊、凉亭、桥梁等建筑独特的风格交口称赞,并常常在那些宏伟壮观、独具匠心且具有浓郁东方色彩的建筑群面前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慑力。在他们的游记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了大量展示了100年前老杭州风貌的照片。 毕晓普夫人于1897年来华时最先到达的城市就是杭州,于是在她两年后出版的《长江流域见闻录》一书中,我们便读到了她对杭州直观而生动的描述,并且看到了梅藤根的医院、司徒尔的教堂、灵隐的大雄宝殿、大运河两旁的江南民居等照片。 老杭州的魅力并不仅限于文化古迹,更在于其纯朴的民风和浓郁的江南生活气息,这一切都被忠实地记录在西方人的游记之中。诸如老百姓油盐酱醋的市井生活,逢年过节的乡风民俗,街头的手工艺人、剃头挑子、小贩、轿夫、婚葬行列,以及像杭州灯笼、张小泉剪刀等题材,都进入了他们的镜头。 美国传教士费佩罗出生在中国。1898年从美国大学毕业后费佩罗又回到了中国,先是在宁波长老会所办的中学任校长,后历任之江大学神学院教授、神学院院长和之江大学名誉校长。由于从小在中国长大,他对江南的风土人情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尤其热爱旅行和摄影。他曾在报章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有关杭州的文章和摄影作品,并著有《杭州游记》(1918年)和《普陀山游记》(1929年)等书籍。他留下的杭州老照片数量惊人,有城隍庙里的求签苦、火运河边的船民、石屋洞内的菩萨以及玉皇山上的七星缸等。 另一位英国传教士的后代慕阿德从小在西湖边长大,说得一口地地道道的杭州土话。他后来应聘出任剑桥大学中国语言及历史学教授,成了汉学界的一名权威。他一生写下了许多有关中国的论著,他逝世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行住所(杭州)考》(附《马可·波罗游记校注补》,1957年)是专门考证杭州古都风情和西湖山水的。 (沈弘) P004-P005 后记 昨天,是流逝的时间,是模糊的面容,是恍惚的场景,是泛黄的记忆。还好,有这些旧日的照片,可以让我们回望过去,回望走过的岁月,回望来路上我们的身影。 冬天仿佛是个容易陷入回忆的季节。2002年初冬,《杭州日报》西湖副刊创办了一个名叫《昨天》的版面,专门刊登老照片,以及由照片引出的故事。两年过去了,《昨天》上刊登了许多与这座城市有关的照片,或是许多个人和家庭中难忘的故事。《昨天》吸引了许多杭州人。北京大学的沈弘教授也是杭州人,拿来了他在北京大学和国外的图书馆里发现的有关杭州的老照片。摄影爱好者钟久安、章胜贤拿来珍藏的老照片。更多的是那些普普通通的杭州人,带来他们的故事和回忆。翻阅这些老照片,就像在翻阅一页页历史;当我们将这些碎片串联起来,看到的是一座城市生动的昨天。 感谢所有读者和作者,为我们,为这座城市留下了宝贵的记忆。 ——编者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杭州影像/杭儿风情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林之等编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浙江摄影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862896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5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53 |
| 出版时间 | 2005-02-01 |
| 首版时间 | 2005-02-01 |
| 印刷时间 | 2005-0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0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9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浙江 |
| 长 | 210 |
| 宽 | 150 |
| 高 | 1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2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